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云南省楚雄州姚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解析版)
2016-2017学年云南省楚雄州姚安一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果酒、果醋及泡菜制作过程中,所用原料的有机物总(质)量及有机物种类的变化( ) A.减少、增加 B.减少、减少 C.增加、增加 D.增加、减少 2.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3.与乳酸菌代谢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破伤风杆菌和蛔虫 B.醋酸菌和放线菌 C.水稻和硝化细菌 D.水绵和菟丝子 4.下面为番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流程图解,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脱分化发生在b步骤,形成愈伤组织,在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B.再分化发生在d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C.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 D.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5.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 A.将诱变处理的番茄种子培育成植株 B.将紫罗兰的叶肉细胞培育成植株 C.将番茄与马铃薯细胞融合并培育成植株 D.将转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成植株 6.下列菌类,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光合细菌、霉菌 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C.乳酸菌、酵母菌 D.醋酸菌、乳酸菌 7.用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 B.该愈伤组织的细胞没有全能性 C.该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 D.该愈伤组织可以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 8.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 ) A.碳源 B.氮源 C.无机盐 D.特殊营养物质 9.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同时发生的是( ) 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B.光能的吸收与转化 C.ATP的合成与分解 D.基因的突变与重组 10.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 B.需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C.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 11.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一些物理、化学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所需要的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为选择酵母菌和硝化细菌,应选用的培养基分别为( ) A.伊红美蓝培养基、含青霉素培养基 B.含青霉素培养基、含氨的无机培养基 C.含氨的无机培养基、含青霉素培养基 D.含青霉素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 12.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惟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13.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无菌操作,现代生物学实验中的许多方面也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请分析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无菌繁殖脱毒苗时,植物的外植体要进行消毒 B.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接种器具进行灭菌 C.无菌繁殖脱毒苗时,植物的外植体要进行消毒、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D.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 14.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A.接种环、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环 C.培养基、手、接种环 D.接种环、手、高压锅 15.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定化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酶的重复利用 B.溶解氧交换受阻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 C.固定化细胞用于生产能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 D.凝胶与被包埋细胞之间不是通过共价键结合 16.如图为制备人工种子部分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状体是外植体在培养基上脱分化形成的一团愈伤组织 B.该过程以海藻酸钠作为营养成分,以CaCl2溶液作为凝固剂 C.可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蔗糖,为胚状体提供碳源 D.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能够隔绝空气,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储藏 17.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 B.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对碱性蛋白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在pH低于7.0的自来水中,碱性蛋白酶依然能起作用 D.洗衣粉中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 18.下列有关纤维素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纤维素酶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 B.纤维素酶包括C1酶、C2酶和葡萄糖苷酶等 C.纤维素酶能与刚果红结合成红色复合物 D.纤维素酶将纤维素最终分解成葡萄糖 19.下列关于“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实验”中的操作,错误的是( ) A.用橙子做本课题实验,应去掉橙皮 B.用体积分数为0.1%的NaOH溶液和盐酸进行pH调节 C.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应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反应混合物 D.制作苹果泥时,可先将苹果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中 20.如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迅速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 B.图1中X溶液为CaCl2,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 C.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 D.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 21.某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的洗涤效果”的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原理是酶的专一性 B.自变量是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 C.水质、水量、pH均可看做无关变量 D.洗涤过程中只要保持水温相同即可 22.某学生进行“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课题研究.他的实验设计如下: ①设置2组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 ②2组实验的洗衣粉用量、被洗涤的衣物量、衣物质地、污染物性质和量、被污染的时间、洗涤时间、洗涤方式等全部设置相同; ③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果对这个实验的评价. 正确的是( ) A.未设置对照实验 B.无关变量设置太多 C.没有自变量 D.因变量不能描述 23.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 B.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 C.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 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 24.如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和果胶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 A.在B点之前,果胶酶的活性和温度成正相关;之后,成负相关 B.当温度到达B点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C.A点时,果胶酶的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果胶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D.C点时,果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也可以恢复上升 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pH和果胶酶用量的实验中,虽然实验的变量发生了变化,但通过设置梯度来确定最适值的思想方法是不变的 B.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 C.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无法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 D.人们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出汁率低、浑浊等问题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 26.(1)传统发酵技术应用十分广泛,果酒和果醋就是常见例子.当发酵装置由果酒酿造转为果醋酿造时,首先要提高 ,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 . (2)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 (开花/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一般将pH控制在 左右,温度控制在18至22℃,并每天光照 小时.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 和 的关键性激素. 27.番茄红素是植物中所含的一种天然色素,主要存在于茄科植物西红柿的成熟果实中.它是目前在自然界的植物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之一.番茄红素的获得途径如图. (1)图中①和②分别表示番茄组织培养中细胞的 和 过程. (2)图中培养外植体的培养基中常用的凝固剂是 .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 (选填“高”或“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对培养基彻底灭菌时,应采取的灭菌方法是 . (3)图中外植体的消毒所需酒精的体积分数为 .用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的酶是 酶和 酶. 28.人和哺乳动物的尿中含有尿素,大量尿素的存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土壤中有些细菌含有脲酶,可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现对土壤中的这类细菌进行分离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培养细菌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包括培养基和各种器皿都必须是无菌的,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 和 . (2)将样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接种培养.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 旁进行操作.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于37℃的 中培养. (3)用含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筛选能分泌脲酶的细菌,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若培养基中存在有分解尿素的细菌,其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这是由于尿素被分解产生的 使pH升高,酚红指示剂产生的颜色变化,从而证明这一菌株可以尿素为氮源.变色区域越大,表明该菌株利用尿素的能力 . 29.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所示. (1)Ⅰ号培养基从物理状态来看,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要加入 作为凝固剂;从用途来看属于选择培养基,应以 作为唯一碳源. (2)融化时烧杯中加入琼脂后要不停地 ,防止琼脂糊底引起烧杯破裂. (3)①过程是 ,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 法. (4)部分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 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挑选相应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再对菌种进行 培养. 30.解磷微生物能分解有机磷,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如图是从湖泊污泥中筛选解磷微生物的过程示意图,下表是分离纯化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记录项目: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 菌落编号 1 2 3 48h 1.6 2.8 3.0 72h 2.2 1.2 5.0 96h 2.3 1.2 4.2 (1)培养基的成分主要有牛肉膏、蛋白胨、NaCl及无菌卵黄液,其中 主要提供有机磷.从土壤中富集解磷微生物时,应选用 (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 (2)在倒平板前,应对玻璃器皿和培养基灭菌,灭菌方法是 .配制成10﹣1浓度稀释液时,用无菌移液管从富集液的上清液中吸取1mL,移入盛有 mL无菌水的试管中,并依次配制10﹣2~10﹣10的梯度稀释液. (3)过程③为菌种分离纯化的过程,接种方法分别为 ,平板分离法进行如下操作,排序最合理的是 . (4)分析菌种的分离纯化结果,应选择为 号菌落进行扩大生产,原因是 . 31.某实验小组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并进行了游离酵母和固定化酵母发酵产酒酒精度的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产酒酒精度的比较 时间/d 游离酵母 固定化酵母 0 0 0 2 1.0 2.5 4 2.1 4.2 6 3.2 5.0 8 3.9 5.4 10 4.3 6.0 12 4.6 6.4 (1)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是:酵母细胞的活化→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固定化酵母细胞. (2)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 . (3)海藻酸钠起 的作用. (4)该小组将制备好的固定化酵母与游离酵母分别放在一定的相同条件下发酵,定时记录发酵液中酒精度的变化. ①实验过程中的“在一定的相同条件下发酵”的条件是 ,要求条件相同是为了确保 . ②由表格可知,固定化酵母和游离酵母发酵都能产生酒精,但固定化酵母在发酵前期的延迟期的时间比游离酵母发酵前期的延迟期的时间要 . 32.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酶甲、乙、丙三者的活性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通常,用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新鲜血迹是,不应该使用开水,原因是 .若要去除衣服上的血渍,应选择含有 (填“蛋白酶甲”、“蛋白酶乙”或“蛋白酶丙”)的碱性洗衣粉,理由是 . (2)某同学为了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洗衣时在市售的蛋白酶洗衣液中添加脂肪酶,该同学的做法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3)已知溶液的pH可以影响酶的活性,请推测pH影响某种蛋白酶活性的原因可能是其影响了酶和底物分子中 (填“羧基和氨基”、“氨基和甲基”、“羧基和甲基”或“甲基和甲基”)等基团的解离状态. 2016-2017学年云南省楚雄州姚安一中高二(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在果酒、果醋及泡菜制作过程中,所用原料的有机物总(质)量及有机物种类的变化( ) A.减少、增加 B.减少、减少 C.增加、增加 D.增加、减少 【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分析】果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真菌,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 果醋制作的菌种是醋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细菌,一直需氧. 泡菜的制作原理:起作用的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 【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果酒、果醋及泡菜制作过程中,有机物不断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时也形成很多中间产物,因此所用原料的有机物总(质)量减少,但有机物种类增加. 故选:A. 2.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考点】组织培养基的成分及作用.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将离题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在体外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培养过程中需要调节调节激素的比例、无菌等条件. 【解答】解:A、植物组织培养时在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为了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A正确; B、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会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要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相当,而在再分化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有利于根的分化,比例低有利于芽的分化,B正确;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是已经高度分化了的组织细胞,丧失了分裂能力,所以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C正确;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不一定相同,如二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个体是单倍体植株,而体细胞组织培养形成的个体是二倍体,D错误. 故选:D. 3.与乳酸菌代谢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破伤风杆菌和蛔虫 B.醋酸菌和放线菌 C.水稻和硝化细菌 D.水绵和菟丝子 【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活条件.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解答】解:A、人在受伤时,若伤口较深则易得破伤风,而伤口较浅则一般不会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说明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蛔虫生活在消化道内,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A正确; B、醋酸菌和放线菌是异养需氧型,B错误; C、水稻和硝化细菌是自养需氧型,C错误; D、水绵是自养需氧型,菟丝子是异养需氧型,D错误. 故选:A. 4.下面为番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流程图解,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脱分化发生在b步骤,形成愈伤组织,在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B.再分化发生在d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C.从叶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番茄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 D.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分析】从图中分析可知,b代表的是脱分化,c表示的为再分化,d表示的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①消毒灭菌;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③适宜的温度;④充足的养料.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①培养基配制;②外植体选取;③激素的运用;④消毒;⑤温度、pH、光照. 植物组织培养中植物激素使用:物组织培养中关键性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解答】解:A、从图中分析可知,b代表的是脱分化,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植物激素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A正确; B、c表示的为再分化,即由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B错误; C、由体细胞形成完整的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因为其具有本物种全部的遗传信息,C正确; D、人工种子是一种人工制造的代替天然种子的颗粒体,可以直接播种于田间.特点:周期短,易储存和运输,完全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D正确. 故选:B. 5.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 A.将诱变处理的番茄种子培育成植株 B.将紫罗兰的叶肉细胞培育成植株 C.将番茄与马铃薯细胞融合并培育成植株 D.将转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成植株 【考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 【分析】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具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细胞的全能性以产生个体为标志,若无个体产生,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如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法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据此答题. 【解答】解:A、种子不是一个细胞,不属于离体已经分化的细胞,因此将种子培育出植株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将紫罗兰的叶肉细胞培育成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 C、番茄体细胞与马铃薯体细胞融合后培育出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 D、将转基因的棉花细胞培育成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A. 6.下列菌类,属于生产者的是( ) A.光合细菌、霉菌 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 C.乳酸菌、酵母菌 D.醋酸菌、乳酸菌 【考点】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解答】解:A、光合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霉菌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属于分解者,A错误; B、光合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生产者,B正确; C、乳酸菌和酵母菌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属于分解者,C错误; D、醋酸菌和乳酸菌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属于分解者,D错误. 故选:B. 7.用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 B.该愈伤组织的细胞没有全能性 C.该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 D.该愈伤组织可以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 【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其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解答】解:A、愈伤组织是外植体脱分化和分离形成的,A正确; B、愈伤组织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仍然具有全能性,且全能性比外植体高,B错误; C、愈伤组织是高度液泡化,无定形状态薄壁细胞组成的排列疏松、无规则的组织,C正确; D、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可以形成胚状体,D正确. 故选:B. 8.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是( ) A.碳源 B.氮源 C.无机盐 D.特殊营养物质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类型选择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分析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差异,根据选项做出判断. 【解答】解: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主要差别在于自养型微生物可以利用无机碳合成自身的有机物,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而异养型微生物只能以有机碳作为碳源,所以两种培养基的主要差别在于碳源. 故选:A. 9.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同时发生的是( ) 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B.光能的吸收与转化 C.ATP的合成与分解 D.基因的突变与重组 【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避光)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需光)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解答】解:A、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都会发生细胞增殖(有丝分裂),且在再分化过程发生细胞分化,形成各种组织细胞,A正确; B、脱分化过程要避光培养,但再分化过程需要光,因为试管苗需要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并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B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不断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同时细胞生命活动也需要ATP分解提供能量,C正确; D、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增殖,间期DNA复制时,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但自然状况下,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错误. 故选:D. 10.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 B.需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 C.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具体过程,先梳理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具体操作,然后根据选项描述分析判断. 【解答】解;稀释涂布平板法,包括系列稀释和涂布平板两个过程,涂布平板之前需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A正确. B、涂布平板时,需要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表面.B正确. C、只有稀释度足够大的菌液才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C错误. 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行严格灭菌处理,以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 故应选C. 11.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一些物理、化学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所需要的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为选择酵母菌和硝化细菌,应选用的培养基分别为( ) A.伊红美蓝培养基、含青霉素培养基 B.含青霉素培养基、含氨的无机培养基 C.含氨的无机培养基、含青霉素培养基 D.含青霉素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 【考点】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分析】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一些物理、化学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所需要的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酵母菌属于异养兼性厌氧型真核生物,硝化细菌属于自养需氧型原核生物. 【解答】解:A、伊红美蓝培养基是专一鉴别大肠杆菌的培养基,硝化细菌对青霉素敏感,含青霉素培养基不能筛选硝化细菌,A错误; B、细菌对含青霉素培养基敏感,酵母菌则不敏感,可以筛选酵母菌,硝化细菌可以将环境中的氨氧化为硝酸根而利用其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故含氨的无机培养基可以筛选硝化细菌,B正确; C、酵母菌是异养生物,不能用含氨的无机培养基筛选,硝化细菌对青霉素敏感,含青霉素培养基不能筛选硝化细菌,C错误; D、细菌对含青霉素培养基敏感,酵母菌则不敏感,可以筛选酵母菌,伊红美蓝培养基是专一鉴别大肠杆菌的培养基,D错误. 故选:B. 12.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惟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培养基的组成和功能,确定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知识,然后根据选项提示进行判断. 培养基的组成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水、无机盐,有的还有生长因子,以CO2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自养微生物,培养基中还必须提供氮源、水、无机盐. 【解答】解: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A正确; B、该碳源是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能源物质,B错误;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C正确; 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D正确; 故选:B. 13.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无菌操作,现代生物学实验中的许多方面也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请分析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无菌繁殖脱毒苗时,植物的外植体要进行消毒 B.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接种器具进行灭菌 C.无菌繁殖脱毒苗时,植物的外植体要进行消毒、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D.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分析】消毒和灭菌 消毒 灭菌 概念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适用对象 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 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解答】解:A、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无菌繁殖脱毒苗时,植物的外植体要进行消毒,A正确; B、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接种器具进行灭菌,B正确; C、无菌繁殖脱毒苗时,植物的外植体要进行消毒、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C正确; D、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也需要灭菌,D错误. 故选:D. 14.细菌培养过程中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这些方法依次用于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A.接种环、手、培养基 B.高压锅、手、接种环 C.培养基、手、接种环 D.接种环、手、高压锅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消毒和灭菌 消毒 灭菌 概念 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 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常用方法 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 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适用对象 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 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养基等 【解答】解:A、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 B、高压锅是灭菌工具,手应该用酒精消毒,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B错误; C、培养基应该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C正确; D、接种环应该进行灼烧灭菌,手应该用酒精消毒,高压锅是灭菌工具,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固定化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酶的重复利用 B.溶解氧交换受阻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 C.固定化细胞用于生产能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 D.凝胶与被包埋细胞之间不是通过共价键结合 【考点】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分析】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固定化酶 固定化细胞 酶的种类 一种 一系列酶 制作方法 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 吸附法、包埋法 是否需要营养物质 否 是 缺点 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 优点 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 成本低,操 【解答】解:A、同直接利用酶相比,固定化酶可多次重复利用,A正确; B、利用固定化酶,是酶促反应,没有生物参与,所以不需提供营养条件和氧气,B错误; C、固定化细胞用于生产能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C正确; D、包埋法是指是将微生物或相比包埋在凝胶的微小格子或微胶囊等有限空间内,微生物被包裹在该空间内不能离开,而底物和产物能自由地进出这个空间,故凝胶与被包埋细胞之间不是通过共价键结合,D正确. 故选:B. 16.如图为制备人工种子部分流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胚状体是外植体在培养基上脱分化形成的一团愈伤组织 B.该过程以海藻酸钠作为营养成分,以CaCl2溶液作为凝固剂 C.可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蔗糖,为胚状体提供碳源 D.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能够隔绝空气,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储藏 【考点】人工种子的制备. 【分析】1、据图分析,支柱组织培养诱导形成胚状体,用海藻酸钠溶液包埋胚状体,注射到CaCl2溶液中形成稳定结构,用无菌水冲洗形成人工种子. 2、人工种子是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通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3、人工种子包括胚状体、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其中胚状体是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形成的;人工胚乳可为种子提供营养;人工种皮具有保护作用(可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解答】解:A、外植体在培养基上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再分化才能形成胚状体,A错误; B、该过程以海藻酸钠作为包埋材料,以CaCl2溶液作为凝固剂,B错误; C、可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蔗糖,为胚状体提供碳源和能量,C正确; D、包埋胚状体的凝胶珠能够保护胚状体,有利于人工种子的储藏,D错误. 故选:C. 17.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 B.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对碱性蛋白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在pH低于7.0的自来水中,碱性蛋白酶依然能起作用 D.洗衣粉中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 【考点】脂肪酶、蛋白酶的洗涤效果. 【分析】本题是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原理、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加酶洗衣粉的洗涤原理、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温度过高酶容易失去活性,但是温度过低酶的活性降低,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差,故A选项错误; B、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对碱性蛋白酶活性没有促进作用,故B选项错误; C、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宜pH是8~9,在PH于7.0的自来水中,仍然能够起作用,只是与最适宜PH条件下相比,作用较弱,故C选项正确; D、洗衣粉中酶主要是通过使蛋白质等水解成可溶性的小分子的氨基酸或多肽等,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8.下列有关纤维素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纤维素酶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 B.纤维素酶包括C1酶、C2酶和葡萄糖苷酶等 C.纤维素酶能与刚果红结合成红色复合物 D.纤维素酶将纤维素最终分解成葡萄糖 【考点】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及其应用价值. 【分析】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但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并不和水解后的产物发生这种反应. 2、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解答】解:A、纤维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A错误; B、纤维素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等,B错误; C、纤维素能与刚果红结合成红色复合物,而不是纤维素酶,C错误; D、纤维素酶将纤维素最终分解成葡萄糖,D正确. 故选:D. 19.下列关于“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实验”中的操作,错误的是( ) A.用橙子做本课题实验,应去掉橙皮 B.用体积分数为0.1%的NaOH溶液和盐酸进行pH调节 C.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应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反应混合物 D.制作苹果泥时,可先将苹果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中 【考点】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 【分析】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由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组成.不溶于乙醇,这是鉴别果胶的一种简易方法. 2、果胶酶水解果胶,生成半乳糖醛酸,后者具有还原性醛基,可用次亚碘酸法进行定量测定,所生成半乳糖醛酸的量可用于表示果胶酶的活力. 【解答】解:A、用橙子做本课题实验,不需要去掉橙皮,A错误; B、用体积分数为0.1%的NaOH溶液和盐酸进行pH调节,B正确; C、为了使果胶酶能够充分地催化反应,应用玻璃棒不时地搅拌反应混合物,C正确; D、制作苹果泥时,可先将苹果切成小块放入榨汁机中,D正确. 故选:A. 20.如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迅速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 B.图1中X溶液为CaCl2,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 C.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 D.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 【考点】固相化酶的应用价值.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回忆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综合解答问题:(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 (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 (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 【解答】解:A、刚溶化的海藻酸钠要冷却至室温,才能与活化的酵母细胞混合制备混合液,以免高温使酵母细胞失活,A错误; B、混合液加入CaCl2溶液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CaCl2的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B正确; C、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培养液与酵母细胞充分接触,以利于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C正确; D、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去除残留的CaCl2)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进行发酵,D正确. 故选:A. 21.某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的洗涤效果”的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原理是酶的专一性 B.自变量是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 C.水质、水量、pH均可看做无关变量 D.洗涤过程中只要保持水温相同即可 【考点】脂肪酶、蛋白酶的洗涤效果.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该实验的原理是酶的专一性,自变量是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水质、水量、pH、温度等均可看做无关变量,均应处于相同且适宜状态. 【解答】解:A、该实验探究的原理是酶的专一性,即一种加酶洗衣粉只能洗涤一种污染物,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的洗涤效果”,说明自变量为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B正确; C、酶需要适宜的条件,则水质、水量、适宜pH等属于无关变量,均应处于相同且适宜状态,C正确; D、洗涤过程中所有的无关变量都应保持相同,D错误. 故选:D. 22.某学生进行“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课题研究.他的实验设计如下: ①设置2组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 ②2组实验的洗衣粉用量、被洗涤的衣物量、衣物质地、污染物性质和量、被污染的时间、洗涤时间、洗涤方式等全部设置相同; ③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果对这个实验的评价. 正确的是( ) A.未设置对照实验 B.无关变量设置太多 C.没有自变量 D.因变量不能描述 【考点】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分析】①设置2组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没有空白对照;②2组实验的洗衣粉用量、被洗涤的衣物量、衣物质地、污染物性质和量、被污染的时间、洗涤时间、洗涤方式等全部相同,洗涤温度都为35℃,无关变量都正确;③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论. 【解答】解:A、据①分析未设置空白对照实验,A正确; B、无关变量是必备的,B错误; C、本实验自变量为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C错误 D、因变量为污渍根据消失程度能描述,D错误. 故选:A. 23.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 B.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 C.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 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 【考点】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分析】使用酶、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直接使用酶 固定化酶 固定化细胞 酶的种类 一种或几种 一种 一系列酶 制作方法 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 吸附法、包埋法 否 否 是 是否需要营养物质 缺点 ①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易失活②难回收,成本高,影响产品质量 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 优点 催化效率高,耗能低、低污染 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 成本低,操作容易 【解答】解:A、尿糖试纸由于使用后不能将反应物和酶分开,而不能再次使用,A错误; B、消化酶在消化道内起作用,则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B正确; C、化学结合法可能影响酶的活性部位而影响反应效果,而吸附法是物理方法不影响酶的分子结构,C正确; D、固定化酵母细胞在凝胶珠中,用无菌水冲洗可洗去CaCl2和表面的杂菌,D正确. 故选:A. 24.如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和果胶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 A.在B点之前,果胶酶的活性和温度成正相关;之后,成负相关 B.当温度到达B点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C.A点时,果胶酶的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果胶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D.C点时,果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也可以恢复上升 【考点】果胶酶的活性测定. 【分析】此题可结合曲线图和酶的特性进行回答.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温度B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催化速率达到最大值,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的催化活性下降甚至永久性的失活. 【解答】解:A、据曲线图分析可知,在B点之前,果胶酶的活性温度成正相关,之后成反相关,A正确; B、据曲线图分析可知,当温度达到B点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催化效率最高,此时的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B正确; C、A点时酶的活性很低,但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可以上升,C正确; D、A点低温和C点高温时酶的活性都降低,但低温酶的活性可以恢复,高温酶的活性不可以恢复,D错误. 故选:D. 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pH和果胶酶用量的实验中,虽然实验的变量发生了变化,但通过设置梯度来确定最适值的思想方法是不变的 B.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 C.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无法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 D.人们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出汁率低、浑浊等问题 【考点】果胶酶的活性测定;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分析】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可以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出汁率低、浑浊等问题,在使用梯度测定酶的用量及活性时,可以通过榨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断. 【解答】解:A、在探究果胶酶的用量实验中,参照研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采用梯度测定法,只是将原实验中的pH梯度和温度梯度改成酶的用量梯度而已,基本实验思路不变,A正确; B、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都会发生分解果胶的过程,因此,它们都可产生果胶酶,B正确; C、在使用梯度测定酶的用量及活性时,可以通过榨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来判断,C错误; D、在制作果汁过程中,由于果胶、纤维素的存在,影响榨出的果汁量及果汁的透明度,加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后,果汁榨出量及透明度均有提高,D正确. 故选:C.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 26.(1)传统发酵技术应用十分广泛,果酒和果醋就是常见例子.当发酵装置由果酒酿造转为果醋酿造时,首先要提高 发酵温度 ,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 充气 . (2)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 未开花 (开花/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一般将pH控制在 5.8 左右,温度控制在18至22℃,并每天光照 12 小时.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 脱分化 和 再分化 的关键性激素. 【考点】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植物的组织培养. 【分析】果酒制作需要在缺氧且温度为18℃~25℃的环境中进行,而果醋制作要在有氧且温度为30℃~35℃的环境中进行.微生物培养基通常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即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条件下,灭菌15至30min.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一般将pH控制在5.8左右,温度控制在18至22℃,并每天光照12h. 【解答】解:(1)果酒制作需要在缺氧且温度为18℃~25℃的环境中进行,而果醋制作要在有氧且温度为30℃~35℃的环境中进行,所以当发酵装置由果酒酿造转为果醋酿造时,首先要提高发酵温度,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2)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一般将pH控制在5.8左右,温度控制在18至22℃,并每天光照12h.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 故答案为: (1)发酵温度 充气 (2)未开花 5.8 12 脱分化 再分化 27.番茄红素是植物中所含的一种天然色素,主要存在于茄科植物西红柿的成熟果实中.它是目前在自然界的植物中被发现的最强抗氧化剂之一.番茄红素的获得途径如图. (1)图中①和②分别表示番茄组织培养中细胞的 脱分化(或去分化) 和 再分化 过程. (2)图中培养外植体的培养基中常用的凝固剂是 琼脂 .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 低 (选填“高”或“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对培养基彻底灭菌时,应采取的灭菌方法是 高压蒸汽灭菌 . (3)图中外植体的消毒所需酒精的体积分数为 70% .用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的酶是 果胶 酶和 纤维素 酶. 【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 2、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在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的条件:①消毒灭菌;②一定浓度的植物激素;③适宜的温度;④充足的养料. 4、分析题图:图示为番茄红素的获得途径,一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因此图中①是脱分化过程,②是再分化过程.二是通过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 【解答】解:(1)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因此图中①是脱分化过程,②是再分化过程. (2)培养基中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用量的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对培养基彻底灭菌时,应采取高压蒸汽灭菌. (3)图中外植体的消毒需用体积分数未70%的酒精.用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 故答案为: (1)脱分化(或去分化) 再分化 (2)琼脂 低 高压蒸汽灭菌 (3)70% 果胶 纤维素 28.人和哺乳动物的尿中含有尿素,大量尿素的存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土壤中有些细菌含有脲酶,可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现对土壤中的这类细菌进行分离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培养细菌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包括培养基和各种器皿都必须是无菌的,常用的灭菌方法有 高压蒸汽灭菌 、 灼烧灭菌 和 干热灭菌 . (2)将样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接种培养.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 酒精灯火焰旁 旁进行操作.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于37℃的 恒温箱 中培养. (3)用含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筛选能分泌脲酶的细菌,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 鉴别 培养基.若培养基中存在有分解尿素的细菌,其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这是由于尿素被分解产生的 氨 使pH升高,酚红指示剂产生的颜色变化,从而证明这一菌株可以尿素为氮源.变色区域越大,表明该菌株利用尿素的能力 越强 .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分析】尿素分解菌广泛存在与土壤,其可以产生脲酶使尿素被分解成氨可使PH呈碱性,从而使添加酚红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分离尿素分解菌时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解答】解:(1)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干热灭菌. (2)为避免杂菌污染,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为防止水蒸气在皿盖上凝结会产生水滴,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皿需要倒置培养. (3)酚红指示剂可用于鉴定尿素分解菌,故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尿素被分解成氨可使PH呈碱性,变色区域越大,说明分解能力越强;以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中菌落数少,因为其他微生物不能在该环境中生存. 故答案为: (1)高压蒸汽灭菌 灼烧灭菌 干热灭菌 (2)酒精灯火焰旁 恒温箱 (3)鉴别 氨 越强 29.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所示. (1)Ⅰ号培养基从物理状态来看,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要加入 琼脂 作为凝固剂;从用途来看属于选择培养基,应以 淀粉 作为唯一碳源. (2)融化时烧杯中加入琼脂后要不停地 搅拌 ,防止琼脂糊底引起烧杯破裂. (3)①过程是 梯度稀释 ,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 稀释涂布平板 法. (4)部分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 淀粉酶 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挑选相应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进一步分离纯化后,再对菌种进行 淀粉酶透明圈大 培养.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1、分析题图:①过程是梯度稀释,②过程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目的是筛选单菌落.从功能上看,Ⅰ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来说,Ⅱ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解答】解:(1)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琼脂可以配置成固体培养基.从用途来看属于选择培养基,应以淀粉作为唯一碳源. (2)融化时烧杯中加入琼脂后要不停地搅拌,防止琼脂糊底引起烧杯破裂. (3)分析题图可知,①过程是梯度稀释,目的是对样品进行稀释;②过程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4)分解淀粉的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淀粉酶的活性越强,所以要从中挑出透明圈大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上. 故答案为: (1)琼脂 淀粉 (2)搅拌 (3)单个菌落的筛选(筛选) 稀释涂布平板法 (4)淀粉酶 淀粉酶透明圈大 30.解磷微生物能分解有机磷,可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如图是从湖泊污泥中筛选解磷微生物的过程示意图,下表是分离纯化的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记录项目: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 菌落编号 1 2 3 48h 1.6 2.8 3.0 72h 2.2 1.2 5.0 96h 2.3 1.2 4.2 (1)培养基的成分主要有牛肉膏、蛋白胨、NaCl及无菌卵黄液,其中 卵黄 主要提供有机磷.从土壤中富集解磷微生物时,应选用 液体 (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 (2)在倒平板前,应对玻璃器皿和培养基灭菌,灭菌方法是 高压蒸汽灭菌 .配制成10﹣1浓度稀释液时,用无菌移液管从富集液的上清液中吸取1mL,移入盛有 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并依次配制10﹣2~10﹣10的梯度稀释液. (3)过程③为菌种分离纯化的过程,接种方法分别为 平板划线法 ,平板分离法进行如下操作,排序最合理的是 ②①④①③② . (4)分析菌种的分离纯化结果,应选择为 3 号菌落进行扩大生产,原因是 透明圈大,解磷能力强(具有相对较大的透明圈,解磷能力强) .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 【分析】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包括水、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于自养型生物,一般不加碳源,因为能利用二氧化碳,对于固氮微生物,一般不加氮源,如圆褐固氮菌.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涉及无菌操作的技术,其中主要涉及消毒和灭菌的方法,消毒是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部分微生物不能杀灭芽孢和孢子,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和巴氏消毒法,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关键就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解答】解:(1)培养基的成分主要有牛肉膏、蛋白胨、NaCl及无菌卵黄液,其中卵黄主要提供有机磷.从土壤中富集解磷微生物时,应选用液体培养基. (2)灭菌是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所以用高压蒸汽灭菌对玻璃器皿和培养基灭菌.由于依次配制10﹣2~10﹣10的梯度稀释液,所以配制成l0﹣1浓度稀释液时,需要用无菌移液管从富集液的上清液中吸取1mL,移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 (3)过程②、③为菌种分离纯化的过程,接种方法分别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的操作的基本步骤是:(一)右手持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待凉后,在火焰旁打开盛有菌液的试管棉塞,并将试管口过火焰,将以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沾取一环菌液,将试管口过火焰丙塞上棉塞.(二)左手斜持琼脂平板,皿盖打开一条缝,右手于火焰近处將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三)烧灼接种环,杀灭环上残留菌液,待冷却(是否冷却,可先在培养基边缘处试触,若琼脂溶化,表示未凉,稍等再试),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第三四五区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四)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为分离纯化优良酵母菌品种.所以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如图操作排序最合理的是②①④①③②. (4)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3号菌落中的透明圈直径即菌落直径最大,说明解磷能力最强,所以分析菌种的分离纯化结果,应选择为3号菌落. 故答案为: (1)卵黄 液体 (2)高压蒸汽灭菌 9 (3)平板划线法 ②①④①③② (4)3 透明圈大,解磷能力强(具有相对较大的透明圈,解磷能力强) 31.某实验小组进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制备,并进行了游离酵母和固定化酵母发酵产酒酒精度的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产酒酒精度的比较 时间/d 游离酵母 固定化酵母 0 0 0 2 1.0 2.5 4 2.1 4.2 6 3.2 5.0 8 3.9 5.4 10 4.3 6.0 12 4.6 6.4 (1)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是:酵母细胞的活化→ 配制CaCl2溶液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 →固定化酵母细胞. (2)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 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 (3)海藻酸钠起 包埋酵母细胞(或载体) 的作用. (4)该小组将制备好的固定化酵母与游离酵母分别放在一定的相同条件下发酵,定时记录发酵液中酒精度的变化. ①实验过程中的“在一定的相同条件下发酵”的条件是 适宜的温度、pH等 ,要求条件相同是为了确保 单一变量 . ②由表格可知,固定化酵母和游离酵母发酵都能产生酒精,但固定化酵母在发酵前期的延迟期的时间比游离酵母发酵前期的延迟期的时间要 短 . 【考点】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 【分析】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1、酵母细胞的活化; 2、配制0.05mol/L的CaCl2溶液; 3、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该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4、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 5、固定化酵母细胞.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随时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中的酒精度不断提高、糖类含量不断下降;但是明显看出,固定化酵母发酵产酒酒精度要高于游离酵母. 【解答】解:(1)制作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海藻酸钠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2)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3)实验中钙离子的作用是使胶体聚沉,海藻酸钠起包埋酵母细胞(或载体)的作用. (4)①由于酶活性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因此实验过程中的“在一定条件下发酵”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pH等,要求条件相同是为了确保单一变量. ②由表格可知,固定化酵母和游离酵母发酵都能产生酒精,但固定化酵母在发酵前期的延迟期的时间比游离酵母的要短,并且固定化酵母发酵产生酒精的速度比游离酵母要快. 故答案为: (1)配制CaCl2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 (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3)包埋酵母细胞(或载体) (4)①适宜的温度、pH等 单一变量 ②短 32.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酶甲、乙、丙三者的活性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通常,用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新鲜血迹是,不应该使用开水,原因是 开水使血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沉淀,难以清洗 .若要去除衣服上的血渍,应选择含有 蛋白酶丙 (填“蛋白酶甲”、“蛋白酶乙”或“蛋白酶丙”)的碱性洗衣粉,理由是 碱性条件下只有蛋白酶丙有活性 . (2)某同学为了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洗衣时在市售的蛋白酶洗衣液中添加脂肪酶,该同学的做法 不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蛋白酶会降解脂肪酶 . (3)已知溶液的pH可以影响酶的活性,请推测pH影响某种蛋白酶活性的原因可能是其影响了酶和底物分子中 羧基和氨基 (填“羧基和氨基”、“氨基和甲基”、“羧基和甲基”或“甲基和甲基”)等基团的解离状态.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 3、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 4、分析题图:该曲线是蛋白酶甲、乙、丙三者的活性随pH的变化,看图可知:蛋白酶甲的最适PH值偏酸性,蛋白酶丙的最适PH值偏碱性,最适PH值偏酸性,蛋白酶乙最适PH值略酸性. 【解答】解:(1)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通常,用清水洗涤衣服上的新鲜血迹是,不应该使用开水,原因是开水使血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沉淀,难以清洗,血渍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因为碱性条件下只有蛋白酶丙有活性,故选择含有蛋白酶丙的碱性洗衣粉. (2)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会降解脂肪酶,故为了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洗衣时在市售的蛋白酶洗衣液中添加脂肪酶是不合理的. (3)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羧基显酸性、氨基显碱性,pH影响某种蛋白酶活性的原因可能是其影响了酶和底物分子中羧基和氨基等基团的解离状态. 故答案为: (1)开水使血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沉淀,难以清洗 蛋白酶丙 碱性条件下只有蛋白酶丙有活性 (2)不合理 蛋白酶会降解脂肪酶 (3)羧基和氨基 2016年12月6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