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7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

‎《土地的誓言》‎ 年级 七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土地的誓言》‎ 授课类型 新课 课标依据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识字认词,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揣摩、品味本文激情的语言。‎ 过程与 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师生主体间对话,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介绍 知识目标 图片 D G 拓展知识 ‎2分钟 自制 讲解 过程与方法 图片 A C 建立表象 ‎3分钟 下载 观看 过程与方法 图片 A E 帮助理解 ‎3分钟 下载 4‎ 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图片 B I 升华感情 ‎2分钟 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4‎ 教学过程设计 一、 直接进入课文 二、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人。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等。 他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东北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 ‎(找一生朗读)‎ 三、 检查字词读音:‎ 端木蕻良 嗥鸣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蜢 山涧 斑斓 碾 丰饶 污秽 炽痛 胸膛 喷涌 泛滥 白桦林 ‎(学生注音,老师订正)‎ 四、 写作背景介绍:‎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短短3个多月,我国东北全境便已沦陷。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了,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用饱含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散文。‎ ‎(老师介绍并展示图片,学生观看)‎ 五、 初步感知:‎ 1、 听朗读,注意朗读时的语气重音,感受作者情感。‎ 2、 结合对本文内容的了解,谈一谈对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的理解。‎ ‎1、作者介绍,加深同学们对作者的了解。‎ ‎2、背景介绍可帮助同学们对本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4‎ ‎(老师范读,学生谈体会)‎ 一、 问题探究:‎ ‎1、课文一、二段分别写了什么主要内容?分别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第一段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何?‎ ‎3、第二段中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同桌合作解决,老师巡视指导)‎ 七、课文小结:‎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齐声朗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二、 布置作业:‎ 1、 抄写课后字词。‎ 2、 完成《学案》的自主练习和基础关中的习题。‎ ‎3、朗诵梁启超的文章片段,再次激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