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北京市东城区高考生物二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北京市东城区高考生物二模

北京市东城区2016年高考生物二模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 A.解旋酶的合成 B.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C.光反应产生氧气 D.大肠杆菌质粒的复制 ‎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下列变化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核膜、核仁的消失和纺锤体的消失 B.染色单体的形成和细胞板的形成 C.DNA数目加倍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D.DNA的复制和中心粒的复制 ‎3.2006年,日本学者山中伸弥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诱导形成多能干细胞﹣﹣“iPS细胞”,iPS细胞可以分裂、分化为神经元、心肌、肝等多种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iPS细胞分化为多种细胞的过程体现了iPS细胞的全能性 B.iPS细胞分化形成的心肌细胞和肝细胞中的RNA存在差异 C.人体皮肤细胞诱导产生iPS细胞属于一种脱分化过程 D.若在实际中应用该过程中的技术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4.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C为三种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C随血液运送至全身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B.图中抗体的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相似 C.甲状腺细胞释放的C对下丘脑具有反馈调节作用 D.由图分析可推知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5.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的水质污染现象.科研人员为找到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对某淡水生态系统进行研究.下面为此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体富营养化可能造成水中的鱼类由于缺氧大量死亡 B.图中所示的所有生物构成了该淡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图中浮游动物、低栖动物和鱼类都可作为第二营养级 D.可通过选择性地控制藻类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来治理水体 二、非选择题:‎ ‎6.拟南芥主根是研究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理想材料,生长素参与调节细胞的分裂、伸长和分化.为探讨外施IAA、NAA、2,4﹣D三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对拟南芥主根细胞分裂和伸长的影响,开展了以下研究.‎ ‎(1)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向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      .‎ ‎(2)取拟南芥的种子经过表面杀菌后,种在含有      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8天后用直尺测量主根的长度,统计结果如图1.统计时每组样本数为30株,实验重复3次的目的是      .由图分析可知,三种生长素对主根的生长      ,且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      .‎ ‎(3)为进一步探明此三种生长素对拟南芥主根影响的具体区域,用适宜浓度的三种生长素培养种子8天,对主根分生区和伸长区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图2.‎ 由图可知,IAA和NAA通过      对拟南芥主根起作用.2,4﹣D通过      对拟南芥主根起作用.‎ ‎(4)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      .研究人员将用三种激素培养的拟南芥幼苗根尖部分剪下,对分生区细胞数目进行观察统计.发现与对照组相比,2,4﹣D处理后的分生区细胞数目减少,推断由分生区向伸长区转化的细胞数目      ,最终影响到主根的生长.‎ ‎(5)研究发现,IAA和NAA能够与一种位于根细胞膜上的蛋白ABP1结合,而2,4﹣D能够与另一种蛋白Rx结合,进而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说明ABP1和Rx作 为      与相应的生长素特异性结合,开启不同信号通路,从而对细胞分裂或伸长产生影响.‎ ‎7.某实验室在小鼠的饲养过程中发现,正常小鼠种群中出现了一只毛色显白斑的雄鼠.研究发现,白斑性状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kit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研究人员利用此白斑小鼠和正常小鼠进行了一系列的交配实验.‎ 实验一:白斑小鼠(♂)×正常小鼠(♀)→白斑小鼠(73只)、正常小鼠(68只)‎ 实验二:实验一中子代白斑小鼠相互交配→白斑小鼠(42只)、正常小鼠(22只)‎ 实验三:实验二中子代白斑小鼠×正常小鼠→每组交配后代均出现正常小鼠 ‎(1)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白斑性状是由      性基因控制,推测实验二中子代小鼠出现此性状比例的可能原因是      .‎ ‎(2)已知小鼠的另一对等位基因(B、b)位于2号染色体上,用基因型AaBb的小鼠相互交配,后若代表现型比为      时,说明白斑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 ‎(3)现已确定白斑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已知5号染色体上还有另外两对等位基因(D、d和E、e).用基因型为AaDdEe的个体进行测交,由子代表现型可知AaDdEe个体所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dE:ADe:aDE:Ade:aDe:AdE=10:10:3:3:2:2,由此分析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是      ,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只考虑交换一次,图中①处位置的等位基因为      .‎ ‎(4)从小鼠脑组织中提取RNA 通过      过程合成cDNA,利用       技术进行扩增后测序,测序结果显示突变白斑小鼠与正常小鼠的 kit 基因相比,作为转录的模板链中的一个碱基由 C→T,导致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      ,引起甘氨酸变为精氨酸.‎ A.GGG→AGG B.CGG→UGG C.AGG→GGG D.CGG→TGG.‎ ‎8.分离筛选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微生物对于解决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人员从土壤和腐烂的秸秆中分离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了初步研究.‎ ‎(1)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为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若以接种环为工具,则用      法进行接种.‎ ‎(2)先将样品悬液稀释后涂在放有滤纸条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得到初筛菌株.再将初筛菌株接种到以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2~5天,加入      溶液后,依据出现的颜色反应进行筛选,观察菌落特征并测量      .同时将初筛菌株制备成的菌液放入加有滤纸条的液体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8天,观察滤纸条的破损情况.结果见表.由表可知,8种菌株中1、3、7号菌株产酶能力较强,原因是      .‎ 菌株编号 检测指标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DP ‎5.91‎ ‎1.73‎ ‎6.54‎ ‎1.53‎ ‎3.23‎ ‎1.76‎ ‎7.29‎ ‎1.34‎ 滤纸破损 ‎+++++‎ ‎+++‎ ‎+++++‎ ‎++‎ ‎++++‎ ‎+++‎ ‎+++++‎ ‎++‎ 注:①DP=(D/d)2,其中d表示菌落直径(cm),D表示水解圈直径(cm)‎ ‎②“+”为滤纸边缘膨胀,“++”为滤纸整齐膨胀并弯曲,“+++”为滤纸不定形“++++”为成团糊状“+++++”为半清状 ‎(3)为进一步研究1、3、7号菌株对秸秆降解的效果.分别用这三种菌株对秸秆进行处理,并在第5天和第10天对秸秆和秸秆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组分的降解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见图.‎ 由图分析可知,三种菌株对      的降解最强,与第5天结果相比,第10天秸秆各组分中      的降解率变化最大.整体分析      号菌株的降解效果最好.‎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过程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 A.解旋酶的合成 B.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C.光反应产生氧气 D.大肠杆菌质粒的复制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生物膜系统:‎ ‎(1)概念: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作用: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 ‎2、原核细胞的DNA复制发生在拟核或细胞质中;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据此解答.‎ ‎【解答】解:A、解旋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错误;‎ B、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 C、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C正确;‎ D、大肠杆菌质粒的复制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 故选:C.‎ ‎ ‎ ‎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下列变化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核膜、核仁的消失和纺锤体的消失 B.染色单体的形成和细胞板的形成 C.DNA数目加倍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D.DNA的复制和中心粒的复制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核膜和核仁消失于有丝分裂前期,而纺锤体消失于有丝分裂末期,A错误;‎ B、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而细胞板形成于分裂末期,B错误;‎ C、DNA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而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分裂后期,C错误;‎ D、DNA的复制和中心粒的复制都发生在分裂间期,D正确.‎ 故选:D.‎ ‎ ‎ ‎3.2006年,日本学者山中伸弥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诱导形成多能干细胞﹣﹣“iPS细胞”,iPS细胞可以分裂、分化为神经元、心肌、肝等多种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iPS细胞分化为多种细胞的过程体现了iPS细胞的全能性 B.iPS细胞分化形成的心肌细胞和肝细胞中的RNA存在差异 C.人体皮肤细胞诱导产生iPS细胞属于一种脱分化过程 D.若在实际中应用该过程中的技术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考点】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及分化.‎ ‎【分析】1、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即囊胚期的内细胞团).‎ ‎2、胚胎干细胞的特点是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一方面,在体外培养条件下,ES细胞可不断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以进行某些遗传改造.‎ ‎3、iPS细胞可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细胞,说明基因选择性表达,它与其他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 ‎【解答】解:A、ips细胞能转化成多种体细胞,但没有转化成个体,不能体现出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中mRNA种类不同,B正确;‎ C、人体皮肤细胞诱导产生iPS细胞属于一种脱分化过程,C正确;‎ D、利用iPS技术可以用病人自己的体细胞制备专用的干细胞,所以不会有免疫排斥的问题,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D正确.‎ 故选:A.‎ ‎ ‎ ‎4.如图表示健康人和Graves病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A、B、C为三种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C随血液运送至全身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 B.图中抗体的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相似 C.甲状腺细胞释放的C对下丘脑具有反馈调节作用 D.由图分析可推知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由图可知,激素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Graves病人自身具有B激素的抗体,应该是自身免疫病,据此答题.‎ ‎【解答】解:A、图中C随血液运送至全身,只有靶器官或靶细胞表面有相应激素的受体,故只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A正确;‎ B、图中抗体作用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使得甲状腺细胞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抗体的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不同,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C正确;‎ D、根据试题的分析,可知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D正确.‎ 故选:B.‎ ‎ ‎ ‎5.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的水质污染现象.科研人员为找到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对某淡水生态系统进行研究.下面为此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体富营养化可能造成水中的鱼类由于缺氧大量死亡 B.图中所示的所有生物构成了该淡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图中浮游动物、低栖动物和鱼类都可作为第二营养级 D.可通过选择性地控制藻类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来治理水体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 ‎【解答】解:A、水体富营养化可能造成水中的鱼类由于缺氧大量死亡,A正确;‎ B、生物群落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图中所示的所有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构成该淡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错误;‎ C、图中浮游动物、低栖动物和鱼类都能以藻类为食,故都可作为第二营养级,C正确;‎ D、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的水质污染现象.可通过选择性地控制藻类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来治理水体,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6.拟南芥主根是研究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理想材料,生长素参与调节细胞的分裂、伸长和分化.为探讨外施IAA、NAA、2,4﹣D三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对拟南芥主根细胞分裂和伸长的影响,开展了以下研究.‎ ‎(1)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向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 信息 .‎ ‎(2)取拟南芥的种子经过表面杀菌后,种在含有 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 ‎ 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8天后用直尺测量主根的长度,统计结果如图1.统计时每组样本数为30株,实验重复3次的目的是 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由图分析可知,三种生长素对主根的生长 均有抑制作用 ,且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 抑制作用加强 .‎ ‎(3)为进一步探明此三种生长素对拟南芥主根影响的具体区域,用适宜浓度的三种生长素培养种子8天,对主根分生区和伸长区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图2.‎ 由图可知,IAA和NAA通过 抑制伸长区的生长 对拟南芥主根起作用.2,4﹣D通过 抑制分生区和伸长区的生长 对拟南芥主根起作用.‎ ‎(4)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研究人员将用三种激素培养的拟南芥幼苗根尖部分剪下,对分生区细胞数目进行观察统计.发现与对照组相比,2,4﹣D处理后的分生区细胞数目减少,推断由分生区向伸长区转化的细胞数目 减少 ,最终影响到主根的生长.‎ ‎(5)研究发现,IAA和NAA能够与一种位于根细胞膜上的蛋白ABP1结合,而2,4﹣D能够与另一种蛋白Rx结合,进而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说明ABP1和Rx作 为 生长素受体 与相应的生长素特异性结合,开启不同信号通路,从而对细胞分裂或伸长产生影响.‎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分析图1:探讨外施IAA、NAA、2,4﹣D三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对拟南芥主根细胞分裂和伸长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是主根细胞分裂和伸长,由图1分析可知,三种生长素对主根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 分析图2:IAA和NAA通过抑制伸长区的生长对拟南芥主根起作用.2,4﹣D通过抑制分生区和伸长区的生长对拟南芥主根起作用.‎ ‎【解答】解:(1)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向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2)该实验目的是探讨外施IAA、NAA、2,4﹣D三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对拟南芥主根细胞分裂和伸长的影响,自变量是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因变量是主根细胞分裂和伸长,取拟南芥的种子经过表面杀菌后,种在含有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8天后用直尺测量主根的长度,实验重复3次的目的是 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由图1分析可知,三种生长素对主根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 ‎(3)由图2可知,IAA和NAA通过抑制伸长区的生长对拟南芥主根起作用.2,4﹣D通过抑制分生区和伸长区的生长对拟南芥主根起作用.‎ ‎(4)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将用三种激素培养的拟南芥幼苗根尖部分剪下,对分生区细胞数目进行观察统计.发现与对照组相比,2,4﹣D处理后的分生区细胞数目减少,推断由分生区向伸长区转化的细胞数目减少,最终影响到主根的生长.‎ ‎(5)研究发现,IAA和NAA能够与一种位于根细胞膜上的蛋白ABP1结合,而2,4﹣D能够与另一种蛋白Rx结合,进而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说明ABP1和Rx作为生长素受体与相应的生长素特异性结合,开启不同信号通路,从而对细胞分裂或伸长产生影响.‎ 故答案为:‎ ‎(1)信息 ‎(2)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 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减小实验误差 均有抑制作用 抑制作用加强 ‎(3)抑制伸长区的生长 抑制分生区和伸长区的生长 ‎(4)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减少 ‎(5)生长素受体 ‎ ‎ ‎7.某实验室在小鼠的饲养过程中发现,正常小鼠种群中出现了一只毛色显白斑的雄鼠.研究发现,白斑性状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kit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研究人员利用此白斑小鼠和正常小鼠进行了一系列的交配实验.‎ 实验一:白斑小鼠(♂)×正常小鼠(♀)→白斑小鼠(73只)、正常小鼠(68只)‎ 实验二:实验一中子代白斑小鼠相互交配→白斑小鼠(42只)、正常小鼠(22只)‎ 实验三:实验二中子代白斑小鼠×正常小鼠→每组交配后代均出现正常小鼠 ‎(1)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白斑性状是由 显 性基因控制,推测实验二中子代小鼠出现此性状比例的可能原因是 显性纯合致死 .‎ ‎(2)已知小鼠的另一对等位基因(B、b)位于2号染色体上,用基因型AaBb的小鼠相互交配,后若代表现型比为 6:2:3:1 时,说明白斑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 ‎(3)现已确定白斑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已知5号染色体上还有另外两对等位基因(D、d和E、e).用基因型为AaDdEe的个体进行测交,由子代表现型可知AaDdEe个体所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dE:ADe:aDE:Ade:aDe:AdE=10:10:3:3:2:2,由此分析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是 adE或ADe ,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只考虑交换一次,图中①处位置的等位基因为 Ee .‎ ‎(4)从小鼠脑组织中提取RNA 通过 逆转录 过程合成cDNA,利用 PCR  技术进行扩增后测序,测序结果显示突变白斑小鼠与正常小鼠的 kit 基因相比,作为转录的模板链中的一个碱基由 C→T,导致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 A ,引起甘氨酸变为精氨酸.‎ A.GGG→AGG B.CGG→UGG C.AGG→GGG D.CGG→TGG.‎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分析题干:由实验二可知白鼠后代中有正常小鼠的出现,说明白色是显性性状,后代中白色:正常小鼠为2:1,最可能是显性纯合致死.‎ ‎【解答】解:(1)由实验二可知白鼠后代中有正常小鼠的出现,说明白色是显性性状.后代中白色:正常小鼠为2:1,最可能是显性纯合致死.‎ ‎(2)如果不在2号染色体上,它们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白:正常应是2:1,B和b控制的应是3:1,所以后代表现型应是6:3:2:1,说明A和a不是位于2号染色体上.‎ ‎(3)由其产生的配子可知adE和ADe的配子所占的比值最大,说明最可能是adE或Ade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而其余配子的产生是因为发生了交叉互换,根据配子产生比例,应是D和d位于最上面或最下面,容易发生交叉互换,然后是e和E位于1位点.如果只发生一次交叉互换,应是E和e.‎ ‎(4)RNA要通过逆转录合成cDNA,故是逆转录.可以用PCR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扩增.原本对应模板链上C的是G,现在突变为T之后,mRNA上是A,符合该条件的只有A.‎ 故答案为:‎ ‎(1)显 显性纯合致死 ‎(2)6:2:3:1 ‎ ‎(3)adE或ADe Ee ‎(4)逆转录 PCR A ‎ ‎ ‎8.分离筛选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微生物对于解决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人员从土壤和腐烂的秸秆中分离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了初步研究.‎ ‎(1)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高压蒸汽灭菌 .为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若以接种环为工具,则用 平板划线 法进行接种.‎ ‎(2)先将样品悬液稀释后涂在放有滤纸条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得到初筛菌株.再将初筛菌株接种到以 纤维素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2~5天,加入 刚果红 溶液后,依据出现的颜色反应进行筛选,观察菌落特征并测量 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 .同时将初筛菌株制备成的菌液放入加有滤纸条的液体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8天,观察滤纸条的破损情况.结果见表.由表可知,8种菌株中1、3、7号菌株产酶能力较强,原因是 此三种菌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都较高,且滤纸片破损程度高 .‎ 菌株编号 检测指标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DP ‎5.91‎ ‎1.73‎ ‎6.54‎ ‎1.53‎ ‎3.23‎ ‎1.76‎ ‎7.29‎ ‎1.34‎ 滤纸破损 ‎+++++‎ ‎+++‎ ‎+++++‎ ‎++‎ ‎++++‎ ‎+++‎ ‎+++++‎ ‎++‎ 注:①DP=(D/d)2,其中d表示菌落直径(cm),D表示水解圈直径(cm)‎ ‎②“+”为滤纸边缘膨胀,“++”为滤纸整齐膨胀并弯曲,“+++”为滤纸不定形“++++”为成团糊状“+++++”为半清状 ‎(3)为进一步研究1、3、7号菌株对秸秆降解的效果.分别用这三种菌株对秸秆进行处理,并在第5天和第10天对秸秆和秸秆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组分的降解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见图.‎ 由图分析可知,三种菌株对 半纤维素 的降解最强,与第5天结果相比,第10天秸秆各组分中 纤维素 的降解率变化最大.整体分析 7 号菌株的降解效果最好.‎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分析】1、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使用一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刚果红和纤维素结合能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而分解纤维素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所以可以用刚果红鉴别纤维素分解菌.酵母菌无氧发酵产生的酒精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检验,呈灰绿色.‎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解答】解:(1)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平板划线法中利用接种环或接种针,稀释涂布平板法利用涂布器涂布稀释液.‎ ‎(2)分离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时,培养基中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需要加入刚果红染液,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透明圈来实现纤维素分解菌.‎ 由表可知,8种菌株中1、3、7号三种菌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都较高,且滤纸片破损程度高,表明这些菌株产酶能力较强.‎ ‎(3)分析柱形图可知,三种菌株对半纤维素的降解最强;与第5天结果相比,第10天秸秆各组分中纤维素的降解率变化最大.整体分析,7号菌株的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的分解量均很高,即降解效果最好.‎ 故答案为:‎ ‎(1)高压蒸汽灭菌 平板划线 ‎(2)纤维素 刚果红 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 此三种菌株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都较高,且滤纸片破损程度高 ‎(3)半纤维素 纤维素 7‎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