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检测试卷(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箱箧(qiè) 仄歪(zè) 负隅顽抗(yú) B.荒谬(miù) 两栖(xī) 触目伤怀(chù) C.劫难(jüé) 拂晓(fú) 风雪载途(zài) D.蹒跚(pán) 物候(hòu) 日薄西山(báo) 【解析】选A。B项中的“栖”应读qī;C项中的“劫”应读jié;D项中的“薄”应读bó。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4分) 迥然不同 自出新裁 消声匿迹 转弯抹角 相安无是 无动于衷 衰草连天 穷困缭倒 错别字 改 正 答案:新—心 消—销 是—事 缭—潦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B.2014年3月1日发生的昆明火车站暴力事件,令人发指,广大公安干警义愤填膺,他们纷纷表示严厉打击暴力犯罪活动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C.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有用心。 D.只有平常养成良好的习惯,考试的时候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张皇失措。 【解析】选C。感情色彩不当,“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这里应用“别具匠心”。 4.古诗文默写。(7分) (1)荡胸生曾云, 。 (2) ,浑欲不胜簪。 (3)树树皆秋色, 。 (4)人们常用《长歌行》中“ , ”来勉励年轻人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5)《登岳阳楼(其一)》中表现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悲秋之情的诗句是: , 。 答案: (1)决眦入归鸟 (2)白头搔更短 (3)山山唯落晖 (4)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5)白头吊古风霜里 老木沧波无限悲 5.(2014·北京东城区期末质检)综合性学习。(8分) “名校游”近几年来受到热烈追捧。班委准备出一期黑板报,介绍火爆的“名校游”供同学们假期出游参考。宣传委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分析以下材料,提取关于“名校游”情况的主要信息。(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清华大学,成团成组的旅游者川流不息,每天团体游客在5 000人至7 000人之间;许多游客是身穿各色文化衫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游客们在各种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前、在“水木清华”的湖光亭影间流连。每年樱花烂漫时节,武汉大学游人如织,2013年高峰时刻,更是一天“挤进”20万人。武汉大学的老图书馆以民国时期的建筑特点吸引着游人。夕阳西下时,透过老图书馆宽大窗户的红光,映在一个个俯首苦读的学生身上,更让人体会到一种庄严与和谐、宁静与典雅的氛围。 主要信息: (2)请你结合以下材料,针对“名校游”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4分) 某名校学生:到处都是游客,甚至教学区里也有大批游客。游客们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的附近,不分地点和场合,大声说话,我们很难安静下来听课、读书、做实验。 某游客:其实我们也就是走马观花,很盲目。我带着女儿,本来是想让她了解知识,开阔眼界,可是我们参观的地方什么介绍也没有,能了解的东西太少了。 某名校管理者:游客太多,我们希望加大收门票的力度,限制客流。但有一些人反对,说国外大部分名校都是免费对公众开放,或者部分景点收费。所以我们现在也是左右为难。 答:① ② ③ ④ (3)宣传委员为本期黑板报拟标题,他写了上句,请你根据材料写出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 名校旅游盛行 答案(示例):(1)①近几年来,“名校游”客量逐年攀升。②游客中大多数是中小学生及其家长。③游客们喜爱名校优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及独有的文化氛围。 (2)①划定游览区和非游览区,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②加强对游客的管理,要求其参观时保持安静。③设置讲解员(导游),避免游客盲目参观。④限制客流,慎重收费。 (3)管理制度待建 二、阅读品悟(45分) (一)(2013·德州中考)阅读《爱莲说》,完成6~8题。(9分) 爱 莲 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②陶后鲜有闻 ( ) 答案:①却 ②少 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答案:(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8.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作者主要赞美“莲”,写“菊”和“牡丹”都是为写“莲”服务的。 答案: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莲的高尚情操。 (二)阅读《师旷撞晋平公》一文,回答9~11题。(7分)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⑥。” 【注】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 ②援:执持,拿。③衽: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清除。⑥戒:鉴戒。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饮酣 酣: (2)释之 释: 答案:(1)尽兴(畅快)地 (2)放 10.师旷撞晋平公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2分) 答: 答案: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11.师旷是如何劝谏晋平公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 答案:师旷先借撞“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直言以出,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劝谏的目的。 附【译文】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喝得正高兴时,他就得意地说:“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乐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呀。”师旷说:“唉!这不是为人君主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三)(2014·云南模拟)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3分) 有影子,就有亮光 李良旭 ①母亲招呼我和她一起到老屋里去搬些冬储的大白菜。我闷闷不乐地放下书本,跟在母亲身后向老屋走去。 ②母亲打开老屋的门,门发出一阵沉闷的声响。老屋很黑,没有灯光,我努力地睁着眼睛,眼前仍是一片黑暗。母亲利索地进了老屋里面一间屋子,我瓮声瓮气地喊了母亲一声,嘴里嘟囔着,这屋里黑咕隆咚的,一点也看不见。 ③母亲在里间应了声,我慢慢地寻了过去。不小心,头撞在了一根木头上,疼得我龇牙咧嘴,心里更加窝了一团火。母亲在里面又应了声,我循着声音的方向,慢慢地接近了母亲。 ④忽然,母亲往我怀里塞了一棵大白菜。我疑惑地问道:“妈,这里面黑不溜秋的,您怎么看得这么清楚?” ⑤母亲说道:“这屋里虽然黑不溜秋的,可是,这房子墙上裂开的那一些缝隙,会透进来一些光亮。透过这些微弱的光亮,我就能很快地找到大白菜。” ⑥听母亲这么一说,我仔细向四周看去,果然,在墙上开裂的裂缝里,透进一缕细细的亮光,像线条似的,照在屋里。 ⑦母亲又往我怀里塞了一棵大白菜,说道:“记住,有影子,就有亮光。” ⑧听着母亲从这黑暗里发出的声音,我有些惊讶,没想到没什么文化的母亲,竟说出这样深刻的话来。我有些窝火的心,变得有些柔软了。 ⑨抱着怀里的几棵大白菜,我慢慢地挪动着步子。不过,这次出去,好像不再像刚才进来时那样磕磕绊绊的,我看到了这黑漆漆的屋子里那微弱的亮光。 ⑩走出老屋,我情不自禁地回过头去,这老屋,在我眼里,忽然变得有些妩媚、妖娆起来,对那黑不溜秋的房间,不再感到恐惧。 ⑪有时,我一个人走进老屋,也会变得利索起来。我知道怎样看见那些从墙缝里折射进来的一线亮光,让这微弱的亮光,照亮自己脚下的路。 ⑫那年,一向十分自信的我,高考却考砸了。顷刻间,世界在我眼前仿佛变得一片黑暗。我想离开这黑暗,这照不见我人生阳光的地方。我和村里几个后生约好,准备外出打工去。 ⑬母亲一直默默地在旁边看着我收拾行李,没有说话。见我收拾完行李,她又往行李里塞了几本我的高考复习资料。我不乐意地说道,还要那玩意干什么? ⑭母亲只是轻轻地说了句,带上它们,做个伴儿,有空时,再拿出来,和它们说说话,不要忘了它们! ⑮屋外,几个和我一般大的年轻后生,正等着我一道出去闯荡。 ⑯母亲从屋里赶了出来,又一次喊住了 我。她急急地走到我跟前,步子有些踉跄。不经意间,我看到母亲的目光中,流淌着一种不舍和隐忍,似乎还有些晶亮。母亲为我整了整衣襟,一字一句地说道,孩子,记住,有影子,就有亮光。 ⑰听了母亲的话,我一下子愣住了。恍惚间,在老屋里搬运大白菜时母亲对我说的话,又在耳旁响起。此时再次听了这句话,像是一把铁锤重重地敲打在我心上。我情不自禁地抬头看着眼前的天空,天空碧空如洗,一片明亮。 ⑱在外,我经历了很多痛苦和磨难,但我一直没有忘记拿出那几本书,常常和它们说说话、唠唠嗑。躺在低矮、潮湿的工棚里,看着这些书,看着看着,我仿佛看到了眼前的光明越来越亮,心中渐渐有种豁然开朗的美好和灿烂。 ⑲两年后,我重新参加高考,终于如愿以偿。 ⑳人生中,我学会了看影子,看到了影子,我知道,身边必有亮光。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初一版》2013年第9期,有删节)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我有些窝火的心,变得有些柔软了。 答: ②母亲只是轻轻地说了句,带上它们,做个伴儿,有空时,再拿出来,和它们说说话,不要忘了它们! 答: 【解析】此题考查加点词的含义。联系语境可知,第①句中的“柔软”一词和“窝火”词义相反;第②句中的“说说话”和读书有关,是“阅读”的形象化说法。 答案:①“柔软”一词的含义是内心窝火渐渐消去。 ②“说说话”在这里是指多阅读。 13.母亲能在黑咕隆咚的屋子里很快地找到大白菜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取。解答时先确定筛选区域——第⑤段,从中找到“这房子墙上裂开的……找到大白菜”,然后进行概括。 答案:这房子墙上裂开的那一些缝隙,会透进来一些光亮。借助这些微弱的光亮,母亲就能很快地找到大白菜。 14.“母亲一直默默地在旁边看着我收拾行李,没有说话”,请根据这句话揣摩一下母亲的心理。(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揣摩。揣摩人物心理,要能从选文中找到依据。抓住第⑯段中“ 不经意间……似乎还有些晶亮”一句,扣住“不舍”“隐忍”“晶亮”三个词语来回答。 答案:母亲对少不更事的“我”外出闯荡有些不舍,为“我”不继续读书执意外出打工的行为感到惋惜,同时因为即将与孩子长时间分别而辛酸与伤感。 15.文章重在写“我”如何在坎坷中抗争,最后如愿以偿高考成功的故事,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写老屋里发生的事?(3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写作技巧。分析写作技巧,要注重上下文的联系。老屋里发生的事,让“我”受到了启发,明白了“有影子,就有亮光”的道理,这与“我”如愿以偿高考成功存在着直接联系。没有老屋的经历,可能就没有高考的成功。这属于铺垫手法。 答案:写老屋里发生的事,意在突出“有影子,就有亮光”一语给“我”的启示,从而自然引出“我”克服困难重新参加高考并如愿以偿的故事,使“我”的奋争有了基础和依托。(意近即可) 16.文章以“有影子,就有亮光”为题有什么好处?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理解。解答时,可以先解释标题的含义,然后结合标题的一般作用考虑。就本题而言,标题中的“影子”和“亮光”具有多重含义,解答时,要一一指明。 答案:标题中的“影子”和“亮光”既指黑屋里的光影和亮光,也指“我”高考落榜、经受挫折和重新燃起的希望之火。文章以此为题,一语双关,耐人回味,同时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2013·营口中考)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7~22题。(16分) 食品添加剂 ①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随着毒奶粉、染色馒头等事件的不断出现,人们不禁要问,食品添加剂安全吗? ②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家批准的,因防腐保鲜、提高加工工艺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防腐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等22类1 500多种。当人类的食品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目前,近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类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 。根据食品安全要求,每克食品的细菌总数不能超过8万个。假如不用防腐剂,即使在0~4℃的低温环境中,肉制品保存到第五天,细菌总数也将超过每克10万个。而防腐剂能遏制肉制品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有效延长肉制品的保质期。 ④食品添加剂不但能防腐保鲜,还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食品的酸、甜、鲜通常不是食品天然拥有的口味,往往是由添加剂“调”出来的。食品的诱人口感,如面条有弹性,点心酥脆,大多也是添加剂的功劳。 ⑤现在,人们又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还具有防病抗病的功能。如腐乳红曲是由大米发酵而来的,能够降低血脂,它既是色素又是功能性添加剂;从甘草里面提取的甜味剂,能改善肝功能;从玉米芯里面提取的木糖醇具有护肝、防龋齿的作用。 ⑥除此以外,食品添加剂还能够调整食物的营养结构,如在面粉里面添加钙粉、维生素等,能使面粉的营养更加全面。 ⑦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例如,摄入过多的膨松剂或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如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就明确规定,山梨酸钾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但必须严格控制添加比例,它的许可添加量为0.5%以内。在美国,苯甲酸钠只允许在化妆品中使用,并且浓度必须在0.1%~0.2%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也规定了一个“ADI”值,即依照人体体重,一种无健康危害的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例如: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克/千克,即糖精钠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5毫克。 ⑧必须指出的是,一直受到人们谴责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这样的非法添加物常见的还有块黄、硼酸、硫氰酸钠、蛋白精、酸性橙等。一般来说,不违规不超量不超范围地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17.请简要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2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说明内容的概括。阅读文章可知,第②段内容侧重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种类;第③~⑥段具体介绍说明了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功能(或作用);第⑦段内容则说明了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答案: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种类及在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功能(或作用)和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18.选文第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颠倒?请说明理由。(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中说明顺序的理解。本文第③④⑤⑥段具体说明了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功能(或作用),对各项作用的介绍依据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展开,且仔细阅读不难发现,这四段与第②段“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家批准的,因防腐保鲜、提高加工工艺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这句话中提示的顺序相照应。所以说,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这四段内容的顺序都不可颠倒。 答案:不能;这四段与第②段“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家批准的,因防腐保鲜、提高加工工艺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这句话中提示的顺序相照应(或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安排的)。 19.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的说明思路。(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思路的理解分析。阅读第④段内容可知,首句“食品添加剂不但能防腐保鲜,还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为过渡句,既承接上文食品添加剂的防腐保鲜功能,又引出下文说明内容——食品添加剂有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的功能;中间语句解释了通常情况下,食品口味的形成与食品添加剂的关系;尾句为举例说明,突出了食品添加剂能改变口感的特征。 答案:首先,用过渡句承接上文食品添加剂的防腐保鲜功能,并引出本段的说明对象特征——食品添加剂有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的功能;其次,解释了通常情况下,食品口味的形成与食品添加剂的关系;最后,举面条、点心等食物口感形成的例子,来说明本段说明对象特征。 20.选文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第⑦段画线句子列举了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的例子,为举例说明,由“它的许可添加量为0.5%以内”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既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前文语句所说“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也最终说明了本段说明对象的特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答案: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从而说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21.选文第⑧段中加点词语“一般来说”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文中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内容的词语上。通过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据此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回答此类问题时可借鉴的一般答题格式为:“不能去掉”+分析这个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时只要明确“一般来说”表示通常情况下,起限制作用,进而结合以上答题格式来回答即可。 答案:不能;“一般来说”表示通常情况下,起限制作用。说明了在通常情况下,不违规不超量不超范围地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删掉之后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语言过于绝对,因为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存在。“一般来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 22.阅读链接材料,请你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判定这一食品能否安全食用,并说明理由。(2分) 【链接材料】 某食品配料表 原料 比例 添加剂 比例 小麦粉 83% 山梨酸钾 0.8% 鸡蛋 10% 蛋白精 0.2% 白砂糖 6% 腐乳红曲 0.1%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文章阅读中要提取相关介绍食品添加剂比例的信息,如山梨酸钾它的许可添加量为0.5%以内。且蛋白精是非法添加物。观察以上食品配料表可知,食品添加剂中的山梨酸钾的添加量为0.8%,超出0.5%以内的规定标准量;该食品添加剂中的蛋白精是非法添加物,超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所以这一食品不能安全食用。 答案:不能;因为该食品添加剂中的蛋白精是非法添加物,超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此外,食品添加剂中的山梨酸钾的添加量为0.8%,超出0.5%以内的规定标准量,而食用超标准量的添加剂,可能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 三、写作(50分) 23.(2013·黄石中考)请以“读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全命题式的作文题,文题简洁,文体要求十分明确。“读你”,“读”是品读、审视,即通过观察、学习或体验而了解、理会、感悟。显然,“你”作为“读”的对象,具有多义性,是泛指,我们应把思维尽量放开,在学习和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你”中去寻找合适的对象。“你”既可以是带给自己某种情感触动的具象的人,如骨肉至亲、朋友同学、邻居路人,甚至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历史名人、当代公众人物,如领导人、作家、明星,也可以写文学作品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还可以写某类人,如老师、医生、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或者进城务工人员等)。“你”也可以是具象或抽象的物,可以小到一滴水,大到宇宙,或者花、鸟、虫、鱼、叶、树、云、蓝天、山河等;当然还可以写学校、家乡、祖国、民族、时代、某段历史等。 “读”作为了解“你”的途径,具有过程性,这个过程应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一次思维碰撞,是一段情感体验。因此,在叙事中应着重体现“我”是怎样来“读你”的,又是如何把“你”“读”懂的。这个过程可以表现自己对个人或社会的认识,也可以表现自己对自然的诗意解读,还可以表现自己跟自己的一番心灵对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