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咸阳市2020届高三模拟检测(二) 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咸阳市2020年高考模拟检测(二) 理综试题 一、选择题 1.N元素是生物体内必需的大量元素。下列有关N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细胞干重中,N元素所占百分比仅低于C和O B. 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C. N元素可参与ATP、叶绿素和磷脂分子的组成 D. N元素在动物、植物体内的含量存在差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核酸和磷脂的组成元素均为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C、H、O、N,有些还含有S、P。 【详解】A、人体细胞干重中,元素含量从多到少依次是C、O、N、H,A正确; 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氨基含有N,有些氨基酸的R基中也可能含有N,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所以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B错误; C、N元素可参与ATP(含有腺嘌呤)、叶绿素(含有N元素)和磷脂分子(含有C、H、O、N、P)的组成,C正确; D、N元素主要参与蛋白质的构成,而动物细胞中蛋白质含量多、植物体内的含量少,D正确。 故选B。 2.下列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的是( ) A. 叶绿体内的类囊体堆叠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B. 低等植物细胞内含有中心体,保证了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 C.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容易产生兴奋 D. 肾小管上皮细胞有较多线粒体,有利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前膜,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 【详解】A、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为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色素提供更多的附着点,有利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A正确; B、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内含有中心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 C、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形成突触前膜,有大量突起,以便和多个突触后膜发生联系,将兴奋传递给多个细胞,而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还是抑制,主要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类型,C错误; D、线粒体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C。 3.如图为某同学在25℃的环境中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4组实验在60℃的环境中进行,则4组气泡的产生速率均增加 B. 若要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结论,只能甲组与丙组进行比较 C. 丙组与丁组比较,可得出氯化铁能为过氧化氢分解供能的结论 D. 无机催化剂与酶的作用机理相似,但前者不具有专一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实验中,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可通过气泡产生的速度来表示,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量、酶的用量等。 【详解】A、在60°C的环境中进行时,甲组的酶因高温变性,活性降低,气泡的产生速率降低,A错误; B、要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结论,可以是甲组与丙组或甲组与乙组进行比较,B错误; C、丙组与丁组比较,可得出氯化铁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不能证明氯化铁能为过氧化氢分解提供能量,C错误; D、无机催化剂与酶的作用机理都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但前者不具有专一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涉及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运用。 4.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具有遗传效应,则该片段( )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上面有密码子 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能运载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上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基因通过转录过程决定mRNA中的碱基序列,mRNA上三个连续相邻的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叫一个密码子,通过翻译过程,mRNA上的碱基序列决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因此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翻译过程的模板是mRNA,场所是核糖体,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运输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 【详解】①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是基因,其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携带着遗传信息,①正确; ②密码子位于mRNA上,不位于DNA上,②错误; ③基因能通过转录过程形成mRNA,③正确; ④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过程的是mRNA,不是DNA,④错误; ⑤运输氨基酸的工具是tRNA,不是DNA,⑤错误; ⑥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⑥正确。 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过程及DNA、基因、RNA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准确识记。 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生在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不能传给后代 B. 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C. 新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的 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环境导致生物发生了变异并与环境相适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详解】A、发生在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无性繁殖传给后代,A错误; B、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B正确; C、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故选B。 6.在同等强度干扰下,比较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a)和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b),其中正确的是( ) A. ab C. a=b D. 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弱。但有些特殊的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如冻土苔原。 【详解】由于沙漠环境比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比较弱,所以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即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某兴趣小组在密闭黑暗的环境中(CO2浓度适宜),用白炽灯作为光源探究光照强弱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白炽灯靠近植株光合作用增强,但靠近到一定程度后,继续靠近光合作用强度会减弱。回答下列问题: (1)白炽灯距植株较远时,暗反应速率较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证明白炽灯距离植株很近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温度,且温度几乎不影响光反应过程,则光合作用减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减小该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影响,实验中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除温度干扰后,重复上述实验,测定密闭空间中O2的量,结果如图。则: ①B点时植株叶肉细胞O2的产生量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叶肉细胞O2的消耗量。 ②将光源从B点移到C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在短时间内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整个实验过程中有机物积累最快的点是___________(填A、B或C)。 【答案】 (1). 光照强度弱,光反应产生的[H]、ATP少,限制了暗反应 (2). 温度升高使暗反应有关酶的活性降低 (3). 在白炽灯和植株之间增加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水槽,吸收热量(或将白炽灯改为冷光源) (4). 大于 (5). 减少 (6). C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以及矿质元素的量。用白炽灯与植株距离来表示光照强度。距离较远时,光照强度越弱,距离越近,光照强度越强。 【详解】(1)光照强度弱,会影响到光反应,使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从而限制了暗反应中C3的还原,使暗反应减弱。 (2)灯泡越近,会使得温度升高,影响暗反应的酶活性,使与暗反应有关的酶的活性降低,可以在白炽灯和植株之间增加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槽,吸收热量或将白炽灯改为冷光源。 (3)①B点为植株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由于植株中存在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故此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即叶肉细胞O2的产生量大于叶肉细胞O2的消耗量。 ②将光源从B点移到C点,光照强度增强,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速度加快,促进暗反应的C3还原,短时间内C3的生成速率不变,故C3含量降低。有机物积累最快的点应该为光照强度最大,O2增加速度最快的C点。 【点睛】本题考查对有关坐标曲线图的理解,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8.据图回答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和运输等相关问题: (1)拜耳在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1)。该实验证实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___________产生的影响在其___________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2)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在这些部位,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3)某同学为验证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设计如图2所示的实验操作,但依据该设计不能得出实验结论,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黑暗 (2). 尖端 (3). 下部 (4).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5). 色氨酸 (6). 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对比实验 【解析】 【分析】 分析图1可知,将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弯向对侧生长,为了排除单侧光引起的弯曲生长,该实验需要放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分析图2可知,尖端的生长素可向下运输。 【详解】(1)拜耳在进行植物生长的实验研究时,曾在黑暗条件下,将切下的燕麦胚芽鞘顶部移到切口的一侧,胚芽鞘会向另一侧弯曲生长(如图1)。该实验证实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2)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3)该实验能够得出结论:下端琼脂块上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但是缺少实验验证“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因此需要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对比实验,以研究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上端。 【点睛】本题结合实验图解,考查了生长素的合成、运输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实验设计及结果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难度不大。 9.下图为某地进行生态养殖的创新模式,该模式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可得到品质高、备受欢迎的绿色无公害产品。回答下列问题: (1)欲调查某鸽群的种群数量,宜采用_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宰杀鸽子时一般不选择幼年鸽,从种群持续增长的角度分析,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认为鸽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鸽子同化的能量,该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桉树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改善环境;当地的人们还将桉树加工成木材、纸浆,从其叶片中提取可以驱蚊的芳香油等,这些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4 )该模式将肉鸽养殖、鱼塘养殖、树木种植等产业进行了有机结合,请从环境保护及能量流动的角度对该模式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标志重捕 (2). 保持鸽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 (3). 不正确 (4). 鸽子类便中的能量来自饲料和上一营养级 (5). 间接和直接 (6). 该模式减少了粪便、废水等对环境的污染,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 【分析】 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1)鸽子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需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幼年个体所占比例多、老年个体所占比例小的种群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所以为保证种群的持续增长,宰杀鸽子时一般不选择幼年鸽。 (2)鸽子粪便中的能量是未被鸽子吸收到体内的能量,不属于鸽子的同化量,属于饲料中的能量和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3)桉树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改善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当地的人们还将桉树加工成木材、纸浆,从其叶片中提取可以驱蚊的芳香油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4)该模式将肉鸽养殖、鱼塘养殖、树木种植等产业进行了有机结合,减少了粪便、废水等对环境的污染,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的年龄组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生态养殖的优势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0.野生型果蝇中,眼色的红色由常染色体上A基因决定,aa个体不能产生色素表现为白眼。但另一对独立遗传的基因E-e中,E使红眼色变为紫眼色,e无作用。现有两只纯合果蝇杂交,结果如下: (1)基因E-e位于___________(填“X”或“常”)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2)为确定F2中某紫眼雄蝇的基因型,将其与双隐性纯合雌蝇测交。若后代性状表现为_____,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若后代中出现__________种表现型,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 【答案】 (1). X (2). F1 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3). 紫眼雌蝇和红眼雄蝇 (4). AAXEY (5). 4 (6). AaXEY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眼色色素的产生必须有显性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E使得红眼色变为紫眼色,e无作用,根据子一代中雌性和雄性的表现型不同可判断E/e位于X染色体上,由此推之亲本的基因型为AAXeXe和aaXEY,据此答题。 【详解】(1)根据F1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而眼色的红色由常染色体上A基因决定,所以可判断基因E-e位于X染色体上。 (2)根据分析可知,亲本基因型为AAXeXe和aaXEY,子一代基因型为AaXEXe和AaXeY,子二代中紫眼雄蝇的基因型有AAXEY、AaXEY,为确定其基因型,可将其与双隐性纯合雌蝇(aaXeXe)测交。若其基因型为AAXEY,则后代基因型为AaXEXe、AaXeY,表现为紫眼雌蝇和红眼雄蝇。若其基因型为AaXEY,则后代基因型为AaXEXe(紫眼雌)、aaXEXe(白眼雌),AaXeY(红眼雄)、aaXeY(白眼雄),即有4种表现型。 【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用显色反应表示葡萄糖的生成量。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1 2 3 4 蒸馏水 1.4 1.4 1.4 pH7.5的缓冲液 ------- 0.2 0.2 0.2 纤维素悬浮液 0.3 0.3 ------- 0.3 微生物A提取液 0.1 微生物B提取液 ------- 微生物C提取液 0.1 总体积 2.0 2.0 2.0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试剂,摇匀后,进行____________处理。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 微生物A提取物 微生物 B提取物 微生物C提取物 颜色深浅程度 + +++ ++ [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______号试管。 (2)实验组试管均显现的颜色是____________,但深浅不同。 (3)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上述三种微生物中,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 2 3 4 蒸馏水 1.5 pH7.5的缓冲液 0.2 纤维素悬浮液 0.3 微生物A提取液 微生物B提取液 0.1 微生物C提取液 总体积 (2). 斐林 (3). 水浴加热 (4). 4 (5). 砖红色 (6). 不同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不同酶的空间结构不同) (7). 微生物B (8). 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代替化石燃料 【解析】 【分析】 1、温度、pH可影响酶的活性,在最适温度(pH)下,酶的活性最高;当温度(pH)低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增强;当温度(pH)高于最适温度(pH)时,酶的活性随温度(pH)的升高而减弱。 2、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要注意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 【详解】[实验步骤]: (2 )根据实验目的是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因此单一变量是微生物的种类不同,而其他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表格中pH7.5的缓冲液各试管均应为0.2mL,各试管内纤维素悬浮液均为0.3mL,2号试管应添加微生物B提取液0.1 mL。 (4)由于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可用葡萄糖的产生速率表示酶活性大小,所以可在上述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斐林试剂,摇匀后,进行水浴加热处理,以检测各试管中葡萄糖的生成量。 [分析讨论]: (1)1号、2号、3号试管中分别为三种不同微生物的提取液,4号试管是空白对照。 (2)斐林试剂与葡萄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砖红色沉淀,所以实验组试管均显现的颜色是砖红色,但深浅不同。 (3)不同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不同酶的空间结构不同),所以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 (4)微生物B的提取液与斐林试剂反应后的颜色最深,说明微生物B中的纤维素酶活力最强,产生的葡萄糖最多。因此微生物B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 (5)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角度,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在于葡萄糖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代替化石燃料。 【点睛】本题以纤维素着重新能源为载体,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以及还原糖的检测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还原糖鉴定的原理和现象,并具有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能结合社会实践说出开发这种纤维素酶的意义。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过去,一个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用量要从40至50头猪体内提取,现将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体内,并随大肠杆菌的繁殖快速扩增,然后在大肠杆菌体内合成大量的胰岛素,大大降低了医治糖尿病的成本。 材料二:单克隆抗体在医疗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初获得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是:老鼠的骨髓瘤细胞+已受免疫的淋巴细胞→选择培养基培养选取杂交瘤细胞并使之扩大增殖→将杂交瘤细胞接种在培养瓶或注射到动物体内→分离纯化单克隆抗体。 材料三:器官移植是重要的医疗手段之一,但许多病人却因为得不到适合自己的供体器官错过了最佳医疗期。胚胎干细胞(可保存在干细胞库里)经诱导可形成多种器官。 材料四:植物除了通过种子繁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繁殖:植株的组织细胞→ 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分化出不定芽→生根成苗→幼苗移栽。这种繁殖实质上就是植物克隆。 (1)材料一中包含了____________的克隆。 (2)材料二中运用了____________技术,若是植物细胞需用____________酶除去细胞壁,这一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育种中____________的障碍。 (3)材料三中用自身的胚胎干细胞诱导形成器官,不仅能缓解供体器官的短缺,还具有另一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中运用了植物细胞工程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是____________。材料四还证明了分化的植物组织细胞仍具有____________。 【答案】 (1). DNA(基因) (2). 动物细胞融合 (3). 纤维素(果胶酶) (4). 远缘杂交不亲和 (5). 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6). 植物组织培养 (7). 全能性 【解析】 【分析】 基因克隆即重组DNA技术,指在体外对DNA分子按照既定的目的和方案,将不同来源的DNA分子在体外剪切和重新连接,组装成一个新的DNA分子。在此基础上,将这个DNA分子导入到一定的宿主细胞,使它能够在宿主细胞中扩增,形成大量的子代分子,此过程即称为基因克隆。 【详解】(1)材料一中运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将目的基因在受体菌中扩增,即包含了DNA的克隆。 (2)材料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中运用了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若是植物细胞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细胞壁,这一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杂交育种的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3)材料三中用自身的胚胎干细胞诱导形成器官,不仅能缓解供体器官的短缺,由于该器官是自身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所以还具有另一优点为: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4)材料四中的方法繁殖植物又叫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植物组织培养证明了已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技术、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胚胎干细胞培养、植物组织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识记相关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是解题的根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