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

‎《原始农耕生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以及原始农业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或模型的基本技能和陈述历史问题的口头表达能力。‎ ‎2.初步掌握用表格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学习方法,提高作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展示文物图片及提出问题,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在学习中,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 ,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体会人类适应自然的漫长和艰辛,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 三、教学策略 教法:图片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第1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我国早期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他们如何获取食物?‎ 学生:打猎、采集。‎ 展示图片(见课件)‎ 教师:打猎、采集,方便么?‎ 5‎ 学生:不方便。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教师: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有很大的局限性,至神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神农播种五谷,人们过上定居生活,人类进入农耕时代。‎ 人类农耕时代的到来是进步,还是倒退了?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里呈现出什么特色?中国早期的农业又是怎样发展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2课的学习──原始农耕生活。‎ 出示图片(见课件),导入到新课学习中。‎ 设计意图:通过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的采集和狩猎生活带来的巨大不便,引入到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从采集、狩猎生活步入农耕生活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自然贴切。‎ ‎【讲授新课】‎ 原始农业的发展 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至第10页的内容,回答“原始农业兴起的时间、兴起地区、发展变化、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兴起和发展的意义”等问题。‎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答案。‎ 过渡:距今10 000年左右,在中国的长江、黄河和淮河等流域兴起了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古代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可谓星罗棋布,而最为典型的代表一个在黄河流域,另一个在长江流域。‎ 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 教师: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的生产生活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差异。让我们先走进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出示图片,展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第6页至第8页回答如下问题。‎ 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答案:‎ ‎1.半坡人主要使用磨制石器、骨器、角器,另外也使用弓箭、长矛、石球,以及鱼叉、渔钩、渔网等工具。‎ 5‎ ‎2.食物有粟、猪肉、狗肉、猎取的动物肉、采集的野果。食物来源主要是种植的农作物和饲养的家畜,其次为猎取的动物和采集的野果。‎ ‎3.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内。‎ ‎4.会制作彩陶、乐器、骨针、骨锥、纺轮。‎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本归纳答案的方式,培养学生搜取有效历史信息、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半坡博物馆的展厅,欣赏一下半坡博物馆中的6类展品,了解一下半坡人真实的生活场景。‎ 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半坡博物馆中展品的相关图片(见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展品展示,让学生对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有直观的认识,对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水平有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半坡居民房屋设计的原因,让学生明确自然条件是对生产生活状况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我们学习完了半坡居民的社会生活,现在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请同学们完成表格内容。出示多媒体图片,展示问题,学生完成,教师展示答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复习,结合课本总结归纳出上述问题并能熟练记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落实课本重点基础知识,通过知识的强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我们了解了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现在让我们走进农耕文化的另一个典型代表,那就是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看看他们的农耕生活又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答案:‎ ‎1.他们的饭桌上会有米饭、猪肉、狗肉、牛肉。‎ ‎2.他们使用的工具是骨耜和磨制石器。‎ ‎3.他们居住干栏式房屋。‎ ‎4.他们的手工制品有陶器、玉器、乐器骨哨、象牙雕刻、骨制品和漆制品。‎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课本归纳答案的方式,培养学生搜取有效历史信息、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河姆渡博物馆的展厅,欣赏一下河姆渡博物馆中的7类展品,了解一下河姆渡人真实的生活场景。‎ 5‎ 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河姆渡博物馆中展品的相关图片。(见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以上展品,让学生对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有直观的认识,对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水平有深刻的认识。在图片展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探究河姆渡居民干栏式房屋的优点和原因,然后老师再通过课件出示答案,进行讲解。‎ 教师:我们完成了对河姆渡居民农耕生活的学习,现在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请同学们完成表格内容。‎ 出示多媒体图片,展示问题,学生完成,教师展示答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通过复习,结合课本总结归纳出上述问题并能熟练记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落实课本重点基础知识,通过知识的强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拓展提升:出示问题,思考探究,交流展示。‎ 教师:我们学习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大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之后,比较一下两者有何相似之处和不同点。(见课件)‎ 学生完成后,让学生交流展示答案,老师再出示正确答案并加以强调。‎ 特别指出:河姆渡居民会烧制陶器,半坡人会制作彩陶;半坡人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河姆渡人的房屋是干栏式的。(河姆渡人生活的地区多雨潮湿,夏季高温,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上,干栏式房屋既可防潮,又便于通风降温;半坡人居住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而半地穴式房屋具有冬暖夏凉的功能。)‎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掌握并深入理解本课的关键知识,使主体知识更条理、更清晰、更系统,便于强化记忆和巩固。‎ ‎【课堂小结】‎ 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作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印证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为中国步入文明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体现课本主体知识,附歌谣一首:‎ 黄河流域有半坡,‎ 地穴房子同居住,‎ 5‎ 粮食最早种植粟,‎ 副食蔬菜鱼和肉,‎ 陶器石器一起用,‎ 纺线织布是才能。‎ 长江流域河姆渡,‎ 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 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 简单玉器和乐器。‎ 设计意图:共同回顾本课所学内容,理清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 当堂检测:教师出示课件试题,学生思考回答,然后教师出示答案,以达到当堂达标、当堂反馈纠正的目的。(见同步试题)‎ 六、板书设计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