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2020届高三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模拟测试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 ‎1.真核细胞有边界,有分工合作的若干组分,有对细胞的遗传和代谢进行调控的信息中心。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的信息中心就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 B. 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 C. 真核细胞的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原核细胞的是细胞质基质 D. 龙胆紫染液进入细胞使染色体着色,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2、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A、真核细胞的信息中心是细胞核,代谢的中心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衰老细胞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B正确;‎ - 15 -‎ C、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唯一场所,故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C错误;‎ D、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龙胆紫进入细胞使染色体着色,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生物膜及物质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 B.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C. 胞吐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一定会发生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D.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顺浓度梯度 高浓度→低浓度 逆浓度梯度 低浓度→高浓度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消耗 不消耗 消耗 举例 O2、CO2、H2O、N2‎ 甘油、乙醇、苯、尿素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Na+、K+、Ca2+等离子;‎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 ‎【详解】A、葡萄糖进入肌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A正确;‎ B、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B正确;‎ C、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是: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的加工后,由囊泡包裹着进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形成分泌小泡与细胞膜融合,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在此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了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但核糖体无膜结构,D错误。‎ 故选D。‎ - 15 -‎ ‎3.急性弛缓性脊髓炎(AFM)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患者多为幼儿,表现为肌肉无力和瘫痪。该病由病毒感染导致,但目前还未确定是何种病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4种 B. 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C. 该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清除病毒 D. 用同位素分别标记宿主细胞的U或T后,接种病毒可确定病毒的遗传物质类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 病毒是专性寄生在寄主细胞内,内部是核酸,外部是蛋白质;必须在寄主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特征,才能进行代谢和繁殖;培养病毒必须在有其寄主细胞的培养基上培养。‎ ‎【详解】A、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磷酸、4种含氮碱基、1种五碳糖,共6种,A错误;‎ B、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B正确;‎ C、该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清除病毒,C正确;‎ D、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宿主细胞内的U和T,然后接种病毒,可确定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新合成的病毒中若含有T,其遗传物质为DNA,若含有U,其遗传物质为RNA,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掌握病毒的繁殖过程,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 ‎4.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某人头部受伤导致下丘脑受损,此人不会表现出来的症状是( )‎ A. 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出现多尿现象 B. 感觉功能出现障碍,不会产生疼痛的感觉 C. 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甲状腺功能减退 D. 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对寒冷缺乏正常的调节机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 - 15 -‎ ‎(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的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2)传导: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 ‎(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的分泌活动,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渗透压;‎ ‎(4)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 ‎【详解】A、下丘脑是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下丘脑受损会导致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出现多尿现象,A错误;‎ B、人体的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下丘脑受损不会导致感觉功能出现障碍,B正确;‎ C、下丘脑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分泌器官,下丘脑受损,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进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C错误;‎ 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受损会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能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某地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了鹰前来捕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鼠的种群密度 B. 鹰的迁入并未改变该地能量流动的方向 C. 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地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 鹰与鼠之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群落的丰富度与该群落物种数目成正比;能量流动可作为动力促进碳元素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 ‎【详解】A、鹰是鼠的天敌,鹰的数量肯定会影响鼠的种群密度,A正确;‎ B、鹰的迁入不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能量依然按照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B正确;‎ C、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鼠种群数量下降但并未灭绝,C错误; ‎ D、鹰与鼠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 15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群落特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特征;理解和掌握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特点。‎ ‎6.家鸽(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羽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有灰白羽、瓦灰羽和银色羽三种类型。用不同羽色的雌雄个体杂交,对后代羽色进行统计的结果如下表(不考虑基因位于Z和W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情况;灰白羽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亲代 子代 一 灰白羽♂×瓦灰羽♀‎ 灰白羽♂:瓦灰羽♀=1:1‎ 二 灰白羽♂×银色羽♀‎ 瓦灰羽♂:瓦灰羽♀=1:1‎ 三 银色羽♂×瓦灰羽♀‎ 瓦灰羽♂:银色羽♀=1:1‎ A. 控制家鸽羽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B. 家鸽决定羽色的基因型共有5种 C. 灰白羽鸽的基因型为ZAZA,银色羽鸽的基因型为ZaZa、ZaW D. 若选用瓦灰羽雌雄个体杂交,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白羽:瓦灰羽=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和表格信息可知,家鸽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雌性为ZW,雄性为ZZ型;由三组杂交结果分析发现,灰白羽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雌性个体无灰白羽个体,说明羽色性状与性别有关,即羽色性状遗传为伴性遗传。‎ ‎【详解】A、灰白羽只在雄性个体中出现,雌性个体无灰白羽个体,说明羽色性状的遗传为伴性遗传,又因为控制羽色性状的基因不在Z、W染色体同源区段上,即控制家鸽羽色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A正确;‎ B、家鸽决定羽色的基因型有ZAZA、ZAZa、ZaZa、ZAW、ZaW共5种,B正确;‎ C、灰白羽鸽只在雄性个体出现,可知灰白羽鸽的基因型为ZAZA - 15 -‎ ‎,即同时存在两个A基因时为灰白色鸽,含一个A基因时(ZAW、ZAZa)表现为瓦灰羽鸽,不含A时(ZaZa、ZaW)表现为银色羽鸽,C正确;‎ D、瓦灰羽雌雄个体杂交,基因型组合为ZAZa×ZAW,后代有ZAZA(灰白羽♂):ZAZa(瓦灰羽♂):ZAW(瓦灰羽♀):ZaW(银色羽♀)=1:1:1:1,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家鸽羽色的伴性遗传,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做题 ‎(一)必考题 ‎7.我国是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增加水稻的产量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下图为研究人员探索1mmol/L NaHSO3溶液对乳熟期温室水稻净光合速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请分析回答:‎ ‎ ‎ ‎(1)当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1时,水稻叶肉细胞中产生[H]的部位有_________。 (2)由图可知,NaHSO3溶液对水稻呼吸作用______(填“有”或“无”)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推测,1mmol/L NaHSO3溶液可能增加了叶片内叶绿素含量,如何用实验证明此可能性,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叶绿体(基粒或类囊体薄膜)、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 无 (3). 不同光照条件下,1mmol/L的NaHSO3溶液均能提高水稻光合速率 (4). 提取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分离实验组(1mmol/L NaHSO3溶液处理)和对照组水稻绿叶中的色素,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 ‎【解析】‎ ‎【分析】‎ - 15 -‎ 题图分析:图中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水稻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在增加,超过某一光照强度后,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基本不变。此外还说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NaHSO3比对照组的净光合速率要高。‎ ‎【详解】(1)当光照强度为200μmol·m−2·s−1时,水稻叶肉细胞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产生[H]的场所有叶绿体(基粒或类囊体薄膜)、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在光照为0时,两条曲线重合,说明NaHSO3溶液对水稻呼吸作用没有影响,从图中看出不同光照条件下,1mmol/L的NaHSO3溶液均能提高水稻光合速率。‎ ‎(3)1mmol/L NaHSO3溶液可能增加了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可以提取和分离色素进行鉴定,实验思路:提取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分离实验组(1mmol/L NaHSO3溶液处理)和对照组水稻绿叶中的色素,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 ‎【点睛】本题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综合考查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相关的知识,分析图中曲线找到自变量和因变量得出实验的结论。‎ ‎8.当人经历兴奋、恐惧、紧张等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兴奋是以__________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其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人体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________,心跳和血液流动__________。‎ ‎(3)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通过体液发挥调节作用。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4)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局部电流(电信号) (2).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 加快 (4). 加快 (5). 作用范围比较广、作用时间长、反应速度较缓慢、通过体液运输(任写两点) (6).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解析】‎ ‎【分析】‎ ‎1、兴奋沿着反射弧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 15 -‎ ‎2、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是双向性的,电流流动方向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膜外是相反的。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传到突触后膜,是单向性的。‎ ‎3、肾上腺素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又被称为“情绪激素”。‎ ‎4、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详解】(1)兴奋是以局部电流(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是单向传递的。‎ ‎(2)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和血液流动加快。‎ ‎(3)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通过体液发挥调节作用。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有作用范围比较广、作用时间长、反应速度较缓慢、通过体液运输。‎ ‎(4)由于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互作用和特点,主要考查学生的根据题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利用神经调节的知识解释有关生活现象的能力。‎ ‎9.同化效率指植物吸收的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草原上存在一条食物链:植物→兔→狼。回答下列问题:‎ ‎(1)从植物的光合色素对光的吸收情况看,草的同化效率不可能为10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链中,兔同化的能量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狼同化的能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 ‎(3)狼能够通过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通过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狼追逐兔的过程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兔容易逃脱狼的追逐而存活下来,而跑得快的狼也更容易得到食物而得以生存,这种现象称之为__________。‎ ‎【答案】 (1). 光合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其余相当一部分光能被反射出去或变成热能散失掉了 (2). 大于 (3).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4).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 共同进化 ‎【解析】‎ ‎【分析】‎ ‎1、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其中粪便量是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某一个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未被利用。‎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1)光合色素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光合作用吸收的光只占到入射植物光能的一部分,相当多的光能被反射出去或变成热能散失掉了。‎ ‎(2)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故该食物链中,兔同化的能量大于狼同化的能量。‎ ‎(3)狼与兔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传递,这些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狼追逐兔的过程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兔容易逃脱狼的追逐而存活下来,而跑得快的狼也更容易得到食物而得以生存,它们这种相互选择称之为共同进化。‎ ‎【点睛】本题结合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 15 -‎ ‎10.豚鼠是遗传学研究中的常用材料,其毛色受等位基因E/e和F/f控制,其中基因E控制黑色素的合成,而基因F对黑色素有淡化功能,淡化的结果是基因型为E_Ff的个体毛色为灰色,基因型为E_FF的个体毛色为白色。不考虑突变,回答下列问题:‎ ‎(l)白色豚鼠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白色雌雄豚鼠交配,F1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黑色个体。‎ ‎(2)若基因型为EeFf的灰色豚鼠能产生EF、Ef、eF和ef四种配子且EF:ef=1:1,Ef:eF=1:1,则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等位基因E/e和F/f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让纯种黑色豚鼠和纯种白色豚鼠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E/e和F/f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F1基因型为__________,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5 (2). 不会 (3). 能 (4). 该灰色豚鼠产生的配子中,E:e=l:1、F:f=l:1 (5). EeFf (6). 黑色豚鼠:灰色豚鼠:白色豚鼠=3:6:7‎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黑色豚鼠的基因型为E_ff,灰色豚鼠的基因型为E_Ff,白色豚鼠的基因型为E_FF、eeF_ 、eeff。‎ ‎【详解】(1)白色豚鼠的基因型共有5种,即EEFF、EeFF、eeFF、eeFf、eeff;白色豚鼠的基因型为E_FF、eeF_ 、eeff,黑色豚鼠的基因型为E_ff,如果白色亲本交配能产生黑色豚鼠,说明至少亲本有一方能产生Ef配子,而白色豚鼠都不能产生Ef配子,故白色亲本交配的后代不会出现黑色豚鼠。‎ ‎(2)等位基因E-e和F-f遵循分离定律时,产生的配子中E:e=l:1,F:f=l:1.若基因型为EeFf的灰色豚鼠能产生EF、Ef、eF和ef四种配子且EF:ef=l:1,Ef:eF=1:1,即产生的配子中,E:e=l:1,F:f=l:1,所以能得出等位基因E-e和F-f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某同学让纯种黑色豚鼠(EEff)和纯种白色豚鼠进行杂交得到F1,如果F1的基因型为EeFf,F1相互交配得到F2,F2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豚鼠:灰色豚鼠:白色豚鼠=3:6:7,则E/e和F/f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意推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选做题 - 15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前不久,一种名为耳念珠菌多重耐药真菌(超级真菌)在美国多地流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室在培养皿中培养的超级真菌如图所示,其采用的培养方法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要从超级真菌与其他细菌混杂的一个菌群中将超级真菌纯化,应当使用的培养基除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必需的生长因子外,还需要添加__________制成选择培养基。‎ ‎(2)超级真菌的基因(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时,表达出的蛋白质可能会被降解。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在实验中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在蛋白质纯化的过程中应添加__________的抑制剂。‎ ‎(3)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假定经过基因工程处理后的超级真菌具有催化某种反应的生物活性,现欲长期使用并保存该超级真菌(突变体X),那么,宜使用的固定化技术是__________,不选用另外两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全部结束后需要对所有仪器以及废液进行后续处理。处理玻璃、金属仪器宜用干热灭菌法,此过程的温度为______;处理废液最适宜放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若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则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答案】 (1). 平板划线法 (2). 抗生素 (3). 不含蛋白酶基因 (4). 蛋白酶 (5). 包埋法 (6). 包埋法适用于固定化细胞,化学结合法与物理吸附法更适合固定酶 (7). 160~170℃ (8). 锅内温度达不到预设温度而影响灭菌 ‎【解析】‎ ‎【分析】‎ ‎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前者是指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后者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 15 -‎ ‎2、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 ‎3、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 固定化酶 固定化细胞 酶的种类 一种 一系列酶 制作方法 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 包埋法 是否需要营养物质 否 是 缺点 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 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 优点 ‎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 成本低,操作容易 ‎【详解】(1)培养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会使菌落在平板上均匀分布,平板划线法有多次划线,每次划线都来自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从而实现稀释,由图可知,超级真菌通过平板划线法接种在固定培养基上;超级真菌为多重耐药,故在纯化培养时,需添加抗生素,只有超级真菌能在添加了抗生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2)蛋白质会被蛋白酶降解,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在实验中应选用不含蛋白酶基因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在蛋白质纯化的过程中应添加蛋白酶的抑制剂来防止蛋白质的降解。‎ ‎(3)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现欲长期使用并保存该超级真菌(突变体X),宜使用的固定化技术是包埋法,包埋法更适合固定细胞,而化学结合法与物理吸附法更适合固定酶,真菌属于细胞,故使用包埋法。‎ - 15 -‎ ‎(4)处理玻璃、金属仪器宜用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常用的温度为160~170℃;处理废液最适宜放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若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则会出现锅内温度达不到预设温度而影响灭菌的后果。‎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固定化技术和灭菌技术等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固定化细胞和固定化酶所用的方法,灭菌技术过程中的操作等,属于识记理解水平的考查。‎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生物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发展起来的第四类癌症治疗方法,可分为细胞治疗和非细胞治疗。细胞治疗是从患者的外周血中采集单核细胞进行扩增及肿瘤抗原刺激等,再回输至患者体内。常用细胞有能传递抗原的额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性细胞(CIK)等。非细胞治疗包括单克隆抗体治疗,寡核苷酸药物治疗等。回答下列问题:‎ ‎(1)单核细胞的体外扩增过程中需要先用胰蛋白酶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单核细胞具有细胞贴壁和_______的特性。‎ ‎(2)体外培养DC细胞时,培养液的pH需要用_________来维持,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外培养的CIK细胞,一般传代培养到_______代后就不易传下去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备用于非细胞治疗的单克隆抗体时,需要用到的技术有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最后得到的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2). 接触抑制 (3). CO2 (4). 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5). 10 (6). 10代后的细胞,其二倍体核型可能会发生改变 (7). 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 (8).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无菌、无毒的环境;营养物质充足;温度和pH适宜;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充足等。‎ ‎2、一般来说,细胞在传至10—50代左右时,增殖会逐渐缓慢,以至于完全停止,这时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型可能会发生改变。‎ ‎【详解】(1)单核细胞的体外扩增过程中需要先用胰蛋白酶处理,其目的是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 15 -‎ 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单核细胞具有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的特性。‎ ‎(2)体外培养DC细胞时,培养液的pH需要用CO2来维持,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3)体外培养CIK细胞,一般传代培养到10代后就不易传下去了,原因是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其二倍体核型, 10代后的细胞其二倍体核型可能会发生改变。‎ ‎(4)制备用于非细胞治疗的单克隆抗体时,需要用到的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最后得到的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细胞培养过程、条件以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相关知识, 考查难度不大,属于识记与辨识考查范围。‎ ‎ ‎ - 15 -‎ - 1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