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二月考考试卷生物 一、选择题 ‎1. 下列某生物的结构与其他三种生物明显不同的是 A. HIV B. 酵母菌 C. 颤藻 D. 变形虫 ‎【答案】A ‎【解析】‎ ‎【分析】‎ ‎ 【详解】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酵母菌、变形虫有细胞结构,属于真核生物;颤藻有细胞结构,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 故选A。‎ ‎2. 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主要是( )‎ A. 列文虎克 B. 魏尔肖 C. 维萨里和虎克 D. 施莱登和施旺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 ‎【详解】A、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A错误;‎ B、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B错误;‎ C、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C错误;‎ D、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D正确。‎ 故选D。‎ ‎3. 下列不能体现蛋白质功能的是 A. 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B. 抗体能抵抗病菌的侵害 C. 携带生物的遗传信息 D. 作为氧气运输的载体 ‎【答案】C ‎【解析】‎ 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可以降低血糖浓度,A - 30 -‎ 正确;抗体是免疫球蛋白,能抵抗病菌的侵害,B正确;携带生物的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核酸,C错误;运输氧气的物质是血红蛋白,D正确。‎ ‎4. 下列生物的细胞中不含有染色体的是( )‎ A. 菠菜 B. 乳酸菌 C. 酵母菌 D. 青蛙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遗传物质都是DNA。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特有的结构。‎ ‎【详解】A、菠菜属于真核细胞,其细胞结构中含有染色体,与题意不符,A错误;‎ B、乳酸菌属于原核细胞,其细胞结构中不含有染色体,与题意相符,B正确;‎ C、酵母菌属于真核细胞,其细胞结构中含有染色体,与题意不符,C错误;‎ D、青蛙属于真核细胞,其细胞结构中含有染色体,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B。‎ ‎【点睛】‎ ‎5. 下列有关物质检测的实验中,对选材、试剂、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的叙述,都正确的是 检测的物质 葡萄糖 脂肪 蛋白质 淀粉 选材 梨子匀浆 花生种子 鸡蛋清 小麦种子匀浆 试剂 斐林试剂 苏丹Ⅳ染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水浴加热 不加热 加热 不加热 加热 现象 砖红色 红色 紫色 黄色 - 30 -‎ A. 葡萄糖 B. 脂肪 C. 蛋白质 D. 淀粉 ‎【答案】C ‎【解析】‎ ‎【分析】‎ ‎ 【详解】A、葡萄糖属于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需要水浴加热,A错误;‎ B、脂肪的鉴定不需要加热,B错误;‎ C、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该过程不需要加热,C正确;‎ D、淀粉遇碘变蓝,不需要加热,D错误。‎ 故选C。‎ ‎6. 蚯蚓和HIV各含有的核苷酸种类和碱基种类分别是( )‎ A. 8、5;4、5 B. 8、5;4、4‎ C. 4、4;8、5 D. 8、4;8、5‎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四种,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分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四种。‎ ‎【详解】蚯蚓细胞含有DNA和RNA,因此核苷酸的种类是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共8种;碱基种类共5种,A、T、C、G、U;HIV病毒中的核酸为RNA这一种,含有的核苷酸种类数为4,其碱基种类是4种,A、U、C、G。即B正确。‎ 故选B ‎【点睛】‎ ‎7.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溶液的作用不包括 A. 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 - 30 -‎ B. 加快染色剂进入细胞 C. 利于染色剂与DNA结合 D. 洗去玻片上的浮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 【详解】A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加入8%盐酸能促使细胞膜上蛋白质变性,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AB正确;‎ C、8%盐酸能使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C正确;‎ D、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洗去玻片上的浮色,D错误。‎ 故选D。‎ ‎8. 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二者的化学元素组成是完全相同的 B. 二者的碱基组成是完全不同的 C. 二者不能同时存在于细胞的同—个结构中 D. DNA是单链结构,RNA是双链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 ‎ 【详解】A、DNA和RNA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A正确;‎ B、DNA和RNA的碱基组成不完全相同,前者的碱基组成是A、T、G、C,后者的碱基组成是A、U、G、C,B错误;‎ C、DNA和RNA可以同时出现于细胞的同—个结构中,如线粒体,C错误;‎ D、一般情况下,RNA是单链结构,DNA是双链结构,D错误。‎ 故选A。‎ ‎9. 下面关于脂肪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易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B. 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 - 30 -‎ C. 含有C、H、O三种元素 D. 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脂肪会被苏丹III染成橘黄色,被苏丹IV染成红色,A正确。‎ BD、脂肪是储能物质,但不参与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B错误,D正确。‎ C、脂肪只含有CHO,C正确。‎ 故选B ‎【点睛】‎ ‎10. 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与线粒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同一个细胞进行观察 B. 无需染色,可直接观察叶绿体 C. 观察线粒体时,需先加热固定细胞 D. 可观察到线粒体内膜向腔内折叠形成的嵴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呈绿色,可直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健那绿染液能专一地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详解】A、线粒体观察时需要使用健那绿染色,而叶绿体的存在会影响观察,所以不能用同一个细胞进行观察,A错误;‎ B、叶绿体呈绿色,可直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B正确;‎ C、只有活细胞的线粒体才能被染色,所以观察线粒体时,不能加热,C错误;‎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不到线粒体内膜向腔内折叠形成的嵴,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错误。‎ 故选B。‎ ‎11. 下图是某植物细胞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30 -‎ A. 结构①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B. 植物细胞内的花青素储存在结构③中 C. 含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④⑤⑥‎ D. 细胞内的某些脂质可以在结构⑥中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液泡,④是细胞核,⑤是线粒体,⑥是内质网,⑦是核糖体,⑧是高尔基体,⑨是细胞质基质,⑩是叶绿体。‎ ‎【详解】A,①是细胞壁,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A正确;‎ B、植物细胞内的色素储存在③液泡中,B正确;‎ C、含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⑤线粒体和⑩叶绿体,④细胞核不是细胞器,⑥内质网单层膜,C错误;‎ D、细胞内的某些脂质可以在⑥内质网中合成,D正确。‎ 故选C。‎ ‎12.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B. 生物的遗传信息都储存在染色体中 C. 核孔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可允许一些物质通过 D. 细胞分裂时,细胞核解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 30 -‎ 真核细胞可知其细胞核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染色质.核膜由双层膜构成,膜上有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孔道,核仁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中,形态和数量不同,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细胞核中含有 染色体,染色体中含有DNA和蛋白质,DNA是遗传物质,因此,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A正确;‎ B、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染色体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遗传物质DNA,B错误;‎ C、某种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体现了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C正确;‎ D、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前期,细胞核解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成为染色体,D正确。‎ 故选B。‎ ‎【点睛】‎ ‎13. 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菌等原核生物具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 B. 生物膜系统使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区域化 C. 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 D. 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生物膜系统的概念: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都由膜构成,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系统。其中细胞器膜包括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液泡膜和溶酶体膜。‎ ‎2、生物膜系统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细菌等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不具有生物膜系统,A错误;‎ 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隔成一个个小区室,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互不干扰,B正确;‎ C、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膜上进行,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点,C正确;‎ D、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D正确。‎ 故选A。‎ - 30 -‎ ‎14.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青皮红心萝卜切丝,拌以适量白糖腌制一下后食用,口感清爽,特别开胃。那么在腌制过程中红心萝卜将( )‎ A. 变软,红色素流出细胞 B. 变硬,红色素不流出细胞 C. 变软,红色素不流出细胞 D. 变硬,红色素流出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详解】将新鲜的萝卜条拌以大星的白糖,也就是外界溶液的浓度较大,一段时间后发现萝卜条变软,红色素流出细胞。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细胞内溶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失水过多死亡,生物膜失去了活性。即A正确。‎ 故选A。‎ ‎【点睛】‎ ‎15. 下列物质跨膜运输过程既需要能量又需要载体的是 A. O2进入肝细胞 B. 人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C. 神经细胞吸收K+ D. 胰蛋白酶分泌到细胞外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A.O2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A不符合;‎ B.人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B不符合;‎ C.神经细胞吸收K+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C符合;‎ D.胰蛋白酶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不需要载体,需要能量,D不符合;‎ 答案选C。‎ ‎[点睛]:本题知识易混点是对各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分析:‎ - 30 -‎ ‎16. 下图所示生命活动可表示细胞膜结构上的特征是 A. 吞噬作用 B. 一定的流动性 C. 识别作用 D. 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示表示的不是吞噬作用,而是胞吐,A错误;‎ B、图示表示小囊泡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出化学物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化学物质从小囊泡中分泌出细胞,说明细胞具有分泌作用,但不能说明细胞膜的识别作用,C错误;‎ D、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的生理特性,其结构基础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B。‎ ‎17. 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白菜叶细胞分别制成装片,从盖玻片的一侧滴人0.3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果是 A. 前者吸水破裂,后者发生质壁分离 B. 前者失水皱缩,后者发生质壁分离 C. 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也发生质壁分离 D. 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复原 ‎【答案】B ‎【解析】‎ ‎【详解】0.3g/mL - 30 -‎ 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质浓度和菠菜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度,因此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后,这两种细胞均会发生渗透失水,由于植物细胞最外面是细胞壁,因此会出现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即质壁分离;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只会发生失水皱缩,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故选B。‎ ‎【定位】细胞的吸收和失水 ‎【点睛】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有:(1)活细胞;(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含有大液泡和细胞壁;(3)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18. 一个发生质壁分离后正在复原的细胞,它的吸水能力将是( )‎ A. 逐渐减小 B. 等于0‎ C. 逐渐增大 D. 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后正在复原的细胞,原生质层变大,进入细胞内的水分比出细胞的水分要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进入细胞的水分的增加,细胞液的浓度减小,使得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小。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9. 图表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①细胞膜的内外两侧都有成分a ‎②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蛋白质不具有 - 30 -‎ ‎③结构b和c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④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c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b无关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D ‎【解析】‎ a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①错误。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具有流动性,②错误。结构b为磷脂分子,c为蛋白质,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③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c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与b 也有关,④错误。故选D。‎ ‎【点睛】与细胞膜相关的“4”个易错提醒 ‎(1)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而不是蛋白质。‎ ‎(2)各种膜所含的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膜的成分及含量不完全相同。‎ ‎(4)细胞膜的组分并不是不可变的。例如,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组分发生变化,糖蛋白含量下降。‎ ‎20. 协助扩散不同于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 ‎①高浓度→低浓度②低浓度→高浓度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⑤消耗细胞内的能量⑥不消耗细胞内的能量 A. ① 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①高浓度→低浓度是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向,①正确;‎ ‎②低浓度→高浓度是主动运输的运输方向,②错误;‎ ‎③④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③④错误;‎ - 30 -‎ ‎⑤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⑤错误;‎ ‎⑥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⑥正确。所以协助扩散不同于主动运输的特点是①⑥。即D正确。‎ 故选D。‎ ‎【点睛】‎ ‎21. 使用紫色洋葱进行的生物实验,取材部位与实验匹配最佳的是( )‎ A. 取鳞片叶外表皮,观察细胞的叶绿体 B. 鳞片叶内表皮,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 C. 取鳞片叶外表皮,观察细胞的线粒体 D. 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答案】D ‎【解析】‎ ‎【分析】‎ 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一种是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紫色洋葱的另一种叶片是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其中外表皮紫色,适于观察质壁分离复原;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浅色,适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状况。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是根尖,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 ‎【详解】A、洋葱紫色鳞片叶不含叶绿体,不能用于观察叶绿体,A错误;‎ 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是白色的,质壁分离不容易观察,B错误;‎ C、健那绿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紫色鳞片叶外表皮呈现紫色,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C错误;‎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是白色的,可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没有颜色干扰,D正确。‎ 故选D。‎ ‎【点睛】‎ ‎22. 在等量的水稻、番茄的缺素培养液中添加等量的Mg2+、Ca2+、SiO44-,一段时间后再次测定这些离子的浓度,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30 -‎ A. 水稻需要Mg2+、Ca2+,而对SiO44-的需要量较少 B. 番茄细胞膜上运输Mg2+、Ca2+的载体蛋白是相同的 C. SiO44-进入番茄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 D. 同一生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示可知,一段时间后,与初始浓度相比,水稻的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增大,SiO44-浓度减少,番茄的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减小,SiO44-浓度增大,体现不同植物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需求程度不同。‎ ‎【详解】A、由题图知,与初始浓度相比,水稻的培养液中SiO44-浓度下降很多,说明水稻吸收SiO44-较多,而Mg2+、Ca2+浓度增大,说明水稻吸收水的速率大于吸收Mg2+、Ca2+的速率,对Mg2+、Ca2+需要量较少,A错误;‎ 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运输Mg2+、Ca2+的载体蛋白不同,B错误;‎ C、SiO44-进入番茄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错误;‎ D、由题图可知,实验后,水稻(或番茄)的培养液中不同离子浓度变化不同,体现了同一生物对不同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D正确。‎ 故选D。‎ ‎23. 下式表示某细胞内的新陈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B. 乙过程一定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C. 能发生甲过程的生物为异养生物 D. 该细胞一定不是酵母菌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 30 -‎ 由图可知,该细胞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像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这样既含有叶绿体也含有线粒体的细胞内可以同时进行甲、乙两过程。‎ ‎【详解】A、甲过程是光合作用,原核生物中蓝藻、光合细菌等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乙过程是有氧呼吸,原核生物中好氧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甲过程是合成有机物,能发生甲过程的生物为自养生物,C错误;‎ D、酵母菌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以及两个反应之间的关系,掌握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的生物种类是解题关键。‎ ‎24.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温度对麦芽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可以是葡萄糖的生成量 B. 该实验除温度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 C. 据图可知麦芽糖酶的最适温度大约为30 ℃‎ D. 该实验的酶促反应速率可用反应产物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深浅来检测 ‎【答案】D ‎【解析】‎ ‎【分析】‎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将导致酶的空间结构改变,从而使酶的活性降低,低温可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的空间结构改变。‎ ‎【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由于麦芽糖酶可将麦芽糖分解形成葡萄糖,所以该实验的因变量可以是单位时间内的葡萄糖的生成量,A正确;‎ - 30 -‎ 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其它影响该实验的变量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各组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该实验除温度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B正确; ‎ C、据图可知,约为30℃时,酶促反应速率最快,酶活性最高,所以麦芽糖酶的最适温度大约为30℃,C正确;‎ D、由于麦芽糖及其麦芽糖分解形成的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都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所以该实验的酶促反应速率不能用反应产物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深浅来检测,D错误。‎ 故选D。‎ ‎25.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O2进入红细胞伴随着ATP的水解 B.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 C. 暗反应中ATP用于固定CO2和还原C3‎ D. ATP转化为ADP的过程中会产生水 ‎【答案】B ‎【解析】‎ A.O2进出细胞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B正确;‎ C.暗反应中ATP用于还原C3,不参与固定过程,C错误;‎ D.ATP转化为ADP的过程需要水的参与,不产生水,D错误;‎ 答案选B。‎ ‎26. 为研究强光照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层析液进行纸层析,下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色素Ⅰ、Ⅱ、Ⅲ、Ⅳ均可溶于有机溶剂 B. 强光照有利于该植物叶绿素的合成 C. 色素Ⅲ、Ⅳ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 30 -‎ D. 色素Ⅰ、Ⅱ的颜色分别为橙黄色和黄色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解题要点是识记实验原理,分析实验现象。‎ A.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A正确;‎ B.由题图可知,强光照下叶绿素含量少于正常光照,B错误;‎ C.色素Ⅲ、Ⅳ分别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C正确;‎ D.色素Ⅰ、Ⅱ分别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分别为橙黄色和黄色,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色素在滤纸条上分布图示的分析:1.图中色素带距点样线的距离与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有关,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扩散得快;2.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的含量有关,色素含量多色素带越宽。‎ ‎27.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会产生[H],下列有关[H]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二者产生的[H]实质上是同一种物质 B. 光合作用中,[H]是在叶绿体基粒中将C3还原为糖类等有机物 C. 有氧呼吸中,[H]是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形成水 D. 二者产生[H]的过程均发生在膜上 ‎【答案】C ‎【解析】‎ A.光合作用过程产生的[H]是指还原性辅酶II(NADPH),呼吸作用过程产生的[H]是指还原型辅酶I(NADH),不是同一种物质,A错误;‎ B.光合作用中,[H]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将C3还原为糖类等有机物,B错误;‎ 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正确;‎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H],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细胞呼吸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D错误;‎ 答案选C。‎ ‎28. 下列有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应将充满NaOH的琼脂块放入酚酞溶液中 B. 琼脂块体积越大,物质进入琼脂块的速率就越低 C. 琼脂块变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可代表物质运输的效率 - 30 -‎ D.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的体积,因变量是琼脂块的相对表面积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 ‎2、NaOH的扩散深度对于体积不同的琼脂块都是相同的,无法用来表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只有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才可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率,并反映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与细胞物质运输速率的关系。‎ ‎【详解】A、该实验应将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放入NaOH溶液中,A错误;‎ B、NaOH在琼脂块中扩散的速率与琼脂块大小无关,B错误;‎ C、琼脂块变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值可代表物质运输的效率,C正确;‎ 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的体积,因变量是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D错误。‎ 故选C。‎ ‎29.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压片是为了将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 B. 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 观察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连续变化是实验的主要内容 D. 显微镜下大多数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步骤: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A、解离和压片都是为了将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开,A正确;‎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正确;‎ C、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无法观察到细胞连续分裂过程,C错误;‎ D、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此时还没有形成染色体,因此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 30 -‎ ‎30. 下图为洋葱根尖分生区某一连续分裂的细胞的分裂时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B+BC或CD+DE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 BC段主要发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 应选择BC段或DE段的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D. 由图可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的每个细胞的细胞周期均为17.3h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主要完成染色体的均分,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 题图分析,BC、DE持续的时间长,为细胞分裂间期,AB、CD、EF为分裂期。‎ ‎【详解】A、图中的BC+CD或DE+EF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A错误;‎ B、BC段持续的时间长,为分裂间期,主要发生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应选择AB段或CD段或EF段的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C错误;‎ D、由图可知,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17.3h,细胞周期的长短会因细胞的不同、取材时间的不同等因素而有差异,D错误。‎ 故选B。‎ ‎【点睛】‎ ‎31.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和大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 )‎ A. 间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主要发生在前期和末期:‎ ‎(1)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高等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 - 30 -‎ ‎(2)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有丝分裂的末期,洋葱细胞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大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2.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不变 B. 分化的细胞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C. 细胞癌变和细胞分化都会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 D. 细胞凋亡过程是细胞失去基因控制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DNA复制后DNA数量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A正确;‎ B、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其细胞中遗传物质没有改变,B正确;‎ C、细胞癌变和细胞分化都会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因此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基因表达,没有失去基因控制,D错误。‎ 故选D。‎ ‎33. 下列有关衰老的细胞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而细胞核体积增大 B. 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 C.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D. 细胞内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 ‎【答案】D - 30 -‎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A正确;‎ B.衰老的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B正确;‎ C.细胞衰老后,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正确;‎ D.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并非所有酶,如与细胞衰老有关的酶活性增强,D错误。‎ 故选D。‎ ‎34. 下列过程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 A. 胎儿发育时,其指间细胞的脱落 B. 被病原体感染了的细胞的清除 C. 青蛙发育时,蝌蚪尾部的消失 D. 火烧导致人大面积皮肤细胞损伤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详解】A、胎儿手指间细胞的自动死亡为生理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A错误;‎ B、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对机体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 C、青蛙发育时,蝌蚪尾部细胞的自动死亡为生理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 D、火烧导致人大面积皮肤细胞损伤后,表皮坏死属于细胞坏死,不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D。‎ ‎【点睛】‎ ‎35. 下列生物的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30 -‎ A. 豌豆荚的黄色与绿色 B. 狗的长毛与卷毛 C. 人的B型血与O型血 D. 水稻高秆与矮秆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相对性状概念的理解与要点把握:(1)两个“同”:必须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2)一个“不同”:应为不同表现类型,此处的不同常为相对或相反,例如豌豆的高茎对矮茎,高矮就是一组反义词.‎ ‎【详解】豌豆的豆荚颜色黄色对绿色、人的B型血与O型血、水稻的高秆与矮秆均属于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ACD不符合题意;狗的卷毛是指毛的形状,狗的长毛是指毛的长度,是同种生物但不是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理解与灵活运用能力 ‎36. 下列杂交组合中属于测交的是( )‎ A. Dd×dd B. Dd×Dd C. dd×dd D. DD×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测交是让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过程。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7. 下列遗传现象中,没有出现性状分离的是( )‎ A. F1的圆粒豌豆自交,F2中有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 B. 白毛山羊与白毛山羊杂交,F1中有白毛山羊和黑毛山羊 - 30 -‎ C. 红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子代雄蝇中有红眼和白眼 D. 蓝眼男人与褐眼女人生育的子代中有蓝眼和褐眼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代同时呈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F1的圆粒豌豆自交,F2中有圆粒豌豆和皱粒豌豆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A正确;‎ B、白毛山羊与白毛山羊杂交,F1中有白毛山羊和黑毛山羊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B正确;‎ C、红眼雌蝇与红眼雄蝇杂交,子代雄蝇中有红眼和白眼,像这种亲本有一种性状,而后代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C正确;‎ D、蓝眼男人与褐眼女人生育的子代中有蓝眼和褐眼的现象不能称为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D。‎ ‎【点睛】‎ ‎38.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小桶分别代表雌性,雄性生殖器官,桶内标记D,d的小球代表不同基因的配子。实验时分别从甲,乙两小桶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该操作模拟了( )‎ A. 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 生物体内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C. 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 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答案】C ‎【解析】‎ - 30 -‎ ‎【分析】‎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袋内的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带有不同字母的小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等位基因不会发生自由组合,A错误;‎ B、生物体内的核基因是成对存在的,B错误;‎ C、实验中可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 D、该操作模拟的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豌豆的自交过程,D错误。‎ 故选C。‎ ‎【点睛】‎ ‎39. 水稻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杆(d)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易感稻瘟病矮秆(抗倒伏)的植株与纯合抗稻瘟病高秆植株(易倒伏)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抗稻瘟病抗倒伏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 A. 1/8 B. 3/16 C. 3/8 D. 1/3‎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可知易感稻瘟病矮秆的植株基因型为ddrr,纯合抗稻瘟病高秆植株基因型为DDRR,二者杂交得F1,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得F2中抗稻瘟病抗倒伏植株有ddRR、ddRr,比例为1:2。‎ ‎【详解】A、F2抗稻瘟病抗倒伏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3,A错误;‎ B、F2抗稻瘟病抗倒伏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3,B错误;‎ C、F2抗稻瘟病抗倒伏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3,C错误;‎ D、F2抗稻瘟病抗倒伏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3,D正确。‎ 故选D。‎ ‎40. 香豌豆的花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当基因A、B同时存在时开红花,其余情况开白花。一株红花植株(甲)与一株白花植株(乙)杂交;F1中有3/4‎ - 30 -‎ 的植株开红花。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的基因型是AABb B. 乙可能纯合子 C. 甲最多能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 D. 若甲自交,其子代开红花的比例是3/4‎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一株红花植株(甲)与一株白花植株(乙)杂交,F1中有3/4的植株开红花,根据题意,当基因A、B同时存在时开红花,其余情况开白花,所以亲本中涉及到一对等位基因自交,所以红花植株甲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乙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A错误;‎ B、乙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为杂合子,B错误;‎ C、甲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最多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配子,C错误;‎ D、甲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若甲自交,其子代开红花的比例最大是1×3/4=3/4,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41. 经研究发现,肝癌细胞分泌的蛋白质X可作为鉴定肝癌的标志物,临床上常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蛋白质X判断机体的肝细胞是否发生癌变。下图表示肝癌细胞合成、分泌蛋白质X的过程,甲、乙、丙和丁表示细胞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细胞器甲、乙,丙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分离图中四种细胞器时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细胞器丁在合成蛋白质X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在蛋白质X的运输过程中,细胞器乙和丙的膜面积发生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 。‎ - 30 -‎ ‎(3)蛋白质X能够作为鉴定肝癌的标志物的原因是蛋白质X具有特异性,其具有特异性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2). 差速离心法 (3). 提供能量 (4). 乙的膜面积减小,丙的膜面积先增加后减小,最终保持不变 (5). 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肽链折叠成的空间结构具有特异性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3、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 题图分析,题图表示肝癌细胞合成分泌蛋白质X(分泌蛋白)的过程,甲、乙、丙和丁表示细胞器,分析可知蛋白质X是分泌蛋白,甲是核糖体,乙是内质网,丙是高尔基体,丁是线粒体。‎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的细胞器甲、乙,丙分别为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实验室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即用差速离心法可将上述细胞器分开。‎ ‎(2)细胞器丁是线粒体,线粒体在合成蛋白质X(分泌蛋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提供能量,在蛋白质X的运输过程中,内质网(题图中的乙)与高尔基体(题图中的丙)、高尔基体与细胞膜之间通过囊泡间接联系,即内质网形成囊泡到达高尔基体并与之融合,高尔基体再形成囊泡到达细胞膜并与之融合,因此整个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膜面积先增加后减小、最终保持不变,细胞膜膜面积增多。‎ - 30 -‎ ‎(3)蛋白质X是分泌蛋白,其能够作为鉴定肝癌的标志物的原因是蛋白质X具有特异性,蛋白质从结构上分析其具有特异性的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肽链折叠的空间结构具有特异性。‎ ‎【点睛】本题结合肝癌细胞合成分泌蛋白质X的过程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器间的分工和合作的知识,考生识记细胞各结构和功能,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42. 下图Ⅰ是某一处于蔗糖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图Ⅱ是物质通过细胞膜出入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中细胞若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则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液体主要是___________。从细胞结构上分析,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生质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Ⅰ中数字表示)。‎ ‎(3)图Ⅱ中A与D组成的分子是___________,B代表的结构是___________。‎ ‎(4)图Ⅱ中,可能代表氧气进入细胞过程的是__________,碘离子进入人体甲状腺细胞的过程是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 (1). 蔗糖溶液 (2).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3). 2、5、3 (4). 糖蛋白 (5). 磷脂双分子层 (6). b (7).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详解】(1)图中细胞若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则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液体主要是蔗糖溶液;从细胞结构上分析,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2)细胞膜(2)和液泡膜(5)以及两之间的细胞质(3)具有选择透过性,构成原生质层。‎ - 30 -‎ ‎(3)图中A(蛋白质)与D(糖类)组成的分子是糖蛋白,B代表的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 ‎(4)具有糖蛋白的一侧表示膜外,图中b表示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可能代表氧气进入细胞过程;a表示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可表示碘离子进入人体甲状腺细胞。‎ ‎【点睛】要学会通过糖蛋白的位置判断膜内和膜外,这样才能判断物质是进入还是排出,从而判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43. 下图甲表示不同的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图乙是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知,该植物适应弱光环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喜阴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值可能较_______________ (填高或低)。‎ ‎(2)图乙的t1~t2时间段,叶绿体中的ADP含量将_______________,O2释放量将_______________ 。‎ ‎(3)t3~t4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 (填暗反应或光反应)限制了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改为绿光照,光合速率将_______________ (填提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 (1). 弱光下,叶绿素相对含量较 (2). 高 (3). 低 (4). 减少 (5). 增加 (6). 暗反应降低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图甲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弱光下,叶绿素含量较高;图乙为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t1之前,光合速率较慢,且保持相对稳定;t1→t2,光照增强,光合速率逐渐加快;t2→t3,光合速率保持相对稳定;t3→t4,CO2浓度升高后,光合速率加快;t4后,没有光照,光合速率逐渐降低。‎ ‎【详解】(1)据图甲可知,该植物适应弱光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弱光下,叶绿素相对含量较高,喜阴植物习惯在弱光下生活,故叶绿素含量较高,所以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较低。‎ - 30 -‎ ‎(2)t1时给予图示处理,即给予充足恒定光照,产生ATP的量将增加,O2释放量将增加,则ADP的量减少,。‎ ‎(3)t3后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光合速率加快,说明t2→t3,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CO2浓度,故t2〜t3时间段是暗反应限制了光合作用,由于绿叶中的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若在t2时刻改为绿光照,光合速率将降低 ‎【点睛】熟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的影响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别图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44. 下图甲表示某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下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图像。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表示染色单体的字母是_______________ ,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 (填1或2)时期。‎ ‎(2)图乙中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________ 期,含有_______________ 条染色体;图乙中Ⅱ细胞的染色单体数为_______________ ,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 ‎(3)图乙中Ⅰ细胞的下一个时期,与植物细胞相比,在形态上前者最主要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后者最主要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 ,后者的这个变化与_______________ (填细胞器名称)有关。‎ ‎【答案】 (1). c (2). 2 (3). 后 (4). 8 (5). 8 (6). 1:2 (7). 细胞膜中部向内凹陷 (8). 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 (9). 高尔基体 ‎【解析】‎ ‎【分析】‎ 分析甲图:图中a是DNA,b是染色体,c是染色单体。‎ 分析乙图: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图像,图Ⅰ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因此属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Ⅱ - 30 -‎ 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是中期。‎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甲c表示染色单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因此对应图甲中的2。‎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图中I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图乙中II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单体数为8条,此时染色体:DNA=1:2。‎ ‎(3)乙图中I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下一个时期是末期,动物细胞会出现细胞膜由中部向内凹陷,植物细胞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最终形成新的细胞壁,主要与高尔基体有关。‎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各时期的特征,把握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能够正确识图分析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时期,结合有丝分裂过程在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变化规律判断图甲中柱的含义,这是突破问题的关键。‎ ‎45. 某种蝴蝶翅膀的颜色和眼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某实验小组以紫翅白眼蝴蝶和黄翅绿眼蝴蝶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蝴蝶眼色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 。等位基国A、a和B、b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 定律,亲本中紫翅白眼蝴蝶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 ‎(2)F2紫翅绿眼蝴蝶群体中,杂合子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若让F2中的黄翅绿眼蝴蝶与紫翅白眼蝴蝶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 ‎(3)在个别杂交实验中,F2蝴蝶群体不出现黄翅白眼个体,推测基因型为aabb的黄翅白眼蝴蝶表现出了黄翅绿眼性状。为验证该推测,可选用亲代紫翅白眼蝴蝶分别与该杂交实验F2中的黄翅绿眼蝴蝶进行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子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子代_______________ ,则该推测成立。‎ ‎【答案】 (1). 绿眼 (2). 自由组合(或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3). AAbb (4). 8/9 (5). 紫翅绿眼:黄翅绿眼:紫翅白眼:黄翅白眼=4:2:2:1 (6). 全部表现为紫翅白眼 ‎【解析】‎ - 30 -‎ ‎【分析】‎ 根据题意和识图分析可知,亲本是紫翅白眼蝴蝶和黄翅绿眼蝴蝶进行杂交实验,F1都是紫翅绿眼,说明紫翅和绿眼是显性性状,黄翅和白眼是隐性性状,F1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亲代的基因型:紫翅白眼的基因型是AAbb,黄翅绿眼的基因型是aaBB。那么F2中9紫翅绿眼蝴蝶是A–B–、3黄翅绿眼aaB–、3紫翅白眼A–bb、1黄翅白眼aabb。‎ ‎【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亲本是紫翅白眼蝴蝶和黄翅绿眼蝴蝶进行杂交实验,F1都是紫翅绿眼,说明绿眼对白眼是显性性状,由于F1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亲本中紫翅白眼的基因型是AAbb,黄翅绿眼的基因型是aaBB。‎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2紫翅绿眼蝴蝶是A–B–,在F2中占9/16,其中纯合子是AABB占1/16,其余是杂合子占8/16,故在F2紫翅绿眼蝴蝶群体中杂合子的比例是8/9。F2中的黄翅绿眼蝴蝶是1/3aaBB和2/3aaBb,紫翅白眼蝴蝶是1/3AAbb和2/3Aabb,黄翅绿眼蝴蝶可以产生的配子:aB=1/3+1/3×1/2=2/3、ab=1/3,紫翅白眼可以产生的配子:Ab=1/3+1/3×1/2=2/3、ab=1/3,交配后子代的基因型为4/9AaBb、2/9aaBb、2/9Aabb、1/9aabb,故表现型及比例是:紫翅绿眼:黄翅绿眼:紫翅白眼:黄翅白眼=4:2:2:1。‎ ‎(3)推测基因型为aabb的黄翅白眼蝴蝶表现出了黄翅绿眼性状,若推测成立,选用亲代紫翅白眼蝴蝶AAbb与F2中的黄翅绿眼蝴蝶(aaBB、aaBb、aabb),统计每个杂交组合的子代性状及比例,若AAbb×aabb,F3为Aabb均为紫翅白眼。则该推测成立。‎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点,分析题目中的实验,能够根据F2的分离比判断两对基因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行分析和解决。‎ - 3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