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11)_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11)_鲁教版

学习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了解作者、作品、背景。 2、检查预习情况,落实掌握生字词情况,读 顺课文。 3、落实课文翻译,积累文言知识、名言警句。 4、理清文章论证思路,明白“天时”“地 利”“人和”的关系,知道“得道多助,失 道寡助”的道理。 孟 子 孟子:名轲, 著名的思想家、教 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 孟”,有“亚圣”之称。他生 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 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 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 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 (现存七篇)一书传世。是儒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 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 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 治主张主要是“民本”“仁 政”“王道”。 孟子思想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 • 坚信人性本善 • 后天教育至关重要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为真正 的大丈夫 作 品 背 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 国之间的吞并战争 日益激烈。为了求 得生存,乃至建立 霸业,各国君主不 约而同地崇尚武力, 而不体恤百姓。面 对这种现实,孟子 提出了他的治国理 想。 <<孟子>>二章 得 道 多 助 失 道 寡 助 • 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 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 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 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 “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 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 思想。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天气时令 有利的地理形势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施行 仁政 少 原文 译文 •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时令,比不上有利 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 形势,比不上作战 中的人心所向、内 部团结。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 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内城 外城 围 语气词 兵器 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米,谷,泛指粮食 放弃 离开 护城河 这 fú 泛指武器装备 原文 译文 •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 的小城,(只有)方圆 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 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 着攻打它,一定是得到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 令了,可是不能取胜, 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 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 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 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环而攻之 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 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 如地利也。// 原文 译文 •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 河不是不深,武器装 备不是不精良,粮食 不是不多,但守城者 弃城而逃走,这是因 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 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 城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 粟非不多也,委 而去之,是地利 不如人和也。 // 限制 巩固 震慑 通叛,背叛到 归顺,服从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 泛指武器装备 极点 凭借,依靠 内外亲属 译文 原文 •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 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的 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 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 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 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 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 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 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 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 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 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 故曰:域民不以 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利。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以天 下之所顺,攻亲 戚之所畔,故君 子有不战,战必 胜矣。// 思考问题 •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作者有否对此中心论点进行 论证?假如有,是怎样论证的? • 3)作者论证这个观点之后,由 此得出什么结论? • 4)本篇主要是谈战争,还是谈 政治呢? 下 下 下 下#15. 幻灯片 15中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天时不 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文章开篇 即提出观点。 上 得道多助 失助道寡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战例)进攻:天时不如地利 防御:地利不如人和 战争需要 “人和” 域民 固国 威天下 治国也需要 “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天下顺之 失道寡助——天下畔之 类推(治国) 一 (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 ↓ (论据)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 ↓ ↓ (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战争到治国) 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之城 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地利不如人和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 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天下顺之 故君子有不战 天时:指时令、气候等自然条件, 乃至政治形势等。 地利:有利的地理条件。 人和: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内城 外城 却 此、这 围 城墙 护城河 武器装备 坚固;锐利 粮食 舍弃、丢弃 离开 限制 划定的边疆 到 极点 内外亲属 通假字,通“叛”,背叛 归顺,服从 得道者(能施行仁政的君主)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可是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使人民安居下来(不迁往别国)不依靠固定的边界 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 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 会归顺他。 凭着天下人都服从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的人(寡助之君),所以,(能 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会取胜。 1.古今异义 郭 古义: 今义: 外城 七里之郭 姓氏 池 古义: 今义: 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池塘 亲 戚 古义: 今义: 内亲外戚 亲戚畔之 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 古义: 今义: 放弃 委而去之 委任 域 古义: 今义: 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地域 是 古义: 今义: 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判断动词 2.通假字 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 叛。 3.虚词 之 1、亲戚畔之。 2、三里之城。 3、寡助之至 。 4、以天下之所顺 代词 他 助词 的 动词 到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 翻译。 课外积累: • 有关“困境”助人成才的名句: • 1、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3、玉不琢不成器/铁不炼不成钢。 西伯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 曹雪芹晚年衣食不保而留《红楼梦》 岁寒, 然后知 松柏之 后凋也。 贝多芬即使 在双耳失聪的 情况下,仍然 坚持音乐创作。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就没有雄才大略。 ——巴尔扎克 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就越荣耀。 ——莫里哀 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查尔斯·比亚德 在获得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 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无上喜悦, 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 喜若狂。 ——海伦·凯勒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至理名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