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2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树德中学高 2017 级二诊模拟考试理综试题 一、选择题: 1.2020 年 2 月 11 日,世卫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 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 RNA病毒,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为 RNA,因此更容易发生变异 B. 新型冠状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 mRNA 和蛋白质 C. 新型冠状病毒在进化过程中是独立进化的,与其他物种无关 D.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必须借助于活细胞才能代谢和繁殖,病毒的成分包括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 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不含DNA,其遗传物质为RNA,A错误; B、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在宿主细胞内,B错误; C、新型冠状病毒在进化过程中和其他物种可以发生共同进化,C错误; D、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会激发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所以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D正确。 故选D。 - 14 - 【点睛】本题考查了病毒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识记病毒的组成,即蛋白质和核酸,识记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和特点及免疫调节相关知识。 2.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显微镜 B. 酒精在“脂肪的鉴定”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作用相同 C.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斐林试剂、碘液均可用来检测实验结果 D. 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洋葱的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有丝分裂 【答案】A 【解析】 【分析】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温度可以改变酶的活性,高温使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低温抑制酶的活性。 3、洋葱作为实验材料:(1)紫色洋葱的叶片分两种: ①管状叶,绿色,这种叶片可用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②鳞片叶,其内外表皮都由一层细胞构成,适于显微镜观察; (2)根尖分生区是观察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一是色浅,无其他色素干扰;二是此处细胞处于分裂周期中,能找到进行分裂的细胞。 【详解】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显微镜,A正确; B、酒精在“脂肪的鉴定”中是洗去多余的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染色后的浮色,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酒精的作用是在用固定液固定后洗去固定液,且有解离作用,B错误; C、斐林试剂需要进行水浴,会改变实验的温度,所以不能用斐林试剂作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的检验试剂,C错误; D、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洋葱的细胞是洋葱鳞茎外表皮细胞,不能分裂,所以不能用来观察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A。 - 14 -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教材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适,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 A. 黄曲霉素属于生物致癌因子 B. 亚硝胺可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致癌 C. 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增加 D. 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病几率与年龄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 2、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黄曲霉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A错误; B、亚硝胺是化学致癌因子,可以使人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细胞发生癌变,B正确; C、癌症不是传染病,所以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不对增加,C错误; D、年龄越大,免疫能力越低,所以患癌的可能性越大,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原因,要求考生识记引发细胞癌变的外因和内因(根本原因),理解细胞癌变除了与致癌因子有关外,还与人的心理、年龄及免疫能力等方面有关,并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4.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丙二酸与琥珀酸结构相似,可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为探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进行实验设计。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实验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 B. 实验取材:大白鼠心肌细胞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可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 C. 实验分组:对照组加琥珀酸、实验组加丙二酸,两组都加入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 D. 观察指标: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 - 14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实验目的是探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故可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由于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而丙二酸可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故不会使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因此可设置两组实验,对照组中加入琥珀酸、丙二酸、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实验组中加入琥珀酸、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通过比较蓝色的变化程度判断假设是否正确。 【详解】A. 实验可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A正确; B. 线粒体中含琥珀酸脱氢酶,故可选择大白鼠心肌细胞,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B正确; C. 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都要加入琥珀酸,实验组还需加丙二酸,两组都加入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C错误; D. 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而丙二酸可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故不会能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因此可通过观察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假设是否正确,D正确。 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幼根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但不含乙烯 B. 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体现了植物激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C. 植物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D. 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以提高开花期传粉不充分的油菜产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激素名称 合成部位 生理作用 应用 赤霉素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 14 -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休眠,提早用来播种 细胞分裂素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 乙烯 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组织中,成熟的果实中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 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 脱落酸 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 【详解】A、幼根细胞中乙烯含量较少,A错误; B、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产生的,所以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不是植物激素,B错误; C、植物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生长还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C正确; D、由于油菜收获的是其种子,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所以不能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提高油菜产量,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不同植物激素作用,对于不同植物激素作用的比较记忆是解题的关键,D选项中需要分清植物果实的结构。 6. 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下图为该遗传病的一个家系图,其中已知I-3为纯合子,I-1、II-6和II-7因故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此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14 - B. 该家系中此遗传病的正常基因频率为80% C. 通过比较III-10与Ⅰ-3或Ⅱ-5的线粒体DNA序列可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 D. II-8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生一个患该病女孩的概率是1/24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在该地区中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20%,正常基因的基因频率为80%. 【详解】由题干和题图信息分析,I-3为纯合子,说明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I-1的儿子正常,则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根据题意分析,患者的发病率为4%,则致病基因的频率为20%,则在该地区中正常基因频率为80%,但是该家系的基因频率不一定是80%,B错误; Ⅱ-5是III-10的姑姑,而一个人的线粒体DNA主要来自于母亲,因此不能比较III-10与Ⅱ-5的线粒体DNA序列来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C错误; 假设该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Ⅱ-8的基因型为Aa,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为AA或Aa,Aa的概率是(2×20%×80%):(2×20%×80%+80%×80%)=1/3,因此生一个患该病女孩的概率是1/2×1/3×1/4=1/24,D正确。 故选D 【点睛】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1)首先确定显隐性: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方法,看有无同时正常双亲生患病的后代,或同时患病的双亲生正常的孩子; ②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最可能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隐性遗传。 (2)再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女儿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女儿正常为常显”; ②“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则最可能为“X隐”(女病男必病);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最可能为“X显”(男病女必病); ③“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无女性患者”,则最可能为“伴Y”(男性全为患者)。 - 14 - 二、非选择题: 7.某研究小组在水分充足、晴朗无风的夏日,观测海水稻得到了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日变化趋势, 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8:00 到 10:00 光合速率升高的原因有:①温度升高,光合作 用酶活性增强;②_______;③________。 (2)推测导致 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低谷的环境因素主要_____(是/不是)CO2 浓度,为什么? ___________。 (3)根据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特点,你认为温室或大棚 种植蔬菜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选择_________(颜色)的补充光源能更有利于蔬菜对光能的吸收。 【答案】 (1). 光照强度增大,光反应速率加快 (2). 气孔导度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增加,暗反应速率加快 (3). 不是 (4). 因为此时气孔导度大,CO2供应充足 (5). 蓝紫色(或蓝色)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从图中光合速率的曲线可以看出,在10:00左右时,光合速率相对量最大;但是在12:00时出现低谷,正常情况下这可能是由于气孔关闭导致的,但是此时的气孔导度最大,因此可排除二氧化碳的影响。 【详解】(1)从图中看出在8:00 到10:00,植物气孔导度增加,所以提高了二氧化碳吸收量,暗反应速率加快;同时光照强度增加,光反应速率加快;温度升高,光合作用酶活性增强,所以光合作用速率升高。 (2)12:00时光合速率出现了低谷,而此时气孔导度最大,二氧化碳供应充足,说明不是二氧化碳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3)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补充蓝紫色(或蓝色)更有利于蔬菜对光能的吸收。 - 14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能够根据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的关系判断12:00时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 8.为了验证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 9 只兔子,分别给每只兔子注射含放射性的碘制剂溶液。 第二步: 。 第三步:将上述实验兔子随机平均分为 A、B、C 三组。 第四步:向 A 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 B 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 液,向 C 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五步:2 天后,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步骤第一步中的两处不妥当之处: ①_____; ②_____。 (2)补齐实验步骤中的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 (3)预期实验结果: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从高到低的组别依次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兔子的年龄、体重和性别相同(或生理状况、性别相同) (2). 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应适量且等量 (3). 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 (4). A组、C组、B组 【解析】 【分析】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是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 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并且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本实验中无关变量包括:实验动物年龄、体重和性别;注射含放射性的碘溶液;第四步中注射的不同溶液的量等; 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又会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详解】(1)①实验设计应该遵循等量原则,即除了单一变量外,其他的量应保持一致,所以要求兔子的年龄、体重和性别相同(或生理状况、性别相同); ②向每只兔子注射的放射性的溶液应该等量。 - 14 - (2)由于实验最后需要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则在实验开始2天后,也需要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以便实验前后比较。 (3)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造成兔子甲状腺激素溶液浓度高,从而抑制了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所以甲状腺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减少,因此兔子甲状腺中吸收的放射性碘积累,所以A组最高; 同理向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促进B兔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多,使B兔子甲状腺中吸收的放射性碘消耗,所以B组最低; 因此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从高到低的组别依次是A组、C组、B组。 【点睛】本题考查激素的生理作用和有关实验设计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设计实验要设计对照,对照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变量的作用结果的,变量的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 9.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众多,比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等。请回答: (1)草原生态系统中,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 传递的作用是_____。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其余能量去向是_____。 (2)当森林遭受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林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 正常的功能,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这反映了___________。 (3)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在该河流 AB 段上, 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会严 重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请提出提高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_________(答两点即可)。 【答案】 (1).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以粪便的形式流向分解者 (3). 生态系统本身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抗性 (或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 藻类数量减少,产生氧气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着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 14 - (5). 严格管控污水排放、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适当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1)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详解】(1)“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中,一部分没有被同化以粪便的形式流向分解者;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还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2)当森林遭受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林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反映了生态系统本身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抗性或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在河流AB段,由于藻类数量减少,产生氧气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着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所以溶解氧大量减少;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严格管控污水排放、适当增加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适当增加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的知识,考生需要识记信息传递的功能,能量流动的过程,在分析(3)时需要结合图解从溶氧的来源和去路进行分析。 10.已知豌豆(2n=14)的花色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 A、a 和 B、b 控制。红花(A)对白花(a) 为完全显性。B 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花的颜色,BB 与 Bb 的淡化程度不同:前者淡化为白色,后者淡化 为粉红色。现将一株纯合的红花植株和一株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用射线处理后萌发, F1 植株中有一株白花,其余为粉红花。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 F1 白花植株产生的原因,科研人员提出了以下几种假说: 假说一:F1 种子发生了一条染色体丢失; 假说二:F1 种子发生了上述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含相应基因)缺失; - 14 - 假说三:F1 种子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经显微镜观察,F1 白花植株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个数为______个,可以否定假说一; ②已知 4 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可以对 A、a 和 B、b 基因进行标记。经显微镜观察,F1 白花植株的小孢子母细胞(同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荧光点的数目为_____个,可以否定假说二。 (2)现已确定种子萌发时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有人认为:F1 种子一定发生了 A→a 的隐性突变。该说法是否正确?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②专家认为:F1 种子中另一对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与 A、B 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 上),突变基因的产物可以抑制 A 基因的功能,但对 a、B、b 无影响,导致 F1 出现白花植株。若假设正确,F1 白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_____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精确调控的结果, 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对此提供一些依据。 【答案】 (1). 7 (2). 8 (3). 不正确 (4). 当发生b→B显性突变时,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也开白花 (5). 红花:粉红花:白花=3:6:55 (6). 基因与基因的产物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基因A可以将白色物质转化为红色色素,BB可以将红色色素彻底淡化为白色,Bb将红色色素不彻底淡化为粉红色”可判断红色植株个体基因型为A_bb、粉色植株个体基因型为A_Bb,白色植株个体基因型为aa_ _、A_BB,纯合的红花植株(AAbb)和白花植株(aaBB)杂交产生的大量种子F1(AaBb)。 【详解】(1)①由于豌豆2n=14,有7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配对的1对同源染色体称为1个四分体,所以F1白花植株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个数为7个。可以否定假说一; ②F1白花植株基因型AaBb,小孢子母细胞是由类似于体细胞的细胞经过复制形成的,所以其基因型是AAaaBBbb,所以荧光点的数目为8个。可以否定假说二。 (2)①F1基因型是AaBb,表现为粉红花,如果发生了A→a的隐性突变,即基因型是aaBb,开白花,但如果b基因突变成B基因,即基因型是AaBB,也表现为白花。 - 14 - ②假设该基因型为Cc,则突变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自由组合,红花植株(A_bbcc)∶粉红花植株(A_Bbcc)∶白花植株(其余基因型)=(3/4×1/4×1/4)∶(3/4×2/4×1/4)∶(1-3/4×1/4×1/4-3/4×2/4×1/4)=3∶6∶55。 (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与基因、基因和基因的产物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精确调控的结果。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中各种色素的合成途径,判断粉色、红色、白色植物个体的基因型,要求考生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基因型及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根据题中具体要求作答,注意逐对分析法的运用。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研究发现脂肪酶可在非水相条件下催化甲醇与动植物油脂转化成生物柴油,为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带来了希望。而甲醇易导致脂肪酶失活,为解决这一问题,某实验室从长期被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耐受甲醇、高产脂肪酶的铜绿假单胞菌,通过液体发酵产脂肪酶。 (1)若想通过实验检测该脂肪酶的耐甲醇能力,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室进一步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化,应选择的固定化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与直接使用酶相比,固定化酶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固定化过程中,不需要考虑的是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营养成分 B.温度 C.pH D.载体的种类 (3)为减小固定化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有人提出直接对该菌株进行固定化,应选择的固定化方法是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请列举两种该固定化法常用的载体: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将脂肪酶分成两组,一组脂肪酶中添加一定量甲醇,另一组脂肪酶不处理,0h、12h、24h、48h、60h、72h后分别取样(或每天定时取样等相关描述均可),检测脂肪酶活性(或设置甲醇浓度梯度的系列实验,) (2). 物理吸附法或化学结合法 (3). 固定化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可重复利用,使成本降低 (4). A (5). 包埋法 (6). 细胞体积较大,难以被结合或吸附 (7). 海藻酸钠、琼脂糖、聚丙烯酰胺等 【解析】 【分析】 固定化酶技术的应用: - 14 - 1、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是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将酶与固相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仍具有酶活性的酶复合物。在催化反应中,它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反应完成后,容易与水溶性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被反复使用。 2、制备固定化酶:目前,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等。吸附法的显著特点是工艺简便且条件温和,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交联法是利用多功能试剂进行酶与载体之间的交联,在酶和多功能试剂之间形成共价键,从而得到三维的交联网架结构;包埋法是将酶包埋在能固化的载体中。但由于酶分子的体积较小,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所以一般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 【详解】(1)若想通过实验检测该脂肪酶的耐甲醇能力,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甲醇的浓度梯度,因变量为脂肪酶的活性,实验思路为:将脂肪酶分成两组,一组脂肪酶中添加一定量甲醇,另一组脂肪酶不处理,0h、12h、24h、48h、60h、72h后分别取样,检测脂肪酶活性。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用物理吸附或化学结合法,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使成本降低。使用分泌脂肪酶细菌与固定化脂肪酶进行生产,都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和pH,在固化过程中,不需要考虑A营养成分。 (3)由于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因此将细胞进行固定化时大多采用包埋法;包埋细胞时常用的载体有海藻酸钠、海藻酸钠、明胶、琼脂糖、醋酸纤维素、聚丙烯酰胺等。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固定化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掌握计数微生物的方法,识记固定化酶的技术,能根据题干要求答题。 - 14 - - 1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