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必修二江苏专用练习:第四章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苏教版生物必修二江苏专用练习:第四章第一节 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 知能演练轻巧夺冠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一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 S 菌有毒性,能引起人患肺炎或引起小鼠患败血 症死亡,无荚膜的 R 菌无毒性。如图为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C 组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 B.能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的有 A、D 两组 C.E 组实验表明,加 S 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 R 菌 D.D 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不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解析:选 D。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B 组煮沸后细菌死亡,故 B 能生存;无荚膜 的菌无毒,故 C 能生存;DNA 放入 D 后促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故 D 不能生存(死亡); 蛋白质不能促使 R 型菌转化,故 E 能生存。A 中是活的有荚膜细菌,B 中是死的有荚膜细 菌,C 中细菌无荚膜,D 中加入有荚膜细菌的 DNA 后,使部分无荚膜细菌转化为活的有荚 膜细菌,E 中加入的是有荚膜细菌的蛋白质,不会使无荚膜细菌转化为有荚膜细菌,因此, 能导致小鼠死亡的只有 A、D 两组;A、B 选项正确。D、E 两组分别向无荚膜的细菌培养 液中加入的是有荚膜细菌的 DNA 和蛋白质,根据是否导致小鼠死亡可以说明转化因子是 DNA 而不是蛋白质;C 选项正确。D 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是由于有荚膜的 DNA 进 入无荚膜细菌的结果,DNA 是遗传物质,由它所控制的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所以 D 选项 错误。 知识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2.图 2 为用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T2 噬菌体专性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实 验,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图 2 中用 35S、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DNA,标记元素所在部位分别对应于 图 1 中的⑤① B.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的,其营养成分中应含有 32P C.图 2 中的⑥⑦分别代表搅拌、离心过程,其中⑦的目的之一是让 B 上清液中析出质 量较轻的 T2 噬菌体颗粒 D.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和酶等 解析:选 CD。蛋白质、DNA 的特征元素分别为 S、P,图 1 中的①为磷酸基团,含有 P 元素,⑤为肽键,含 N 元素,④为 R 基团,可能含有 S 元素,A 错误;图中锥形瓶中的 培养液用于培养大肠杆菌,用含 32P 标记的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锥形瓶内的营养成分 中不能含有 32P,B 错误;图 2 中的⑥⑦分别代表搅拌、离心过程,其中⑦的目的之一是让 B 上清液中析出质量较轻的 T2 噬菌体颗粒,C 正确;噬菌体是 DNA 病毒,其增殖过程中所 需的原料、酶来自大肠杆菌,D 正确。 3.下列关于探索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 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 32P 标记 解析:选 C。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但格里菲思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A 项错误;艾弗里实 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并没有证明从 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 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B 项错误;由于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离心后,有细胞结构的大肠杆菌在试管底部,而 噬菌体及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上清液中,C 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 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部分带有 32P 标记,因为噬菌体在进行 DNA 复制的时候,模板是亲代噬 菌体中带有 32P 标记的 DNA 分子,而原料是大肠杆菌中没有带 32P 标记的脱氧核苷酸,D 项错误。 知识点三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③细胞核的遗传物质 是 DNA ④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 RNA ⑤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选 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①正确、②错误;细胞核和 细胞质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③正确、④错误;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⑤错误。 知识点四 DNA 的提取与鉴定 5.下列关于“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和菜花均可作为提取 DNA 的材料 B.DNA 既溶于 2 mol/L NaCl 溶液也溶于蒸馏水 C.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可见玻璃棒上有白色絮状物 D.DNA 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 解析:选 C。A 项,原则上含 DNA 的生物都可作为提取 DNA 的材料,只是 DNA 含量 高的材料成功的可能性更大。B 项,DNA 在 2 mol/L 的 NaCl 溶液和蒸馏水中溶解度都较大。 C 项,向鸡血细胞液中加蒸馏水搅拌,鸡血细胞会吸水破裂,玻璃棒搅拌会加快血细胞的破 裂,但在蒸馏水中不会析出 DNA。D 项,DNA 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沸水浴加热,待冷 却后变蓝色。 6.根据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研究的科学实验回答问题: (1)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该实验是在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证明“转化因子”的化学成分。请据图回答: 在对 R 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首先必须进行的工作是对 S 型细菌的 DNA、蛋白质、荚 膜多糖等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 图是实验的部分过程: ①赫尔希和蔡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而不是标记 在同一种噬菌体上,这其中蕴涵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是用放射性同 位素标记____________的实验操作。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__。 A.细菌的 DNA 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 DNA 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 DNA 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 DNA 及噬菌体的氨基酸 解析: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分离 DNA 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其作用才能确定哪个 是遗传物质。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所以是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蛋白质外壳没有进 入细菌,离心后在上清液中。合成蛋白质外壳的模板是噬菌体的 DNA,原料是细菌的氨基 酸。 答案:(1)分离并提纯 (2)①分离 DNA 和蛋白质,单独观察其作用 蛋白质外壳 ②C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遗传物质的探索实验中,哪一个没有证明具体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 A.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B.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 解析:选 A。格里菲思实验只能说明加热杀死的 S 型球菌中含有使 R 型活球菌转化为 S 型活球菌的转化因子。 2.已知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引起动物致死性肺炎,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对动物无害。 请根据下列实验分析: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中提取出了 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 别加入培养无荚膜细菌的培养基中,并将培养液注射到小鼠体内,其结果不正确的是( ) 解析:选 D。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体内提取的物质中,只有 DNA 才能使无荚膜的肺 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使小鼠致死,A、B、C 三项都正确。D 项中有 DNA, 但用 DNA 酶处理 DNA 分子,就会使 DNA 分子水解,从而不会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 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小鼠应正常。 3.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 R 型细菌的 1、2、3、4 四个试管中,依次 加入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DNA 和 DNA 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 发现试管内仍然有 R 型细菌的是( ) A.3 和 4 B.1、3 和 4 C.2、3 和 4 D.1、2、3 和 4 解析:选 D。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2、3、4 三个 试管内因为没有 S 型细菌的 DNA,所以 R 型细菌都不会发生转化,因此只有 R 型细菌;1 号试管因为有 S 型细菌的 DNA,所以会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 R 型细菌只 有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 R 型细菌存在,D 正确。 4.图一、图二表示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相关实验,据图分析某同学总结出六个结 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 ②乙处的噬菌体一定不含放射性 ③图一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 ④图二增设一组 35S 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就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 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解析:选 B。分析图一可知,大肠杆菌用放射性 32P 或 35S 处理过,而合成子代噬菌体 蛋白质和 DNA 过程中都由大肠杆菌提供原料,所以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①正确; 由于亲代噬菌体用放射性 32P 处理过,所以根据 DNA 的半保留复制可知,乙处有 2 个噬菌 体中含放射性,②错误;由于图一中的大肠杆菌用放射性 32P 或 35S 处理过,所以图一不能 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也不能证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③错误;图二增设一组 35S 标 记的噬菌体作对照,就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④正 确。 5.下列有关遗传物质发现的经典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是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个推 论 ②艾弗里实验的创新在于从 R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 DNA、蛋白质等物质分别与 S 型活 细菌混合培养 ③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使用噬菌体和同位素标记法 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 遗传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 D。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体外转化实验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实验 的巧妙之处在于使用噬菌体和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仅能证明 DNA 是遗传 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6.如图表示 T2 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和家兔体内遗传物质组成中五碳糖、碱基和核 苷酸的种类,其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T2 噬菌体 B.乳酸菌 C.酵母菌 D.家兔 解析:选 A。无论什么生物,遗传物质只有 1 种,所以组成中五碳糖 1 种、碱基 4 种、 核苷酸 4 种,只有 A 项正确。 7.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 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 “杂合”噬菌体 实验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序号 子代表现型 甲的 DNA+乙的蛋白质 1 与甲种一致 2 与乙种一致 乙的 DNA+甲的蛋白质 3 与甲种一致 4 与乙种一致 A.1、3 B.1、4 C.2、3 D.2、4 解析:选 B。DNA 和蛋白质这两种物质中 DN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所以组成成分为 甲的 DNA 和乙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甲 种一致;组成成分为乙的 DNA 和甲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 噬菌体的表现型与乙种一致。 8.如图是某种高等植物的病原体的遗传过程实验,实验表明这种病原体( ) A.寄生于细胞内,通过 RNA 遗传 B.可单独生存,通过蛋白质遗传 C.寄生于细胞内,通过蛋白质遗传 D.可单独生存,通过 RNA 遗传 解析:选 A。由图可知该病原体只有蛋白质外壳和 RNA 构成,应是病毒,病毒只能寄 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故 B、D 错误。分别接种蛋白质外壳和 RNA 后,发 现接种 RNA 的感染了该病毒,说明该病毒是通过 RNA 遗传的,故 A 正确。接种蛋白质外 壳的没有感染该病毒,说明不是通过蛋白质遗传的,故 C 错误。 9.在 DNA 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第三次过滤获得的纱布上含有的 DNA 的黏稠物(含 有较多杂质)分别处理如下: 序号 操作过程 ① 放入 2 mol/L 的 NaCl 溶液,搅拌后过滤 ② 再加入 0.14 mol/L 的 NaCl 溶液,搅拌后过滤 ③ 再加入冷却的、同体积的 95%酒精溶液,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 拌,卷起丝状物 上述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解析:选 C。第三次过滤后纱布上的是粗提取的 DNA,此 DNA 还含有杂质,因此将其 溶于 2 mol/L 的 NaCl 溶液中,再进行过滤,以除去不溶于 2 mol/L 的 NaCl 溶液的杂质。然 后向滤液中加入同体积的、冷却的 95%酒精即可析出 DNA,然后挑出 DNA 进行鉴定。 二、多项选择题 10.下列有关“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两者都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实验方法 B.两者都运用了一定的方法区分微生物的 DNA 和蛋白质 C.后者的实验结果表明只有噬菌体的 DNA 才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 D.前者的实验结果表明只有 DNA 才是使 R 型球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解析:选 BCD。艾弗里实验没有用同位素标记的实验方法。 11.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蓝藻的遗传物质是 DNA B.真核细胞中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C.细胞核、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分别是 DNA、RNA D.核酸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解析:选 A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 DNA,A 正确;真核细胞细胞核 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均是 DNA,B、C 错误;核酸分 DNA 和 RNA,两者都可以作为生物 的遗传物质,D 正确。 12.甲、乙两图为“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涉及的两个操作装置图。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图甲的烧杯和图乙的试管中所用溶剂都为 NaCl 溶液,但两者浓度不同 B.图乙试管经沸水中加热后即可观察到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明显变蓝,另一支试管中的 溶液不变蓝 C.图甲操作需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以使 DNA 析出,并缠绕在玻璃棒上 D.图乙操作中所用的二苯胺试剂需现配现用以达到较好的鉴定效果 解析:选 BD。图甲烧杯中为酒精溶液,图乙试管中为 NaCl 溶液,A 错误;图乙试管 需要在沸水中加热数分钟,B 正确;图甲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轻搅拌,卷起丝状物,C 错 误;图乙操作中所用的二苯胺最好现配现用,否则二苯胺会变成浅蓝色,D 正确。 三、非选择题 13.据下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②表明,将 S 型细菌的____________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为______ 型细菌。 (2)过程③表明,将 S 型细菌的______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培养,最后会发现:有少数 ________型细菌转化成__________型细菌。 (3)过程④表明,转化成的__________型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________型细菌。 (4) 通 过 上 述 实 验 能 证 明 DNA 是 主 要 的 遗 传 物 质 而 蛋 白 质 不 是 遗 传 物 质 吗 ? ____________。 解析:(1)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是指将 S 型细菌的 DNA 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分 别与 R 型活细菌混合,观察是否出现 S 型细菌。其中过程②表明,将 S 型细菌的蛋白质与 R 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其后代为 R 型细菌。(2)过程③表明只有将 S 型细菌的 DNA 与 R 型 活细菌混合,才能出现 S 型细菌。(3)过程④表明,R 型活细菌转化形成的 S 型细菌是可以 遗传给后代,即也能出现有毒的 S 型细菌。(4)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 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1)蛋白质 R (2)DNA R S (3)S S (4)不能 14.1952 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 在侵染过程 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 位一样”。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实验材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分别获得被 32P 或 35S 标记的噬菌体,用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 (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 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搅 拌时间少于 1 min 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 上清液中的 35S 和 32P 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 80%和 30%,证明_______________。 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 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细胞外________放射性会增高。 (4)本实验证明病毒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中______起着重要作用。 解析:(1)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 DNA(核酸)。(2) 噬菌体是病毒,离开活体细胞不能繁殖,所以要标记噬菌体,首先应用分别含 32P 和 35S 的 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让噬菌体侵染标记后的大肠杆菌,即可达到标记噬菌体的目的,进 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蛋白质和 DNA 的位置变化。(3)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时间要适宜,时 间过长,子代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会使细胞外 32P 含量增高。图中被侵染细菌 的存活率始终保持在 100%,说明细菌没有裂解,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细胞外的 35S 含量只有 80%,原因是在搅拌时侵染细菌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没有全部分离;细胞外的 32P 含量有 30%,原因是有部分标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4)该实验证明 DNA 是噬菌体的 遗传物质。 答案:(1)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 DNA(核酸) (2)用分别含 32P 和 35S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 32P 或 35S 标记的 大肠杆菌 DNA 和蛋白质的位置 (3)将噬菌体和细菌分离 较低 DNA 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细菌没有裂解, 没有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32P (4)DNA 15.如图是关于“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材料选用鸡血细胞液,而不用鸡全血,主要原因是鸡血细胞液中有较高含量的 ________。 (2)上图所示的 A 实验步骤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通过图 B 所示的步 骤取得滤液,再在溶液中加入 2 mol/L NaCl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 C 所 示步骤中加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鉴定实验所得丝状物的主要成分是 DNA,可滴加________试剂并沸水浴加热,结 果丝状物被染成蓝色。 解析:用蒸馏水稀释鸡血细胞液,使血细胞的细胞膜、核膜破裂,释放出核物质(如 DNA 和蛋白质),此时过滤鸡血细胞液只能得到含 DNA 和其他物质(如蛋白质)的滤液,这种滤液 必须经过实验中其他步骤的处理,才能得到较纯的 DNA。DNA 在 2 mol/L NaCl 溶液中溶解 度大,用玻璃棒沿同一方向轻轻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加蒸馏水后降低 NaCl 溶液的浓度, 从而逐渐降低 DNA 的溶解度,使其逐渐变为丝状黏稠物而析出。NaCl 溶液浓度降低,蛋白 质的溶解度增高,即蛋白质的盐溶现象,因而 DNA 析出时,蛋白质不能析出。由于 DNA 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作为鉴定 DNA 的试剂。 答案:(1)DNA (2)使血细胞破裂 使滤液中的 DNA 溶解在 2 mol/L NaCl 溶液中 使 DNA 析出 (3)二苯胺 16.某研究小组在南极冰层中发现一种全新的病毒,为探究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做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用具:该病毒核酸提取物、DNA 酶、RNA 酶、小白鼠及等渗生理盐水、注射器 等。 (2)实验步骤: ①取健康且生长状况基本一致的小白鼠若干,随机均分成四组,编号分别为 A、B、C、 D。 ②补充完整下表,并将配制溶液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 组别 A B C D 注射溶液 该病毒核酸提 取物和 RNA 酶 该病毒核酸 提取物和 ______ 该病毒核 酸提取物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③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各组小白鼠的发病情况。 (3)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A、C 组发病,__________,说明 DNA 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注射的物质看,该探究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从实验现 象预测和相关判断看,该实验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该病毒的遗物物质为 DNA,则其彻底水解产物有__________种。 解析:(2)因为探究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相应的酶能水解核酸,故应在 B 处 加入的是提取的核酸和 DNA 酶,而 D 组做空白对照应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3)如果 A、C 组发病,B、D 组未发病,说明 DNA 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因为 DNA 酶将 DNA 水解。如 果 B、C 组发病,A、D 组未发病,说明 RNA 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因为 RNA 酶将 RNA 水解。(4)酶具有专一性,遗传物质控制生物的性状。(5)若该病毒的遗物物质为 DNA,则其 彻底水解产物有 1 种脱氧核糖,1 种磷酸和 4 种含氮碱基,共 6 种。 答案:(2)②B.DNA 酶 D.等量生理盐水 (3)①B、D 组未发病 ②B、C 组发病,A、D 组未发病 RNA 是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4)酶具有专一性 核酸控制生物的性状 (5)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