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人口的变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八 人口的变化

专题八 人口的变化 2010 ~ 2019 年高考全国卷考情 一览表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2 人口的自然增长与人口增长模式   1 .(2017· 海南 ,1~2,6 分 , 难度 ★ ) 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 ,2050 年 , 世界人口将由 2000 年的 60 亿增长到 90 亿。下图所示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第 (1)~(2) 题 。 (1) 该国可能是 (   C   ) A. 中国 B. 美国 C. 印度 D. 俄罗斯 (2) 根据预测 , 从 2000 年到 2050 年 , 该国 (   B   ) A. 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 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综合思维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考查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口数。读图可知 ,2000 年世界人口为 60 亿 , 该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 18%, 约为 10.8 亿 , 故该国应是印度。 2000 年中国人口总数接近 13 亿 , 美国不到 3 亿 , 俄罗斯不到 2 亿。第 (2) 题 , 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从 2000 年到 2050 年 , 该国人口总数由 10.8 亿增长到 16.2 亿 , 人口数量不断增多 ,D 项错误 ; 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A 项错误 ; 随着经济水平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 人们的寿命延长 , 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C 项错误。 第 (2) 题易错选 D 项。正确解答的关键是结合图中的人口比重算出人口总数 , 并明确人口比重与人口总数的区别与联系。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2 .(2014· 全国 Ⅰ ,10~11,8 分 , 难度 ★★ )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获取解读信息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 图 2 所示的 ①②③④ 四幅图中 , 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   ) A. ① B. ② C . ③ D. ④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2) 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C   ) A.1910~1930 年 B.1930~1950 年 C.1950~1970 年 D.1970~1990 年 解析 第 (1) 题 , 根据图中提供的不同年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 , 可分别计算出 191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9 300 万 ,193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1.25 亿 ,195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1.4 亿 ,197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2 亿 ,199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2.5 亿 ,2010 年该国的总人口约为 3.08 亿。该国人口在持续增加 , 与图 ① 曲线的特征相吻合。故选 A 项。第 (2) 题 , 结合上题 , 该国不同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可以分别计算出来。 1910~1930 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 3 100 万 ,1930~1950 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 2 000 万 ,1950~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 6 000 万 ,1970~1990 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约为 4 000 万。比较可知 ,1950~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 C 项。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3 .(2013· 浙江 ,9~10,8 分 , 难度 ★ ) 下图为 1950~2010 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 , 读图完成第 (1)~(2) 题。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 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 , 正确的是 (   D   ) A.1950~2010 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 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2) 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C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析 第 (1) 题 ,1950~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从 19‰ 左右上升到 22‰ 左右。第 (2) 题 , 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 故 ④ 为欧洲 ; 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 故 ① 为非洲 ; 北美洲与亚洲相比 , 自然增长率低于亚洲 , 故 ② 为亚洲 , ③ 为北美洲。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3 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1 .(2019· 全国 Ⅰ ,4,4 分 , 难度 ★★ ) 下图示意 2015 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与欧盟籍相比 ,2015 年非欧盟籍 (   C   ) A . 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 岁女性比例较小 C. 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 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解析 读图可知 , 与欧盟籍相比 ,2015 年非欧盟籍人口在 18~50 岁之间的人口比重较高 , 说明劳动人口所占比例较大 , 其他选项叙述显然不符合图示。因此 C 选项正确。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2 .(2018· 江苏 ,13~14,4 分 , 难度 ★★ ) 下图为某国 2017 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完成第 (1)~(2) 题。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 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C   ) A. 政局动荡 B. 生育观念 C. 产业结构 D. 自然灾害 (2) 该国最可能位于 (   B   ) A. 北美 B. 西亚 C. 西欧 D. 南美 解析 第 (1) 题 , 该国家人口性别失衡的年龄段为 20~59 岁 ( 男性多 , 女性少 ), 很可能是该区域产业结构造成的 , 西亚油气的勘探、开发和加工需要大量男工 , 吸引了大量外来男工 , 造成男女比例的失衡 ; 政局动荡和自然灾害一般不会造成性别结构失衡 ;20 岁以下年龄段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 故可以排除生育观念的影响。第 (2) 题 , 由上题分析可知 , 该地最可能为西亚。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3 .(2017· 江苏 ,13~14,4 分 , 难度 ★ )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 65 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完成第 (1)~(2) 题。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 城乡 65 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A   ) A. 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 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 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 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2) 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B   ) A. 人口出生率 B. 人口迁移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密度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考查人口老龄化。由图中老年人口比重可看出 , 上海、北京、天津等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较高 ; 贵州、云南、甘肃等中西部地区城镇老年人口占比较低 ; 经济发达的省市并未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 如天津的农村和城镇老年人口占比均低于 7%; 东北地区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低于城镇老年人口占比。第 (2) 题 , 考查人口迁移。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 , 如贵州、湖南等 , 由于人口密集 , 山区经济落后 ,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到经济收入较高的城镇务工 , 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占比较高。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4 .(2015· 福建 ,7~8,8 分 , 难度 ★★★ )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 年人口结构。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 综合思维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c 方案与 a 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 , 差异最大的是 (   D   ) A. 人口性别比 B . 老年人口比重 C. 青壮年人口比重 D. 少儿人口比重 (2)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 , 三种生育率方案 (   B   ) A.a 方案较合理 B.b 方案较合理 C.c 方案较合理 D. 均不合理 解析 第 (1) 题 , 由图中可以看出 ,a 方案少年儿童比重明显小于 c 方案 , 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及人口性别比差别都不大。第 (2) 题 ,a 方案老年人口比重大 , 人口老龄化严重 ;c 方案少年儿童比重较大 , 人口增长快。两种方案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而 b 方案少年儿童比重、老年人口比重以及青壮年人口比重最为合理 , 所以三种生育方案中 b 方案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5 .(2014· 福建 ,5~6,8 分 , 难度 ★★ )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 (15~64 岁 ) 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 1980~2030 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论证探讨能力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 , 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D   ) A. 性别比例 B. 医疗水平 C. 教育程度 D. 年龄结构 (2) 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 ,2025 年后可能出现 (   B   ) A. 人口迁移加剧 B. 劳动力渐不足 C. 人口分布不均 D. 社会负担 减轻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 , 说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 因此 D 项正确。性别比例与人口抚养比无关 ,A 项错误 ; 医疗水平和教育程度可以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 对人口抚养比的影响是间接的 , 因此 B 、 C 两项错误。故选 D 项。第 (2) 题 , 老年抚养比上升、少儿抚养比下降 , 说明新增劳动人口减少 , 加上原有劳动人口逐渐减少 , 进而会导致劳动力短缺 ,B 项正确。国家整体人口抚养比的变化不会导致人口迁移和人口分布的明显变化 , 因此 A 、 C 两项错误 ; 少儿抚养比的持续下降 , 说明新生儿减少 , 会导致人口年龄结构的持续老化 , 养老负担会加重 , 因此 D 项错误。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6 .(2014· 江苏 ,17~18,4 分 , 难度 ★★★ )1980 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 ,2013 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 1 是 1978 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 图 2 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调动运用知识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1980 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B   ) A. 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 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 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2) 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C   ) A. 全面放开二孩 , 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 生育政策不变 , 人口规模在未来 30 年持续下降 C. 放开单独二孩 , 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 放开单独二孩 , 人口出生率在未来 30 年持续 上升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由图 1 可知 , 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开始人口自然增长率波动变化 , 然后持续下降 , 但始终大于 4‰, 说明人口规模是持续增加的。故选 B 项。第 (2) 题 , 由图 2 可知 , 全面放开二孩 , 我国的出生人口开始时快速增加 , 但随后增加的人口逐渐减少 , 并有波动 , 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并不是持续增加的 ; 生育政策不变 , 由图看出出生人口数量持续下降 , 但自然增长率不一定是负值 , 因此人口规模在未来 30 年不一定持续下降 ; 放开单独二孩 , 出生率会有所上升 , 但随着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 , 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 , 出生率不一定在未来 30 年会持续上升 , 但人口年龄结构将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7 .(2012· 山东 ,7~8,8 分 , 难度 ★ ) 下图为 1982 年和 200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完成第 (1)~(2) 题。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 图中信息反映出 (   B   ) A.1982~2009 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 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 2009 年的低 C.1982 年的 4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 2009 年的高 D.1982 年的 20~24 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 2009 年的多 (2) 与 1982 年相比 ,200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B   ) A. 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 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 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 表明 25~59 岁劳动力资源数量 下降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2009 年与 1982 年相比 , 少年儿童比重下降 , 但 40 岁以上人口 , 尤其是老年人口比重上升 , 造成平均年龄增加。第 (2) 题 ,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 , 自 1982 年至 2009 年 , 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 , 老龄人口比重增加 , 因此造成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 老龄化加剧 ,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 同时造成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变化 ; 但我国人口基数大 , 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低值的情况下 , 青壮年劳动力数量仍在增加。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8 .(2011· 江苏 ,15~16,4 分 , 难度 ★★ ) 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 , 下图为江苏省 2000 年和 2010 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第 (1)~(2) 题。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 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 , 叙述正确的是 (   B   ) A. 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 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 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 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2) 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 , 叙述正确的是 (   B   ) ① 0~14 岁人口比例上升 , 人口增长加快  ② 15~64 岁人口比例上升 , 就业压力增大  ③ 65 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 , 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 , 劳动力充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由表可知 , 苏南、苏中、苏北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分别为 7.67% 、 -2.32% 、 -5.35%, 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苏南 ; 苏中人口由 2000 年的 74 382 809×23.12%≈17 197 305 人到 2010 年的 78 659 903×20.80%≈16 361 260 人 , 不但占江苏省的人口比例下降 , 而且人口数量也减少 ; 苏南增加的人口数为 78 659 903×41.38%-74 382 809×33.71%≈7 475 023 人 , 同样方法可得苏中、苏北减少的人口为 3 197 929 人 , 显然是不相等的 ; 江苏省增加的人口除了从外省迁入的人口外 , 还有自身人口的增长。第 (2) 题 , 由江苏省 2000 年和 2010 年人口年龄结构图可知 ,0~14 岁人口的比例是下降的 ;15~64 岁人口比例上升 , 劳动力人口增加 , 就业压力增大 ;65 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 , 超过 10%, 老龄化进程加快 ;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 (65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 10% 为严重老龄化 )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9 .(2010· 全国 ,4~5,8 分 , 难度 ★★ ) 下图曲线为某国 2000 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 0 到 1 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 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 , 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 , 且该国从 2001 年起控制人口增长 , 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 2000 年新生人口的 80% 。据此完成第 (1)~(2) 题。 获取解读信息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 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   A   ) A.2019 年 ,2066 年 B.2066 年 ,2019 年 C.2001 年 ,2019 年 D.2001 年 ,2066 年 (2) 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   B   ) A. 数量 B . 职业构成 C . 性别构成 D . 年龄构成 解析 本题组以坐标图为载体 , 考查某国的人口问题。第 (1) 题 , 如果控制人口增长 , 则 2001 年后新生儿人口数量减少 , 在 18 年后劳动力数量达到顶峰 , 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 , 之后由于劳动力供给减少 , 负担变重。当 2000 年出生的人口成为被负担人口时 , 即 2066 年负担最重 , 此后由于 2000 年后出生人口减少 , 被负担人口减少 , 劳动力负担开始减轻。第 (2) 题 , 出生人口减少不会立刻对人口数量、性别构成及年龄构成形成影响 , 但是由于新生儿减少 , 包括教育等职业受影响 , 职业构成发生变化。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0 . 〔 2019· 北京 ,40(2),10 分 , 难度 ★★ 〕 古往今来 , 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 2018 年德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 20.6% 。下图示意德国各州 65 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 , 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 特征 : 分布不均 , 西部密度大 , 东部密度小 , 东北部差异显著。 影响 : 劳动力数量减少 , 养老压力加大等。 解析 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需要从是否均衡、哪里密度大、哪里密度小等方面进行描述。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可以从劳动力、国防兵源、养老负担 ( 医疗、保险金、养老机构 ) 等方面列举。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4 人口的分布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1 .(2016· 上海 ,19,2 分 , 难度 ★ ) 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 , 若不考虑其他条件 , 我国四省中 , 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C   ) 人地关系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省 解析 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 , 尤其是资源的短板 ; 丙省单位面积水资源总量是最少的 , 其人口容量最小。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2 .(2013· 上海 ,13~14,4 分 , 难度 ★★ )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 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据此完成第 (1)~(2) 题 。 (1) 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 , 理论人口容量 =a×b/c, 其中 a 为耕地面积 ,b 为熟制 ,c 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 图示 四 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 , 按照该公式估算 , 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D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2) 在各种自然资源中 , 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 , 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数码是 (   C   ) 分析计算能力 A. ① ② B . ② ③ C . ① ④ D . ③ ④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理论人口容量 =a×b/c, 其中 a 为耕地面积 ,b 为熟制 ,c 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市耕地面积相同 , 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化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④ 地熟制最高 , 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 , 所以 ④ 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故选 D 项。第 (2) 题 , 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图中 ① 和 ④ 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故选 C 项。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3 .(2012· 全国大纲 ,8~9,8 分 , 难度 ★★ ) 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1) 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D   ) ① 纬度  ② 河流  ③ 降水  ④ 地形 A. ①② B . ①④ C. ②③ D . ②④ (2) 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 。 与 甲地相比 , 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D   ) A. 地形平坦 B . 水源充足 C. 陆路交通方便 D. 水路交通枢纽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图中有长江流经 , 结合其支流分布特征 , 可知该地位于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盆地内部人口密度大于周围山区、高原 , 河流沿岸地区高于其他地区 , 可知地形和河流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第 (2) 题 , 甲地特大城市是成都 , 乙地特大城市是重庆 , 重庆位于长江沿岸 , 且位于干支流交汇处 , 和成都相比 , 最大的优势是水运便利。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4 . 〔 2019· 天津 ,13(1),6 分 , 难度 ★★ 〕 读图文材料 , 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 ( 下图 ) 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 , 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 答案 地表坡度大 ; 地势高 , 气温较低 ; 水源相对不足 ; 森林茂密 ; 土层较薄。 ( 答出三点即可 ) 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分析类试题 , 关键词 “ 聚落很少 ”, 解题方向 “ 自然原因 ” 。可以从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 ( 地形地势、气温、水源、生物植被、土壤等 ) 方面进行分析并组织答案。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考点 45 人口的空间变化   1 .(2019· 全国 Ⅰ ,5,4 分 , 难度 ★★ ) 下图示意 2015 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近些年来 , 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 , 使欧盟 (   B   ) A. 人均消费剧增 B. 老龄化进程趋缓 C. 人均收入剧降 D. 劳动力供给过剩 解析 与欧盟籍相比 ,2015 年非欧盟籍人口在 18~50 岁之间的人口比重较高 , 而 50 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少 , 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的持续扩大 , 会延缓欧盟的老龄化趋势。因此 B 选项正确。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 , 不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的问题 ; 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的变化趋势无逻辑和信息支撑。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2 .(2018· 全国 Ⅰ ,4~5,8 分 , 难度 ★ )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 ( 半年以上 ) 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第 (1)~(2) 题。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 根据图示资料推测 , 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C   ) A. 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 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 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 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 该直辖市是 (   D   ) A. 北京市 B. 天津市 C. 上海市 D. 重庆市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了人口迁移的有关知识。第 (1) 题 , 据资料可知 , 该直辖市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 , 说明有大量人口外迁或者外出务工 , 因此 A 项错误 ; 中国处于老龄化加速、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阶段 , 外出务工人员增多 ( 多为青壮年 ) 会导致老龄化进一步加速 , 人口自然增长率进一步下降 , 因此 B 、 D 两项错误 ;2006 年至 2016 年 , 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差距减小 , 常住人口增长幅度大 , 说明外出务工人员相对减少 , 当地就业形势较好。故 C 项正确。第 (2) 题 , 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 一是人口总数 , 重庆最多 , 其他三地均小于 3 000 万 ; 二是北京、天津、上海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 外来务工人员较多 , 户籍人口小于常住人口数量 , 而重庆相反。故 D 项正确。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3 .(2018· 海南 ,10~11,6 分 , 难度 ★ )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 ( 半年以上 ) 的人口。安徽省 2017 年常住人口达 6 254.8 万人 , 比上年增加 59.3 万人。 2001~2017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 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6%~0.7% 。据此完成第 (1)~(2) 题。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2005 年和 2010 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 , 表明该省当年 (   B   ) A. 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 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 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 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2)2013 年后该省 (   C   ) A. 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 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 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 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考生首先需要读懂常住人口的概念。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 ( 半年以上 ) 的人口。旅游一般时间较短 , 时间在半年以内 , 不在常住人口减少的统计之列。据此可以排除 C 项的外出旅游人数剧增。依常识可以判断 , 每年外出求学人数不会超过当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 , 故 A 项的外出求学人数剧增可以排除。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中游 , 而人口总量属全国上游 , 同时安徽省也是农业大省 , 每年都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就业。因此依本省经济实力 , 难以招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 , 只有本省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故 D 项的外来务工人员剧减可以排除 , 只有 B 项是符合要求的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第 (2) 题 , 由所给材料可知 ,2001~2017 年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6%~0.7%, 说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没有明显的起伏变化 , 且自 2013 年开始 , 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均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 充分说明常住人口数量的增长不仅仅是由新增的出生人口导致的 , 必然有人口的机械增长存在。因此 A 项的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可以排除。 C 项的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常住人口数量的增长 , 势必增加劳动力数量 , 不会出现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的情况 , 因此 B 项可以排除。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主要人口问题。在较低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前提下 , 老龄化问题短期内是无法得到根本解决的。因此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的结论不符合题目要求 ,D 项可以自然排除。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4 .(2016· 全国 Ⅲ ,4~6,12 分 , 难度 ★ ) 与 2014 年相比 ,201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 , 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 万人 , 这是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 “ 十三五 ” 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第 (1)~(3) 题。 (1) 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   ) A. 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大 增 C. 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加重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2) 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 , 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C   ) ① 服务设施齐全  ②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 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 生态环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今后 , 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D   ) A. 资源密集型产业 B. 劳动密集型产业 C. 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上海因就业机会多等拉力原因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 , 也因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减少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岗位而造成外来人口的迁出。在所给的 4 个选项中 , 只有 A 项最符合人口迁移推拉理论中的推力因素 , 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人口变化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化的认知。 B 、 C 、 D 三项与上海市发展实际不相符合。第 (2) 题 , 根据迁出上海的外来人口流向上海周边中小城市的调查事实。主要考查考生对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拉力的分析与思考。在给出的 4 个选项中 , 只有 C 项最符合这些流动人口的流动目的和推拉理论 :A 、 B 、 D 三项均不符合题目要求。第 (3) 题 ,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产业高级化的理解及各类产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在给出的 4 个选项中 ,A 项与上海市市情不符 ;B 项是上海市在产业结构升级中需转移的产业 , 没必要引进该类从业人员 ;C 项的资金密集型产业虽然也可引进部分从业人员 , 但与 D 项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相比则相差较远。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5 .(2016· 浙江 ,3~4,8 分 , 难度 ★ ) 近年来 , 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 2 亿人以上 , 且持续增长 , 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据此完成第 (1)~(2) 题 。 (1) 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 , 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   D   ) ① 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 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 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 ① → ② → ③ B. ① → ③ → ② C. ③ → ② → ① D. ③ → ① → ② (2) 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C   ) 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 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 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 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综合思维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 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 , 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 促进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 而随着乡村人口迁往城市 , 乡村闲置土地增多 , 为农业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第 (2) 题 , 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是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 人口流动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协调发展会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 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也是城市人口 , 其流向大城市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6 .(2016· 上海 ,15~16,4 分 , 难度 ★★ ) 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 , 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 , 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 , 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 , 劳动力流动减弱。结合下图完成第 (1)~(2) 题。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2000 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 (   A   ) A. 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B. 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 C. 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D. 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 (2) 图中数据显示 , 从 2000 年到 2010 年十年间 ,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B   ) ① 省际经济差异变小  ② 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③ 省际经济差异变大  ④ 县内经济差异变大 A. ①② B. ②③ C . ③④ D. ① ④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由图可以看出 , 东部地区省际流动占 40% 多 , 以省际流动为主 ; 西部地区县内流动占 50% 多 , 以县内流动为主 ; 中部地区县内流动占 60% 多 , 以县内流动为主 ; 全国平均县内流动占 45%, 以县内流动为主。故选 A 项。第 (2) 题 , 图示 2000~2010 年十年间 , 东部地区县内人口流动比例下降 , 说明县内经济差异变小 ; 省际人口流动比例上升 , 说明省际经济差异变大。故选 B 项。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7 .(2015· 广东 ,5,4 分 , 难度 ★★ ) 下图为 2005~2012 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B   ) A. 海南 B. 四川 C. 广东 D. 浙江 解析 读图可以看出 , 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 四个选项中 , 只有四川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 人口向外迁移较多 , 常住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而海南由于旅游资源的开发 , 人口迁入较多 , 广东和浙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 人口迁入较多 , 因此三省常住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故选 B 项。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8 .(2015· 山东 ,1~2,8 分 , 难度 ★ ) 近年来 , 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 “ 有院无人住 , 有地无人种 ” 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完成第 (1)~(2) 题 。 (1)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C   )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 有院无人住 , 有地无人种 ” 带来 (   A   )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人地关系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 “ 空心化 ” 的含义。 “ 空心化 ” 是指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 , 导致农村人口减少的现象 ; 导致农村劳动力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城乡收入差距大 , 大城市就业机会多 , 生活条件等都优于农村 , 吸引了农村劳动力迁向城市 , 造成了农村空心化现象。故选 C 项。第 (2) 题 ,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 “ 有院无人住 , 有地无人种 ” 的含义 , 其表示的是人口外迁后导致房屋闲置、耕地闲置 , 由此可知会带来土地资源浪费 ,A 项正确 ;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与科技相关 , 而与人口向外迁移无关 ,B 项错误 ; 农村人口外迁说明城乡发展不协调 ,C 项错误 ; 青壮年劳动力迁出 , 会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加重 ,D 项错误。故选 A 项。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9 .(2014· 海南 ,14~15,6 分 , 难度 ★ ) 下图表示我国某县 2000 年、 2010 年外出半年以上人口数量及其外出区域构成。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 与 2000 年相比 ,2010 年该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   A   ) A. 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B. 劳动力价格降低 C. 占总人口比例提高 D. 人均产值减少 (2) 该县可能位于我国 (   D   ) A. 珠江三角洲地区 B. 京津地区 C. 长江三角洲地区 D. 川渝地区 解析 第 (1) 题 , 由柱状图可知 ,2010 年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比 2000 年高很多 , 可推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减少 , 而耕地面积变化不大 , 故该县农民人均生产规模扩大 , 故 A 项正确。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减少 , 占总人口比例下降 , 劳动力价格提高 ,B 、 C 两项错误 ; 因无法得知总产值的变化情况 , 故无法得出人均产值的变化情况 ,D 项错误。第 (2) 题 , 根据柱状图可知 , 该地人口大量外迁 , 说明该地区经济水平较为落后 , 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 , 主要为人口迁入区 ; 川渝地区经济水平较为落后 , 主要为人口迁出区。故 D 项正确。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0 .(2014· 山东 ,1~2,8 分 , 难度 ★★ ) 改革开放后 ,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 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第 (1)~(2) 题。 (1) 下图为 2012 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 , 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 ①②③④ 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   ) A. 粤、豫、黔、沪 B . 豫、粤、黔、沪 C. 粤、豫、沪、黔 D . 豫、粤、沪、黔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2) 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D   ) A. 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 . 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 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 . 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解析 第 (1) 题 , 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 , 而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口。由图结合四个选项可知 , ① 常住人口最多 , 并多于户籍人口 , 说明迁入的暂住人口较多 , 应为粤 ( 广东省 ); ② 户籍人口最多 , 并多于常住人口 , 是我国的人口大省 , 迁出的人口多 , 为豫 ( 河南省 ); ③ 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 , 且高于渝 , 迁出的人口多 , 故为黔 ( 贵州省 ); ④ 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 , 在粤、豫、黔、沪中人口总数最少 , 故为沪 ( 上海市 ) 。第 (2) 题 , 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 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 并且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 , 四项中只有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 与实际最符合。故选 D 项。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1 .(2013· 全国 Ⅰ ,7~8,8 分 , 难度 ★★★ ) 下图示意某城市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 , 该城市总人口约 1 300 万。据此完成第 (1)~(2) 题 。 (1)20 世纪 90 年代和 80 年代相比 , 该城市 (   D   ) A. 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 总人口减少 C.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 . 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 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   ) A. 美国 B. 日本 C . 俄罗斯 D. 德国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两组图分别展示的是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20 世纪 90 年代的总人口增长率小于 20 世纪 80 年代 , 增长速度减缓 ,A 项错误 ; 两个时段总人口增长率均为正值 , 可见总人口增加 ,B 项错误 ; 对比两组图可知 ,20 世纪 90 年代自然增长率大于 20 世纪 80 年代 ,C 项错误 ; 人口迁移量取决于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20 世纪 80 年代两者之和大于 1%,20 世纪 90 年代两者之和约为 0, 可见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D 项正确。第 (2) 题 , 该城市人口超千万 , 为超级大城市 ; 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 , 说明经济水平较高 , 就业机会多 ; 国内人口迁移以迁出为主 , 且 20 世纪 90 年代大规模迁出 , 说明该城市环境恶化 , 国内产生其他的新兴城市和工业基地 , 且该城市自然增长率在 1%~2% 之间。这些符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特征 ,A 项正确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注意 图中纵坐标为人口年变化率 , 能反映人口变动速度与增长率。国际净迁移率为正值说明国际人口迁入大于迁出 ; 国内净迁移率为负值 , 说明该市与国内其他地区之间迁移人口为迁出大于迁入 ; 人口净迁入量也包括国际和国内两部分。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2 .(2013· 全国 Ⅱ ,1~2,8 分 , 难度 ★ )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 2005~2010 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 , 完成第 (1)~(2) 题 。 区域认知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2005~2010 年 (   C   ) A. 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 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 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 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 年 , 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B   ) A. 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 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 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 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该图展示的是迁入和迁出的人口比重 , 没有各省市人口总量的信息 , 迁入和迁出的人口数量无法比较 ,A 、 B 两项不选 ; 图中没有人口自然增长的信息 ,D 项不选 ; 浙江人口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差值远大于江苏 , 浙江和江苏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 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较低 , 所以浙江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 ,C 项正确。第 (2) 题 , 皖赣黔以人口迁出为主 ,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 三省青壮年人口比重减少 , 老年人口比重增加 , 老龄化加速 ,A 项错误 ; 沪京津以人口迁入为主 , 青壮年人口比重增加 , 延缓了老龄化进程 ,B 项正确 ; 人口迁移以乡村青壮年进城打工为主 , 人口由皖赣黔的乡村地区迁入沪京津等地的城市地区 , 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城市人口比重均有所上升 ,C 、 D 两项错误 。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准确 获取、解读图文信息是解答第 (1) 题的关键。材料图表中标注的是人口迁移比重 , 而选项中设问的是人口迁移数量 , 因此需要考虑各省市的人口基数 ; 另外 , 人口增长也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3 .(2013· 浙江 ,2~3,8 分 , 难度 ★ ) 近年来 , 我国 东部 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 “ 用工荒 ” 局面 。 根据 相关知识 , 完成第 (1)~(2) 题。 (1) 上图是 4 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 , 最 有可能面临 “ 用工荒 ” 的是 (   D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用工荒 ” 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B   ) A. 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 , 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 刺激科技创新 , 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 劳动力数量减少 , 平均工资下降 D. 资金投入减少 , 生产总值下降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图中 4 种工业的生产成本中 ④ 的劳动力成本约占 60%, 是最高的 , 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 说明该地最有可能面临 “ 用工荒 ” 。第 (2) 题 ,“ 用工荒 ” 会造成工资成本增加 , 导致工业利润减少 , 解决的主要措施是刺激科技创新 , 增加高技术含量的工业企业 , 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4 .(2011· 福建 ,3~4,8 分 , 难度 ★ ) 下表为 2002~2007 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 , 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第 (1)~(2) 题。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 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   C   ) A.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 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 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 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2) 为了社会和谐发展 , 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   B   ) A. 环卫人员 B . 中小幼教师 C. 工程技术人员 D. 建筑设计师 解析 第 (1) 题 , 材料中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 ,60 岁以上人口迁入迁出大体相当 , 而 59 岁以下人口迁入远大于迁出。该郊区迁入人口不断增多 , 促进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 加快郊区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第 (2) 题 , 从表中我们获取信息 : 大量劳动力的迁入 , 同时也伴随着 0~14 岁的学龄儿童迁入 , 而这一部分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农民工所关心的重要事情 , 因而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为中小幼教师 , 解决学龄儿童教育问题 ,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5 .(2011· 广东 ,7~8,8 分 , 难度 ★ ) 读 1995~2009 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 , 结合所学知识 , 完成第 (1)~(2) 题。 (1)1995~2009 年 , 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   D   ) A. 迁入率持续上升 B. 迁出率持续降低 C. 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 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2)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 , 该 省级 行政区 可能是 (   A   ) A 上海 B . 安徽 C. 湖南 D . 河南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在 1995~2009 年期间该省的人口迁出率波动下降 , 迁入率有升有降 , 机械增长率 ( 迁入率 - 迁出率 ) 大体呈上升趋势 , 加之总人口持续增长 , 所以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第 (2) 题 , 该省的人口迁入率在 1995~2009 年期间一直大于人口的迁出率 , 所以人口机械增长一直为正值 , 该省在此期间为人口净迁入省区 , 应为经济较发达的省区。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6 .(2011· 海南 ,16~18,9 分 , 难度 ★ )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 年 ) 数据显示 , 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 26 139 万人 , 比 2000 年增加 11 700 万人 ; 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第 (1)~(3) 题。 (1) 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   A   ) A. 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 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 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 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升高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2)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C   ) A. 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 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 人均耕地减少 (3) 该现象会 (   B   ) A. 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 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 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 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首先是定性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人口流动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 , 一是从 “ 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 ”, 应该能推断出是这些人口主要是流动人口 ; 二是从 “ 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 推断 ,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 ,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要比内陆地区低 , 但东部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却在上升 , 很明显 , 主要是人口的机械增长所致 , 即外部人口流入。其次 , 根据 “ 比 2000 年增加 11 700 万人 ”“ 比重上升 ” 等信息进一步推断出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第 (2) 题 , 考生首先要判断出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 , 从 “ 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 可以推断出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之一是内陆向沿海地区。另外一个人口流动方向是我国各地区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判断出沿海与内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异是导致我国目前人口流动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第 (3) 题 , 在完成上题的过程中可知 , 无论是地区间还是地区内部 , 人口流动的共同方向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因此 , 我国目前人口流动规模扩大会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7 .(2011· 四川 ,1~2,8 分 , 难度 ★ )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5% 左右。据此完成第 (1)~(2) 题。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 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A   ) A. 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 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度减小 C.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 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 50% 以上 (2) 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 ( 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 数量减少 , 其主要原因是 (   D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 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 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 劳务输出数量 增加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的特点 , 而我国目前死亡率低 , 从而推出出生率低的特点。故选 A 项。第 (2) 题 , 该省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下降 , 但仍然大于 0, 故人口减少不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造成的 ; 水利工程移民一般就近后退安置 , 离开本地的人口较少 ; 近十年省级行政区域没有变化 ;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人口迁往东部发达地区的较多。故选 D 项。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8 . 〔 2019· 天津 ,12(3),6 分 , 难度 ★★ 〕 读图文材料 , 回答问题 。 图 1 图 2 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 , 资源贫乏 , 生态环境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 , 政府采取了 “ 生态移民 ” 的举措 , 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安置 “ 生态移民 ” 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 答案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 , 人口密度较小 ; 就业机会较多 (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 风俗习惯相近。 解析 结合材料 , 从自然条件的地形、气候、资源 ( 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 和社会经济条件 ( 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和风俗文化等 ) 方面进行分析并组织答案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 , 人口密度较小 ; 就业机会较多 (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 风俗习惯相近。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9 .(2016· 海南 ,21,20 分 , 难度 ★★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后 , 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 , 北京、上海、广州 3 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 2010 年 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1) 归纳北京、上海、广州 3 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 (2) 分析河南、四川、湖北 3 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 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 ? 请表明你的态度 , 并说明理由。 答案 (1)( 地理位置 ) 临近省份 ; 人口大省 ( 河南、四川、湖北等 ); 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2)3 省与 3 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 ;3 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 , 适应性强 ; 皆为人口大省 , 剩余劳动力多。 (3) 应该限制 : 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 ( 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 ); 加重了大城市病 (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 ) 。不该限制 : 外来人口 (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 ) 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 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文化交流。 考点 42 考点 43 考点 44 考点 45 解析 第 (1) 题 , 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特点以及与各市地理位置的关系 , 可知共同特点主要是临近三市的省份 ; 外来人口来源于人口大省 , 中东部地区省份比例高。第 (2) 题 , 河南、四川、湖北 3 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主要与到城市的距离、文化习俗适应、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关。第 (3) 题 , 为开放性问题 , 限制与否都可以 , 只要回答的理由能够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就行。 人口 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 从辩证的角度来看 , 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 从区域角度来看 , 分为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 从三大要素来看 , 分为对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4) 从具体的方面看 , 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人口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和城市化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