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蜡 烛 (12)_鲁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下语文课件蜡 烛 (12)_鲁教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由“蜡烛”联想到教师的奉献精神“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借蜡烛写离别 蜡烛西蒙诺夫 西蒙诺夫(1915-1980),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西蒙诺夫的作品大多描写二战时期的苏联,在战时有很大影响。他曾多次在苏联的各项文学奖项中获奖,可以堪称苏联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创作的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俄罗斯问题》、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1959-1971年之间的三步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获1974列宁奖。 时代背景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烧灼:精疲力竭:名副其实:颤巍巍:肃穆:永垂不朽:瓦砾:烧,烫,使受伤。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竭:尽。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恭敬庄严地站立着。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破碎的砖头瓦片。 1944年9月19日在南斯拉夫萨伐河岸的一个方场上,一位老妇人(玛利·育乞西)冒者炮火掩埋苏联红军烈士遗体,并把自己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了烈士的坟头。内容概括内容概括 品味感人情节炮火连天,环境危险年老体弱,掩埋艰难掩埋形式,情同母子燃起蜡烛,意义特殊彻夜守坟,陪伴烈士 老妇人的情感:敬爱老妇人饱受法西斯侵略之苦,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和平,她对苏联红军充满敬意。哀痛战士牺牲,她心情无比沉痛,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不顾安危,出入炮火,献出心爱之物,彻夜守坟。 烛光的特殊象征意义象征两国人民战斗的情谊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文章主旨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英勇无畏慈祥热爱和平善良老妇人形象母亲 1)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补充说明这支蜡烛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给红军战士献出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2)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这一细节描写,渲染了肃穆气氛,表达了老夫人的沉痛哀悼之情。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3)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怎样理解这句话?“这一点火焰”是指那微弱的烛光,“不会熄灭”、“永远燃着”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着老妇人对烈士的敬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为了和平而献出了生命;也象征着两国军民的感情,象征着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深情厚谊——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 4)“即使是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重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句话描写了老妇人的动作。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此时她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的,有对烈士牺牲的哀痛,也有对红军战士的敬意。因为她饱受法西斯的侵略之苦,对侵略者怀有深仇大恨,所以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这些为了南斯拉夫人民幸福而奉献了自己全部生命的战士,她深怀敬意,所以她对红军战士庄严地“深深一鞠躬”。 5)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这段文字如果改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同原句比较一下,说说原句好在哪里。 勾画了经战争破坏后的环境以及烛光的背景。文章再次点出老妇人惟一珍爱的东西--结婚喜烛,表现了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战士至高无上的感情。并且文中没说出真名,目的在于揭示这种感情的意义是两国军民感情的集中表现,而这种感情又达到了母子情深的境界。 小结◎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衬托人物。◎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细节的描写——蜡烛。◎感情的基调——“敬爱”与“哀痛”◎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