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八年级(上)暑期质检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八年级(上)暑期质检历史试卷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八年级(上)暑期质检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 ‎ ‎1.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的图示中,较为贴切的是( ) ‎ A. B. C. D.‎ ‎ ‎ ‎2. 历史上曾有人这样评价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尤以‘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为最。”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 ‎ ‎3. 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 ‎ ‎4.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史学家称赞其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请判断她是( )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 ‎ ‎5. 杜甫《垂老别》中“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诗句描绘的史实是( ) ‎ A.五代十国 B.黄巢起义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 ‎ ‎6.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末?停末?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下列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 ‎ A.水排 B.翻车 C.筒车 D.耧车 ‎ ‎ ‎7. 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的是( ) ‎ A.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B.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 ‎ ‎8. 辽与北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的局面出现在哪一皇帝当政时期( ) ‎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高宗 ‎ ‎ ‎9. 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 ‎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D.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 ‎ ‎ ‎10. 如图,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 ‎ ‎11.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万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C.“瓦舍”的出现 D.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 ‎ ‎ ‎12. 绘画作品能揭示历史现象。下列绘画作品中能反映我国古代发达的商品经济及丰富的市民文化生活的是( ) ‎ A.《洛神赋图》 B.《步辇图》 C.《清明上河图》 D.《送子天王图》 ‎ ‎ ‎ ‎13.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是( ) ‎ A.统一契丹各部 B.建立党项政权 C.统一女真各部 D.统一蒙古 ‎ ‎ ‎14.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中央政府为有效统治全国而创立了( )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 ‎ ‎15. 《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 A.强化皇权 B.钳制思想 C.监视官民 D.控制军队 ‎ ‎ ‎16. ‎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下面是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情况表。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表中人均耕地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 清朝年号 年代 人均耕地数(亩)‎ 康熙二十年 ‎1681‎ ‎27.92‎ 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人口的快速增长 C.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D.官僚体系日趋腐败 ‎ ‎ ‎ ‎17. 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了权柄。材料中“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 ) ‎ A.设立锦衣卫 B.大兴文字狱 C.设置转运使 D.设置军机处 ‎ ‎ ‎18. “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张学良先生的这首诗称赞的是( ) ‎ A.戚继光 B.林则徐 C.郑成功 D.郑和 ‎ ‎ ‎19. 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 A. B. C. D. ‎ ‎ ‎ ‎20.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 A.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明清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二、辨析改错(10分)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 ‎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军阀割据局面的延续。 判断:________改正:________ ‎ ‎ ‎ ‎ 辽太宗时,占领了上京临潢府,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判断:________改正:________ ‎ ‎ ‎ ‎ 北宋的广州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判断:________改正:________ ‎ ‎ ‎ ‎ 明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判断:________改正:________ ‎ ‎ ‎ ‎ 清朝时期的戏剧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 判断:________改正:________ ‎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3小题,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共34分)‎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唐太宗时期,该制度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材料二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但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材料三 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 ﹣﹣摘编自汤因比《历史研究》‎ ‎ ‎ ‎(3)‎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材料三中“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采用的答卷文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种“僵死的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两位人物对外文化交流的事件。 材料二 1405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哪位皇帝派遣郑和“出使西洋”。其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纵观历史发现:从公元元年到公元2000年,中国领先了世界1700多年,只是输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当欧美国家发生巨变时,我们的大清帝国却仍沉浸在孤芳自赏中,对世界的形势浑然不知,实行“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 ‎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是何政策,并简述其影响。‎ ‎ ‎ ‎(4)以史为鉴,可以明智。说说上述材料中对外交往的史实对你有何启示?‎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摘编自杭侃《中华文明传真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 ‎ ‎(2)材料二反映出宋朝海外贸易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的名称。 材料三 如图 ‎ ‎ ‎(3)材料三中的图片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铜版拓片,请问这一纸币的名称是什么?它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 ‎ ‎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我国当今经济发展有哪些建议?‎ 四、活动与探究(16分)‎ ‎ ‎ ‎ 治边富边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边疆治理”这一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加入吧。 【治边理疆】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因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摘编自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 ‎(1)元朝疆域辽阔,对于边疆的管辖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请你分别写出元朝对东南地区和西藏地区“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式及其历史作用(或意义)。 【定边固疆】 材料二 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建立起一个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国家。乾隆时期,清朝的疆域已经最后形成这就基本奠定了中国今天疆域的规模。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 ‎ ‎(2)请你列举出康熙、乾隆时期为巩固边疆,“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的相关史实。 【睦边安疆】 材料三 ‎ ‎ ‎(3)材料三反映的史实在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有何意义?‎ ‎ ‎ ‎(4)通过以上探究性学习,你对于我国当前的边疆政策有什么建议?‎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八年级(上)暑期质检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 ‎【答案】‎ D ‎【考点】‎ 隋朝大运河 ‎【解析】‎ 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知道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解答】‎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运河。因此D描绘隋朝大运河走向最贴切。‎ ‎2.‎ ‎【答案】‎ B ‎【考点】‎ 隋朝的建立 ‎【解析】‎ 本题考查了隋朝的统一。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实现了统一。‎ ‎【解答】‎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故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589年。‎ ‎3.‎ ‎【答案】‎ B ‎【考点】‎ 光耀千古的唐诗 ‎【解析】‎ 本题考查唐诗。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唐朝。‎ ‎【解答】‎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主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B符合题意。‎ ‎4.‎ ‎【答案】‎ C ‎【考点】‎ 女皇武则天 ‎【解析】‎ 本题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切入点,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5.‎ ‎【答案】‎ D ‎【考点】‎ 安史之乱 ‎【解析】‎ 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解答】‎ 杜甫《垂老别》中“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诗句描绘的史实是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 ‎6.‎ ‎【答案】‎ C ‎【考点】‎ 隋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筒车。‎ ‎【解答】‎ 根据题干给出的“转来转去自行‘和“禾苗待我灌醉”可知是这首诗反映的是唐朝筒车。唐朝农民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 ‎7.‎ ‎【答案】‎ A ‎【考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解析】‎ 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注意关键词“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解答】‎ 宋太祖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所以选A。‎ ‎8.‎ ‎【答案】‎ C ‎【考点】‎ 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解析】‎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本题考查澶渊之盟,知道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 ‎【解答】‎ ‎1044年,宋真宗时,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宋辽这一相对和平的局面出现在宋真宗当政时期。‎ ‎9.‎ ‎【答案】‎ C ‎【考点】‎ 南宋和金的对峙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南宋和金对峙的知识点。‎ ‎【解答】‎ 题干中的诗句出自林升的《题林安邸》,诗中作者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腐败无能,醉生梦死,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故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10.‎ ‎【答案】‎ C ‎【考点】‎ 南宋和金的对峙 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解析】‎ 本题考查了民族政权并立关系。‎ ‎【解答】‎ 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而南宋是在北宋灭亡后由北宋皇族赵构建立的,故南宋与辽不可能同时并立存在。‎ ‎11.‎ ‎【答案】‎ B ‎【考点】‎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400年。材料中“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12.‎ ‎【答案】‎ C ‎【考点】‎ 宋元的绘画艺术成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宋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答】‎ 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反映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增多。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反映我国古代发达的商品经济及丰富的市民文化生活。选项C符合题意。‎ ‎13.‎ ‎【答案】‎ D ‎【考点】‎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族杰出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解答】‎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结束了蒙古长期分裂和混战的局面,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吉思汗不断向外扩张,兵力最远抵达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所以,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故成吉思汗历史功绩是统一蒙古。‎ ‎14.‎ ‎【答案】‎ C ‎【考点】‎ 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需要掌握行省制度的职权、性质以及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行省制度的职权、性质以及影响解答即可。‎ ‎【解答】‎ 由题干“行中书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朝廷为有效统治全国而创立的行省制度。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便利了元朝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15.‎ ‎【答案】‎ A ‎【考点】‎ 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朱元璋加强皇权。朱元璋即位后,加强君主权力。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并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后来,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明太祖还设立了锦衣卫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解答】‎ ‎“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主要目的是强化皇权,稳固统治。明太祖为了强化皇权,稳固统治,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16.‎ ‎【答案】‎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B ‎【考点】‎ 清朝人口的增长 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清朝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人口的增长。知道清朝人口快速增长,导致人均耕地数迅速下降。‎ ‎【解答】‎ 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伤害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表中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 ‎17.‎ ‎【答案】‎ D ‎【考点】‎ 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设置。题干关键信息“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 ‎【解答】‎ 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于皇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雍正皇帝因为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皇帝们……牢牢掌握了权柄。材料中“天才式的发明”指的是设置军机处。D符合题意。‎ ‎18.‎ ‎【答案】‎ C ‎【考点】‎ 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解析】‎ 本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解答】‎ ‎“圣功岂在尊明朔”指维护明王朝的统治,“确保台湾入版图”指确保台湾回归祖国怀抱,判断这个历史人物是郑成功,郑成功率领舰队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19.‎ ‎【答案】‎ A ‎【考点】‎ 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解析】‎ 本题考查了明代《天工开物》。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科学家,积极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总结,写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巨著。‎ ‎【解答】‎ 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0.‎ ‎【答案】‎ C ‎【考点】‎ 南宋和金的对峙 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解答】‎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在原始社会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明清时期的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特征,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只有C项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表述正确。‎ 二、辨析改错(10分)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答案】‎ ‎×,军阀割据改为藩镇割据 ‎【考点】‎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解答】‎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答案】‎ ‎×,改正:把“上京临潢府”改为“幽云十六州”。‎ ‎【考点】‎ 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 ‎【解析】‎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的相关知识。‎ ‎【解答】‎ 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向南发展,辽太宗时,占领幽云十六州,从,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答案】‎ ‎×,广州改为东京 ‎【考点】‎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知道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解答】‎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宋朝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居于领先地位,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答案】‎ ‎×,把“明朝”改为“元朝”‎ ‎【考点】‎ 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解答】‎ 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元朝时我国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当时,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明朝”改为“元朝”。‎ ‎【答案】‎ ‎√,√‎ ‎【考点】‎ 明清的艺术成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时期的戏剧的相关史实。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解答】‎ 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清朝时期的戏剧,剧种不断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故题干表述正确。‎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3小题,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共34分)‎ ‎【答案】‎ 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扩大科举规模,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考试科目。‎ 改变了五代十国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固;推动宋代科技繁荣,文化昌盛。‎ 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选拔的官吏都是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考点】‎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清朝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完善。 (2)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科举制发展的影响。 (3)本题主要考查八股取士及其影响。‎ ‎【解答】‎ 根据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制,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唐太宗时期,该制度得到的发展是:扩大科举规模,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考试科目。‎ 根据材料二“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但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有:改变了五代十国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局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固;推动宋代科技繁荣,文化昌盛。‎ 材料三中“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指的是八股取士,采用的答卷文体是八股文。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种“僵死的形式”产生了的影响有:脱离实际,禁锢思想,选拔的官吏都是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答案】‎ 鉴真东渡日本和玄奘西游天竺。‎ 明成祖。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开放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自守导致落后;要积极主动开展对外交往;要加强同外界对话和沟通;要更加开放包容,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能闭关锁国。‎ ‎【考点】‎ 闭关锁国政策 郑和下西洋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天竺、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等知识,明确要更加开放包容,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能闭关锁国。‎ ‎【解答】‎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两位人物对外文化交流的事件是鉴真东渡日本和玄奘西游天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往史实中的两个人物是玄奘、鉴真,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和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鉴真东渡日本,加强了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 根据材料二“1405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1405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第一次出使西洋,庞大的船队驶离刘家港,出长江口南下,浩浩荡荡地行驶在茫茫大海上。‎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实行的“不顾时世,安于现状”的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政府特许设立了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以史为鉴,可以明智。上述材料中对外交往的史实的启示是开放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自守导致落后;要积极主动开展对外交往;要加强同外界对话和沟通;要更加开放包容,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不能闭关锁国。‎ ‎【答案】‎ 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从唐朝中期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市舶司。‎ 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政治清明、政局稳定、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技术创新及应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充足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等等。‎ ‎【考点】‎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布局发生的变化是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从唐朝中期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材料二反映出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材料三中的图片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铜版拓片,这一纸币的名称是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政治清明、政局稳定、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技术创新及应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充足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等等。‎ 四、活动与探究(16分)‎ ‎【答案】‎ 东南: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设立的行政机构。西藏地区:设立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我们要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加强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友好相处,加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等。‎ ‎【考点】‎ 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清朝巩固西北边疆 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清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作用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 元朝疆域辽阔,对于边疆的管辖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设立的行政机构。西藏地区,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将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康熙、乾隆时期为巩固边疆,“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割据势力的一系列重大斗争”的相关史实包括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材料三反映的史实是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要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加强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友好相处,加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等。‎ 第13页 共16页 ◎ 第14页 共16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