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踌躇(chóu) 婆娑(suō) 倔强(juè) 潜滋暗长(qián) B.秀颀(qí) 俯瞰(kàn) 洗涤(dí) 惟妙惟肖(xiāo) C.鲜腴(yú) 记载(zǎi) 雕镂(lòu) 摩肩接踵(zhǒng) D.罅隙(xià) 遒劲(jìng) 弓弩(nú) 盘曲嶙峋(xún)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琐屑 推祟 旁逸斜出 坦荡如砥 B.序幕 丘壑 重峦叠障 无动于衷 C.蜜匝 濒临 恹恹欲睡 长途拔涉 D.斟酌 喧嚣 春寒料峭 自出心裁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建国七十年,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先辈,他们开天辟地的恩情让我们铭记在心、耿耿于怀。 B.聪明的济南人因地制宜,光随舟行,景随光至,让泉城夜色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 C.《水浒传》的情节抑扬顿挫,悬念迭生,捧书阅读,让人欲罢不能。 D.有人络绎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有认真做过一件事。 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省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B.通过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知识广博、才思敏捷、精神富有的青少年。 C.毫无疑问,能否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 D.我市正在加快建设分类处理、分类投放、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5.(3分)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展开情节。 B.《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曾写诗“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C.《水浒传》中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曾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 D.《水浒传》中“浪里白条”指的是张顺,和他相关的故事有夜闹金沙渡。 二、阅读(29分) 第25页(共25页) 6.(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B.丈夫之冠也 冠:帽子 C.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D.与民由之 由:遵从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 环而攻之而不胜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女子之嫁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不得志,独行其道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孟子反驳景春的观点,首先用道理论证得出“妾妇之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之道。 C.文章层层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D.文章多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夫”的内涵。 7.(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楚王闻陆通贤,遣使者持金百镒,车马二驷,往聘通,曰:“王请先生治江南。”通笑而不应。使者去,妻从市来,曰:“ 第25页(共25页) 先生少而为义,岂老违之哉!门外车迹何深也。妾闻义士非礼不动。躬耕以自食,亲织以为衣,其乐自足矣,不如去之。”于是夫负釜甑①,妻戴纴器②,变名易姓,游诸名山,食桂栌实,服黄菁子,隐蜀地峨眉山,寿数百年。 (节选自《高士传》,有删改) 【注释】①釜甑:古代炊煮器名。②纴器:古代纺织工具。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乃 佯 狂 不 仕 故 时 人 谓 之 楚 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躬耕以自食,亲织以为衣,其乐自足矣,不如去之。 (3)结合选文,说说陆通拒绝当官而归隐山林的原因。 8.(8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薛秀才南游 唐 许浑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 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从此草玄①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 【注释】①草玄:淡泊名利,潜心著述。 (1)一、二两联中点明季节的词语有① 、寒竹、 ②等,渲染了 ③的氛围。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9.(7分)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 (2) ,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3)报君黄金台上意, 。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 (5)微动涟漪, 。 (欧阳修《采桑子》) (6)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25页(共25页) (7)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 。 三、语言运用(4分) 10.(4分)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举国同庆之时,学校将举办“为祖国献礼”活动,请你积极参加,一同庆祝伟大祖国的生日。 (1)【家国颂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校长在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请根据画线句子内容,结合所学对联知识,补写下联。 你听,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的宣告,声振寰宇;你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改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四十载,您立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铮铮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拼搏迎来幸福的生活。祖国,您是十三亿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 下联: 。 (2)【家国事我探究】人生重要关头,需要我们做出选择。请综合探究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材料一:钱学森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后,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国后他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毛主席经常和他一起探讨国家的发展。主席曾问过钱学森,为什么要执意回国,美国的待遇这么好,回来后悔吗?钱学森异常认真地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八个字掷地有声,听者无不为其鼓掌。 材料二: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一枚加重手榴弹,杜富国对战友大喊:“你退后,让我来!”他在进一步探查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士安然无恙。“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选择。”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对雷场救下战友的这个选择,从未后悔。 主要启示: 。 四、阅读(32分) 11.(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方寸之内尽显锦绣乾坤 ①“方寸之内尽显无限创意,双指之间玩转一纸乾坤” 第25页(共25页)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鲜艳美丽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②准确的讲,剪纸艺术应该是在纸张发明之后才出现。不过从有关的出土考古文物当中发现,一批绢布、金属、铜片、陶片上能看出剪纸的图案,可见实际在纸张发明之前,剪纸已经有了它的造型。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朝,剪纸艺术已相当成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采胜》诗写道:“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花草鸟虫的美丽效果。到了宋朝,剪纸开始普及,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周密《志雅堂杂钞》中记载,有个叫俞敬之的人就专擅剪名家的字。明清时代是剪纸的高峰期,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和文献资料比前朝都要多。 ③在过去,剪纸通常出于农村妇女和姑娘们之手。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传达她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由于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的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和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形成了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们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 ④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着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妇女和民间艺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 ⑤剪纸艺术能够得以长久广泛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表达出来。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又名“六合同春”。劳动人民以“鹿”取“陆”之音,“鹤”取“合”之音,“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之意。而“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鹤同春”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⑥剪纸艺术传达着人们美好的情感,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而且能够填补创作者精神上的空缺,使沉浸于艺术中的人们忘掉一切烦恼。或许这便是剪纸能在民间顽强生长,延续至今而生命力旺盛不衰的原因吧。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剪纸艺术”的。 (2)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第25页(共25页) 准确的讲,剪纸艺术应该是在纸张发明之后才出现。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又名“六合同春”。劳动人民以“鹿”取“陆”之音,“鹤”取“合”之音,“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之意。而“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鹤同春”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12.(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清澈的声音 ①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濯洗着那些漫漫尘埃,让心温润如初,仿佛流年沧桑还不曾侵染。 ②十多年前,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当了一段时间代课老师,那时正失意,在这天涯一般的地方,一种朴素的美很将一颗烦躁的心平抚得极为柔软而易感。离开的时候,正是秋天,满山的树都斑斓着离别的心绪。翻过那座山,便是一条通往镇上的路,脚步刚刚踏上那片崎岖,就听到身后的山顶,一个孩子的声音遥遥传来:“老师,我会想你的﹣﹣”那声音带着山间溪水的清透,穿过满山的树,直击在我心灵最柔软处。 ③那个女生,我上课的这三个月时间里,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敢读课文,甚至课间也不大声地说话。不管我怎样鼓励她,她都是怯怯的,只是有一次,悄声对我说:“老师,我一定会大声地说话的,可是现在还不能!” ④在我悄悄离开的时刻,她用她响亮的声音为我送行,回望,她小小的身影,在远远的山顶,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 ⑤记得去年回故乡的城市,正是冬季,漫天飞雪。慢慢行走在大街上,脚步声敲醒着许多沉睡的过往,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曾度过我整个的中学时代,二十年的烟云易散,不散的只有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拥挤着的回忆。 ⑥忽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隔着风雪,隔着车流人海的喧嚣,仿佛久违的呼唤。这许多年中,无数次听到别人喊我的名字,却都没有此刻的感受。那声音里,带着一种清澈的亲切,一种纯净的惊喜,我转头看,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人,正目光闪亮地看着我。我一声惊呼,虽然过去了那么多的岁月,我依然一眼认出了曾经的中学同学。相拥的那刻,周围全是直入人心的暖。 ⑦ 第25页(共25页) 说了些什么已经不记得了,而那一声呼喊,却一直响在耳畔,将心一次次拉回那圣洁遥远的时光里,那些朴素而温暖的情谊,总是在风尘漫漫落寞重重时,悄悄浸润着心中所有的希望。 ⑧有一年离家很久很远,归来时风尘仆仆,且满心失落,当梦想失落在追逐里,黯淡的心境便契合了秋的萧瑟。刚走进自家所在的那个小胡同,便传来几声长长的叫声:“哇……”心里便忽然一暖,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那是胡同里一个聋哑的孩子,且有些智力低下,他只能发出这一种声音,一直以来,都能听到他的喊声。原来总是觉得难听至极,而此刻,却如流淌的长风,将我心底的阴霾吹散。 ⑨有时很羡慕那个孩子,没有长久的烦恼,每一天自在无忧,唯一的声音,可以是笑,可以是哭,没有任何的修饰和伪装,自然而然。而我们,却在世事劳碌中丢了最真实的声音,丢了最真实的自己。所以,当我失意归来,那个孩子的叫声才会如天籁入耳,而那一刻,我的泪也应该是极清澈的。 ⑩去年夏天,在老家,中午时小睡,梦见自己依然是儿时,睡在母亲的身边,做了噩梦,大哭,梦中的梦中醒来,却发现母亲不在,便大喊。却听见母亲就在耳畔叫我,一如童年。迷梦归来,母亲白发萧然,问我是不是做噩梦了,因为听见我不停地喊她,就像小时候一样。我知道,我在梦里听见的母亲的呼唤,是此生最美的声音;而我在梦里喊出来的“妈妈”,却是母亲耳中永远响着的眷恋,纯纯如山顶的月。 (1)“声音”是文章的明线,围绕“声音”,“我”经历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三、四件事情。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濯洗着那些漫漫尘埃,让心温润如初,仿佛流年沧桑还不曾侵染。 ②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她小小的身影,在远远的山顶,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 (3)请简要分析文中第③段的作用。 (4)文章以“清澈的声音”为题有什么好处? 五、作文(60分) 第25页(共25页) 13.(60分)按要求作文。 请以“有一种力量,从未消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700字。 第25页(共25页)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踌躇(chóu) 婆娑(suō) 倔强(juè) 潜滋暗长(qián) B.秀颀(qí) 俯瞰(kàn) 洗涤(dí) 惟妙惟肖(xiāo) C.鲜腴(yú) 记载(zǎi) 雕镂(lòu) 摩肩接踵(zhǒng) D.罅隙(xià) 遒劲(jìng) 弓弩(nú) 盘曲嶙峋(xún)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A.有误,“倔强”中的“倔”应读作“jué”; B.有误,“惟妙惟肖”中的“肖”应读作“xiào”; C.正确; D.有误,“弓弩”中的“弩”应读作“nǔ”; 故选:C。 【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琐屑 推祟 旁逸斜出 坦荡如砥 B.序幕 丘壑 重峦叠障 无动于衷 C.蜜匝 濒临 恹恹欲睡 长途拔涉 D.斟酌 喧嚣 春寒料峭 自出心裁 【分析】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 【解答】A.“推祟”写作“推崇”; B.“重峦叠障”写作“重峦叠嶂”; 第25页(共25页) C.“长途拔涉”写作“长途跋涉”; D.正确; 故选:D。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建国七十年,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先辈,他们开天辟地的恩情让我们铭记在心、耿耿于怀。 B.聪明的济南人因地制宜,光随舟行,景随光至,让泉城夜色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 C.《水浒传》的情节抑扬顿挫,悬念迭生,捧书阅读,让人欲罢不能。 D.有人络绎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有认真做过一件事。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此处褒贬混用。 B.正确。 C.有误,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此处范围误用。 D.有误,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此处望文生义。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省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B.通过深阅读能使我们成为知识广博、才思敏捷、精神富有的青少年。 C.毫无疑问,能否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 D.我市正在加快建设分类处理、分类投放、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分析】 第25页(共25页)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A.正确; B.有误,缺少主语,去掉“通过”; C.有误,一面搭两面,去掉“能否”; D.有误,语序不当,应该是“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故选:A。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5.(3分)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展开情节。 B.《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曾写诗“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C.《水浒传》中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曾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 D.《水浒传》中“浪里白条”指的是张顺,和他相关的故事有夜闹金沙渡。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醉打蒋门神的是武松,不是鲁智深。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对名著中的重要人物、情节进行重点识记。 二、阅读(29分) 6.(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富贵不能淫 第25页(共25页)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B.丈夫之冠也 冠:帽子 C.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D.与民由之 由:遵从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一怒而诸侯惧 环而攻之而不胜 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女子之嫁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不得志,独行其道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孟子反驳景春的观点,首先用道理论证得出“妾妇之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之道。 C.文章层层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D.文章多用排比句,增强文意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夫”的内涵。 【分析】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第25页(共25页)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释义。 ACD.正确。 B.有误,句意: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冠:行冠礼。 故选:B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表顺承表转折。 B.怎么语气助词,不译。 C.用在主谓之间,不译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D.自己的代词,他们。 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 ACD.正确。 B.有误,孟子反驳景春的观点,首先用类比论证得出“妾妇之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之道。 故选:B 答案: (1)B (2)C (3)B 【点评】“之”的用法: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用在时间名词或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4)用作动词,到…去。 (5)用作代词。 (6)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7.(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第25页(共25页) 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楚王闻陆通贤,遣使者持金百镒,车马二驷,往聘通,曰:“王请先生治江南。”通笑而不应。使者去,妻从市来,曰:“先生少而为义,岂老违之哉!门外车迹何深也。妾闻义士非礼不动。躬耕以自食,亲织以为衣,其乐自足矣,不如去之。”于是夫负釜甑①,妻戴纴器②,变名易姓,游诸名山,食桂栌实,服黄菁子,隐蜀地峨眉山,寿数百年。 (节选自《高士传》,有删改) 【注释】①釜甑:古代炊煮器名。②纴器:古代纺织工具。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乃 佯 狂 不 仕 故 时 人 谓 之 楚 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躬耕以自食,亲织以为衣,其乐自足矣,不如去之。 (3)结合选文,说说陆通拒绝当官而归隐山林的原因。 【分析】译文: 陆通,字接舆,是楚国人。喜欢陶冶性情,亲自到田间耕种来养活自己。楚昭王在位时,陆通见楚国国政变化不定,于是假装癫狂,不愿做官,所以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楚狂”。楚昭王听说陆通很有才能,派使者带着二百两黄金、两辆四匹马拉的车,前往聘请他,使者说:“皇上请先生为官治理江南。”陆通笑笑却不回答。使者离开后,陆通的妻子从市集回来,说“先生年少就坚持道义,难道老了就会违背道义吗!门外车轮陷入的痕迹是多么深啊。我听说品德高尚的人对于不合礼仪的事是不会轻易行动的。我侍奉先生,亲自耕种自食其力,亲手织布把它作为衣服,吃饱穿暖,这样的快乐我已经觉得很满足了,我们不如就此离开这里吧。”于是陆通背着煮器,妻子带着纺织工具,改名换姓,游历在各名山之间,吃肉桂、黄栌的果实,吃黄菁子,(最后)隐居在四川峨眉山,(据说)寿命长达几百年。 【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于是假装癫狂,不愿做官,所以当时的人们称他为“楚狂”。故停顿应为:乃 佯 狂 不 仕/故 时 人 谓 之 楚 狂。 第25页(共25页)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语:躬,亲自。去,离开。句意:亲自耕种自食其力,亲手织布把它作为衣服,吃饱穿暖,这样的快乐我已经觉得很满足了,我们不如就此离开这里吧。 (3)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全文,了解大意,根据其中的“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可见他是因为楚国国政变化无常所以不愿做官。从他妻子所说的话语,可以看出除了陆通从少年时便坚持道义的原因外,他妻子对他坚持道义行为的肯定与支持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答案: (1)乃 佯 狂 不 仕/故 时 人 谓 之 楚 狂。 (2)亲自耕种自食其力,亲手织布把它作为衣服,吃饱穿暖,这样的快乐我已经觉得很满足了,我们不如就此离开这里吧。 (3)①楚政无常;②陆通是义士,淡泊名利;③妻子支持他坚守道义。 【点评】句子划分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 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7.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8.(8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薛秀才南游 唐 许浑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 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从此草玄①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 第25页(共25页) 【注释】①草玄:淡泊名利,潜心著述。 (1)一、二两联中点明季节的词语有① 柳初凋 、寒竹、 雨潇潇 ②等,渲染了 分别时凄清、悲凉 ③的氛围。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分析】《送薛秀才南游》是唐朝著名文学家许浑的代表作品之一。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诗句中的“柳初凋、寒竹、雨潇潇”等词语表明了秋季特色,“柳”“留”谐音答出“表现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雨潇潇”烘托了友人别后的孤单和悲凉氛围。 (2)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及手法技巧。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作者看到南飞的秋雁,想到友人的离去,不禁感到心酸,于是借用拟人手法,“从此草玄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表现自己与白云青山为伴,专心潜心著述,淡于势利。 答案: (1)柳初凋、雨潇潇;分别时凄清、悲凉。 (2)示例1:寓情于景,想象薛秀才南游后可以淡泊名利,潜心著述,与白云青山为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欣慰之情。 示例2: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青山白云人格化,想象薛秀才南游后可以淡泊名利,潜心著述,与白云青山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欣慰之情。 译文: 姑苏城外的柳树正在慢慢凋落,我和朋友薛秀才在楼上更是寂寥。看到墙上的旧诗,窗外的寒竹在雨中说瑟瑟摇曳。朋友啊,你要随着南去的秋雁离开我,让我们尽情喝酒吧。你走之后,我就与与白云青山为伴,专心潜心著述。 【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 9.(7分)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 (崔颢《黄鹤楼》) (2)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第25页(共25页) (3)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 (李贺《雁门太守行》) (4)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 (5)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 (欧阳修《采桑子》) (6)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诗句是: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芳草萋萋鹦鹉洲(注意“鹦”的书写) (2)仍怜故乡水 (3)提携玉龙为君死(注意“携”的书写) (4)天接云涛连晓雾 (5)惊起沙禽掠岸飞(注意“禽”的书写) (6)入则无法家拂士 (7)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注意“溅”的书写)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三、语言运用(4分) 10.(4分)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七十年弹指一挥间。举国同庆之时,学校将举办“为祖国献礼”活动,请你积极参加,一同庆祝伟大祖国的生日。 (1)【家国颂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校长在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请根据画线句子内容,结合所学对联知识,补写下联。 第25页(共25页) 你听,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的宣告,声振寰宇;你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改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四十载,您立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铮铮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拼搏迎来幸福的生活。祖国,您是十三亿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 下联: 四十载立下誓言迎幸福 。 (2)【家国事我探究】人生重要关头,需要我们做出选择。请综合探究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材料一:钱学森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后,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国后他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毛主席经常和他一起探讨国家的发展。主席曾问过钱学森,为什么要执意回国,美国的待遇这么好,回来后悔吗?钱学森异常认真地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八个字掷地有声,听者无不为其鼓掌。 材料二: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一枚加重手榴弹,杜富国对战友大喊:“你退后,让我来!”他在进一步探查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士安然无恙。“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选择。”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对雷场救下战友的这个选择,从未后悔。 主要启示: 选择为祖国、为他人奉献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 【分析】(1)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内容必须结合校长在庆祝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的内容,形式上与上联相对即可,要抓住对联特点:上下联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意思相近、相关。比如此题上联是“七十年”,这里下联要对的是时间,根据画线内容,可对“四十载”。上联是动宾短语“改写历史”,根据画线内容,下联可对“立下誓言”。上联是动宾短语“燃梦想”,根据画线内容,可对“迎幸福”。综合起来就是“四十载立下誓言迎幸福”。 (2)本题考查材料探究。从材料一可知,美国的待遇这么好,但是钱学森“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为了国家坚持回来,为国奉献。从材料二可知,杜富国在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他英勇负伤,同组战友安然无恙,足见他的勇敢无畏。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应该学会奉献,勇敢付出,甚至付出牺牲的代价。 【解答】答案: (1)示例:四十载立下誓言迎幸福 (2)示例:选择为祖国、为他人奉献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点评】对联的基本要求: 第25页(共25页)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四、阅读(32分) 11.(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方寸之内尽显锦绣乾坤 ①“方寸之内尽显无限创意,双指之间玩转一纸乾坤”。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鲜艳美丽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②准确的讲,剪纸艺术应该是在纸张发明之后才出现。不过从有关的出土考古文物当中发现,一批绢布、金属、铜片、陶片上能看出剪纸的图案,可见实际在纸张发明之前,剪纸已经有了它的造型。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朝,剪纸艺术已相当成熟。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采胜》诗写道:“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花草鸟虫的美丽效果。到了宋朝,剪纸开始普及,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周密《志雅堂杂钞》中记载,有个叫俞敬之的人就专擅剪名家的字。明清时代是剪纸的高峰期,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和文献资料比前朝都要多。 ③在过去,剪纸通常出于农村妇女和姑娘们之手。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传达她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由于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的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和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形成了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反映了农民们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 ④ 第25页(共25页)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着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妇女和民间艺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 ⑤剪纸艺术能够得以长久广泛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表达出来。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又名“六合同春”。劳动人民以“鹿”取“陆”之音,“鹤”取“合”之音,“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之意。而“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鹤同春”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⑥剪纸艺术传达着人们美好的情感,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而且能够填补创作者精神上的空缺,使沉浸于艺术中的人们忘掉一切烦恼。或许这便是剪纸能在民间顽强生长,延续至今而生命力旺盛不衰的原因吧。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剪纸艺术”的。 (2)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准确的讲,剪纸艺术应该是在纸张发明之后才出现。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又名“六合同春”。劳动人民以“鹿”取“陆”之音,“鹤”取“合”之音,“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东西南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之意。而“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鹤同春”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分析】本文是一篇介绍中国剪纸艺术的说明文。开篇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从“剪纸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剪纸艺术的风格”“剪纸艺术的技法”“剪纸艺术的表现功能”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由衷的流露出对中国剪纸艺术的欣赏之意。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二段“准确的讲,剪纸艺术应该是在纸张发明之后才出现”,第三段“由于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的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和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形成了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第四段“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着所要表现的形象”,第五段“剪纸艺术能够得以长久广泛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进行简单的概括,即为本题答案。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应该”是“可能” 第25页(共25页) 的意思,说明剪纸艺术可能是在纸张发明之后才出现,但是不确定。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第⑤段画线句,列举民间剪纸“鹿鹤同春”的例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剪纸艺术长久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 答案: (1)①剪纸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②剪纸艺术的风格;③剪纸艺术的技法; ④剪纸艺术的表现功能。 (2)“应该”,表示估计。说明剪纸艺术可能是在纸张发明之后才出现,但不完全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民间剪纸“鹿鹤同春”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剪纸艺术传达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增强了说服力。 【点评】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解答这种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 12.(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清澈的声音 ①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濯洗着那些漫漫尘埃,让心温润如初,仿佛流年沧桑还不曾侵染。 ②十多年前,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当了一段时间代课老师,那时正失意,在这天涯一般的地方,一种朴素的美很将一颗烦躁的心平抚得极为柔软而易感。离开的时候,正是秋天,满山的树都斑斓着离别的心绪。翻过那座山,便是一条通往镇上的路,脚步刚刚踏上那片崎岖,就听到身后的山顶,一个孩子的声音遥遥传来:“老师,我会想你的﹣﹣”那声音带着山间溪水的清透,穿过满山的树,直击在我心灵最柔软处。 ③那个女生,我上课的这三个月时间里,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敢读课文,甚至课间也不大声地说话。不管我怎样鼓励她,她都是怯怯的,只是有一次,悄声对我说:“ 第25页(共25页) 老师,我一定会大声地说话的,可是现在还不能!” ④在我悄悄离开的时刻,她用她响亮的声音为我送行,回望,她小小的身影,在远远的山顶,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 ⑤记得去年回故乡的城市,正是冬季,漫天飞雪。慢慢行走在大街上,脚步声敲醒着许多沉睡的过往,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曾度过我整个的中学时代,二十年的烟云易散,不散的只有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拥挤着的回忆。 ⑥忽然,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隔着风雪,隔着车流人海的喧嚣,仿佛久违的呼唤。这许多年中,无数次听到别人喊我的名字,却都没有此刻的感受。那声音里,带着一种清澈的亲切,一种纯净的惊喜,我转头看,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人,正目光闪亮地看着我。我一声惊呼,虽然过去了那么多的岁月,我依然一眼认出了曾经的中学同学。相拥的那刻,周围全是直入人心的暖。 ⑦说了些什么已经不记得了,而那一声呼喊,却一直响在耳畔,将心一次次拉回那圣洁遥远的时光里,那些朴素而温暖的情谊,总是在风尘漫漫落寞重重时,悄悄浸润着心中所有的希望。 ⑧有一年离家很久很远,归来时风尘仆仆,且满心失落,当梦想失落在追逐里,黯淡的心境便契合了秋的萧瑟。刚走进自家所在的那个小胡同,便传来几声长长的叫声:“哇……”心里便忽然一暖,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那是胡同里一个聋哑的孩子,且有些智力低下,他只能发出这一种声音,一直以来,都能听到他的喊声。原来总是觉得难听至极,而此刻,却如流淌的长风,将我心底的阴霾吹散。 ⑨有时很羡慕那个孩子,没有长久的烦恼,每一天自在无忧,唯一的声音,可以是笑,可以是哭,没有任何的修饰和伪装,自然而然。而我们,却在世事劳碌中丢了最真实的声音,丢了最真实的自己。所以,当我失意归来,那个孩子的叫声才会如天籁入耳,而那一刻,我的泪也应该是极清澈的。 ⑩去年夏天,在老家,中午时小睡,梦见自己依然是儿时,睡在母亲的身边,做了噩梦,大哭,梦中的梦中醒来,却发现母亲不在,便大喊。却听见母亲就在耳畔叫我,一如童年。迷梦归来,母亲白发萧然,问我是不是做噩梦了,因为听见我不停地喊她,就像小时候一样。我知道,我在梦里听见的母亲的呼唤,是此生最美的声音;而我在梦里喊出来的“妈妈”,却是母亲耳中永远响着的眷恋,纯纯如山顶的月。 (1)“声音”是文章的明线,围绕“声音”,“我”经历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三、四件事情。 第25页(共25页) 第三件事: “我”满心失落回家时,听到聋哑儿童自然而真实的叫声。 第四件事: 去年夏天在老家午睡时,睡梦中听见母亲亲切的呼唤。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濯洗着那些漫漫尘埃,让心温润如初,仿佛流年沧桑还不曾侵染。 ②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她小小的身影,在远远的山顶,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 (3)请简要分析文中第③段的作用。 (4)文章以“清澈的声音”为题有什么好处? 【分析】本文通过回忆10年前胆怯的女生为我送行时的大声呼唤,温暖我以后所有的日子;去年在故乡的大街上,听到同学喊我,我依然一眼认出了曾经的中学同学,让我消除隔膜,感受同学情的亲切;有一年刚走进自家所在的那个小胡同,听到熟悉的聋哑人真实自然的发出叫声;“去年夏天,在老家,我做恶梦,母亲不断在耳畔叫我,表现了这些声音让我感受的到的温暖、亲切与纯美。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根据题目的提示,将相关情节补全即可。仔细阅读文章,就能找出答案。 从文中第二至四段“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当了一段时间代课老师,就听到身后的山顶,一个孩子的声音遥遥传来”写“我”当代课老师时听到的孩子的声音;从文中第五至第七段“去年回故乡的城市,便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隔着风雪,隔着车流人海的喧嚣,仿佛久违的呼唤。”写“我”回到故乡的城市,偶遇中学同学喊我的声音;从文中第八、九段“有一年离家很久很远,归来时风尘仆仆,且满心失落,当梦想失落在追逐里,黯淡的心境便契合了秋的萧瑟。刚走进自家所在的那个小胡同,便传来几声长长的叫声”写“我”满心失落回家时,听到的聋哑儿童的叫声;从文中第十、十一段“去年夏天,在老家,中午时小睡,听见母亲就在耳畔叫我,一如童年。”写去年在老家午睡时,母亲在耳畔叫的声音。由此可概括出第三、四件事情。 (2)①本题考查词语赏析。答题格式一般是:先解释词语的含义,再解释在文章中的含义。 第25页(共25页) “漫漫尘埃”的意思是许多飞扬的尘土。由“十多年前,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当了一段时间代课老师,那时正失意”可知在文中指“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失意,迷茫、挫折和痛苦等。 ②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从句子内容来看,连用了三个“回荡”是反复的修辞,写出了小姑娘的声音对我震撼之大,感动之深,将小姑娘的声音比作“温暖的海”,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听到小姑娘呼喊时内心感到的暖意。 (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回答。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情节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作用是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等。 本段插叙了那个女生一直不敢大声说话的事,表现了她的羞怯。并照应了前文“一个孩子的声音遥遥传来”的内容,并为下文送别时响亮的呼喊作铺垫,突出了她对“我”的那份深情和小女孩的声音给我的影响。 (4)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在首段与末段,寻找对题目的解释与深化,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同时注意题目的双关含义,概括出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即可。双关是指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 文题“清澈的声音”在这里是指“我”当代课老师时听到的孩子的声音;“我”回到故乡的城市,偶遇中学同学喊我的声音;“我”满心失落回家时,听到的聋哑儿童的叫声;去年在老家午睡时,母亲在耳畔叫的声音。另外,“清澈的声音”是指这些声音都充满着作者对生活的从容,对友情的怀念,对人生的淡定,对母亲的的热爱与依恋。“清澈的声音”是行文线索,声音是文章的明线;人间纯真的感情是文章的暗线。文章回忆了四件关于“清澈的声音”的往事,表达作者对真情的赞美、友情的追忆、人生的顿悟和母亲的依恋感恩。 答案: (1)①“我”满心失落回家时,听到聋哑儿童自然而真实的叫声;②去年夏天在老家午睡时,睡梦中听见母亲亲切的呼唤。 (2)①“那些漫漫尘埃”指“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失意,落寞,黯淡,伪装,迷茫等。 ②示例:运用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连用三个“回荡” 第25页(共25页) ,并将小姑娘的声音比作温暖的海,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听到小姑娘呼喊时内心感动和温暖。 (3)内容上:插叙了那个女生一直不敢大声说话的事,表现了她的羞怯。结构上:女生的悄声话语为下文送别时响亮的呼喊作铺垫,突出了她对“我”的那份深情。 (4)文章回忆了四件关于“清澈的声音”的往事,表达作者对真情的赞美、友情的追忆、人生的顿悟和母亲的依恋感恩。“清澈的声音”是行文线索,以此组织材料,条理清晰,且形象地揭示主题。 【点评】考查故事情节概括的试题解答规律:一类是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第二类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解题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五、作文(60分) 13.(60分)按要求作文。 请以“有一种力量,从未消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700字。 第25页(共25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