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7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7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 文本导读 名师引领 ‎【学习纪要】‎ 这篇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从单元设计来看,学习本文,在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基础上,应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深入领会他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了解本文叙议结合,结构严谨,重点突出的特点,体会本文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文体感悟】‎ 走进作者: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 ‎ ‎ 写作背景 ‎ 闻一多,湖北浠水县人,著名的诗人、学者、文学家。原来在清华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来到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当时,他和李公仆先生都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中央执行委员。李公仆,江苏常州人,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41年12月,迁居昆明,‎1946年7月11日傍晚,李公仆先生带领着夫人张曼筠女士外出回来,下车后,当他们走进弄堂小巷的学院坡时,被跟踪而来的特务用手枪连发击中,李公仆先生倒在了血泊里。过路的学生和群众把他送进附近的联大医院,经抢救无效,于次日凌晨去世。‎7月15日上午,在云南大学致公堂李公仆先生遇难经过的报告会上,闻一多先生听了张曼筠女士的血泪控诉后,拍案而起,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愤怒谴责国民党特务的罪行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在发表讲演的当日,闻一多先生就倒在了国民党特务的枪口下。‎ ‎ 闻一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提纲挈领】‎ 文章主旨 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革命家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和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内容结构 ‎ 1. 认真阅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7自然段)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也不 ‎“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8—20自然段)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说”了就“做”的特点。‎ ‎2.内容结构示意图:‎ ‎ 《唐诗杂论》 ‎ ‎ 学者 《楚词校补》 三本书 —— 做了再说, ‎ ‎ 《古典新义》 做了也不说 口的巨人 ‎ 闻一多 起稿政治传单 行的高标 群众大会演说 三件事——大勇的革命家 革命家 参加游行示威 ‎ ‎ ‎ 写作特点 ‎ ‎1.叙述中穿插了形象的描写,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例如:‎ ‎(1)语言描写:如:“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再如:“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3)细节描写:如“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2.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 例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3.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 ‎,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 ‎ 4.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答案: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论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2.文章开篇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起笔,直接点题,不拐弯子。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经过了精心挑选,言简意明。它有两个特点:一是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对待“说”与“做”的态度;二是语意递进加深:“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文。‎ ‎3.读了全文,我们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前期 _______ _ ,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 ________ ,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在________ 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答案: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  投身于民主运动,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  言行一致 ‎4.(7)、(8)两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承上启下。使前后两部分联系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5.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作者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叙述,意图何在?‎ 答案:尽管闻先生在两个方面对待“说”与“做”的情况迥然不同,但实质上二者并不矛盾。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言行一致是闻先生人格的写照。如果笼统地写,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作者采用剖析的方法记述,具体、实在。不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闻先生的精神世界,而且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 局部突破 ‎ ‎1.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请用一句话概括。‎ 答案:选取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答案: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的人品 ‎3.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答案: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4.11小节引用了闻一多先生信中的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样的品格?“讲话定要讲个痛快”,想像一下闻先生讲的是什么样的话。你能帮他说一说吗?‎ 答案: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甘愿为祖国而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这时讲的应该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这类的话,是揭露反动派、鼓舞人们斗志的话等。‎ ‎5.怎么理解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答案: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他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对于革命、对于人民的呼喊,是他的说,也是他的做。他是以他的说表示他的做,而在有些时候,他不仅说,而且以生命为代价来这样做,从课文17、18小节所传达的内容可以看出。‎ 积累运用 拓展演练 一、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    )  赫然而出(    ) 目不窥园(    )  热情澎湃(    )(    )‎ 仰之弥高(    )  漂白四壁(    )  警报迭起(    )  锲而不舍(    )‎ 潜心贯注 (    )  沥尽心血 (    ) 群蚁排衙(    ) 校补(    )  浠水(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huāi) 微 ( hè ) 然 (qiè)  而不舍  (wù) 穷年 ‎(lì) 尽心血 (qián) 心贯注 (jióng) 乎不同  慷(kǎi) 淋漓 ‎3.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的字。‎ ‎(1)诗兴不作:  (7)迥乎不同:‎ ‎(2)锲而不舍:  (8)一反既往:‎ ‎(3)群蚁排衙:  (9)潜心贯注:‎ ‎(4)兀兀穷年:  (10)气冲斗牛:‎ ‎(5)弥高: (11)目不窥园(    )‎ ‎(6)无暇:  ‎ ‎4.填空 ‎(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诗歌《________》。‎ ‎(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 _,越坚,______ __。‎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 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 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 _,气冲斗牛,______ __!‎ 二、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5-8)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②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③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④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⑤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5.概括本段叙述的主要内容(含标点不超过15字)。‎ ‎6.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选文的最后一段,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对前文作了总结。‎ ‎8.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从所给的五个画线句中选出一句进行欣赏,说说它好在哪里。‎ ‎9.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 10.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 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 ‎ ‎11.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参考答案:‎ ‎1.  1.xiá  hè  kuī  péng  pài  mí  piǎo dié  qiè  qián  lì jiào  xī  yá ‎ ‎ 2.衰 赫 锲 兀兀 沥 潜 迥 慨 ‎ 3. (1)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3)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衙:衙门。‎ ‎(4)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5)更高。弥:更加。‎ ‎(6)没有空闲的时间。暇:空闲。 (7)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8)与以往完全不同。既:已经。 (9)全身心、全精力集中做某事。潜:隐藏的。‎ ‎(10)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11)形容学习、研究专心致志。窥:从小孔或缝隙处看。‎ ‎ 4.(1)学者、诗人、民主战士 臧克家 《有的人》‎ ‎ (2)做了再说 (3)钻之弥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4)凶多吉少  慷慨淋漓  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5)鼓壮志,声震天地。‎ ‎5.闻一多潜心钻研写成《唐诗杂论》‎ ‎6.不是“不动”,而是在“动”,在废寝忘食地“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地动。这个“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7.议论 ‎8.示例(1)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语言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这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也使含义更丰富了。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示例(2)④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此句极富有表现力,作者连用四个四字短语,写出闻一多潜心治学的情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9.(紧扣课文内容回答。如学习闻一多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精神——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和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或就其中的某一点联系个人实际来谈也行)。‎ ‎10..我认为:修改以后的好 ,因为它一下子点明了文章要写的主要内容,显得言简意赅。‎ ‎11.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等。‎ 素材大观园 1. 臧克家和闻一多  ‎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 ‎2.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 ‎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 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