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高三二轮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三第二轮复习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体中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也含有线粒体 B. 动物细胞的核孔是蛋白质、RNA、D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C.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 D.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1、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有机物中的能量,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线粒体含有少量DNA和RNA,是能进行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叶绿体含有少量DNA和RNA,叶绿体普遍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 【详解】A、植物体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叶绿体,也具有线粒体,A正确; B、核膜上的核孔是蛋白质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的通道, DNA不出入细胞核,B错误; C、纺锤体是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的,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C正确; D、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最终延伸成细胞壁,而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B。 2. 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32P标记同一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B. 若定期更换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可持续增长 C. 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切除健康小鼠的甲状腺进行观察即可 D. 苹果匀浆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一定存在葡萄糖 - 14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要控制好无关变量。在营养物质和生活空间充裕的条件下,酵母菌呈“J”型曲线生长;在体积恒定、营养物质一定的条件下,酵母菌呈“S”型曲线生长;但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多,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且生活空间恒定,种内斗争加剧,所以会导致酵母菌数量减少。 【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5S、32P分别标记两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A错误; B、若定期不断更换培养液,可改善酵母菌的环境容纳量,使酵母菌种群数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不能持续增长,B错误; C、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生长发育的影响,需要用切除健康小鼠的甲状腺与只做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的健康小鼠进行对比观察,还要增加切除甲状腺后给予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以便进一步确定是甲状腺激素在发挥作用,C错误; D、苹果匀浆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一定存在还原糖,但不能说明一定存在葡萄糖,D正确。 故选D。 3. 研究发现,植物生长与脱落酸有密切关系:在病虫害等逆境条件下,脱落酸的含量升高,植物生长减慢,以抵抗逆境;当逆境消除时,植物又通过调节抑制脱落酸的作用,生长加快。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脱落酸在根冠及萎蔫的叶片中合成,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B. 脱落酸能调节植物生长快慢,说明脱落酸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 C. 脱落酸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来使植物生长变慢 D. 脱落酸调节植物生长快慢时与基因表达没有关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详解】A、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A错误; - 14 - B、脱落酸只能抑制植物生长,不能促进植物生长,没有两重性,B错误; C、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植物生长,脱落酸可通过抑制细胞分裂来使植物生长变慢,C正确; 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脱落酸调节植物生长快慢时与基因表达有关系,D错误。 故选C。 4. 为研究影响抗体分泌的因素,用取自同一个体的细胞,完成了以下实验(“+”表示有,“-”表示无)。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操作及结果/组别 1 2 3 4 细胞培养液 + + + + B细胞 + - + - 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 - + + + 受同种抗原刺激的T细胞 - - + + 培养7天后检查抗体数量 - - - + A. 实验假设是影响抗体分泌的因素有抗原和淋巴因子 B. 实验表明B细胞受抗原和淋巴因子双刺激后才能分泌抗体 C. 实验表明T细胞只有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发挥作用 D. 该实验为对比实验,实验中的因变量是抗体数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14 - 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A、实验假设是影响抗体分泌的因素有抗原和淋巴因子,A正确; B、实验表明B细胞受抗原和淋巴因子双刺激后才能分泌抗体,B正确; C、实验中没有设置没有受到抗原刺激的T细胞的对照,所以得不出T细胞只有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发挥作用的结论,C错误; D、该实验中各组别均是实验组,对比实验,实验中的因变量是抗体数量,D正确。 故选C。 5. 脊椎动物的一些基因活性与其周围特定胞嘧啶的甲基化有关,甲基化使基因失活,相应的胞嘧啶非甲基化能活化基因的表达。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 肝细胞和胰岛B细胞呼吸酶基因均处于特定胞嘧啶的甲基化状态 B. 胰岛B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均处于特定胞嘧啶的非甲基化状态 C. 肝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均处于特定胞嘧啶的非甲基化状态 D. 肝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胰岛素基因均处于特定胞嘧啶的非甲基化状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紧扣题干信息“甲基化使基因失活,相应的胞嘧啶非甲基化能活化基因的表达”答题。 【详解】A、肝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均处于活跃状态,因此该基因都处于特定胞嘧啶的非甲基化状态,A错误; B、胰岛B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均处于活跃状态,因此该基因都处于特定胞嘧啶的非甲基化状态,B正确; - 14 - C、肝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处于活跃状态,因此该基因处于特定胞嘧啶的非甲基化状态,而肝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处于休眠状态,即该基因处于特定胞嘧啶的甲基化状态,C错误; D、肝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处于特定胞嘧啶的甲基化状态,而胰岛B细胞的胰岛素基因均处于特定胞嘧啶的非甲基化状态,D错误。 故选B。 6. 小麦的穿梭育种是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优良性状的小麦新品种。下列关于小麦穿梭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穿梭育种使小麦的染色体发生了定向变异 B. 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 C. 穿梭育种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基因多样性 D. 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各地区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 【答案】A 【解析】 【分析】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详解】A、穿梭育种是将一个地区品种与国内国际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将小麦在两个地区反复交替种植,然后进行选择和鉴定,最终选育出小麦新品种。利用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再者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反复交替穿梭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多种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可知,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B正确; C、穿梭育种是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国际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将小麦在两个地区反复交替种植,然后进行选择和鉴定,最终选育出小麦新品种。利用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基因多样性,C正确; D、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D正确。 故选A。 7. 研究者选取大麦种子进行萌发及幼苗栽培实验,请分析回答: - 14 - (1)大麦种子萌发初期鲜重增加明显,此时大麦种子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变化趋势是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发芽的大麦种子中含有α-淀粉酶,该酶的作用是催化______分解为______分子(填具体名称)。 (3)为研究大麦幼苗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将大麦幼苗及CO2缓冲液置于透明的密闭玻璃罩内,并将装置置于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装置内植物气体释放速率的变化。那么影响装置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若在上午8:30和下午16:30测得的氧气释放数据相同,能否说明两时间点大麦幼苗的光合速率相等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减小 (2). 淀粉 (3). 麦芽糖 (4). 光照强度、温度 (5). 不能 (6). 由于8:30和16:30两个时间点温度和光照强度不一定相同,大麦幼苗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不一定相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量也不一定相同,测得的数据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所以不能说明8:30和16:30两个时间点大麦幼苗光合速率相等 【解析】 【分析】 1、水在生物体内有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其中自由水直接进行新陈代谢,而结合水必须转化成自由水才可以进行新陈代谢。所以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例越大新陈代谢越缓慢。 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外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内因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的含量以及酶的含量和活性。 【详解】(1)大麦种子萌发初期鲜重增加明显,是因为吸收大量水,此时结合水与自雨水的比值减少,细胞代谢旺盛。 (2)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形成麦芽糖。 (3)密闭容器中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上午8:30和下午16:30测得的氧气释放量代表净光合量,由于8:30和16:30两个时间点温度和光照强度不一定相同,大麦幼苗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不一定相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的量也不一定相同,测得的数据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所以不能说明8:30和16:30两个时间点大麦幼苗光合速率相等。 【点睛】净光合作用速率通常可用氧气释放速率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来表示。总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加净光合作用速率,常用二氧化碳消耗速率、二氧化碳固定速率、氧气产生速率来表示。 - 14 - 8. 松果体可通过褪黑素的周期性分泌向中枢神经系统发放“时间信号”,从而影响机体时间生物效应,如睡眠与觉醒。如图表示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神经中枢→松果体途径调控人体睡眠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 (1)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______受到刺激,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素。褪黑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______,与褪黑素调节睡眠相比,该调节方式的反应速度______。 (2)下丘脑除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外,还有______等神经中枢。 (3)研究发现,褪黑素还能促进B、T淋巴细胞的增殖。B细胞在______(填场所)中成熟,并可增殖、分化成______。由此判断,______等病症患者不适合使用外源褪黑素。 【答案】 (1). 突触小泡 (2). 神经调节 (3). 迅速 (4). 体温调节中枢 (5). 骨髓 (6). 记忆细胞、浆细胞 (7). 过敏反应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 1、作用途径不同: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而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调节。 2、反应速度:神经调节比较迅速,体液调节较缓慢。 3、作用范围:神经调节比较准确,体液调节比较局限,较亡泛。 4、作用时间:神经调节时间比较短暂,体液调节比较长。 【详解】(1)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松果体细胞分泌褪黑素。褪黑素分泌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与褪黑素调节睡眠相比,该调节方式的反应速度迅速。 (2)下丘脑除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外,还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神经中枢。 - 14 - (3)研究发现,褪黑素还能促进B、T淋巴细胞的增殖。B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在骨髓中成熟,并可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浆细胞。由此判断,过敏反应或器官移植等病症患者不适合使用外源褪黑素 【点睛】识记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的主要内容,并掌握三者间区别,分析题图根据题干情境准确作答。 9. 图是距大陆同等距离的大小岛屿物种数目变化的研究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岛屿群落研究首先要分析群落的__________。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采用___________调查。 (2)岛屿上物种数目因受陆地迁入和岛屿上物种灭亡影响而不断变化,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的交点表示岛屿上物种数目达到__________。图示表明岛屿上物种数目与面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受此启发,增大自然保护区(陆地中岛)抵抗力稳定性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3)对甲、乙两个新迁入的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λ值(λ=当年末种群数量前一年末种群数量),结果如下表。 时间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甲种群λ值 2 2 2 2 乙种群λ值 1.7 2.3 1.5 0.3 从表中可推知,甲种群4年来的数量增长曲线为__________型。若N0表示种群起始数量,Nt表示t年末种群数量,则甲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___________。 【答案】 (1). 物种组成 (2). 取样器取样法 (3). 相对平衡 (4). - 14 - 岛屿面积越大,岛屿上物种数目越多 (5). 适当增大保护区的面积 (6). J (7). Nt=N0×2t (8). 竞争 【解析】 【分析】 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1)模型假设: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假定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亲代),而且每代的增长率(λ)都保持不变,且世代间不重叠,该种群后代中第t代的数量为Nt。 (2)建立模型:Nt=N0λt。 (3)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没有最大值);增长率不变。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 (2)特点: ①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 ②种群增长率变化,种群数量由0→K/2时,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由K/2→K时,增长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为0。 【详解】(1)不同群落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物种组成的不同,所以岛屿群落研究首先要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 (2)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的交点表示岛屿上物种数目达到相对平衡。图示表明岛屿上物种数目与面积的关系是岛屿面积越大,岛屿上物种数目越多;受此启发,增大自然保护区抵抗力稳定性的措施是适当增大保护区的面积。 (3)从表中可推知,甲种群4年来的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若N0表示种群起始数量,Nt表示t年末种群数量,则甲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表示为 Nt=N0×2t。甲、乙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竞争。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群落以及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0. 小鼠的夸曲尾(B)对正常尾(b)显性。让正常尾雌鼠与弯曲尾雄鼠杂交,子一代弯曲尾(♀):正常尾(♂)=1:1。遗传学家将一个本身不控制具体性状的DNA片段“M”导入到子一代弯曲尾雌鼠的体细胞中,通过DNA重组和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正常尾小鼠;已知 - 14 - “M”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正常尾,b基因的表达不受“M”的影响;小鼠的受精卵中B、b基因都不存在时,将导致胚胎致死。请回答: (1)写出正常尾雌鼠与弯曲尾雄鼠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 (2)遗传学家认为,“M”插入到小鼠染色体上的位置有4种可能(如图)。为确定“M”具体的插入位置,进行了相应的杂交实验。(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方案:让该转基因正常尾小鼠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鼠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结果与结论: ①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则“M”的插入位置属于第1种可能性; 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M”的插入位置属于第2种可能性; ③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M”的插入位置属于第3种可能性; ④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M”的插入位置属于第4种可能性。 【答案】 (1). (2). 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1:1:1:1 (3). - 14 - 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3:1:3:1 (4). 后代全为正常尾,且雌雄比例为1:1 (5). 全为正常尾,且雌雄比例为2:1 【解析】 【分析】 解决本题需要总结以下几点: (1)通过伴性遗传的亲子代表现型判断性状的显隐性; (2)验证(或者探究)个体的基因型应从测交的角度选择另一异性隐性纯合亲本; (3)分析杂交结果应注意弄清亲本的基因型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 【详解】(1)根据“正常尾雌鼠与弯曲尾雄鼠交配,F1雌鼠全为弯曲尾,雄鼠全为正常尾”可知,小鼠尾形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控制小鼠尾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弯曲尾对正常尾为显性。亲本雌鼠的基因型是XbXb,雄鼠的基因型为XAY,遗传图解如下: (2)亲本雌鼠的基因型是XbXb,雄鼠的基因型为XAY,转入基因M插入的位置有图中4种可能,为了探究插入的转基因的具体位置及遗传效应,应选取非转基因正常尾雄鼠与该转基因鼠进行杂交,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①如果是第1种可能,子一代弯曲尾雌鼠的基因型是XBXb,由于外源DNA片段的导入,B基因不表达,但b基因的表达不受影响,所以表现型是正常尾。让该转基因小鼠(XBXb)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性小鼠(XbY)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正常尾雌鼠(XbXb):弯曲尾雌鼠(XBXb,不存在外源DNA片段):正常尾雄鼠(XbY):弯曲尾雄鼠(XBY,不存在外源DNA片段)=1:1:1:1。 - 14 - ②如果是第2种可能,让该转基因正常尾小鼠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性小鼠杂交,后代中,含有外源DNA片段的个体占1/2,其中,雌性弯曲尾(XBXb)中有1/2的个体含有外源DNA片段,雄性弯曲尾(XBY)中也有1/2的个体含有外源DNA片段。因有外源DNA片段的个体,B基因不表达,表现为正常尾,所以,后代表现型为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3:1:3:1。 ③如果是第3种可能,让该转基因正常尾小鼠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性小鼠杂交,则后代全为正常尾,且雌雄比例为1:1。 ④如果是第4种情况,即插入到B基因中,则B基因被破坏,如果个体细胞还存在b基因则表现为正常尾,如果没有b基因则胚胎致死,故后代全为正常尾,且雌雄比例为2: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 为了使牛仔裤呈现“穿旧”效果,在工业洗衣机中用酶洗代替传统的浮石擦洗,是目前重要的生产手段(工艺流程如图)。请完成以下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它至少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组分。 (2)在上述工艺中,通过______可控制仿旧颜色的深浅。 (3)若在实验室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在选择培养后可进行梯度稀释和______过程,一般通过观察______的有无挑选出所需菌种。 (4)实验室中获取纯化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常用的接种方法还有______。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接种后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培养皿必须倒置,目的是______。 【答案】 (1). C1酶 (2). Cx酶 (3). 葡萄糖苷酶 (4). 调节温度、酸碱度和处理时间 (5). 涂布平板 (6). 透明圈 (7). 平板划线法 (8). 检验培养基是否灭菌合格 (9). 防止冷凝形成的水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冲散菌落 【解析】 - 14 - 【分析】 纤维素酶作为洗衣粉添加剂去污与在仿旧中的作用机理相同,都是作用于衣物中的纤维素,使纤维素变得蓬松,增强去污或褪色的效果。 【详解】(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2)温度、pH会影响酶的活性,酶作用的时间也会影响酶作用效果,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温、酸碱度、处理时间可控制仿旧颜色的深浅。 (3)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在选择培养后可进行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操作,然后通过观察透明圈的有无挑选出所需菌种,即能够在添加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出现透明圈的说明该菌落是纤维素分解菌,否则不是纤维素分解菌。 (4)据图分析可知,该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验培养基是否灭菌合格,培养时需要将平板倒置,原因是防止冷凝形成的水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冲散菌落。 【点睛】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识记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设置空白平板培养基,以及培养基需倒置的目的,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作答。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 埃博拉病毒(EBO)呈纤维状,EBO衣壳外有包膜,包膜上有5种蛋白棘突(VP系列蛋白和GP蛋白),其中GP蛋白最为关键,能被宿主细胞强烈识别。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获得编码GP蛋白抗原的基因疫苗,首先要提取出病原体的RNA,并利用RNA经______合成DNA,构建cDNA文库。cDNA文库中的基因______(选填“可以”、“不可以”、“部分”)进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2)为了从牛分泌的乳汁中提取GP蛋白,需将GP蛋白基因通过______(方法)导入牛受精卵中。在基因导入牛受体细胞前,基因的首段必须含有使其仅能在牛的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______,驱动转录过程。转基因牛是否培育成功,可以通过______技术从分子水平上进行检测。 (3)以GP蛋白作为疫苗比利用毒性减弱的埃博拉病毒作疫苗更安全,其原因是______。 (4)科研人员利用经EBO免疫后小鼠的______与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以形成杂交瘤细胞,培养后可以获得纯净的单一品种抗体,其特点是______,可以用此抗体与药物制成“生物导弹”抗击EBO。 【答案】 (1). 逆转录 (2). 可以 (3). 显微注射法 (4). 启动子 (5). 抗原-抗体杂交 (6). GP蛋白自身没有感染能力,但保留了抗原特性 (7). B淋巴细胞 (8). - 14 -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检测转基因生物目的基因是否表达--抗原-抗体杂交技术。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人工诱导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通过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得到单克隆抗体。 【详解】(1)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cDNA文件中的基因可以进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2)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受体细胞一般采用显微注射法。为了从牛分泌的乳汁中生产GP蛋白,在基因导入牛受体细胞前,基因的首段必须含有使其仅能在牛的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才能驱动转录过程。转基因牛是否培育成功,可以通过抗原-抗体杂交从分子水平上进行检测。 (3)以GP蛋白作为疫苗比基因疫苗更安全,其原因是GP蛋白自身没有感染能力,但保留有抗原性。 (4)科研人员利用经EBO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效应B或浆)细胞与鼠的瘤细胞进行杂交,筛选后进一步培养的是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单一抗体,又能在体外快速增殖,其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可以用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与药物制成“生物导弹”,抗击埃博拉。 【点睛】识记基因工程各步骤的相关细节,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知道疫苗一般是减毒或无毒的抗原,具有抗原性,但不具有感染性,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答题。 - 1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