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9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石嘴山市三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生物试题
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 1.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厌氧菌,世界上近乎一半的人口都受过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将其与人的造血干细胞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者遗传物质是RNA,后者遗传物质是DNA B. 两者都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C. 两者都含有线粒体和核糖体两种细胞器 D. 两者都含有mRNA、tRNA和rR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幽门螺旋杆菌是原核细胞,人的造血干细胞是真核细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比较: 类别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肽聚糖;特例支原体无细胞壁 植物细胞有,成分:纤维素和果胶 真菌有,成分:几丁质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的细胞器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染色体、核孔 遗传物质 DNA DNA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详解】A、幽门螺旋杆菌和人的造血干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 B、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的主要分裂方式,幽门螺旋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通过有丝分裂增殖,B错误; C、幽门螺旋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无线粒体,C错误; D、幽门螺旋杆菌和人的造血干细胞都可以进行转录,产生mRNA、tRNA、rRNA,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胞吞和胞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胞吐过程只能分泌生物大分子 B. 胞吞和胞吐过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C. 变形虫摄取水中的有机物颗粒可通过胞吞实现 D. 胞吞和胞吐过程都需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协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A、胞吐过程也能分泌小分子物质,如神经递质有些是小分子,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A错误; B、胞吞和胞吐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有机物颗粒为大分子,变形虫摄取水中的有机物颗粒通过胞吞实现,C正确; D、胞吞和胞吐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协助,D错误。 故选C。 3.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遗传的规律 B. 豌豆是自花传粉,在实验过程中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C. 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 根据假说进行的演绎是:若假说成立,则测交后代出现比例接近的两种表现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并且是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母本未成熟时去雄→套袋→成熟后进行人工授粉→套袋→统计(利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①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详解】A、对实验数据的分析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遗传的规律性,A正确; B、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在杂交时,要“去雄”、“套袋”、进行人工授粉,B错误; C、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正确; D、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D正确。 故选B 4.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子是不育的二倍体,而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 B. 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的种子 C. 三倍体无子西瓜植株是不能通过种子发育而来的 D. 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例如,雄蜂是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是单倍体;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单倍体育种:①原理:染色体变异②过程:先将花药离体培养,培养出单倍体幼苗,将单倍体幼苗经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从中选择优良植株③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而且得到的后代是纯合的。(2)多倍体是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植株特点: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比较大,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都有所增加;发育延迟,结实率低;多倍体育种:①原理:染色体变异②过程: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③应用: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详解】A、马和驴都是二倍体但不是同一物种,其杂交后代骡子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但没有同源染色体,为不育二倍体;雄蜂由蜂王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为单倍体,但其可产生正常的精子是可育的,A正确; B、单倍体通常高度不育,没有种子,故单倍体育种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B错误; C、用二倍体西瓜做父本四倍体西瓜做母本进行杂交,四倍体植株所结种子为三倍体,种植下去可长成三倍体无子西瓜,C错误; D、八倍体小黑麦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错误。 故选A。 5.下图1表示某神经纤维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图2表示用TTX物质处理神经细胞后,得到的膜电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ac段主要是Na+外流引起的 B. 图1中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为负值 C. 图1中ce段主要是K+外流引起的,此过程需要消耗ATP D. 图2中TTX物质可能抑制了Na+的跨膜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a点为静息电位,ac段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ce段为静息电位的恢复;图2用TTX物质处理神经细胞后,膜电位不再能产生动作电位。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图1中ac段表示动作电位的形成,主要是Na+内流引起的,A错误; B、图1中c点时表示动作电位的峰值,此时神经纤维的膜内电位为正值,B错误; C、图1中ce段为静息电位的恢复,主要是K+外流引起的,此过程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C错误; D、图2中施加TTX后无法产生动作电位,推测可能是该物质抑制了Na+的跨膜运输所致,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形成机理,并能准确读懂题图信息作答。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是其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就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C. 湖泊过度捕捞、森林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间接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价值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这样,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所以湖泊过度捕捞、森林严重砍伐其恢复力稳定性都会下降。(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②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也叫生态功能;例如:水土保持、蓄洪防旱、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③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 【详解】A、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 B、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 C、湖泊过度捕捞、森林严重砍伐后,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C正确; 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其间接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价值,D正确。 故选B。 7.为研究CO2浓度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实验小组测定自然环境中的CO2浓度和高浓度CO2对水稻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不考虑高浓度CO2对pH的影响),请回答: (l)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因为它内部巨大的膜表面分布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应该对应曲线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较曲线①和②的9:30 - 11:30的净光合速率,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4 )温度在一天中会发生变化,若要测定水稻一天中某一时段的光合速率,还要测定水稻的__________,若在白天进行该过程,需采取_____________措施。 【答案】 (1). 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2). ① (3).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高,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4).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可以提高净光合速率 (5). 呼吸速率 (6). 遮光或黑暗(处理)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像,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CO2浓度会使光合作用增强,所以①是高浓度CO2,②是环境浓度CO2;根据生活常识,光照的日变化是先增强后减弱,而图像①、②的变化趋势也是先上升后下降,说明光照强度也影响光合作用。 【详解】(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堆叠形成了内部巨大的膜表面,其表面分布着光合色素分子,色素分子可以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另外还分布着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2)据图分析可知,在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后,光合作用增强,净光合速率也会有一定的增加,故A对应曲线②,B对应曲线①。 (3)据图分析可知,在9:30-11:30的时间段内,光照强度不断增强,二氧化碳浓度高,光合作用强度越大,曲线①、②的净光合速率不断增大,且曲线①高于曲线②,说明提高CO2的浓度可以增大净光合速率,因此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可以提高净光合速率。 (4)由于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若要测定水稻一天中某一时段光合速率,还要测定水稻的呼吸速率;测定呼吸速率的条件必须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以免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叶绿体的结构组成等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尤其是掌握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的影响是解决该题的重点,能够正确识图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点分析解决问题是突破该题的方法。 8.人体血糖的相对稳定是神经系统和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图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血糖升高时,下丘脑通过分泌__________(填“神经递质”或“激素”)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某糖尿病患者体检时,发现体内的胰岛素含量正常,但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却较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种糖尿病,是因为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这种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__病。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定期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 (4)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作用途径是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范围较为____________等。 【答案】 (1). 胰高血糖素 (2). 胰岛素 (3). 神经递质 (4). 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5). 自身免疫 (6). 能 (7). 体液运输 (8). 广泛 【解析】 【分析】 1、人摄食后,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根据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可判断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胰岛素浓度的变化。 2、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①Ⅰ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 ②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降低并不明显。 【详解】(1)进食后,随着糖类的消化吸收,血糖含量升高,血糖含量升高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胰岛素浓度的变化。 (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某糖尿病患者体检时,发现体内的胰岛素含量正常,但其体内的血糖浓度却较高,说明胰岛素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几乎为全身各处细胞,若靶细胞缺乏胰岛素受体,则靶细胞不能接受胰岛素,导致血糖的摄取减缓。所以此糖尿病人体内的血糖浓度较高,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3)由于是自身的T细胞过度激活形成的效应T细胞攻击自身的胰岛B细胞使之死亡而导致的疾病,这种致病机理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致病机理类似,都属于自身免疫病。该种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形成的,所以患者能用定期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 (4)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范围较为广泛;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 【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免疫等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血糖平衡调节途径的理解。 9.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吞食禾田,使农产品完全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以致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某课题组以新疆地区的某草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红椋鸟”被称为“草原蝗虫收割机”,主要以蝗虫为食。在蝗虫爆发的2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60只该鸟,全部标记后释放,半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记的有80只,带标记的有30只,则该范围内粉红椋鸟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 (3)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_________进行采集。 (4) 利用性引诱剂杀灭蝗虫属于________(填“化学”、“生物”、“机械”)防治。蝗虫数量一般__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直接或间接以它为食物的生物的数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 110只/公顷 (3). 取样器取样法 (4). 生物 (5). 不会 (6). 蝗虫在食物链(或网)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其他(或多种)生物所代替(或取代)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2)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而“粉红椋鸟”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种群密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3)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4 )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大致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和机械防治等。 【详解】(1)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结构)。 (2)在蝗虫爆发的2公顷范围内,第一次捕获60只该鸟,全部标记后释放,半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记的有80只,带标记的有30只,则该范围内粉红椋鸟的种群密度= = 110只/公顷。 (3)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 (4)使用性引诱剂捕杀害虫属于生物防治,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如果一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由其他生物来取代,所以蝗虫数量一般不会影响直接或间接以它为食物的生物的数量。 【点睛】本题考查了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防治等内容,要求学生熟记这一部分知识。在计算种群密度时,注意题中所给的调查的面积,在本题中是在蝗虫爆发的2公顷范围内进行调查的,按标志重捕法公式计算出的数值需要除2,这是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忽略的点。 10.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其中R和r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B和b控制果蝇的刚毛和截毛.R、r和B、b两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如图乙)。图甲中Ⅰ表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该区段上基因成对存在,Ⅱ和Ⅲ是非同源区段,在Ⅱ和Ⅲ上分别含有X和Y染色体所特有的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B和b基因位于图甲中的 ______(填序号)区段,R和r基因位于图甲中的 ______ (填序号)区段。 (2)在减数分裂时,图甲中的X和Y染色体之间有交叉互换现象的是______(填序号)区段。 (3)已知某一刚毛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B和b两种基因,请写出该果蝇可能的基因型,并设计实验探究B和b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 ①可能的基因型:______。 ②设计实验:让该果蝇与截毛雌果蝇杂交,分析后代的表现型。 ③预测结果和结论: 若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刚毛,雄性个体全为截毛,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 若后代中雌性个体全截毛,雄性个体全为刚毛,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Ⅰ (2). Ⅱ (3). Ⅰ (4). XBYb或XbYB (5). B和b分别位于X和Y染色体上 (6). B和b分别位于Y和X染色体上 【解析】 【分析】 果蝇是二倍体,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4条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本题要研究的基因都位于性染色体上与性别相关联。图甲是X、Y染色体示意图,其中Ⅰ表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和Ⅲ是非同源区段;乙图可知,B、b基因分别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R或r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关基因。 【详解】(1)分析图乙可知,B和b位于同源区段上,对应图甲中的I,R或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对应图甲中的II。 (2)图甲中,同源区段只有I,因此发生交叉互换的只有I。 (3)刚毛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B和b两种基因,由图乙可知,B和b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故可能的基因型为XBYb或XbYB。该果蝇与截毛雌果蝇杂交,若基因型为XBYb,与XbXb杂交,则后代基因型为XBXb、XbYb,子代中雄性全为截毛、雌性全为刚毛,说明B在X染色体上,b在Y染色体;若基因型为XbYB,与XbXb杂交,则后代基因型为XbXb、XbYB,子代中的雌性全为截毛、雄性全为刚毛,说明B在Y染色体上,b在X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考查了果蝇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学会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生物技术实践中会涉及微生物的筛选、物质的提取等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所用培养基在成分上的特殊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所用的培养基中应加入刚果红染料,纤维素分解菌分泌的__________能分解纤维素从而使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 (2)采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时,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新鲜的柑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将橘皮压榨后可得到糊状液体,为了获得乳状液,可以先用普通布袋___________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通过___________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 (3)使用鸡血提取DNA时,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为了将DNA和蛋白质分离,可利用的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答案】 (1). 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 (2). 纤维素酶 (3). 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 (4). 过滤 (5). 离心 (6). 使鸡血细胞破裂 (7). DNA和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8). DNA不溶于酒精溶液,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可溶于酒精 【解析】 【分析】 1、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的实验原理: ①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可以把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 ②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法,由于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水蒸气蒸馏时会发生部分水解,使用水中蒸馏法又会产生原料焦糊的问题,所以一般采用压榨法;新鲜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果蜡、果胶和水分,如果直接压榨出油率低,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 3、DNA粗提取和鉴定的原理: (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2)DNA的鉴定: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 【详解】(1 )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可将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出来。在培养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纤维素分解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分解纤维素从而使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 (2)采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时,使用石灰水浸泡,其作用是破坏细胞结构,分解果胶,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 (3)利用鸡血提取DNA时,可利用DNA和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不同以及DNA不溶于酒精溶液,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可溶于酒精的原理将DNA和蛋白质分离。 【点睛】本题考查选修教材的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需要不断的识记和积累。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分析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可缓解我国低生育率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试管婴儿技术”可为不孕夫妇重新获得生育的机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婴儿技术主要用到了胚胎工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技术。(答出2项即可) (2)自然条件下,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说明卵子已经完成了受精,这是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为保证有可以移植的、有活力的胚胎,需要对女性进行超数排卵处理,一般需要注射______,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 (3)早期胚胎可以分为桑椹胚、囊胚以及______三个阶段。囊胚中的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__________________。 (4)当胚胎发育到适宜阶段时,可将其取出向受体移植。该“试管婴儿”胚胎也可移植到代孕母体子宫中,其可以在代孕母体子宫中存活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是用体外受精的方法获得的胚胎,那么受精过程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在______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早期的胚胎生命力旺盛,______(填“不存在”或“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答案】 (1). 体外受精技术、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移植 (2). 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 (3). 促性腺激素 (4). 原肠胚 (5). 胎儿的各种组织 (6). 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7). 获能溶液 (8). 存在 【解析】 【分析】 (1)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采用人工方法 卵子与精子从人体内取出并在体外受精,发育成胚胎后,再移植回母体子宫内,以达到受孕目的的一种技术,生殖方式:有性生殖;(2 )胚胎发育的早期有一段时间是在透明带内进行的,这一时期称为卵裂期,特点: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减小。根据胚胎形态的变化,可将早期发育的胚胎分为为桑椹胚、囊胚以及原肠胚三个阶段①桑椹胚: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胚胎形成致密的细胞团,形似桑椹;②囊胚:桑椹胚进一步发育,细胞开始出现分化(该时期细胞的全能性仍比较高)。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细胞,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中间的空腔称为囊胚腔。个体较小的细胞称为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③原肠胚:囊胚孵化后,内细胞团细胞表层的细胞形成外胚层,下方的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裹的囊腔叫做原肠腔,滋养层则发育为胎膜和胎盘。(3)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①动物发情排卵后,不管是否妊娠,在一段时间内,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②早期胚胎形成后,在一定时间内不会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而是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移入受体的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任何影响。 【详解】(1)试管婴儿技术主要用到了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当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经完成了受精,这是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超数排卵处理的做法是给供体注射促性腺激素,用于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3)根据胚胎形态的变化,可将早期发育的胚胎分为为桑椹胚、囊胚以及原肠胚三个阶段;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细胞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4)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5)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细胞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过程。个体中几乎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该种生物的一整套基因,所以早期的胚胎也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试管婴儿技术、卵子的发生、超数排卵、胚胎发育、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等内容,要求学生将这些内容的知识点熟练掌握熟练记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