八年级上数学课件13-3-2 用两边及夹角关系判定三角形全等_冀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数学课件13-3-2 用两边及夹角关系判定三角形全等_冀教版

13.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第2课时 用两边及夹角关 系判定三角形 全等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u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边角边 u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基本事实:“边角边” 的简单应用   小明不小心将一块大脸猫的玻璃摔成了三块(如图 所示),为了配一块和原来完全一样的玻璃,他带哪一 块玻璃就可以了? 你能替他解决这个难题吗? 带着问 题我们还是一块儿来学习一下这节的内容吧! 1知识点 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基本事实:边角边 知1-导 问题 1   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两条边长分别是1.5 cm,2.5 cm, 并且使长为1. 5 cm的这条边所对的角是30°.   小明的画图过程如图所示: 知1-导   小明根据所给的条件,画出了两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这 说明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时,这两 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又将是怎样的呢? 知1-导 问题 2   已知:如图,在△ABC和△A′B′C′中,AB=A′B′,∠B= ∠B′,BC=B′C′. (1)将△ABC叠放在△A′B′C′上,使顶点B与顶点B′重合,边BC 落在边B′C′上,点A与点A′在边B′C′的同侧.点C与点C′是 否重合,边BC 与边B′C′是否重合? 边BA是否落在边B′A′上, 点A与点A′是否重合? (2)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能不能得到边AC与边A′C′重合, △ABC和△A′B′C′全等? 归 纳 知1-导 基本事实二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 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基本事实二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知1-讲 证明书写格式:在△ABC和△A′B′C′中, ∵ ∴△ABC≌ △A′B′C′(SAS). 要点精析: (1)相等的元素:两边及这两边的夹角; (2)在书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时,要按边、角、边的 顺序来写,即把夹角相等写在中间,以突出两边及其夹角 对应相等. AB A B ABC A B C BC B C             = , = , = , 知1-讲 已知:如图,AD∥BC,AD=CB. 求证:△ADC≌ △CBA. ∵AD∥BC(已知),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DC和△CBA中, ∵ ∴△ADC≌ △CBA(SAS). 例1 证明:       1 2 AD CB AC CA     = 已知 , ∠ =∠ 已推出 , = 公共边 , 总 结 知1-讲   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要注意“SAS”和“SSA” 的区别,“SAS”指的是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而 “SSA”指的是有两边和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它是不 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 知1-练 1 已知:如图,AC=DB,∠ACB=∠DBC. 求证:△ABD≌ △DCB. 在△ABC和△DCB中, ∵ ∴△ABC≌ △DCB(SAS). 证明: ( ) ( ) ( ) AC DB ACB DBC BC CB     = 已知 , ∠ = 已知 , = 公共边 , 知1-练 2 如图,a,b,c分别表示△ABC的三边长,则下面 与△ABC一定全等的三角形是(  )B 知1-练 3 【中考·莆田】如图,AE∥DF,AE=DF,要使 △EAC≌ △FDB,需要添加下列选项中的(  ) A.AB=CD B.EC=BF C.∠A=∠D D.AB=BC A 2知识点 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基本事实:“边角边”的简单应用 知2-导   图(1)是一种测量工具的示意图.其中,AB=CD, AB,CD的中点O被固定在一起,AB,CD可以绕点O张合.   在图(2)中,要想知道玻璃瓶的内径是多少,只要量 出AC的长就可以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把你的想法和 同学进行交流. (1) (2) 【创新应用题】如图,在湖的两岸点A,B之间建一座观赏 桥,由于条件限制,无法直接测量A,B两点之间的距离. 请你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按以下要求设计一个测量方案. (1)画出测量示意图; (2)写出测量步骤; (3)计算点A,B之间的距离(写出求解或 推理过程,结果用字母表示). 本题让我们了解了测量两点之间距离的一种方法,设计时, 只要需要测量的线段在直线AB一侧便可实施,就可以达到 目的. 知2-讲 例2 导引: 知2-讲 (1)如图所示. (2)在湖岸上找到可以直接到达点A, B的一点O,连接BO并延长到点C, 使OC=OB;连接AO并延长到点D, 使OD=OA,连接CD,则测量出 CD的长即为AB的长. (3)设CD=m. ∵OD=OA,∠COD=∠BOA, OC=OB ∴△COD ≌ △BOA(SAS). ∴CD=AB,即AB=m. , 解: 总 结 知2-讲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构造全等三角形,巧妙地借助两个 三角形全等,寻找所求线段与已知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知2-练 1 已知:如图,AC,BD相交于点O,且AO=CO,BO =DO.求证:AB=CD. 在△AOB和△COD中, ∵ ∴△AOB≌ △COD(SAS). ∴AB=C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证明: ( ) ( ) ( ) AO CO AOB COD BO DO     = 已知 , = 对顶角相等 , = 已知 , 知2-练 2 如图,AA′,BB′表示两根长度相同的木条,若O是 AA′,BB′的中点,经测量AB=9 cm,则容器的内径 A′B′为(  ) A.8 cm   B.9 cm   C.10 cm   D.11 cm B 知2-练 3 【中考·青海】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 BF=CE,AB∥DE,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 △DEF,这个添加的条件可以是AB=________.DE 应用“SAS”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两点注意”: 1.对应:“SAS”包含“边”“角”两种元素,一定要注 意元素的“对应”关系. 2.顺序:在应用时一定要按边→角→边的顺序排列条件, 绝不能出现边→边→角(或角→边→边)的错误,因为边 边角(或角边边)不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