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8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课件:专题5 地表形态变化(83张)
地表形态的变化 2020 专题透析 专题 05 内力作用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外力作用 目录 Z 专题体系 ZHITI TIXI 微专题 1 内 力 作 用 PART 01 1 考向分析 2 考点透析 3 关键能力 返 4 对点集训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018年海南卷)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下题。 考查角度 1 结合地质剖面图,判断地质构造类型 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D 答案 解析 解析▶ 据图可知,断层是X区和Y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X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Y区,但X区和Y区地下岩层的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致。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X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而Y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018年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考查角度 2 以地质剖面图为命题背景,解析地质活动过程 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C 答案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解析 解析▶ 本题以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图中侵入岩(花岗岩)侵入了断层的上覆岩层(如砂岩、页岩、石灰岩),说明岩浆侵入发生在砂岩、页岩、石灰岩形成之后,而这些岩层又是在断层之后形成的,说明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高压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的岩石变质;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到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 返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1.地壳物质循环 (1)三大岩石的特点、形成及用途 类型 形成 常见岩石 用途 特点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 , 侵入地壳上部 ( 没有喷出地表 ), 冷却凝固而成 花岗岩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 , 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 致密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 , 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 冷凝而成 玄武岩 — 矿物结晶不明显 , 有的有流纹或气孔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 , 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形成岩石 石灰岩、砂岩、砾岩、页岩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 , 钾盐是化工原料 , 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具有层理构造 , 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 , 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 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 , 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片理构造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不管形式怎么变,判读都应把握“一、二、三、四、五”原则。 “一”指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二”指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三”指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四”指四种作用,即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四”也指四种物质,即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五”指五种外力作用形式,即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2.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应结合图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 (1)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岩石圈与板块;板块内部与边缘。 (2)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3)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3.地质构造的判断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断方法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 , 常形成裂谷或陡崖 , 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 , 常成为山岭或高地 , 如华山、庐山、泰山 ; 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 ,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 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 , 有时有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 , 常被侵蚀成谷地 ( 背斜成谷 ) 向斜轴部岩性坚硬 , 不易被侵蚀 , 常形成山岭 ( 向斜成山 ) 返 G 关键能力 GUANJIAN NENGLI 地质剖面图判断技巧 (1)确定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存在的岩层类型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如图c乙处),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如图c丁处),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如图b),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2)判断地质构造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中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图示是向斜(如图a中M处)还是背斜;结合岩层的断裂和移动特点判断出断层构造(如图c中丙处)。 (3)判断地表起伏状况及地貌类型 图a河流发育在背斜,M处的地形为向斜山,该处地形特征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图c甲处有石灰岩分布,结合地表形态可知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图中乙处为背斜山,丁处为向斜山。 G 关键能力 GUANJIAN NENGLI (4)判断岩层的特定情况 ①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或已经形成了沉积岩,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或沉积岩被剥蚀;三是当时当地的气候发生了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②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 ③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在地质学里围岩的意思是矿物或矿石周围的岩石)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形成的侵入岩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G 关键能力 GUANJIAN NENGLI G 关键能力 GUANJIAN NENGLI 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①~⑥为沉积岩、⑦为花岗岩、f为断层。②岩层中有三叶虫(距今5.6亿~2.4亿年)化石,⑤岩层中有恐龙(距今2.3亿年~6500万年)化石,⑥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读图,回答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岗岩⑦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 B.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⑦侵入之前 C.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 D.花岗岩⑦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年 D 答案 解析 解析▶ 图示花岗岩⑦侵入到了①②③④⑤层中,但没有侵入到⑥层,说明其形成年代晚于⑤层、早于⑥层,结合各层的年代,可判断D项正确。断层f破坏了⑥、T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⑥、T之后,则B项错误;b位于④层,而①~⑥均为沉积岩,上面的沉积岩应年龄较新,则⑤⑥处岩层年龄要新于b处。 返 G 关键能力 GUANJIAN NENGLI 山东青岛的马山石林是由直径约1米,高30余米的柱状玄武岩组成,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图Ⅰ)。图Ⅱ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表示地质作用,甲、乙、丙、丁表示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1~2题。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1.马山石林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图Ⅱ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马山石林在地表易受到的地质作用是图Ⅱ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⑥ B 答案 C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解析 解析▶ 第1题,由材料“马山石林是由直径约1米,高30余米的柱状玄武岩组成”可知,马山石林为玄武岩,玄武岩是喷出型岩浆岩;由图Ⅱ可知,甲是侵入型岩浆岩,乙是喷出型岩浆岩,丙由沉积物形成,故判断丙为沉积岩,则丁为变质岩。第2题,根据图中已给信息可以判断,甲、乙为岩浆岩,丙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①②为冷却凝固,③为外力作用,④是固结成岩,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岩石在地表会受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马山石林出露在地表易受到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 读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3~4题。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3.图中(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断裂之后岩层⑥相对下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油气条件 B.b处岩石致密坚硬 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d区的石灰岩形成雅丹地貌 D 答案 A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解析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地层②形成后发生了断裂,因此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形成③的地质作用为变质作用,形成④的地质作用为冷却凝固;⑤是岩浆喷发形成的山地;断裂之后岩层⑥相对下降。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具有良好的储油、储气条件;b处为喷出岩,有气孔构造,质地不致密;c处位于断层处,不适宜建坝蓄水;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和部分50米高程沉积岩年龄(单位:距今百万年)分布图。读图,回答5~6 题。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5.M处的构造地貌属于( )。 A.向斜谷 B.向斜山 C.背斜山 D.背斜谷 6.M处构造地貌形成过程顺序最有可能为( )。 ①侵蚀作用 ②褶皱隆起 ③固结成岩作用 ④沉积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②①④③ D 答案 C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解析 解析▶ 第5题,根据图例等岩龄线可知,M处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构造。根据等高线数值可判断M处数值小于4650米,其两侧相邻等高线数值为4650米,可判断为谷地地形,为背斜谷。第6题,M处首先在沉积作用的影响下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然后在造山运动过程中褶皱隆起,形成山地,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 返 微专题 2 外 力 作 用 PART 02 1 考向分析 2 考点透析 3 返 对点集训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019年全国Ⅱ卷)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3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考查角度 1 以区域地貌变化为背景,考查外力作用的类型、对地表形态及环境的影响 B 答案 C C 解析 解析▶ 第1题,霍林河上游流经大兴安岭,流速快、泥沙搬运能力强,在出山口位置因地势变得低平,水流速度减慢,从上游挟带的泥沙、碎石在此堆积形成山前平原(冲积扇),因此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是流水;山前平原地势平坦,而构造运动常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该地纬度较低且大兴安岭海拔较低,山前地带没有大规模的冰川活动;修建水库前,山前地区因有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气候较湿润,受风力侵蚀、沉积等作用影响小。第2题,山前平原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东部,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风力作用强;在风力的侵蚀作用下,山前堆积的泥沙不断被吹蚀、搬运,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洼地不断增多、增大。地面沉降通常规模较大、发生的速度快,并且塌陷是从地下向地面传播的,与该地洼地慢慢由地表向地下不断侵蚀、加深的特征不符;此时河流断流,流水侵蚀作用极微弱;地下冻土冻融塌陷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夏季气温高,地面冻融塌陷,冬季气温低,土壤结冰,则不再冻融塌陷,并不会使洼地一直变大、变深。第3题,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的土地更容易沙化;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水土流失问题少;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位下降,不易出现土地盐碱化。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019年全国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考查角度 2 结合河流河床断面图,考查流水作用对河道的影响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变化特征:深度增加。 原因:以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答案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解析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河岸直立,河床较深,说明可能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明显所致;两侧河岸形态接近一致,说明两岸侵蚀差异小,河床岩性相同。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增加。结合材料“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可知,4~6月气温回升,该河流以融雪补给为主,随着气温上升,融雪补给量增大,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图中还可反映出4~6月河底不断加深,说明河底侵蚀加强,泥沙沉积减少,原因是该时段以融雪补给为主,河水中含沙量低,且流速持续加快,河床侵蚀增强,导致河底不断加深。第(3)题,读图可知,8月该河段河底变浅,说明河床淤积,主要与此时段河水含沙量高、流速降低、泥沙快速淤积有关。由材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可知,8月的河水补给主要是降水,且多暴雨,降水强度大,坡面受到的冲刷作用强,河水含沙量高,且该时段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水搬运作用与流速密切相关,一旦流速降低,泥沙便快速淤积,导致河床淤积。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018年全国Ⅰ卷)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 1~3题。 考查角度 3 结合地貌垂直剖面图或景观图考查外力作用的过程、特点及影响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A 答案 A D 解析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平坦面上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且目前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判断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携带泥沙沉积,因此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其他平坦面不会被河水淹没,因此面积不会扩大。第2题,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沉积颗粒越大说明流速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第3题,据材料可知,砾石的平均砾径为T3>T0>T2>T1,读图可知,平坦面的顺序自高处向河谷依次为T3、T2、T1、T0,说明T2和T1阶段该河段地壳抬升,流速降低,沉积颗粒物粒径减小,因此可推断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017年全国Ⅱ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 考查角度 4 以地貌示意图为依托,考查洪积扇分布、成因的知识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C 答案 B B 解析 解析▶ 本题组以洪积扇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洪积扇的分布、成因,考查了考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洪积扇主要是流水携带大量泥沙在地势平坦处堆积形成的。读图可知,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数量众多,且贺兰山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覆盖率低,因此有利于河流、沟谷携带泥沙堆积形成洪积扇;贺兰山东麓和西麓相比,坡度差异不明显;岩石裸露不是形成洪积扇的条件;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降水集中的关系不大。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主要位于低山区山前,由于山地相对高度较小且河流流程较长、流速较慢,侵蚀搬运作用较弱,因此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贺兰山东麓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差异与其他洪积扇区相比不明显。风化物粒径较小与堆积物中砾石较少没有直接关系。第3题,由材料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因此土层浅薄,不利于发展种植业;贺兰山东麓地区地势平坦,海拔较低;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该地水资源短缺,但这不是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019年全国Ⅰ卷)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4.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5.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汇入 ③沿岸地貌 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D 答案 C C 解析 解析▶ 第4题,由图及材料可知,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流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极易被冲刷侵蚀,含沙量大。该区域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且变化率较大,因此流量的季节变化大。该区域位于河流中游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加之沿岸工农业取水,所以流量总体不大,而季节变化大,导致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第5题,北段有汾河支流汇入,河流流量增大,中段河流流量大,加之中游河流含沙量大,会使河床摆动范围增大,与题干矛盾;故摆动范围较小可能与该处峡谷河流地貌及两岸坚硬岩石难以侵蚀有关。第6题,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因此渭河的水量和含沙量对黄河下游地区影响较大,不会影响小北干流水量的大小和流速的大小。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小北干流下游区域水位有所上升,上、下游地区河水水位差变小,导致小北干流排水不畅,流速降低,泥沙更容易淤积。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返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1.掌握外力因素的分布规律 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在河流流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强;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 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 2.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 风化作用 山谷中的碎石 流水沉积作用 坡面的沟壑纵横 流水侵蚀作用 峰林和溶洞 流水溶蚀作用 沙丘 风力沉积作用 海边的嶙峋海岸 海浪侵蚀作用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3.主要的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4.河流堆积地貌 地貌 在流域中的位置 形成过程 洪积 — 冲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 山区洪水、河流流出山口 , 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坦 , 水道开阔 , 水流速度变慢 , 泥沙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 , 形成洪积 — 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河流在中下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 形成水下堆积体 , 堆积体体积逐步变大 , 在枯水期露出水面 , 形成河漫滩 ; 在洪水季节 , 河漫滩被洪水淹没 , 继续接受堆积。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 , 河漫滩被废弃 ,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 , 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发育于河流入海或入湖口地区 河流入海或入湖口处 , 河流流速减慢 , 形成三角洲平原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5.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与分析 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需要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干旱、半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②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2)地质地貌因素: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个方面的影响。①石灰岩地区由于岩石会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②地势较高的地区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③地势较低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④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差异的影响。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返 黄土高原拥有世界70%的黄土分布,这里处在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降水集中,植被破坏严重。下图为黄土高原兰州—郑州沿线地形剖面图,a、b为线上两地。读图,回答1~3题。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1.图中黄土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基岩风化 B.流水堆积 C.风力堆积 D.风力侵蚀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地表凹陷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侵蚀 B.位于郑州附近,流水堆积抬高地势 C.从a至b堆积的黄土层厚度逐渐变薄 D.从b至a堆积的黄土层颗粒逐渐变细 3.a地位于b地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C 答案 D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D 解析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提示,黄土高原处在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受西北季风的影响,从西北内陆带来的尘土在黄土高原上长期沉积而成,所以黄土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堆积。第2题,a地地表凹陷的主要原因应该是流水的侵蚀作用;b地因黄土堆积厚,且黄土堆积颗粒粗,应是兰州附近;读图可知,从a至b黄土堆积层厚度逐渐变厚;从b至a堆积的黄土颗粒逐渐变细。第3题,从黄土颗粒的堆积厚度、黄土颗粒的粗细及地表侵蚀地貌的分布可知,a地应该位于郑州附近,b地应该位于兰州附近,所以a地位于b地的东南方向。 河流下切,致使原先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读黄土高原某地区河流阶地景观示意图,回答4~5题。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1)分析东岸沙丘形成的原因。 全年盛行西北风;风沙向东移动堆积(沉积)。东岸湖滩的沙丘受到东岸高山的阻挡后,沙粒停落造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 (2)青海省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侧沙堤的成因。 西风挟带泥沙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或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在水下沉积形成水下沙堤,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最终沙堤露出水面。 (3)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植被破坏,工程建设、修路。措施:工程固沙或建设立式沙障;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等)。 答案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解析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青海湖区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造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东岸沙丘的形成原因需从搬运沙子的动力条件角度去分析。区域内全年主要为西北风,尽管夏季湖区(尤其在东部)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但大风风向仍以西北向为主,平均风速大,大风频率高,在盛行西北风的影响下,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随西北风不断东移,并沉积在东岸,同时受东岸日月山等高山阻挡,风力减弱,沙粒停落,进而造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第(2)题,主要从沙源、动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海晏湾西侧的沙堤是在盛行西风作用下,青海湖西岸和北岸的沙粒被吹扬起来并向东输送,使东侧形成广泛的风沙堆积。同时,沙粒大量沉积在湖底形成水下风沙堆积,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或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以及不断沉积的沙粒,使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最终沙堤露出水面。第(3)题,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属于高寒气候,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由于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再加上工程建设、修路等活动,导致地表植被不断被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荒漠化不断加剧。措施可以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工程措施可以采用固沙或建设立式沙障等措施;生物措施可以采用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等措施。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返 微专题 3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PART 03 返 1 考向分析(考点 1 ) 2 考点透析(考点1) 3 关键能力(考点 1 ) 4 对点集训 1 考向分析(考点 2 ) 2 考点透析 (考点 2 )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019年全国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考查角度 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考点1 地形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答案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解析 解析▶ 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本为温暖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由于山高谷深,深谷的两侧为高山,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海洋暖湿气流,当暖湿气流翻越高山后,气流下沉,在下沉过程中随着海拔的下降,气温不断上升,同时气流下沉升温造成水汽难以冷却成云致雨,下沉气流成为干热风,使谷地气候变得又干又热(焚风效应,下图);再加上谷地地形封闭,热量难以扩散,导致谷内气温更高。 返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 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的影响,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欧洲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2)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①影响局部气温。海拔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山体迎风坡和背风坡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河谷地形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 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③影响风速。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影响河流的水文特征 ①流速:地势起伏大,等高线密集,流速快。 ②影响含沙量:地势起伏大,流速快,含沙量大。 ③结冰期:流速快,结冰期短。 ④流量:地势起伏大,流速快,地表储水条件差,河流的流量小。 (2)影响河流的水系特征 ①流向:向海拔低的地方流。 ②影响河网密度:地势平坦,河网密度大。 ③分水岭—流域面积(山河之间的距离):地势平坦,河流的流域面积大。 ④ 影响水系形状:山地——放射状;盆地——向心状;陡崖——梳子状。 (3)影响河流的开发利用(水能、航运价值)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4)影响河流问题 3.地形对植被、土壤的影响 山地的坡向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山地不同海拔地带分布有不同的植被,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 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返 G 关键能力 GUANJIAN NENGLI 地形对地方性气候影响的思路分析 (1)地势高低影响 ①地势高,则太阳辐射通过大气的距离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因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而太阳辐射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强;但同时由于大气保温作用差,所以气温较低,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 ②地势高低会导致热力作用差异。如青藏高原和它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局部小范围山脉可形成山谷风。 ③山脚向上降水量起初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增,由于温度的降低,降水会增加,因此山区降水一般多于邻近的平原。后来到一定海拔降水量达最大值,此后,由于水汽含量的减少,降水量又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减。 ④高大山脉、高原形成高山高原气候。 (2)地势起伏影响(首先要能挡) ①由于地势起伏造成日照和太阳辐射落在地表的面积差异,而使得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存在差异,首先就是阴阳坡的差异,一般来说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 ②地形凹凸、形态和朝向的不同,对气流有明显的阻挡差异,并且进一步影响到气温、降水、风等差异。 首先,受地形阻挡抬升的作用,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背风坡常形成焚风。 其次,谷地或盆地地形容易阻挡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之形成高温或者低温中心。 最后,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从而形成“狭管效应”,造成风力加大。 许多山脉往往成为气候区域的分界线。大致与纬线平行的山脉以南北气温悬殊为主,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以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旱为主,高耸绵延的山脉则是多种不同气候区域的分界线。 G 关键能力 GUANJIAN NENGLI G 关键能力 GUANJIAN NENGLI 死亡谷国家公园位于美国落基山脉和内华达山脉之间,最低点海拔低于海平面86米。这里不仅极度干旱,而且是地球上夏季最热的地区之一,夏季有少量降雨。读沿36° N附近穿过死亡谷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2 题。 1.形成死亡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断裂下陷 D.冰川侵蚀 2.死亡谷夏季高温的主要原因是( )。 A.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位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 D.暖流的增温效应 C 答案 解析 解析▶ 第1题,死亡谷是由板块交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死亡谷位于36° N附近,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太阳辐射强,故夏季高温;死亡谷不属于地中海气候;洋流受高山阻挡,对死亡谷的气温没有影响。 G 关键能力 GUANJIAN NENGLI B 返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019年全国Ⅰ卷)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第1题。 考查角度 1 结合区域水系图、等高线地形图,考查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 考点2 地形对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1.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B 答案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解析 解析▶ 从图中信息来看,早期铁路分布明显沿河流河谷分布,主要是由于河谷地区地势相对较平坦,有利于铁路的修建及运营。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2018年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答案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解析 解析▶ 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考生需重点关注地图中的等高线、河流、城镇等能够说明地形特征的信息。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侧为山地,北侧有河流流经,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及水文、地质灾害等。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2019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考查角度 2 结合水系图,推断地形特点及其对聚落的影响 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层较薄。(任答三点即可) 答案 K 考向分析 ZHISHI ZHENGHE 解析 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分析类试题,关键词为“聚落很少”,解题方向为“自然原因”。可以从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即地形地势、气候、水源、生物植被、土壤等方面,结合图中信息进行分析组织答案。 返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 影响 表现 原因 典例 聚落的形态 平原地区 平原广阔 , 聚落多呈团聚型 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 , 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 我国北方的村落 丘陵山区 聚落多呈条带状 山区河谷地带城镇发展受地形制约 ; 水乡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 , 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 , 另一方面水运交通便利 我国南方的村落 聚落的区位 平原 城市为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 地势平坦 , 节省建设投资 , 土壤肥沃 , 便于农耕 , 交通便利 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 山区和高原 一般气候寒冷 , 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 地势相对较低 , 温度条件相对优越 ; 地形、水源等条件好 西宁位于湟水谷地 , 西安位于渭河谷地 , 太原位于汾河谷地 热带地区 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 , 高原上比较凉爽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等城市位于热带地区的高原上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2)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影响的聚落分布特点 地区 分布特点 西北干旱地区 多分布在沙漠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带 青藏高原 多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河谷地带 云贵高原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 坝子 ) 北方平原地区 一般规模较大 , 呈团聚型、棋盘式 , 人口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 一般规模较小 , 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 人口较少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2.地表形态对交通的影响 (1)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 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 , 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 ; 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 , 后有青藏铁路 线路走向 ①线路选在山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 ②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形 ( 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 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段 ; 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 ; 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尽量多连接各级居民点 ; 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来确定线路的走向。原因 : 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 ; ②降低技术难度 ; ③工程施工要安全 ; 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 ( 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 , 就必须开挖较多的山坡 , 填实沟谷 , 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 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 ; 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 ; 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 ; ④成昆铁路沿地形大势曲折伸展 线网密度 一般来说 , 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线网密度较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 , 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 , 方便人们的出行 , 吸引较多的客货流 , 从而提高营运量 , 增加经济效益 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 , 连接绿洲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2)地形对交通运输点的影响 ①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港湾地区,保证陆域平坦、港阔水深。 ②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势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及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等。 3.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平原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山地因坡度大小和海拔高低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坡度小于25°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发展林业或养殖业;从山麓到山顶可依次发展种植业→果园→毛竹(或经济林)→薪柴林→原始林(或次生林)。 (2)地形影响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平原区机械化水平较高,山区机械化水平较低。 K 考点透析 KAODIAN TOUXI 4.地形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1)一般情况:工业生产需要地势平坦的地方,有利于厂房的建设和货物、产品的运输,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工业比较密集。 (2)特殊情况:对环境或资源要求严格的工业,多建在山坡上、山麓或者山洞里。如精密设备制造业有的选择在地下进行,以保持恒温和防止各种震动的影响;我国大数据产业一方面考虑散热降温,另一方面考虑安全,选择建在贵州的云贵高原上;云贵高原地区,地势起伏大,平原面积小,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工业梯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国一些国防工业考虑到国防安全的需要,有的钻山进洞。 返 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状况示意图,回答1~3题。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1.图中a、b、c、d四处村落冬季采光较好、气温较高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河段泥沙最易沉积的是( )。 A.①—②河段 B.②—③河段 C.③—④河段 D.④—⑤河段 3.图中陡崖( )。 A.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120 m B.底部海拔可能为11 m C.易形成落差较大的瀑布 D.下方地势平坦,适合布局交通线 A 答案 A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B 解析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等高线可判断,a村落位于山丘的阳(南)坡,冬季采光较好;a村落位于山脊的南侧,受冬季风的影响最小,且海拔最低,气温较高。b村落位于北侧山坡上,光照条件较差,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较低。c村落位于山丘顶部,海拔较高,气温低。d村落位于东北侧山脊上,受冬季风影响大,海拔较高,气温低。第2题,①—②河段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最缓慢,泥沙最易沉积。第3题,根据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30 m可知,陡崖底部海拔为0~30 m,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小于120 m;陡崖位于山脊附近,没有河流发育,因此不易形成瀑布;陡崖处多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下方不宜布局交通线。 安宁河谷平原是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区域内人口密集。该地区河流密布,水资源较为丰富,能为沿岸居民提供足够的生产、生活用水。下图示意该地区与河流在不同距离聚落的数量。读图,回答4~5题。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4.图示地区( )。 A.聚落布局有明显的河流指向性 B.聚落数量随着与河流距离的增大而增多 C.距河流越远,聚落数量变化越快 D.聚落数量和与河流距离成反比 5.该地区聚落分布的数量与距河流远近的现状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 )。 A.仅距河流100 m以内的范围 B.距河流100~500 m的范围 C.仅距河流500 m以外的范围 D.距河流100 m以内和500 m以外的范围 A 答案 D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解析 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数量随着与河流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说明聚落布局有明显的河流指向性;距河流越近,聚落数量变化越快;聚落数量和与河流距离呈负相关,而非成反比。第5题,四川省夏季多雨,距河流100 m以内最易受到暴雨引发的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合理;距河流500 m以外的区域,部分聚落散布在山区,用水较为不便,生活条件较差,因此也不合理。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读某半岛区域示意图,回答6~7题。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6.T1107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路段( )。 A.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 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 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 D.地下矿产丰富,为接近原料产地 7.乙城市是图示区域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据此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地处沿海地区,暖流强,气温高 B.周围地貌多样,耕地多,产粮足 C.全年降水丰富,水质好,资源丰 D.地势平坦宽广,交通便利,风景好 A 答案 D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解析 解析▶ 第6题,结合图示可知,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T1107公路在甲段多处连续弯曲,是为了减缓公路坡度。第7题,乙城市地处沿海,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自然风景优美,为城市发育提供了良好条件。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1)描述苏门答腊岛的地形特征。 西南部为山地,东北部为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岸线较平直。 答案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分布特点:西南地区多沿海分布,中部和东北地区多沿河流分布。 主要原因: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3)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试评价当地自然条件对铁路的影响。 有利:地势平坦。 不利:沿途多沼泽;跨越多条河流;多火山、地震,地质基础不稳固。 解析 解析▶ 第(1)题,从主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态及海岸线形态进行说明。第(2)题,结合图示可知,该区域聚落主要沿海岸线和河流分布。从地形、水源和交通等方面说明主要原因。第(3)题,从地势平坦说明有利影响,从沿途沼泽分布、河流及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等方面说明不利影响。 D 对点集训 K DUIDIAN JIXUN 返 延时符 谢 谢 观 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