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同步课时作业(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20-2021学年初中八年级上册部编版同步课时作业 (1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九年级(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打算暑假去考察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地点,他们应该去( ) A.陕北吴起镇 B.甘肃会宁 C.贵州遵义 D.江西瑞金 2.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长征史实的是( ) A.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D.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博古、李德等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让敌人侵占寸土”“胜利或者死亡”等口号,是为了( ) A.反抗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 B.促进长征的到来 C.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D.夺取毛泽东的权力 4.这次会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挥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出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 A.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B.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C.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D.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5.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能体现长征精神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6.红军长征途中,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的事件是( )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突破乌江 7.在中共历史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下列关于长征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条件 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9.某校准备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请你为他们设计一条适合的路线( ) A.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上海—瑞金—遵义—会宁 C.上海—瑞金—遵义—吴起镇 D.井冈山—瑞金—遵义—会宁 10.长征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多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这体现出( ) A.国民革命的光明前景 B.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 C.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D.解放战争的艰苦历程 11.如下图是某事件的局部示意图,据此可以推断该事件是 (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井冈山会师 D.百团大战 12.下列关于长征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条件 D.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13.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诗中的“远征”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3)红军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14.阅读《七律·长征》,回答下列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 (1)请你说说红军长征的原因和开始的时间。 (2)诗中第5句的军事意义是什么?第6句指的是何事?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的军事才能的是哪一件事?说说《长征》反映了长征中的哪些事件? (3)《长征》诗中说“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分别是哪些? (4)学了红军长征这一历史事件,你认为长征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对此,你有何感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考察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地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B 解析:A项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反映的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反映的是长征,C项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反映的是退守会昌的局势,D.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反映的是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情景。所以答案选B。 3.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让敌人侵占寸土”“胜利或者死亡”等口号,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4.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和大渡河”“长征”可知,这次会议是召开于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择C项。 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①②④都是在红军长征图中经历过的事件,都能体现长征精神。③进军井冈山实在1927年的时候,还没有开始长征。所以①②④正确,故选D。 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项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B项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C项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能否渡过河去,是中国革命的关键;D项突破乌江使敌人缴枪投降,保证了全军向遵义进军作战计划的实施。B项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5年1月遵义会议在贵州召开,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关知识的认识。1934年10月,由于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撤出瑞金进行长征。1936 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AC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9.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离开瑞金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随后,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草地,进入甘肃;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甘肃,与前去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A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没有涉及到上海、井冈山,BCD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长征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多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描述的是红军长征的故事,主要体现了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选项C符合题意。因为长征精神是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所有敌人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义,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的革命的乐观主义,是团结一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选项A是反映国民革命时期,不符合题意;选项B是红军长征的目的,不符合题意;选项D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有关知识的认识。1934年10月,由于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英勇冲杀,冲过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红军人员损失过半。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此后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大雪山、草地,在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长征历史意义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国家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因此B项正确。A项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共产党诞生的意义;C项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准备了条件是中共七大的意义;D项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故选B。 13.答案:(1)毛泽东(2)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 (3)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解析:(1)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诗篇是毛泽东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而写的。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诗中的“远征”指的是红军长征,长征开始的时间是1934年10月,结束的时间是1936年10月。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历史意义是: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的方针;符合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我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等等。 14.答案:(1)由于“左”倾错误,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战略转移。1934年10月。 (2)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等。 (3)红一、二、四方面军。 (4)不畏艰难、勇往直前、乐观向上、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中国革命历尽艰辛曲折,胜利来之不易,应好好珍惜今天的生活。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礼,红军被迫长征;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是1934年10月。 (2)根据诗中的第五句“金沙水拍云崖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根据第六句“大渡桥横铁索寒”可知指的是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是长征中最能体现毛泽东的军事才能事件。《长征》反映了长征中的事件有: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长征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