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7讲细胞呼吸讲义+提能作业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7讲细胞呼吸讲义+提能作业解析版

第7讲 细胞呼吸 考纲导学 考点 知识内容 要求 ‎11.细胞呼吸 ‎(1)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 b ‎(2)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异同 b ‎(3)细胞呼吸在实践中的应用 b 知识1 细胞呼吸的原理 一、细胞呼吸 ‎1.含义: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为① 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 ,并且② 释放出能量 的过程。 ‎ ‎2.分类依据:细胞呼吸过程中是否有③‎ 氧 ‎参与类型:④‎ 需氧呼吸 ‎和⑤‎‎ 厌氧呼吸 ‎ 二、需氧呼吸 ‎1.含义:细胞在① 氧气 的参与下,把糖分子氧化成② 二氧化碳和水 ,并释放能量,生成大量③ ATP 的过程。 ‎ ‎2.反应式:④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 ‎ ‎3.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名称 糖酵解 柠檬酸循环 电子传递链 场所 ‎⑤ 细胞溶胶  ‎ ‎⑦ 线粒体基质、嵴  ‎ ‎⑨ 线粒体内膜  ‎ 物质变化(反应式)‎ ‎⑥ C6H12O6 丙酮酸+[H]  ‎ ‎⑧ 丙酮酸+H2OCO2+ [H]  ‎ ‎[H]+O2H2O 产能情况 少量ATP 少量ATP ‎⑩ 大量ATP  ‎ ‎4.特点:在常温下发生,所产生的能量中有相当一部分贮存在 ATP 中,能量利用率比现代机械 很高 。 ‎ 33‎ ‎5.实质:葡萄糖中的碳氧化为 二氧化碳 ,其中的氢被氧化成 水 。 ‎ 三、厌氧呼吸 ‎1.含义:细胞在① 无氧 条件下,将糖分子分解成② 乳酸(或乙醇和二氧化碳) ,并释放能量,生成③ 少量ATP 的过程。 ‎ ‎2.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 场所 反应物 生成物 第一阶段:糖酵解 ‎④ 细胞溶胶  ‎ 葡萄糖 丙酮酸、[H]和少量能量 第二 阶段 乳酸发酵 丙酮酸、[H]‎ ‎⑤ 乳酸  ‎ 乙醇发酵 丙酮酸、[H]‎ ‎⑥ 乙醇和二氧化碳  ‎ 知识2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 ‎1.细胞呼吸的意义: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① 能量 ,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② 碳骨架 。 ‎ ‎2.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内因包括物种、发育阶段、部位等因素,外因主要有③ 温度、O2浓度、CO2浓度、水 ,其中,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着④ 温度或O2浓度 的增加而增强;环境中⑤ CO2 的浓度越高,细胞呼吸作用越弱;细胞的⑥ 含水量 越高,细胞呼吸作用越强。 ‎ ‎3.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粮食的储存:⑦ 低温、低氧、干燥等 。 ‎ ‎(2)蔬菜水果的保鲜:⑧ 零上低温、适当的湿度、低氧等 。 ‎ ‎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产生了[H]‎ C.线粒体是进行需氧呼吸的唯一场所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不进行呼吸作用 ‎1.答案 A ‎ ‎2.(2019绍兴选考模拟)需氧呼吸包括3个阶段,下列关于柠檬酸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大量ATP B.相关的酶全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 C.该阶段有CO2生成 D.释放出少量氢原子 33‎ ‎2.答案 C 柠檬酸循环产生少量ATP,电子传递链产生大量ATP,A错误;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基质和嵴上,B错误;该阶段的产物有二氧化碳、[H]和ATP,C正确;糖酵解释放少量氢原子,柠檬酸循环释放大量氢原子,D错误。‎ ‎3.(2019绍兴段考)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柠檬酸循环中已有彻底氧化产物CO2产生,故有大量ATP生成 B.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特殊分子所携带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形成水 C.人剧烈运动后,产生酸痛是厌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的 D.是否产生CO2可以作为区分人体细胞进行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标志 ‎3.答案 D 在柠檬酸循环中已经彻底氧化有机物,产生CO2,但释放的能量不多,生成的ATP较少,A错误;需氧呼吸产生的[H]实际是一部分氢原子形成的NADH,其中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B错误;剧烈运动时,部分骨骼肌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但不能产生酒精,C错误;人体厌氧呼吸不产生CO2,而需氧呼吸会产生CO2,所以可以通过CO2区分两种人体细胞呼吸方式,D正确。‎ ‎4.(2019温州期中)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产生的乳酸运至肝脏后被分解 B.产生ATP时伴有[H]的生成 C.剧烈运动时CO2的产生与厌氧呼吸无关 D.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 ‎4.答案 A 产生的乳酸运至肝脏后再生成葡萄糖,A错误;厌氧呼吸第一阶段能够释放能量,产生ATP,同时有[H]的生成,B正确;人体细胞厌氧呼吸只能产生乳酸,因此剧烈运动时CO2的产生与厌氧呼吸无关,C正确;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D正确。‎ 考点一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  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过程的分析与比较 比较项目 需氧呼吸 厌氧呼吸 33‎ 过程模型 不同点 反应条件 需O2、酶和适宜的温度 不需O2,需要酶和适宜的温度 场所 第一阶段:细胞溶胶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嵴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第一阶段:细胞溶胶 第二阶段:细胞溶胶 物质变化 第一阶段:C6H12O6丙酮酸+[H]‎ 第二阶段:丙酮酸+H2OCO2+[H]‎ 第三阶段: [H]+O2H2O 第一阶段:C6H12O6丙酮酸+[H]‎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乙醇和CO2或转化成乳酸 不同点 能量变化 释放 能量 较多,1 mol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可生成约 30 mol ATP 较少,1 mol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可生成约 2 mol ATP 相同点 过程 第一阶段都是在细胞溶胶中发生糖酵解过程,产物都为丙酮酸和[H]‎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意义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物质转化提供原料 联系 厌氧呼吸需氧呼吸 ‎  知识归纳 细胞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分析 项目 来源 去路 需氧呼吸 厌氧呼吸 需氧呼吸 厌氧呼吸 ‎[H]‎ 葡萄糖、丙酮 酸和水 葡萄糖 与O2结合 生成H2O 还原丙酮酸 33‎ ATP 三个阶段都产生 只在第一 阶段产生 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碳反应等除外)‎ 一、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方法 ‎1.根据O2消耗与CO2产生的量来判断 在以C6H12O6为呼吸底物的情况下,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是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重要依据,总结如下:‎ CO2释放和O2消耗情况 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变化 呼吸类型 不消耗O2,无CO2释放 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 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 不消耗O2,有CO2释放 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增大。但若将CO2吸收,容器内气体体积不变 细胞只进行产生乙醇和CO2的厌氧呼吸 O2的消耗量等于CO2释放量 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但若将CO2吸收,可引起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 细胞只进行需氧呼吸 O2的消耗量小于CO2释放量 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增大。但若将CO2吸收,容器内气体体积变小 细胞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的厌氧呼吸 ‎2.依据反应场所判断 注意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需氧呼吸场所的区别。‎ 33‎ ‎3.通过实验来判断 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实验现象 结论 装置一液滴 装置二液滴 不动 不动 只进行产乳酸的厌氧呼吸 不动 右移 只进行产乙醇和CO2的厌氧呼吸 左移 右移 进行需氧呼吸以及产乙醇和CO2的厌氧呼吸 左移 不动 只进行需氧呼吸或进行需氧呼吸和产乳酸的厌氧呼吸 ‎  为使实验结果精确、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与装置二相比,不同点是用“煮熟的种子”代替“发芽种子”,其余均相同。‎ 二、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 ‎1.测定原理 细胞呼吸速率通常用CO2生成速率或O2消耗速率来表示,一般用如图装置进行测定。细胞呼吸既产生CO2使装置内气压升高,又消耗O2使装置内气压降低。为了测定真实的呼吸情况,应只对其中一种气体变化进行测定。为此,往往向装置内添加NaOH溶液或KOH溶液以吸收其中的CO2。用单位时间内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消耗O2的速率。‎ ‎2.测定装置 若以绿色植物为实验材料,整个装置必须做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如图所示:‎ 33‎ ‎3.物理实验误差的校对 为了防止气压、温度等非呼吸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 如果对照组液滴发生了移动,说明存在实验误差。若对照组液滴移动方向与实验组相同,则需要用实验组数据减去校对出的误差。若对照组液滴移动方向与实验组相反,则需要用实验组数据加上校对出的误差。‎ 典例1  图示为乙醇发酵的实验装置,滴管下部装有酵母菌与苹果汁的混合液,试管中装满水。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试管中装满水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试管中装满水为实验提供无氧环境 C.若向混合液中通入空气,则乙醇发酵会受抑制 D.实验过程中丙酮酸被氧化分解产生乙醇和CO2‎ 答案 D 33‎ 解析 乙醇发酵的产物是乙醇和CO2,试管中装满水有利于观察CO2的产生,A正确。试管中装满水可以隔绝空气,为实验提供无氧环境,B正确。氧气会抑制无氧呼吸的过程,因此若向混合液中通入空气,则乙醇发酵会受抑制,C正确。实验过程中葡萄糖被氧化分解产生乙醇和CO2,D错误。‎ ‎1-1 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下列关于该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试管内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 B.温水的作用是使瓶内温度相对稳定 C.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红墨水向右移动 D.该装置直接测定动物呼吸释放的CO2量 答案 D 解析 该装置通过瓶内的气压变化来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由于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和O2两种气体的变化,因此通过在试管内放NaOH溶液来吸收CO2,消除CO2对瓶内气压的影响,测出动物呼吸时所消耗的氧气量,而不是直接测得动物呼吸时所释放的CO2量,A正确,D错误;将广口瓶放入盛有温水的水槽内是为了使瓶内温度恒定,B正确;动物呼吸消耗氧气会使瓶内的气压降低,因此红墨水会向右移动,C正确。‎ ‎  1-2 种子萌发时可能进行需氧呼吸,也可能进行产生酒精的厌氧呼吸。为探究两种呼吸的情况,现设计如图装置,假设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同时关闭活塞,经过20 min后再观察红色液滴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  )‎ 33‎ A.装置1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消耗O2的体积,装置2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释放CO2和消耗O2的体积之差 B.若装置1液滴左移,装置2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需氧呼吸 C.若装置1的液滴左移,装置2的液滴也左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需氧呼吸也进行厌氧呼吸 D.若装置1液滴不移动,装置2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厌氧呼吸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细胞需氧呼吸消耗O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细胞呼吸释放CO2和需氧呼吸消耗O2的体积之差,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才能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需氧呼吸,B正确;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进行了需氧呼吸),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进行了厌氧呼吸),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需氧呼吸也进行厌氧呼吸,C错误;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不移动(没有进行需氧呼吸),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进行了厌氧呼吸),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厌氧呼吸,D正确。‎ 考点二 细胞呼吸过程中原子的转移 ‎  需氧呼吸各元素来源及去路 ‎  (1)CO2是在第二阶段产生的,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的,CO2中的氧来自丙酮酸和水,这个过程在线粒体基质、嵴上进行。‎ ‎(2)O2参与反应的阶段是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所以呼吸作用产物水中的氧来自O2,这个过程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3)需氧呼吸过程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水,反应物中的水在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生成物中的水是需氧呼吸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的。‎ 33‎ ‎  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混合时的计算 对比需氧呼吸与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厌氧呼吸反应式,可发现如下规律:‎ ‎ (1)若消耗等量的葡萄糖,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产生CO2的摩尔数之比为3∶1。‎ ‎(2)若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细胞呼吸消耗的O2与产生的CO2摩尔数之比为3∶4。‎ ‎(3)若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则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1∶3。‎ 典例2 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阶段A为糖酵解,该阶段的产物有丙酮酸、物质①和[H]‎ B.阶段B为柠檬酸循环,该代谢途径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C.阶段C为电子传递链,该阶段产生少量ATP D.一个柠檬酸循环可以产生2个物质①‎ 解题关键 理解下列呼吸作用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反应物C6H12O6、H2O、O2中各原子的转移途径,和产物CO2、H2O各原子的来源。‎ 答案 D 解析 阶段A为糖酵解,该阶段的产物有丙酮酸、ATP和[H],A错误;阶段B为柠檬酸循环,该代谢途径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中,但在需氧型原核生物的细胞溶胶中,也可以进行该过程,B错误;阶段C为电子传递链,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该阶段产生大量ATP,C错误;物质①是二氧化碳,二碳化合物进入柠檬酸循环,与草酰乙酸(C4酸)合成为C6酸(柠檬酸),然后C6酸经过多个反应,脱掉2个二氧化碳,又形成一个草酰乙酸,于是柠檬酸循环的第二轮开始,故一个柠檬酸循环可以产生2个二氧化碳,D正确。‎ ‎  2-1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在卡尔文循环中被分解为CO2分子 B.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多数分布在嵴上 33‎ C.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D.电子传递链最终将氧还原成水并产生较多ATP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需氧呼吸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在柠檬酸循环中被分解为CO2分子,A错误;与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多数分布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少量分布在嵴上,B错误;人体中需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厌氧呼吸发生在细胞溶胶中,但发生在人体细胞内的厌氧呼吸不产生CO2,C错误;电子传递链最终将氧还原成水并产生较多ATP,D正确。‎ ‎  2-2 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需氧呼吸过程图,4、7均为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2→3过程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 C.3必定全部释放到大气中 D.6可来自叶绿体 答案 D 解析 2→3过程为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A错误;需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错误;对于植物,3还可以被叶绿体吸收,C错误;6为氧气,可来自叶绿体,D正确。‎ 考点三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 ‎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应用 ‎1.内部因素 项目 规律 举例 遗传特性 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 旱生植物弱于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弱于阳生植物 33‎ 生长发育时期 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 幼苗期、开花期呼吸速率较高,成熟期呼吸速率较低 器官类型 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 生殖器官大于营养器官 ‎2.外部因素 名称 曲线 解读 生产生活应用 温 度 温度主要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1)冰箱中果实和蔬菜的保鲜 ‎(2)大棚蔬菜栽培时,夜间适当降温,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O2‎ 浓 度 O2浓度为零时只进行厌氧呼吸;O2浓度为零以上10%以下,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O2浓度为10%以上,只进行需氧呼吸 选用透气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等厌氧细菌的厌氧呼吸 CO2‎ 浓 度 增加 CO2的浓度对细胞呼吸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这可以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解释 增加CO2的浓度有利于蔬菜和水果的保鲜 水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强度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 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细胞呼吸速率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消耗 ‎  名师点拨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其目的是抑制厌氧细菌的厌氧呼吸。‎ ‎(2)酵母菌酿酒:先通气,后密封。其原理是先让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大量繁殖,再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乙醇。‎ ‎(3)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植物根部需氧呼吸,有利于吸收矿质离子。‎ ‎(4)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水稻厌氧呼吸产生乙醇,防止乙醇中毒,烂根死亡。‎ ‎(5)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乳酸。‎ ‎(6)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呈风干状态,使细胞呼吸速率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消耗。‎ ‎(7)果蔬保鲜:(零上)低温、低氧、高CO2和保湿。‎ 33‎ ‎  酵母菌呼吸类型及呼吸速率的判断 ‎(1)若只产生CO2,不消耗O2,则只进行厌氧呼吸(图中A点)。‎ ‎(2)若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比吸收的O2的物质的量多,则两种呼吸同时存在(图中AC段,不包括A、C两点)。‎ ‎(3)若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与吸收的O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只进行需氧呼吸(图中C点以后,包括C点)。‎ ‎(4)B点表示厌氧呼吸与需氧呼吸速率相等(用CO2释放量表示)。D点表示O2浓度超过一定值(10%)时,厌氧呼吸消失,细胞只进行需氧呼吸。‎ ‎(5)D点之后,氧气浓度越高,酵母菌的需氧呼吸越强,直到呼吸速率达到最大值。‎ 典例3 长期浸水会导致树根变黑腐烂。树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的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Ⅰ阶段根细胞的需氧呼吸速率下降 B.Ⅱ阶段根细胞的厌氧呼吸速率上升 C.Ⅲ阶段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与Ⅰ阶段不同 D.细胞在a点的厌氧呼吸强度大于b点 33‎ 解题关键 知能拓展 (1)提高温室中栽培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有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和降低呼吸消耗。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含水量等,但在农业生产中主要考虑的是温度,因为其他几个因素不容易控制。‎ ‎(2)绿色植物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总比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高。一般情况下,植物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为30 ℃,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 ℃。‎ 答案 D 解析 长期浸水过程中,氧气逐渐减少,Ⅰ阶段根细胞的需氧呼吸速率下降,Ⅱ阶段根细胞的厌氧呼吸速率上升,A、B正确;Ⅲ阶段曲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厌氧呼吸产生的酒精积累,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与Ⅰ阶段原因不同,C正确;随着氧气浓度的减少,细胞在a点的厌氧呼吸强度小于b点,D错误。‎ ‎  3-1 (2018浙江11月选考,22,2分)温度对某植物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温度升高促进了线粒体内的糖酵解过程 B.b~c段,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发生热变性的速率加快 C.b点时,氧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 D.c点时,细胞呼吸产生的绝大部分能量贮存在ATP中 答案 B 33‎ 解析 糖酵解的场所在细胞溶胶,A错误;b~c段,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发生热变性的速率加快,酶活性降低,因而细胞呼吸的相对速率下降,B正确;氧气与需氧呼吸一、二阶段产生的还原氢结合生成水,不生成CO2,C错误;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能量贮存在ATP中,D错误。‎ A组 基础题组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多用于合成ATP B.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CO2‎ C.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乳酸发酵 D.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细胞再生成葡萄糖 ‎1.答案 D 厌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错误;厌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糖酵解,无CO2产生,B错误;成熟苹果的果肉细胞缺氧时主要进行产生乙醇和CO2的厌氧呼吸,C错误;人体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可运至肝细胞再生成葡萄糖,D正确。‎ ‎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缺氧时,人体肌细胞产生的CO2量大于O2的消耗量 B.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C.在炎热环境中,细胞呼吸将显著减弱以减少产热 D.透气的创可贴可防止伤口细胞因长时间缺氧而坏死 ‎2.答案 B 缺氧时,人体肌细胞进行厌氧呼吸,其产物为乳酸,A错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释放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存储在ATP中,B正确;在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调节体温平衡,细胞呼吸不会显著减弱,C错误;透气的创可贴可防止厌氧菌特别是破伤风芽孢杆菌的繁殖,避免伤口感染,D错误。‎ ‎3.真核细胞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阶段A为糖酵解,该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和物质①‎ 33‎ B.阶段B为柠檬酸循环,该过程产生大量ATP C.阶段A和阶段B为阶段C提供[H]和ATP D.阶段C为电子传递链,有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 ‎3.答案 D 阶段A为糖酵解,该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H]和ATP,物质①为CO2,A错误;阶段B产生少量ATP,B错误;阶段A和阶段B为阶段C提供[H],不提供ATP,C错误;阶段C为电子传递链,有关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D正确。‎ ‎4.细胞呼吸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B.不产生CO2‎ C.必须在有O2条件下进行 D.形成大量ATP ‎4.答案 B 本题考查需氧呼吸、厌氧呼吸的过程。需氧呼吸、厌氧呼吸过程的第一阶段相同,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即糖酵解过程,该过程在细胞溶胶中进行,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此外还产生少量的氢,不需要O2,不产生CO2,故选B。‎ ‎5.(2020浙江1月选考,12,2分)酵母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①~③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释放的能量大多贮存在有机物中 B.③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C.发生①③时,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 D.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①②和①③‎ ‎5.答案 D 由图可知,过程①为糖酵解,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转变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错误;③为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场所为线粒体,B错误;①③为需氧呼吸过程,消耗的氧气量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C错误;②为酒精发酵,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在低氧环境下既能进行需氧呼吸也能进行厌氧呼吸,D正确。‎ 33‎ ‎6.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图,甲与乙中是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1、2、3、4号试管加入适量水后再滴加2滴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来鉴定CO2。对此实验的结果、分析与评价错误的是(  )‎ A.丙试管与乙试管相连,其作用是为乙试管提供充足的氧气 B.应在甲试管中加1 mL石蜡油,制造无氧环境 C.为了适当简化装置,可以将图中的2号或4号试管除去 D.1号试管与3号试管相比,出现黄色的时间要早 ‎6.答案 D 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菌,其需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水,厌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酒精,其中CO2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鉴定,而酒精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分析图示,甲试管中进行厌氧呼吸,乙试管中进行需氧呼吸,丙试管中分解过氧化氢释放氧气。丙试管与乙试管相连,其作用是为乙试管提供充足的氧气,有利于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A正确;应在甲试管中加1 mL石蜡油,制造无氧环境,有利于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B正确;为了适当简化装置,可以将图中的2号或4号试管除去,C正确;酵母菌需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要比厌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故1号试管与3号试管相比,出现黄色的时间要晚,D错误。‎ ‎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需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量转移到ATP中 B.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 C.与电子传递链有关的酶均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上 D.乳酸再转变成葡萄糖的过程是放能反应 ‎7.答案 D 需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量能量转移到ATP中,A正确;人体细胞厌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需氧呼吸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其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正确;在需氧呼 33‎ 吸第三阶段,与电子传递链有关的酶均镶嵌在线粒体内膜上,C正确;葡萄糖产生乳酸的过程释放了少量的能量,说明乳酸再转变成葡萄糖的过程需要吸收能量,属于吸能反应,D错误。‎ ‎8.下图表示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2~24 h期间,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需氧呼吸 B.曲线相交时,需氧呼吸速率与厌氧呼吸速率相等 C.从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相对不变 D.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需氧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8.答案 D 12~24 h期间,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的2倍,此时厌氧呼吸强度大于需氧呼吸强度,A错误;曲线相交时,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此时种子只进行需氧呼吸,B错误;种子萌发过程中,当胚芽未出土时,种子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还要消耗有机物,因此有机物总量下降,C错误;从图看出胚根长出后,耗氧量迅速增加,说明种子的需氧呼吸速率明显升高,D正确。‎ ‎9.如图表示人体内的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其中N表示葡萄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①②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 B.②③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C.①④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D.③④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9.答案 D 结合题干信息分析题图,题图表示人体内的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且N表示葡萄糖,葡萄糖经过③过程生成M,M经过④过程可生成乳酸,因此M为丙酮酸,③过程为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④过程为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④过程均发生在细胞溶胶中,C错误,D正确;丙酮酸经过②过程可生 33‎ 成水,故②过程为需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①过程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多肽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发生在核糖体上,A、B错误。‎ ‎10.图1是真核生物细胞呼吸的主要物质变化示意图,①~④表示其中的过程。图2、3分别表示O2浓度、温度对植物组织CO2释放速率的影响。‎ 图1‎ 请回答:‎ ‎(1)细胞呼吸是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     氧化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     的过程。 ‎ ‎(2)图1中,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过程是     (填标号),在线粒体中进行的过程是    (填标号)。图2中O2浓度为a、b时,厌氧呼吸较强的是   (填“a”或“b”)。 ‎ ‎(3)人体肌肉细胞厌氧呼吸的终产物是      (用图1中物质名称回答)。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       的应急措施。 ‎ ‎(4)根据图2和图3可知,在蔬菜保鲜储藏中,应采取       和      的措施。 ‎ ‎10.答案 (1)有机物 释放出能量 (2)①③④ ② a ‎(3)乳酸 暂时缺氧 (4)适当降低O2浓度 适当降低温度 解析 (1)细胞呼吸是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2)图1中,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过程是①③④,①表示糖酵解,③④表示丙酮酸被还原氢还原的过程,②表示丙酮酸的氧化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图2中O2浓度为a、b时,厌氧呼吸较强的是a,因为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需氧呼吸逐渐增强,厌氧呼吸逐渐被抑制。(3)人体肌肉细胞进行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肌肉细胞进 33‎ 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机体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4)在蔬菜保鲜储藏中,应采取适当降低O2浓度和温度的措施来降低细胞呼吸强度。‎ 33‎ B组 提升题组 ‎1.(2019浙江4月选考,27,2分)生物利用的能源物质主要是糖类和油脂,油脂的氧原子含量较糖类中的少而氢的含量多。可用一定时间内生物产生CO2的摩尔数与消耗O2的摩尔数的比值来大致推测细胞呼吸底物的种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果蔬储藏于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上述比值低于1‎ B.严重的糖尿病患者与其正常时相比,上述比值会降低 C.富含油脂的种子在萌发初期,上述比值低于1‎ D.某动物以草为食,推测上述比值接近1‎ ‎1.答案 A 将果蔬储藏于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厌氧呼吸强度增加,一定时间内果蔬产生CO2的摩尔数与消耗O2的摩尔数的比值应大于1,A错误;严重的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与其正常时相比,严重的糖尿病患者更多地代谢油脂,油脂代谢需要消耗较多的氧气而释放较少的二氧化碳,因此题述比值会降低,B正确;富含油脂的种子在萌发初期,消耗较多的氧气释放较少的二氧化碳,题述比值低于1,C正确;某动物以草为食,摄入的多为纤维素(属于糖类),该动物以糖类代谢为主,推测题述比值接近1,D正确。‎ ‎2.下图为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据图可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②③④都可在酵母菌细胞中进行 B.呼吸酶在反应过程中形态结构保持不变 C.组成电子传递链的 3 种蛋白质复合体都位于线粒体内膜 D.③④过程是在同种酶的催化下完成的 ‎2.答案 C 据图分析,①②表示需氧呼吸,①③表示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厌氧呼吸,①④表示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其可以进行的是①②③过程,A错误;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形态结构保持不变,但是在反应过程中需要与反应底物结合,形态结构会发生改变,B错 33‎ 误;组成电子传递链的3种蛋白质复合体都位于线粒体内膜,C正确;酶具有专一性,③④过程是在不同种酶的催化下完成的,D错误。‎ ‎3.(2019杭州富阳中学高三期末考试)松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项传统的耕作措施。但过度松土除了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还可能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松土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作物根细胞对土壤有机物的吸收 B.松土利于土壤中枯枝落叶、动物遗体等有机物的分解,从而利于作物生长 C.松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 D.松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需氧呼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可加剧温室效应 ‎3.答案 A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需氧呼吸,并能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根细胞不能吸收有机物,A错误;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促进微生物的需氧呼吸,因而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从而利于作物生长,B正确;松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而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C正确;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可加剧温室效应,D正确。‎ ‎4.将酵母菌破碎离心后获得细胞匀浆(含各种细胞成分)、悬浮液(含细胞溶胶)和沉淀物(含线粒体)。现设置甲、乙、丙三组实验,各加入上述三种物质中的某一种(设为X、Y、Z),具体如下:甲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X;乙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ATP+Y;丙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氧气+Z。各装置中各物质剂量均适宜,实验条件合适。检测三组实验中有无CO2产生。(注: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厌氧呼吸会受到抑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实验中加入三组实验中的X、Y、Z应该都是悬浮液 B.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抑制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 C.本实验的各装置中不加细胞匀浆是为了排除需氧呼吸的干扰 D.本实验的唯一自变量应是加入三个装置中的酵母菌提取物质(X、Y、Z)的种类 ‎4.答案 D 根据三组实验装置设计可知,区别在于ATP和氧气的使用,可用来探究抑制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B正确;由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溶胶,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发生反应,且实验设计要保证单一变量,所以X、Y、Z三种物质相同,都应是细胞溶胶,即悬浮液,A正确,D错误;本实验为 33‎ 探究抑制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所以不能用细胞匀浆,否则无法判断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需氧呼吸产生的还是厌氧呼吸产生的,C正确。‎ ‎5.(2019绍兴诸暨中学高三期末考试)如图是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进行“酒精发酵实验”的装置,甲试管中是酵母菌与葡萄糖混合液,甲试管密封一段时间后进行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CO2产生量相同时,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消耗葡萄糖的量更少 B.检验发酵产物酒精时,需向乙试管中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C.发酵产生的气体可以用乙试管中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 D.酒精发酵是一个纯化学过程,与生命活动无关 ‎5.答案 C 需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多);厌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在有氧条件下,产生1分子的CO2需消耗1/6分子的C6H12O6;在无氧条件下,产生1分子的CO2需消耗1/2分子的C6H12O6。因此,CO2产生量相同时,无氧条件下酵母菌消耗葡萄糖的量更多,A错误。酵母菌发酵产生的酒精在甲试管中,因此检验发酵产物酒精时,需向甲试管滴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B错误。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用乙试管中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检测发酵产生的气体,C正确。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不是一个纯化学过程,D错误。‎ ‎6.如图表示人体细胞需氧呼吸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33‎ A.①和③都是线粒体的组成部分 B.②中产生的乙多于①中产生的乙 C.②和③中都能产生ATP,而①中不能 D.若人体细胞缺少O2,则①中会产生酒精 ‎6.答案 B ①代表细胞溶胶,②代表线粒体基质和嵴,③代表线粒体内膜,甲代表丙酮酸,乙代表[H]。细胞溶胶不是线粒体的组成部分,A错误;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H]多于第一阶段产生的[H],B正确;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C错误;若人体细胞缺少O2,则细胞溶胶中会产生乳酸,D错误。‎ ‎7.呼吸熵(RQ=CO2释放量/O2吸收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O2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如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O2浓度下的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根据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点时,呼吸熵为1,说明该植物器官只进行需氧呼吸 B.该植物器官细胞呼吸过程中可能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 C.A点时,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溶胶或线粒体基质 D.B点时,厌氧呼吸强度最低,最适合储藏该植物器官 ‎7.答案 B C点时,呼吸熵为1,C点之后O2吸收量大于CO2释放量,说明细胞呼吸过程中可能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则该器官在C点时可能有非糖物质氧化分解消耗氧气,说明不是只进行需氧呼吸,A错误,B正确;A点时,植物只进行厌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溶胶,C错误;B点时,厌氧呼吸强度并非最低,但此时CO2释放量最少,最适合储藏该植物器官,D错误。‎ ‎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是一系列有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 B.无论是木材的燃烧还是细胞呼吸,反应的本质都是纤维素或葡萄糖中的碳氧化为二氧化碳,氢被氧化成水 C.当你用手长时间举着一个重物时,手臂会感觉酸软乏力,这时你的肌肉细胞主要进行厌氧呼吸 D.食品包装上的“胀袋勿食”与微生物的酒精发酵有关 33‎ ‎8.答案 C 细胞呼吸就是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无论是木材的燃烧还是细胞呼吸,反应的本质都是纤维素或葡萄糖中的碳氧化为二氧化碳,氢被氧化成水,B正确;长时间举重物时,手臂会感觉酸胀乏力,这是肌肉细胞进行厌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的,但此时为肌肉细胞提供能量的主要呼吸方式还是需氧呼吸,C错误;厌氧呼吸中只有酒精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可能会导致胀袋,D正确。‎ ‎9.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如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质膜上的载体蛋白 B.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会形成五碳糖进而合成脱氧核苷酸作为DNA复制的原料 C.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需氧呼吸 D.若要研制药物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①④不宜选为作用位点 ‎9.答案 C 分析题图可知,葡萄糖通过质膜上的A被细胞吸收,A为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后通过途径②形成五碳糖,五碳糖参与脱氧核苷酸的形成,进而为DNA分子复制提供原料,B正确;该图表示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的呼吸过程,图中癌细胞通过④过程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需氧呼吸过程,通过③过程呼吸产生乳酸是厌氧呼吸过程,因此,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既进行需氧呼吸,也进行厌氧呼吸,C错误;①④过程是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具有的代谢途径,因此要研制药物抑制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谢途径,图中的①④不宜选为作用位点,D正确。‎ ‎10.(2019杭州萧山中学高三模拟)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乳酸菌制酸奶时,应先通气后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 B.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可以抑制破伤风芽孢杆菌的繁殖 C.增施农家肥可提高CO2浓度,以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提高作物产量 D.连续阴雨,白天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10.答案 A 乳酸菌属于厌氧菌,用来制作酸奶时应密封发酵,A错误;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厌氧菌,手指受伤时,选择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可以避免厌氧菌的繁殖,B正确;增施农家肥可增强土壤微生物需氧呼吸产生的 33‎ CO2浓度,以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提高暗反应进而提高作物产量,C正确;连续阴雨,光照强度减弱,制造有机物减少,白天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D正确。‎ ‎11.图甲是细胞内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生命活动产生的物质。图乙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在生物膜上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填数字),A表示    ,D表示   。产生能量最多的生理过程是  (填数字)。 ‎ ‎(2)图乙中只完成图甲中生理过程①②③的氧浓度是   。图乙中最适合储存水果或蔬菜的氧浓度是   。 ‎ ‎(3)氧浓度为b时,植物细胞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需氧呼吸的   倍。 ‎ ‎11.答案 (1)③ 丙酮酸 乳酸 ③ (2)d c (3)5‎ 解析 (1)图甲中生理过程①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中;生理过程②为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中和嵴上;生理过程③为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其产生的能量最多;生理过程④为厌氧呼吸第二阶段。A物质为丙酮酸,B物质为[H],C物质为乙醇,D物质为乳酸。(2)图乙中氧浓度为a时,该器官没有吸收O2,只有CO2生成,因此植物细胞只进行厌氧呼吸;氧浓度为d时,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相等,植物细胞只进行需氧呼吸;氧浓度为b和c时,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则植物细胞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氧浓度为c时,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的量最少,故c是储存水果或蔬菜的最佳氧浓度。(3)氧浓度为b时,O2吸收量为3,则需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3,厌氧呼吸产生CO2的量为5。根据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可知,植物细胞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需氧呼吸的5倍。‎ ‎12.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研究。图中刻度玻璃管可以用来读取液面的高度(假设水压对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忽略不计)。‎ 33‎ 实验步骤:‎ a.将10 mL酵母菌培养液和10 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杯中。‎ b.将甲、乙两个烧杯分别放入气密性完好的两个气球中,排尽空气后分别向两个气球内注入等量且适量的氧气,扎紧气球保持密闭状态,再分别放入如图实验装置中。‎ c.两组装置均放入20 ℃恒温水浴中。从注水口注入等量的温水,调节刻度玻璃管液面至起始刻度。‎ d.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分析:‎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 ‎ ‎(2)实验刚开始的短时间内,两组装置的刻度玻璃管液面均不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                                           。 ‎ ‎(3)一段时间后,装有甲烧杯的装置中刻度玻璃管液面上升,原因是                          。 ‎ ‎12.答案 (1)酵母菌培养液是否煮沸 刻度玻璃管液面高度 ‎(2)甲中酵母菌需氧呼吸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相等,气球体积不变;乙中酵母菌死亡,不能进行细胞呼吸 ‎(3)甲中酵母菌厌氧呼吸产生的CO2使气球体积增大 解析 ①由题意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酵母菌培养液是否煮沸,因变量是刻度玻璃管液面高度。②实验刚开始,甲装置中的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消耗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气球体积不变,所以刻度玻璃管液面不变化;乙装置中的酵母菌已经被加热杀死,不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刻度玻璃管液面也不变化。③一段时间后,甲装置中的酵母菌进行厌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气球体积增大,刻度玻璃管液面上升。‎ ‎1.(2018课标全国Ⅲ,5,6分)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33‎ ‎                     ‎ 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 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 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 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影响植物细胞呼吸方式的主要因素是O2含量,细胞呼吸方式与光照强度无关,黑暗状态下植物可进行有氧呼吸(需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厌氧呼吸),A正确;能量在食物链上传递的过程中,一部分能量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B正确;有氧呼吸(需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水,无氧呼吸(厌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酒精或乳酸,C错误;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ATP合成,有氧呼吸(需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有ATP合成,D正确。‎ ‎2.如图是需氧呼吸部分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分子丙酮酸彻底分解形成3分子物质①‎ B.物质②是氢和电子传递给氧而形成的水 C.阶段A表示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 D.阶段B表示电子传递链,该过程产生大量ATP 答案 C 1分子丙酮酸彻底分解可以产生3分子CO2,A正确;物质②是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由氧气和还原氢结合产生的水,B正确;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和嵴上,C错误;电子传递链产生大量ATP,D正确。‎ ‎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厌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厌氧呼吸全过程在细胞溶胶中进行 B.产生的乳酸被运至肝脏后可再生成葡萄糖 C.产生的CO2会刺激神经末梢使人产生酸痛感 33‎ D.细胞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 答案 C 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均在细胞溶胶中进行,A正确;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被运至肝脏后可再生成葡萄糖,B正确;产生的乳酸会刺激神经末梢使人产生酸痛感,C错误;厌氧呼吸只能利用葡萄糖中的一小部分能量,而乳酸再转变成葡萄糖又要消耗能量,因此,人体进行厌氧呼吸是一种克服暂时缺氧的应急措施,D正确。‎ ‎4.下列有关需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线粒体中葡萄糖被分解为CO2和H2O B.在柠檬酸循环过程中有少量ATP生成 C.电子传递链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D.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嵴上和基质中 答案 A 在线粒体中丙酮酸被分解为CO2和H2O,A错误;柠檬酸循环过程中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嵴上和基质中,有少量ATP生成,电子传递链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B、C、D正确。‎ ‎5.下列生理过程不属于需氧呼吸的是(  )‎ A.糖酵解 B.柠檬酸循环 C.卡尔文循环 D.电子传递链 答案 C 需氧呼吸分为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三个阶段,卡尔文循环属于光合作用过程,故选C。‎ ‎6.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肺炎双球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细菌细胞的拟核中包含原核生物主要的遗传信息,编码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的基因也在拟核中,B正确;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厌氧菌,适宜生活在无氧环境中,C错误;酵母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D正确。‎ ‎7.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33‎ 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 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 答案 B 将果酒发酵装置改装成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以检测酵母菌产生的气体成分,D正确;经管口3取样只能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B错误;实验开始前,需对改装后的整个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查,C正确;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需打开阀a,为酵母菌提供充足的氧气,A正确。‎ ‎8.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答案 D 分析示意图,过程①应为有氧呼吸,它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②过程应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它发生的场所是真核细胞的叶绿体、原核细胞的细胞质或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细胞中,A错误;过程①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还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错误;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CO2,C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能产生[H],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也能产生[H],但过程①产生的[H]用于还原O2,过程②产生的[H]用于还原C3,D正确。‎ ‎9.如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33‎ A.①和③都具有双层生物膜 B.①和②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②和③都能产生大量A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答案 BD 分析题图可推测1为细胞质基质,2为线粒体基质,3为线粒体内膜;甲为丙酮酸,乙为[H]。由上述分析可知A错误,D正确,1与2中的反应类型不同,故所含酶也不同,B正确;3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ATP,2中进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少量ATP,故C错误。‎ ‎10.如图为每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干物质和呼吸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开花后天数/d A.种子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 B.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减少,呼吸速率下降 C.种子成熟后期脱落酸含量较高,呼吸速率下降 D.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合成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呼吸原理的应用。由图示信息可知,随水稻开花后天数的延长,种子逐渐成熟,呼吸速率先增后减,干物质量逐渐增加,后基本稳定。对比两曲线,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A正确;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减少,脱落酸含量较高,呼吸速率下降,B、C正确;种子呼吸速率下降,分解有机物质减少,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D错误。‎ ‎11.突变酵母的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如图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33‎ A.突变酵母乙醇代谢途径未变 B.突变酵母几乎不能产生[H]‎ C.氧气充足时,野生型酵母种群增殖速率大于突变体 D.通入氧气后,突变酵母产生ATP的主要部位是线粒体 答案 BD 图示突变酵母菌呼吸链中断部位为线粒体。氧气充足时,突变型酵母菌不能进行需氧呼吸,其只能在细胞溶胶中产生少量的ATP,故其繁殖速率明显低于野生型酵母菌。突变型酵母菌细胞溶胶内的葡萄糖氧化过程正常,故突变酵母乙醇代谢途径未变,在乙醇代谢途径中有[H]产生,A、C正确,B、D错误。‎ ‎12.人骨骼肌内的白肌细胞含少量线粒体,适合无氧呼吸,进行剧烈运动。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  )‎ ‎①酒精 ②乳酸 ③CO2 ④H2O ⑤ATP ‎                     ‎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 D 由题意可知,白肌细胞的呼吸方式有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两种,因此白肌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产物有CO2、H2O、ATP、乳酸。‎ ‎13.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 ℃和0.5 ℃)条件下密闭容器内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见图1和图2。‎ ‎(1)由图可知,与25 ℃相比,0.5 ℃条件下果实的CO2生成速率较低,主要原因是 ; ‎ 33‎ 随着果实储存时间的增加,密闭容器内的    浓度越来越高,抑制了果实的细胞呼吸。该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    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 ‎ ‎(2)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称取两等份同一品种的蓝莓果实,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积相同的瓶内,然后密封。‎ ‎②将甲、乙瓶分别置于25 ℃和0.5 ℃条件下储存,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瓶中的CO2浓度。‎ ‎③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CO2生成速率。‎ 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请给出两条建议,以完善上述实验方案(不考虑温度因素)。a.                     ;b.                        。 ‎ 答案 (1)低温降低了细胞呼吸相关酶活性 CO2 O2‎ ‎(2)选取的果实成熟度还应一致 每个温度条件下至少有3个平行重复实验 解析 (1)该实验测定蓝莓果实的CO2生成速率,即呼吸速率,与25 ℃相比,0.5 ℃时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较低,故呼吸速率较低;由于果实进行细胞呼吸需消耗O2释放CO2,所以该密闭容器中CO2浓度越来越高,O2浓度越来越低,故该实验还可通过检测O2浓度变化来计算呼吸速率。(2)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选取果实的成熟度还应一致,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根据实验设计的重复性原则,为使实验结果更可靠,还应在每个温度条件下设置多个实验组进行平行重复实验。‎ 3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