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1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二(上)开学生物试卷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二(上)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60.0分) 1. 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B.猫的白毛与蓝眼 C.人的身高与体重 D.兔的长毛与短毛 2. 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B.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C.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 D.F1配子有16种组合方式,F2中有9种遗传因子组成和4种性状表现 3. 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后,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接近于( ) A.9:3:3:1 B.3:3:1:1 C.1:2:1 D.3:1 4. 拉布拉多犬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毛色,其中黑色(B)对棕色(b)为显性;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颜色的表达,颜色表达(E)对不表达(e)为显性。无论遗传的毛色是哪一种(黑色或棕色),颜色不表达导致拉布拉多犬的毛色为黄色。一位育种学家连续将一只棕色的拉布拉多犬与一只黄色的拉布拉多犬交配,子代小狗中有黑色和黄色两种。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判断亲本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 A.bbEe×Bbee B.bbEE×Bbee C.bbee×Bbee D.bbEe×BBee 5. 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先后经过①→②→③过程 B.细胞②分裂结束后形成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 C.细胞③中有1个四分体,4条染色单体 D.细胞③分裂结束后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的两个子细胞 6. 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共同具有的过程变化不包括( ) A.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阶段 B.都有DNA的复制和DNA数目减半阶段 C.都有着丝点分裂的过程 D.都有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的阶段 7.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RNA是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8. 艾弗里细菌转化实验中,为了弄明白什么是遗传物质,他设计了有关实验,下列选项所列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基中有光滑菌落产生的是( ) A.S型菌的蛋白质+R型菌 B.S型菌的多糖+R型菌 C.S型菌的DNA+R型菌 D.S型菌的多糖+S型菌的蛋白质+R型菌 9. 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 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10. 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其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图中表示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1. 在遗传工程中,若有一个控制有利形状的DNA分子片段为ATGTGTACAC,要使其数量增加,可进行人工复制,复制时应给与的条件是( )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①ATGTG和TACAC模板链 ②A、U、G、C碱基 ③A、T、C、G碱基 ④核糖 ⑤脱氧核糖 ⑥DNA聚合酶 ⑦ATP ⑧磷酸 ⑨DNA水解酶。 A.①③④⑦⑧⑨ B.①②④⑥⑦⑧ C.①②⑤⑥⑦⑨ D.①③⑤⑥⑦⑧ 12. 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则后代中含15N的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和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依次是( ) A.12n,12n B.12n,12n−1 C.12n,12n+1 D.12n−1,12n 13. 如图表示的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都能表达 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14. 下列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20种 B.每种tRNA只运转一种氨基酸 C.密码子的顺序决定氨基酸序列 D.核糖体可在mRNA上移动 15. 通过实验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科学家和揭示出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分别是( ) A.孟德尔、摩尔根 B.萨顿、沃森和克里克 C.萨顿、艾弗里 D.摩尔根、沃森和克里克 16. 分析某生物的双链DNA,发现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64%,其中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30%,则对应链中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 ) A.17% B.32% C.34% D.50% 17. 下列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 A.③→⑥→④→①→②→⑤ B.⑥→③→②→④→①→⑤ C.③→⑥→④→②→①→⑤ D.③→⑥→②→④→①→⑤ 18. 如图所示,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受精过程就是指Ⅰ+Ⅱ的过程 B.Ⅲ所示过程不可能有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基础上进行的 C.有性生殖实现了实现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 D.由于受精作用生殖方式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进程 19. 如图是细胞分裂过程图,有关图中a~c阶段(不含a、c两点)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由1:2变为1:1 D.此阶段只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不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0. 关于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A.若A代表磷酸,则C是核糖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F和H始终保持1:1的比例关系 C.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E D.遗传信息是E中D的排列顺序 21. 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 C.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D.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 22.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劳氏肉瘤病毒可进行⑤⑥过程 C.DNA聚合酶可来自②③过程 D.进行④过程的生物含有逆转录酶 23. 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分子可作为RNA合成的模板 B.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 C.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 D.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只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 24. 如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链的碱基A与②链的碱基T互补配对 B.②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C.如果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 D.转录完成后,②需通过三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 25. 如图为生物体内转运亮氨酸的转运RNA,对此叙述正确的( ) A.该转运RNA还能识别并转运其他氨基酸 B.亮氨酸只能由该转运RNA转运 C.亮氨酸的密码子是AAU D.转运RNA是由许多个核糖核苷酸构成 26.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在核酸中的位置和碱基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位于mRNA上,遗传密码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 B.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tRNA或rRNA上,碱基构成相同 C.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都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 D.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碱基构成不同 27. 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5种核苷酸 B.图丙中a链为模板链,b链为转录出的子链 C.图中所示酶1、酶2和酶3是相同的 D.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中 28. 下列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A.甲图所示过程叫作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B.甲图所示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到左 C.乙图所示过程叫作转录,转录产物的作用一定是作为甲图中的模板 D.甲图和乙图所示过程中都发生了碱基配对,并且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29. 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一定是单倍体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C.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一定是单倍体 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30. 基因型为Aa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长成的植株,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是( ) A.AA:aa=1:1 B.AA:Aa:aa=1:4:1 C.Aa:Aa=1:1 D.AA:Aa:aa=1:2:1 31. 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 A.9/16 B.3/4 C.3/16 D.1/4 32. 人类ABO血型由等位基因 IA、IB和 i决定,血型的基因型组成如表所示。一个A型血男性和B型血女性婚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血型 A B AB O 基因型 IAIA,IAi IBIB,IBi IAIB ii A.一个人的体细胞中可以存在IA、IB和 i三种基因 B.所生子女是AB血型男孩的概率为18 C.所生子女的血型为 A型、B型、AB型和O型 D.若后代出现O型血的孩子,再生一个O型血女孩的概率为18 33. 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 A.分裂间期 B.分裂间期和前期 C.分裂期中期和后期 D.在分裂期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 34.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 A.基因突变在光镜下看不见 B.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变异 D.染色体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35. 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 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C.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是三倍体 D.八倍体小麦的单倍体有四个染色体组 二、非选择题。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①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模板是亲代DNA的________条链。 (2)②过程表示________,主要是在________中进行的。 (3)逆转录酶催化________(填序号)过程,能进行该过程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需要解旋酶的过程包括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 (4)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的最后阶段为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场所是________,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麦性状是高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麦的性状是矮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所示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 (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依据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另一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 (2)图中①和④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 (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四)过程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 (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________;如果让F1按(五)、(六)过程连续选择自交三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 (5)如将方法Ⅰ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________。 请仔细观察分析如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RNA的基本单位,名称为________,组成RNA的碱基有________种。 (2)若把图中箭头所指的氧去掉,则其名称应为________,是构成________的基本组成单位。 (3)上述(1)和(2)题中两种化合物共有的含氮碱基是腺嘌呤、________(中文)及胞嘧啶;DNA特有的碱基是________(中文)。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二(上)开学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60.0分) 1. 【答案】 D 【考点】 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遗传的基本概念 【解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解答】 A、棉花的细绒与长绒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猫的白毛与蓝眼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人的身高与体重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C、兔的长毛与短毛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2. 【答案】 C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解答】 A、孟德尔遗传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A正确; B、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 C、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独立,不相融合,C错误; D、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1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雌配子和雄配子,F2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D正确。 3. 【答案】 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据此答题。 【解答】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3:1;基因型为bb的个体自交,后代均为隐性性状;基因型为DD的个体自交,后代均为显性个体。因此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后,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1)×1×1=3:1。 4. 【答案】 D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根据信息可知,B和E基因同时存在时,即基因型为B_E_时表现为黑色;有E基因,没有B基因时,即基因型为bbE_时表现为棕色;没有E基因时,即基因型为__ee时表现为黄色。 【解答】 A、bbEe×Bbee→子代有3种表现型,即黑色(BbEe)、棕色(bbEe)、黄色(Bbee、bbee),与题干要求不符,A错误; B、bbEE×Bbee→子代有2种表现型,即黑色(BbEe)、棕色(bbEe),与题干要求不符,B错误; C、bbee×Bbee→子代只有黄色一种表现型,与题干要求不符,C错误; D、bbEe×BBee→子代有2种表现型,即黑色(BbEe)、黄色(Bbee),与题干相符,D正确。 5. 【答案】 D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①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排列在细胞的中央,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②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也没有单体,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被拉向细胞的两极,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③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有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 【解答】 A、由分析可知,细胞分裂先后经过①→③→②过程,A错误; B、细胞②为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极体和卵细胞,B错误; C、细胞③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存在四分体,4条染色单体,C错误; D、由题意可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细胞③分裂结束后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B的两个子细胞,D正确。 6. 【答案】 D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主要区别: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减数分裂 染色体复制 间期 减I前的间期 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有交叉互换现象 分离与组合 也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的 行为 中期位置 赤道板 减I在赤道板两侧,减II在赤道板 断裂 后期 减II后期 【解答】 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着丝点分裂后,都有染色体数目加倍阶段,A正确; B、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都有DNA的复制;形成子细胞时,都有DNA数目减半阶段,B正确; 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点分裂的过程,C正确; D、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D错误。 7. 【答案】 D 【考点】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解析】 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他们的作用。 【解答】 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S菌活细菌。艾弗里及其同事的实验的巧妙之处是把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提纯,分别加入到培养R菌的培养基中,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果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8. 【答案】 C 【考点】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解析】 1、肺炎双球菌包括S型细菌和R型细菌,其中S型细菌有多糖类荚膜,有毒性,菌落光滑;R型细菌没有多糖类荚膜,无毒性,菌落粗糙。 2、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①R型+S的DNA→长出S型菌→S型菌; ②R型+S的RNA→只长R型菌→R型菌; ③R型+S的蛋白质→只长R型菌→R型菌; ④R型+S的荚膜多糖→只长R型菌→R型菌; ⑤R型+S的DNA+DNA酶→只长R型菌→R型菌; 【解答】 A、S菌的蛋白质+R活菌→R型细菌,A错误; B、S菌的多糖+R活菌→R型细菌,B错误; C、S菌的DNA+R活菌→R型细菌+S型细菌,C正确; D、S菌的多糖+S菌的蛋白质+R活菌→R型细菌,D错误。 9. 【答案】 A 【考点】 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解析】 1、肺炎双球菌包括R型细菌和S型细菌,其中R型细菌没有多糖类的荚膜,无毒性,而S型细菌有多糖类的荚膜,有毒性。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解答】 A、R型活菌没有毒性,不会导致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菌失去侵染能力,不会导致小鼠死亡,因此用R型活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A正确; 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体中不含35S标记,B错误; 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R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中,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上清液中应该没有放射性,D错误。 10. 【答案】 D 【考点】 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 DNA分子复制的计算规律: 1、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 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1)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2)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解答】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4代,共形成24=16个DNA分子。由于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只有两条链,又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在子代的16个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为2个,但只含15N的DNA分子为0;同时含15N和14N的DNA分子为2个;只含14N的DNA分子为16﹣2=14个。 11. 【答案】 D 【考点】 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 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 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结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解答】 ①DNA分子复制时以两条链分别为模板,所以需要ATGTG和TACAC模板链,①正确; ②碱基U是RNA分子特有的,DNA分子没有,②错误; ③DNA分子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中含有A、T、C、G碱基,③正确; ④核糖是构成RNA分子的物质,④错误; ⑤脱氧核糖是构成脱氧核苷酸的物质,⑤正确; ⑥DNA聚合酶能催化合成脱氧核苷酸链,⑥正确; ⑦ATP能为DNA分子复制提供能量,⑦正确; ⑧磷酸是构成脱氧核苷酸的物质,⑧正确; ⑨DNA水解酶催化DNA分子水解,所以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不需要,⑨错误。 12. 【答案】 B 【考点】 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 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能得到2n个子代DNA分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其中有两个DNA分子一条链含有15N标记,另一条链含有14N标记,其余(2n﹣2)DNA分子都只含14N标记。 【解答】 由以上分析可知子代DNA分子数目为2n个(单链数目为2n+1),含有15N标记的DNA分子有2个(含有15N的单链有2个),所以后代中含15N的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为2÷2n+1,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为2÷2n。 13. 【答案】 D 【考点】 染色体、DNA、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解析】 1、由题图可知,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解答】 A、由题图可知,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 B、由题图可知,控制朱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 C、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生物的性状,因此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不一定都能表达,C错误; D、由题图可知,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D正确。 14. 【答案】 A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1、关于tRNA,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 (2)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 (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 (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2、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解答】 A、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61种,A错误; B、tRNA具有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B正确; C、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的种类,所以密码子的顺序决定氨基酸序列,C正确; D、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可在mRNA上移动,D正确。 15. 【答案】 D 【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解析】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1、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3、艾弗里通过体外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4、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解答】 (2)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构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故选:D。 16. 【答案】 A 【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解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解答】 已知双链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64%,即A+T=64%,则A=T=32%,C=G=50%﹣32%=18%.又已知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30%,即A1=3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A1+A22,所以A2=34%,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17%。 17. 【答案】 D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分析题图:细胞①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②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③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在进行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④的细胞质已经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⑤的细胞质已经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⑥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解答】 由减数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和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由以上分析可知,减数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③一⑥一②一④一①一⑤。 18. 【答案】 A 【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解析】 由图可知,Ⅰ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Ⅱ为雌雄配子的结合,即受精作用,Ⅲ为合子的发育及有丝分裂过程。 【解答】 A、受精过程是指Ⅱ过程,A错误; B、Ⅲ所示过程为有丝分裂,不可能有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基础上进行的,B正确; C、有性生殖实现了实现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C正确; D、由于受精作用生殖方式的出现,生物变异频率提高,加快了生物进化的进程,D正确。 19. 【答案】 B 【考点】 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 分析曲线图:图中虚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的变化曲线,实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曲线;a~b减数第一次分裂,b~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解答】 A、ab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但bc段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 B、间期形成染色单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则a~c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 C、由于bc段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始终为1:2,C错误; D、此阶段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既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也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 20. 【答案】 D 【考点】 染色体、DNA、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解析】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 2、图示中D表示脱氧核苷酸,包括磷酸、碱基和脱氧核糖,其中A和C为磷酸和脱氧核糖。 【解答】 A、若A代表磷酸,则C是脱氧核糖,A错误;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F和H比例关系为1:1或2:1,B错误; C、F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D脱氧核苷酸,C错误; D、遗传信息是E基因中D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正确。 21. 【答案】 D 【考点】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解析】 DNA分子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的过程;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翻译是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解答】 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分别以DNA、DNA和mRNA为模板,所以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由于翻译在核糖体中进行,所以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参与翻译过程,B正确; C、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分别产生DNA、RNA和蛋白质,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为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所以需要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C正确; D、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转录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D错误。 22. 【答案】 B 【考点】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其中①是DNA的复制过程;②是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④是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⑤是RNA的自我复制过程;⑥是翻译过程,其中④、⑤和⑥过程只能发生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解答】 A、图中各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 B、劳氏肉瘤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可进行①②③④过程,B错误; C、DNA聚合酶属于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②转录和③翻译两个过程,C正确; D、④是逆转录过程,因此进行④过程的生物含有逆转录酶,D正确。 23. 【答案】 D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 1.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2.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结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3.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 4.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 【解答】 解:A.在转录过程中,DNA分子作为RNA合成的模板,A正确; B.DNA合成的途经有DNA自我复制和逆转录,其中逆转录的模板是RNA,B正确; C.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而DNA复制和转录形成RNA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C正确; D.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D错误。 故选:D。 24. 【答案】 B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准确判断各项。 【解答】 解:题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示意图,则①链为DNA模板链,②链为转录形成的mRNA。 A.在转录过程中,①链的碱基A与②链的碱基U互补配对,A错误; B.②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B正确; C.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C错误; D.转录完成后,②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不需要穿过生物膜,D错误。 故选:B。 25. 【答案】 D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RNA分mRNA、tRNA、rRNA三种,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tRNA是运载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工具,rRNA组成核糖体。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转运亮氨酸的转运RNA,反密码子是AAU,则mRNA上的密码子是UUA。 【解答】 A、每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所以该转运RNA不能识别并转运其他氨基酸,A错误; B、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的特点,所以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不同的tRNA转运,B错误; C、密码子位于mRNA上而不是tRNA上,所以亮氨酸的密码子是UUA,C错误; D、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所以转运RNA是由许多个核糖核苷酸构成的,D正确。 26. 【答案】 D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了遗传信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解答】 解:A.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A错误; B.RNA分为mRNA、tRNA和rRNA,mRNA上具有密码子,tRNA具有运载氨基酸的作用,B错误; C.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C错误; D.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碱基构成不同,D正确。 故选:D。 27. 【答案】 B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DNA分子的复制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表示DNA复制;乙表示转录过程;图丙中a链有胸腺嘧啶,为DNA链,b链中有尿嘧啶,为RNA链。 【解答】 A、图丙中含有2种单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A错误; B、图丙中a链中含T,为模板链,b链中含U,为转录出的RNA链,B正确; C、图中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是相同的,都是DNA聚合酶,但酶3是RNA聚合酶,C错误; D、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也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D错误。 28. 【答案】 B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为翻译过程,其中①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②③④⑤为多肽链;⑥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 乙图为转录过程,其中DNA单链作为转录模板链,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酶是RNA聚合酶。 【解答】 解:A.甲图所示为翻译过程,多个核糖体同时完成多条多肽链的合成,A错误; B.甲图中,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右到左,B正确; C.乙是转录过程,其产物是RNA,包括mRNA、rRNA、tRNA,其中只有mRNA可以作为翻译的模板,C错误; D.甲图和乙图中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但两者配对方式不同,甲图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U、U−A、C−G、G−C,乙图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U、T−A、C−G、G−C,D错误。 故选:B。 29. 【答案】 A 【考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解析】 单倍体是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即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解答】 A、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如未经受精的卵细胞,A正确;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可为单倍体或二倍体,但如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B错误; 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是生殖细胞,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C错误; D、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都为单倍体,如果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为几倍体,D错误。 30. 【答案】 B 【考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细胞的减数分裂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Aa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长成的植株基因型为AAa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分离,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据此答题。 【解答】 解: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基因型为Aa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长成的植株,基因型为AAa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随机配对,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有AA:Aa:aa三种,比例是1:4:1。 故选:B。 31. 【答案】 B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伴性遗传 【解析】 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H、h表示),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则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为A_XHX−×A_XHY,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的基因型为aaXhY,所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HXh×AaXHY。 【解答】 解:依题意可知,人的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用H、h表示与血友病相关的基因,用A、a表示与苯丙酮尿症相关的基因,则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的基因型为aaXhY,该男孩的父母,即题干中的“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HXh、AaXHY。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因父亲的X染色体只能遗传给女儿,所以该女孩肯定不会患血友病,但会有1/4(aa)的概率患苯丙酮尿症,即该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1-1/4=3/4。综上分析,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故选:B。 32. 【答案】 D 【考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 人类的ABO血型是受IA,IB和i三个复等位基因所控制的。IA和IB对i基因均为显性,IA和IB为并显性关系,即两者同时存在时,能表现各自作用。A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AIA和IAi,B型血型有两种基因型IBIB和IBi,AB型为IAIB,O型为ii。 【解答】 A、人体细胞核中的同源染色体成对存在,故一个人的细胞核中只能存在 IA、IB和 i三种基因中的1种或2种,A错误; B、由于无法确定亲本的基因型,因此子女中AB血型的概率无法计算,B错误; C、由于无法确定亲本的基因型,因此后代的血型也无法确定,C错误; D、若后代出现O型血的孩子,说明亲代的基因型为IAi和IBi,再生O型血孩子的概率为14,生女孩的概率为12,故再生一个O型血女孩的概率为18,D正确。 33.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答案】 A 【考点】 基因突变的特点 【解析】 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4、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解答】 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分子复制的时期,即分裂间期,包括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4. 【答案】 A 【考点】 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基因突变的特点 【解析】 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减少或增加,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的个别碱基对的变化,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变异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解答】 A、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的个别碱基对的变化,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正确; B、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都是不定向的,B错误; 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C错误; D、由C可知,D错误。 35. 【答案】 D 【考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解析】 1、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数的个体,单倍体不一定含有1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多个染色体组,含有1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是几个染色体组都是单倍体; 2、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二倍体,含有多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多倍体。 【解答】 A、单倍体具有一个或多个染色体组,A错误; B、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是单倍体,B错误; C、小麦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虽然含有3个染色体组,但是属于单倍体,C错误; D、八倍体小麦的配子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因此八倍体小麦的单倍体有四个染色体组,D正确。 二、非选择题。 【答案】 脱氧核苷酸,两 转录,细胞核 ③,RNA,① ⑤,核糖体,氨基酸 【考点】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DNA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逆转录过程,④为RNA复制过程,⑤为翻译过程。 【解答】 ①为DNA复制过程,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模板是亲代DNA的两条链。 ②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逆转录酶催化③逆转录过程,能进行该过程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需要解旋酶的过程只有DNA复制过程。 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翻译是表达的最后阶段,场所是核糖体,该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 【答案】 单倍体育种,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DT、ddTT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 13,12 DDtt:Ddtt:ddtt=1:2:1 【考点】 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 根据图示可知,方法Ⅰ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依据的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即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其最大优点是能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方法Ⅱ为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即在形成配子,等位基因彼此分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的组合。 图中①为配子,基因型为DdTt的F1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配子(DT、Dt、dT、dt)。因为①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和染色体加倍后形成DDTT,故①的基因型为DT;图中④是由配子②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成,配子②是dT,所以④的基因型为ddTT。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 (二)过程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D和d是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三)过程是获得单倍体幼苗,常采用的方法称为花药离体培养;(四)过程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秋水仙素。 (五)过程产生的矮秆抗锈病植株基因型为ddTT和ddTt,其中纯合子占13.如果让F1按(五)、(六)过程连续自交两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1+23×14=12。 如将方法Ⅰ中获得的③⑤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DDtt、ddtt,二者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Ddtt)自交,则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DDtt:Ddtt:ddtt=1:2:1。 【答案】 核糖核苷酸,4 脱氧核糖核苷酸,DNA 鸟嘌呤,胸腺嘧啶 【考点】 核酸的组成元素及基本组成单位 【解析】 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①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 3、分析题图: 该图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糖和一分子腺嘌呤形成的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原料中的一种。 【解答】 根据试题分析,该图表示的物质是核糖核苷酸,是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RNA的碱基有4种(A、U、G、C)。 若把图中箭头所指的氧去掉,则图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则该图名称应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是构成 DNA的基本单位。 上述(1)和(2)题中两种化合物分别为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二者共有的含氮碱基是腺嘌呤、鸟嘌呤及胞嘧啶;DNA特有的碱基是 胸腺嘧啶。 第25页 共26页 ◎ 第26页 共26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