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文档介绍
2015-2016学年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七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达州市通川区第七中学 2016 年春季期中考试 初二物理试卷 (出题人:张 彬) (考试时间共 90 分钟,试卷满分为 10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来 五 总分 总分人 得分 ] 第 I 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下列物理量中,以科学家帕斯卡的名字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 ) A.力 B.压强 C.长度 D.时间 2.下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3.下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 来 源 : 网 ZXXK] 4.下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5.在田径赛场上,刘翔奋力冲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 ) A.刘翔失去了惯性 B.刘翔具有惯性 C.刘翔不再受力的作用 D.刘翔的惯性大于运动阻力 6.下图所示的物体中,重力最接近 2N 的是( ) 7.下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 路径, 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8.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 F1=6N,F2=5N。如果这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 直线上,则它们的合力大小( ) A.一定是 11N B.一定是 1N C.可能是 6N D.可能是 11N 9.如图所示的 L 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塞子 S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 A.p=水 gh1 B.p=水 gh2 C.p=水 g(h1+h2) D.p=水 g(h1-h2) 10.大气压强的值为 105Pa,则大气压对你的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 A.1N B.10N C.100N D.1000N 11.某同学在科技馆参观时发现,在水平光滑轨道上有一小车,车内有一竖直放置被锁定 的压缩弹簧,弹簧上放置一个小钢球(如图所示)。给小车一推力后,小车在光滑轨道上 匀速运动,当运动到轨道上的 P 点时,锁定的弹簧被释放,小钢球相对于小车被竖直向上 弹出。关于小钢球的落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 ) A.小球将落到小车内弹簧上端 B.小球将落到小车的后方 C.小球将落到小车的前方 D.小球将落到轨道的 P 点处 v P 前后 12.如图所示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当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 使船身整体抬高....离开水面,从而减小水对船的阻力。则水翼安装正确的是( ) 13.如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下列情况中实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实心球在空中上升 B.实心球从空中下落 C.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 D.实心球停在地面上 14.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下列操作正确的 是 ( ) A.在木块上加放砝码 B.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 C.使木块侧放减小接触面积 D.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 15.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会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16.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 m1、m2 的两个小球.当车在水平路面由运动突然减速时,则两 小球(设车无限长)(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 m1p 乙 D. 无法判断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 共 17 分 ) 1、起重机吊着质量为 4t 的货物静止不动,货物受到的重力是 N,受到绳子 的拉力是 N。(g 取 10N/kg)当货物匀速下降时,它受到的拉力________ 重力;当货匀速上升时,它受到的拉力________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 2、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右端固定一定滑轮,轻质小盘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 与桌面上质量为 0.4kg 的木块相连.当小盘内放有重为 0.5 N 的钩码时,木块未被拉动,这 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当小盘内放有重为 0.6 N 的钩码时,木块正好 作匀速运动;当小盘内放上 重为 0.7 N 的钩码时,小盘拖动木块运动直至小盘落到 地面,木块继续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 3、如图所示,是小军同学研究液体压强时,绘制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与深度 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 甲____ 乙(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由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关系图像还可以得出:同种液体的压强与深 度成________(填“正比”或“反比”)。 4、如图所示,两个物体甲和乙通过细绳与弹簧连接在一起。甲重 10N 放在地面上;乙重 5N 被吊在空中,它们均保持静止。若不计弹簧及细绳的重,弹簧受到的拉力为 ______N,甲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__N。 5、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增 加,使得河水的密度 ,河水对堤坝的压强 。(以上两空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6、如图所示,A、B 为两个等高圆柱形容器,容器内部的底面积之比为 2:1, 都装满水。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_,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 为 。 7、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 F 的作用,F 的大小 与时间 t 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 v 与时间 t 的关系如图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 t=1s 时, 物体处于 状态。t=5s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N。 甲 乙 三、作图题:(共 5 分 ) 1、(2 分)下图为空中飞行的足球,请在图中画出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3 分)如图 2 所示,物体 A 静止在粗糙的斜面上,请你画出 A 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_ 网 Z_X_X_K]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 1 分 共 16 分 ) 1、(7 分)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 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 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 橡皮膜时,发现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不大。小 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 应该保持_______。 (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甲图中 U 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就认 为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_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因为她没有 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___相同。 (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 ________,说明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 (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距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 形管 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大”或“变小”)。 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__。 2、(5 分)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 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面”实验: 图 2 A (1)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向右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 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 力相平衡,对小车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 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 时具有相同的 。 (3)减小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相 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 (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 3、(4 分)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①、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 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②、如图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 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 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9.9 N。 ③、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 积。 ④、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Pa。 ⑤、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应用计算题。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 果的不能得分,有数字计算的题,过程和答案都必须要写出数值 和单位。(本题共 2 小题, 1 小题 7 分,2 小题 5 分,共 12 分) 1、如图所示的平底水桶底面积为 5×10-2m2,质量为 1kg。桶内装有 50cm 深的水,放在水平地面上,水对桶底的压力比桶对地面的压力小 40N。(g 取 10N/kg)求:(1) 水对桶底的压强; (2) 水对桶底的压力; (3) 水桶对地面的压力; (4) 水桶内水的质量。 2、小华在滑冰场上快速滑行,在 10s 内滑行 80m ,她和冰刀的总质量为 40kg,已知每 只冰刀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 15cm2。问:(1)小华滑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大?(2)小华在单脚 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强是多大?当小华双脚站立时,她对冰面的压强怎样变化,简要说明理由。 (g 取 10N/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