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导学案之八
23马说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 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 3.培养振兴民族,奋发有为的高尚情操。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一、自主学习 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注音。 祗( ) 骈( )尽粟( )一石( ) 槽枥( ) 2、 解释字词。 祗: 一食: 虽: 且: 等: 安: 材: 通: 外见: 策之: 执策: 3、翻译句子。 (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 (1)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4、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合作探究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4、对于“千里马”的遭遇,作者有什么态度? 三、拓展提升 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2、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 四、我的收获与疑问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一、自主学习 2、解释下列各组中的黑体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3)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 B.尽粟一石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策之不以其道 二、合作探究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3、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平吗?伯乐指的是什么? 5、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意图可充当主旨句?文章用了什么写法? 6、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 三、拓展提升 阅读文段做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2、 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的收获与疑问 23 马说 第一课时 二、合作探究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三、拓展提升 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第二课时 二、合作探究 1、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2、文章首句是全文立意之所在。 3、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4、“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 5、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6、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