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六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0 ~ 2019 年高考全国卷考情 一览表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考点 3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 .(2019· 全国 Ⅱ ,7,4 分 , 难度 ★★ )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 , 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 , 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 , 温度不断下降 , 至凝结温度时 , 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D   ) A. 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 热带雨林地带 解析 本题考查降水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热带雨林带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盛行上升气流 , 多积云。其他地带上升气流发生的频率较低 , 形成积云频率较低 ,D 项正确。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2 .(2019· 全国 Ⅲ ,8,4 分 , 难度 ★★★ ) 近年来 , 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 , 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 , 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 , 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 , 越年积雪 ( 积雪期超过一年 ) 面积减少。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C   ) A. 林地 B. 湿地 C. 草地 D. 寒漠 解析 随着气温升高 , 蒸发量增大 , 西伯利亚平地上的土壤水分减少 , 不再适合耕种。与林地 ( 需水量大 ) 相比 , 草地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且竞争力更强 , 故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 ,C 项正确 ,A 项错误。平地上的耕地水分条件变差 , 无法转变为湿地 ,B 项错误。气温升高 , 冻融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减弱 , 不利于寒漠的形成 ,D 项错误。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3 .(2018· 海南 ,18,3 分 , 难度 ★ ) 历史上 , 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 , 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 并在黄河上游修建水库 , 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 “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 。 “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 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C   ) A. 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解析 作为解决黄河水患的核心指导思想 ,“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 的思想是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概括 , 涵盖的地理原理主要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实践证明 , 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能有效地指导实际。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也是重要的地理原理 , 并且与 “ 山水林田湖 ( 草 ) 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 的思想有一定的联系 , 但不反映 “ 山水林田湖 ( 草 ) 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 的思想的本质。故选 C 项。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4 .(2014· 全国 Ⅱ ,8~9,8 分 , 难度 ★★ )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 ( 加拉帕戈斯群岛 ) 的地理位置。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迁移应用能力 (1) 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B   ) A. 地处赤道附近 B. 远离大陆 C. 构造运动强烈 D. 地形复杂 (2) 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 喜 暖 的鼠蜥的共同家园 , 主要 因为 该 群岛 (   C   ) A. 气温日较差大 B . 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 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 . 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解析 第 (1) 题 , 考查地理环境与物种的关系。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 说明科隆群岛地理环境独特 , 且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 , 只有 “ 远离大陆 ” 能说明科隆群岛的地理环境独特 , 且 “ 远离大陆 ” 阻碍了动物的迁徙。故选 B 项。第 (2) 题 , 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纬度位置看 , 科隆群岛地处赤道附近 , 属于热带 , 是喜暖的鼠蜥的家园 ; 从洋流分布看 , 科隆群岛位于南美洲西海岸 , 受秘鲁寒流影响 , 气温较低 , 因而也是耐寒的企鹅的家园。故选 C 项。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5 .(2014· 全国大纲 ,4~5,8 分 , 难度 ★★ ) 下图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 , 植被消失殆尽。 1987 年 , 该岛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 , 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第 (1)~(2) 题。 (1)K 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   ) A. 热带雨林 B. 热带草原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 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 , K 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C   ) A. 海拔高 B. 种源 丰富 C . 火山灰深厚 D. 光照充足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解析 第 (1) 题 , 由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 ,K 岛属于印度尼西亚群岛 , 为热带雨林气候 , 其天然植被类型应为热带雨林。故选 A 项。第 (2) 题 , 该岛屿由于火山爆发 , 火山灰深厚 , 因此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 , 深厚肥沃的火山灰是其植被迅速恢复的独特条件。故选 C 项。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6 .(2010· 海南 ,14~15,6 分 , 难度 ★★ ) 下图中 4 条曲线分别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的年变化。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表示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年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   B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2) 若营养物质供应充足 , 则 该 湖泊 浮游植物大量繁殖 大约 会 持续 (   C   ) A.1 个月 B.3 个月 C.6 个月 D.12 个月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解析 第 (1) 题 , 要求考生分辨出曲线 ①②③ 所代表的生物和物理量。根据题干中所给条件 , 该湖泊位于北半球 , 所以其光照和气温的年变化为夏季光照充足、气温高 , 冬季相反。所以曲线 ②③ 肯定是表示该湖泊的光照、气温年变化的。根据所学气象气候知识可以推测出北半球光照最充足的月份要比气温最高值月份到来早 , 所以曲线 ② 应该表示湖泊的光照年变化 , 曲线 ③ 表示湖泊的气温年变化。第 (2) 题 , 清楚了各条曲线所表示的生物量和物理量 , 要正确回答就需要分析清楚该湖泊各物理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图可以看出 , 影响该湖泊浮游植物生物量出现两次峰值的原因不同。第一次峰值的出现是伴随着光照、温度的升高 , 营养物质含量的降低而出现的。据此可以分析出在该湖泊中 , 随着气温升高 , 光照逐渐充足 , 其浮游植物开始大量生长繁殖。而浮游植物大量生长繁殖又会消耗掉水中的营养物质。随着湖泊营养物质的消耗殆尽 , 再没有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给浮游植物 , 所以其生物量也就快速的降低 。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到了秋季 , 随着湖泊中营养物质的恢复 , 该湖泊中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又逐渐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值。但在秋季气温和光照逐渐降低和不足起来 , 所以 , 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第二个峰值也很快就降落下来。考生把这些关系清楚之后 , 就会发现浮游植物生物量曲线出现两个峰值的原因是不同的。但如果该湖泊营养物质含量充足 , 则第一峰值就会一直持续到第二次峰值 , 然后才会由于气候原因而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而这两次峰值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为半年左右。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7 . 〔 2019· 天津 ,12(1),6 分 , 难度 ★★ 〕 读图文材料 , 回答问题 。 图 1 图 2 在图 1 所示贺兰山东麓 , 部分沟谷两侧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 ( 图 2 中甲所示 ) 。长期以来 , 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 ? 答案 昼夜温差大 ; 多风沙天气 ; 降水集中 ; 岩壁陡峭 ; 多地震。 ( 答出三点即可 ) 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分析类试题 , 题干中的关键词为 “ 岩石破损 ”, 解题方向为 “ 自然条件 ”, 一般从气候 ( 气温、降水、光照 ) 、天气、地形地势、植被、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组织答案昼夜温差大 ; 多风沙天气 ; 降水集中 ; 岩壁陡峭 ; 多地震。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8 . 〔 2018· 北京 ,36(2)(3),18 分 , 难度 ★★ 〕 在全球化背景下 , 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 读下图 , 完成下列各题。 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 , 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 , 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1) 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2) 分析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 答案 (1) 纬度低 , 以热带气候为主 ; 地势起伏大 , 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 ; 海陆兼备。 (2) 该地区全年高温 , 蒸发旺盛 , 降水季节变化大 ; 湖泊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5 月份和 10 月份降水多 , 湖泊水位高 , 盐度低 ;7 月份气温最高 , 降水少 , 湖泊水位最低 , 盐度最高 ; 其他月份降水少 , 湖泊水位较低 , 盐度较高。 解析 第 (1) 题 , 由图可以看出 , 该国地处低纬度地区 , 热量丰富 , 中部山区山地垂直差异大 , 气温、降水随着海拔变化明显 , 故植被类型多样 ; 该国北、东、南三面环海 , 且海岸线曲折 , 海洋生物丰富。第 (2) 题 , 从图中希马尼气候图可以看出 , 该地区全年高温 , 蒸发旺盛 , 降水的季节差异大。湖泊水位、盐度与降水多少、蒸发量大小密切相关。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9 .(2016· 全国 Ⅰ ,37,22 分 , 难度 ★★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各题。 某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 , 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 , 南部生长森林 ; 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 ; 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 , 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 ; 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 , 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调动运用知识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1) 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 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 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 , 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答案 (1) 山脉大致呈南北向 , 阻挡季风 , 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 ; 地形高差大 , 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 纬度高 , 植物生长缓慢 , 食物供应量少 ; 环境空间差别大 , 适宜生存的空间小 ; 冬季寒冷漫长 , 生存条件恶劣。 (3) 河流附近 , 熊出没的概率大 ; 山地地形 , 且有森林 , 便于隐蔽 ; 降水较少 , 晴天较多 , 利于拍摄。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解析 本题考查对区域自然地理的认知能力 , 基本方法主要包括综合分析法和比较法。第 (1) 题 , 考查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量两个方面。由图可知 , 该半岛中部为东北 — 西南走向的山脉 , 地势由中部向东西两侧降低 , 地势差异显著。对降水量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对季风的阻挡作用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 ; 二是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和蒸发量会有垂直变化 , 对气温的影响主要是海拔升高 , 气温降低。将上述内容综合表述 , 即可得出准确答案。第 (2) 题 , 大型野生动物少的主要原因可以从食物、活动空间和气候方面作答。第 (3) 题 , 鲑鱼是熊的重要食物 , 河流是鲑鱼溯河流而上的水文条件 ; 近距离拍摄需隐蔽条件好 , 可从植被和地形隐蔽作答 ; 熊出没时应为温暖期 , 此时夏季风活跃 , 山地东西两侧天气条件差别大 , 天气条件对拍摄会有较大影响。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10 .(2014· 海南 ,21,10 分 , 难度 ★★ ) 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题。 在冷湿环境下 , 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级堆积 , 形成泥炭。下图所示岛屿泥炭资源丰富 。 分析该岛屿适宜泥炭形成的冷湿环境的成因。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答案 该岛屿纬度较高 , 常年盛行西风 ( 位于西风带 ), 受海洋 ( 寒流 ) 影响 ; 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 ,( 一年中雨日较多 ) 日照时间少 ; 年均温较低 , 蒸发弱 ; 地势低平 ( 地形以平原为主 ), 河流落差小 , 排水不畅。 解析 通过经纬度定位可知 , 此岛位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附近。 “ 冷 ” 主要因为纬度较高 ( 气温低、寒流影响 );“ 湿 ” 主要从纬度较高 ( 蒸发微弱 ) 、多雨多雾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日照少 ) 、地势低平 ( 图示岛屿海拔较低 , 排水不畅 ) 等方面分析。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考点 36 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 .(2018· 浙江 ,7~8,4 分 , 难度 ★ ) 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B   ) A. 山东半岛温带森林 B . 大兴安岭西侧草原 C.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 D . 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 (2) 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的天然植被变化 , 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B   )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解析 第 (1) 题 ,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含有的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 , 受气候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温带森林和热带雨林森林尽管生物体数量较多 , 但有机质的分解和淋失较快 ,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不如草原地区高 , 荒漠地区生物体数量少 ,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 , 故选项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大兴安岭西侧的草原 , 故选 B 项。第 (2) 题 , 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距海洋越来越远 , 降水越来越少 , 植被呈现森林 → 草原 → 荒漠的变化 , 体现了干湿度的地域分异规律 , 故选 B 项。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2 .(2017· 全国 Ⅰ ,1~3,12 分 , 难度 ★★ )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 , 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 , 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 ; 而如今 , 一侧灌木修剪齐整 ( 左图 ), 另一侧则杂树丛生 , 灌木零乱 ( 右图 ) 。拍摄当日 , 这些杂树隐有绿色 , 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第 (1)~(3) 题。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1) 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B   )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针叶林 (2) 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D   ) A. 用地类型差异 B. 居民爱好差异 C. 景观规划不同 D. 行政管辖不同 (3)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 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 A. 气温 B. 降水 C. 光照 D. 土壤 综合思维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解析 第 (1) 题 , 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 地域分异规律 ) 及逻辑思维能力 , 中等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提供的时间 “3 月 25 日 ” 和关键词语 “ 杂树隐有绿色 , 新叶呼之欲出 ”, 可推理出 3 月 25 日当地自然生长的杂树萌生新叶而呈现一丝绿色 , 说明当地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 , 故选 B 项。常绿阔叶林冬季不落叶 , 与材料不符 , 排除 ; 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 , 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 , 排除 ; 观察景观图中杂树枯叶的特征 , 可排除 D 项。第 (2) 题 , 阅读材料可知 , 街道两侧景观同为绿化隔离带 , 用地类型相同 , 可排除 A 选项 ; 居民爱好不会在街道两侧有明显差异 , 可排除 B 选项 ; 材料显示 “ 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 ”, 排除 C 项 ; 街道两侧可能分属不同的行政区管辖范围 ( 城区往往以街道作为行政区分界线 ), 因为对绿化带的管理维护的效果不同使得绿化隔离带景观产生了差异 , 因此 D 项最符合题意。第 (3) 题 , 较温暖的气候才能满足灌木四季常绿 , 冬季气温过低则难以生存 , 因此气温是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3 .(2015· 江苏 ,7,2 分 , 难度 ★ )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 —— 土楼景观图。读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C   ) A. 针叶林 — 落叶阔叶林 —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 常绿硬叶林 — 热带雨林 C. 落叶阔叶林 — 常绿阔叶林 — 热带雨林 D. 针阔混交林 — 落叶阔叶林 — 常绿阔叶林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解析 图中显示 , 客家人主要从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至雷州半岛。黄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 , 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 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 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雷州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 , 植被为热带雨林。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4 .(2013· 江苏 ,5,2 分 , 难度 ★ ) 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 , 行程如图所示。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C   ) ① 温带草原带  ② 热带雨林带  ③ 热带 草原带  ④ 热带荒漠带 A. ①②③ B. ①② ④ C . ①③④ D. ②③④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解析 从图中行程路线可知 ,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 从俄罗斯往南到南非依次经过的自然带有温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图中虽经过赤道 , 但该地区位于东非高原 , 地势高 , 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 , 所以沿途未经过热带雨林带。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5 .(2013· 广东 ,3,4 分 , 难度 ★ )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 ( 数值越大 , 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 ) 沿经度变化示意图。该省区可能是 (   A   ) A. 内蒙古自治区 B. 广东省 C . 西藏自治区 D. 甘肃省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知 , 由 100°E 向 125°E 纵坐标数值增大 , 植被覆盖度升高 , 由此推论 , 此省区从 100°E 向 125°E 降水在增多。结合区域定位 , 可判断该省区为内蒙古自治区 , 从西向东 , 离海越近 , 降水越多 , 体现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6 .(2012· 山东 ,1~2,8 分 , 难度 ★★ ) 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完成第 (1)~(2) 题。 (1)R 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B   ) A. 苔原带 B . 温带草原带 C. 亚寒带针叶林带 D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 导致自然带沿 OF 方向发生变化 的 主导 因素是 (   A   ) A. 热量 B. 水分 C. 风力 D. 光照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解析 结合图示 , 具体分析如下 :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7 .(2012· 浙江 ,7,4 分 , 难度 ★ )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 , 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D   ) A. 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解析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 , 他们的行进方向是自东向西 , 自然带和植被类型应该体现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经度地带性规律 ) 。从成都到酒泉应该依次是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考点 37 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   1 .(2019· 全国 Ⅲ ,11,4 分 , 难度 ★★★ ) 我国某公路长 500 多千米 , 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 , 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 1 070 米 , 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 9 月底至次年 5 月底封路禁行。该公路北端海拔约 750 米 , 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   D   ) A. 针叶林带 B. 山地草原带 C. 高寒草甸带 D. 灌丛荒漠带 解析 该公路北端海拔约 750 米 , 海拔较低 , 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小 , 降水少 , 故其所处的自然带为灌丛荒漠带 ,D 项正确。该公路北端 750 米处水分条件差 , 无法适应针叶林生长 ,A 项错误。山地草原和高寒草甸生长在高海拔地区 ,B 、 C 两项错误。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2 .(2018· 天津 ,1~2,8 分 , 难度 ★★ ) 结合图 1 和图 2 中的信息 , 完成第 (1)~(2) 题。 图 1   某地景观 图 图 2   天山西部及附近地区 地形图 (1) 最有可能观察到图 1 中景观的地点 , 是图 2 中的 (   A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 在图 1 所示地区 , 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   C   ) A. 终年积雪区 B. 高山草甸带 C. 云杉林带 D. 山麓 草原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解析 第 (1) 题 , 根据图 2 的经纬度位置可知 , 该山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天山山脉附近。根据图例标注的海拔 , 甲地位于山地北坡的山麓地带 , 处于云杉林带以下的山地牧场附近 , 可观察图 1 中的山地牧场景观。天山北坡云杉林带以上的高山草甸常作为夏季牧场 , 云杉林带以下的山麓草原常作为冬季牧场。图中乙位于准噶尔盆地内部 ; 丙地海拔高 , 位于终年积雪区附近 ; 丁地位于天山山脉的南坡 , 均观察不到山地牧场景观。故选 A 项。第 (2) 题 , 天山山脉北部为准噶尔盆地 , 准噶尔盆地西侧有缺口 , 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深入 , 天山山脉的北坡为迎风坡 , 尤其山腰地带 , 降水较多 , 生长着云杉林 ( 森林的生长需要较好的水分条件 ) 。故选 C 项。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3 .(2018· 江苏 ,10,2 分 , 难度 ★★ ) 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B   ) A.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 山地草原带 C.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 荒漠带 解析 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带之间 , 且甲所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较少 (230~330 毫米 ), 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是山地草原带。故选 B 项。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4 .(2017· 北京 ,8,4 分 , 难度 ★★ ) 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 , 该山地 (   C   ) A . 海拔 3 000 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 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 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综合思维 解析 读图可知 , 海拔 3 000 米左右最冷月均温在 0 ℃ 以上 , 不存在永久性冰雪 ,A 项错误 ; 气温年较差是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 , 图中显示 , 气温年较差在底部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 , 在海拔较高的地区 , 气温年较差随海拔的变化较小 ,B 项错误 ; 该山坡海拔高达 3 000 米处的最低月均温仍在 0 ℃ 以上 , 因此 , 可能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 ,C 项正确 ; 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D 项错误。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5 .(2016· 全国 Ⅰ ,10~11,8 分 , 难度 ★★★ )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 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 , 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第 (1)~(2) 题。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1) 磷高累积区是 (   A   ) A. 高山草甸带 B . 高山冰雪带 C.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 常绿阔叶林带 (2)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 , 该山坡 2 000~3 000 米处 (   C   ) A. 大气温度较低 B. 生物生产量较低 C. 土壤含水量较低 D. 地表径流量 较小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解析 第 (1) 题 , 由材料可知 , 磷高累积区位于四川西部山地东坡 , 海拔 4 000 米左右 , 由此 ( 温度、土壤、水分条件 ) 可以排除 B 、 C 、 D 三项。故选 A 项。第 (2) 题 , 由材料可知 ,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 , 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由图可知 ,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较该山地 2 000~3 000 米处磷累积量较低 , 可推知该处地表径流量较大 , 土壤含水量较低 , 气温较高 ( 图中海拔也有明确显示 ); 该处气温较高 , 生物生长量应该较高 , 利于磷的累积 , 但因为气温、土壤含水量及地表径流的影响使该处磷的流失更多 , 因此磷的累积量较小 , 从海拔更低处的磷累积量也可以看出这种情况 , 由此要注意分析某一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必须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综合分析。 第 (1) 题易误选 C 项。原因一是对海拔 4 000 米左右的磷高积累区的成因把握不准 , 二是对山地森林带的分布规律不了解。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6 .(2016· 江苏 ,17~18,4 分 , 难度 ★★ ) 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 , 他在日记中写到 :“ 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 , 眼前簇簇花草相映 , 再往上看 , 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 , 路旁出现了积雪 , 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 , 此时飘起了大雪 ……” 据此完成第 (1)~(2) 题。 (1) 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   B   ) A. 山地针叶林带 B . 高山草甸 带 C . 高山苔原 带 D . 冰川带 (2) 阿尔泰山南坡 (   D   ) A. 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 . 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 此时季节为冬季 D . 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解析 本组题考查了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第 (1) 题 , 从山地中的针叶林带往上为高山草甸 , 再往上为高寒荒漠 , 继续往上为冰川带 , 所以教授应该位于高山草甸带上 , 才能看到题中描述的景观。第 (2) 题 , 阿尔泰山脉呈西北 — 东南走向 , 其南坡处于盛行西风带的迎风坡 , 降水较多 , 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7 .(2015· 山东 ,9~10,8 分 , 难度 ★★★ )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第 (1)~(2) 题 。 获取 解读信息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1) 该山地可能是 (   C   ) A. 秦岭 B. 南岭 C . 昆仑山 D. 喜马拉雅山 (2) 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B   ) A. 光照 B. 水分 C . 海拔 D. 热量 解析 第 (1) 题 , 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找出基带的自然带。据图知 , 基带为暖温荒漠带 , 秦岭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 基带是森林带而不是荒漠带 ,A 项错误 ; 南岭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项错误 ; 昆仑山北侧位于暖温带 , 基带是荒漠带 ,C 项正确 ; 喜马拉雅山北坡基带为高山草甸草原带 ,D 项错误。第 (2) 题 , 考查地域分异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文材料准确获取有效信息。甲、乙、丙三地均位于某地北坡 , 说明三地的海拔、光照、气温差别不是太大 , 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水分差异引起的。故选 B 项。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8 .(2015· 江苏 ,15~16,4 分 , 难度 ★★ )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获取解读信息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1) 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 , 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D   ) A. 纬度低 , 气温较高 B. 太阳辐射强 , 气温高 C. 地势高 , 气温低、降水少 D. 西南季风影响显著 , 水热条件好 (2) 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 , 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 , 其主要原因是 (   C   ) A. 冷空气下沉 , 河谷气温低 B. 地势低平 , 降水较少 C. 冻土发育 , 排水不畅 D. 位于背风坡 , 气候干燥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解析 第 (1) 题 , 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 ,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处 ,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大 , 水热条件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 , 森林分布范围广。故选 D 项。第 (2) 题 , 河谷海拔低 , 气温较高 ,A 项错 ; 乙是大兴安岭西坡的小区域 , 区域内降水差异不大 ,B 、 D 两项错 ; 该地植被应为耐寒耐旱的针叶林 , 该地冻土发育 , 不利于下渗 , 河谷平原地势较低 , 排水不畅 , 土壤水分过多 , 不适宜针叶林生长。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9 .(2013· 全国 Ⅰ ,6,4 分 , 难度 ★★ ) 下图为 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 , 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 , 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 ; 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 3 424 米 , 距海约 180 千米。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C   ) A. 常绿阔叶林 B . 常绿硬叶林 C. 针阔叶混交林 D. 草原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解析 该区域山脉西坡山麓距海近 , 是迎风坡 , 降水较多 , 为森林带 ,D 项错误 ; 北美洲西海岸 45°N 处为温带 , 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位于亚热带 ,A 、 B 两项错误 ; 针阔叶混交林属于温带植被 , 与该地纬度位置相一致 ,C 项正确。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10 .(2013· 海南 ,8~10,9 分 , 难度 ★★ )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第 (1)~(3) 题。 (1) 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C   ) A. 常绿阔叶林 B. 针阔叶混交林 C. 落叶阔叶林 D. 针叶林 (2) 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D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 位置 C . 大气环流 D. 地形 (3) 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 10 月下旬至 11 月初 , 那么 , 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 (   B   ) A.9 月中旬 B.10 月 上旬 C.10 月下旬 D.11 月中旬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解析 第 (1) 题 ,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 其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 (2) 题 ,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 但在北京有分布 , 应为非地带性现象 ; 结合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 此地海拔相对较高 , 气温较低 , 适宜天然白桦林的生长。第 (3) 题 , 喇叭沟门和香山比较 , 纬度更高 , 海拔更高 , 气温更低 , 所以观测的时间会提前一些。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11 .(2012· 北京 ,4~5,8 分 , 难度 ★★ )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 , 完成第 (1)~(2) 题 。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1) 图中所示山地 (   C   ) A. 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 北坡热量条件差 , 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 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 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 该山地位于 (   A   ) A. 喜马拉雅山脉 B. 天山山脉 C. 祁连山脉 D . 昆仑山脉 解析 第 (1) 题 , 永久冰雪带不会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A 项错误 ; 读图可知 , 除永久冰雪带外 , 同一自然带上界南坡低 ,B 项错误 ; 南坡为西南季风迎风坡 , 降水多 , 雪线低 ,C 项正确 ; 南北坡基带的差异是相对高度的差异造成的 ,D 项错误。第 (2) 题 , 通过读图 , 结合海拔、走向、南北坡的差异可判断为喜马拉雅山脉。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12 .(2012· 江苏 ,1~2,4 分 , 难度 ★ )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2) 题。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1) 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C   ) A. 从南向北逐渐 升高 B . 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 从西南向东北逐渐 降低 D . 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2) 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 , 雪线高度 4 000 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 A. 地形抬升 , 降水 丰富 B . 纬度低 , 气温比较高 C. 距海远 , 降水比 较少 D . 山坡陡 , 冰雪下移快 解析 第 (1) 题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雪线的高度在西南地区最高 , 在东北地区最低 , 且雪线高度等值线大致呈条带状分布 , 所以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从西南向东北递减。第 (2) 题 , 由图可知 , 梅里雪山周围山脉的雪线高度在 5 000 米左右 , 梅里雪山与这些山脉相比 , 在纬度、距海远近等方面没有特殊之处 ; 从题干中可知 , 雪线的高度与山坡陡缓无关。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13 .(2010· 海南 ,16~18,9 分 , 难度 ★★ )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读图 , 完成第 (1)~(3) 题。 调动运用知识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1) 该山 3 000 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   B   ) A. 较暖、较湿 B. 较凉、较 湿 C . 较凉、较干 D. 较暖、较干 (2) 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   D   ) A. 干冷北风 B. 干热 南风 C . 上升气流 D. 下沉气流 (3) 该山可能位于 (   A   ) A. 四川 B. 新疆 C . 安徽 D. 山西 解析 第 (1) 题 , 读图可知 , 该山地海拔 3 000 米高度上东坡和西坡均为亚高山针叶林 , 但东坡针叶林分布较低 , 说明气温比东坡低 , 即 “ 较凉 ”; 东坡的雪线也比西坡低 , 说明东坡降水更加丰富 , 即 “ 较湿 ” 。故选 B 项。第 (2) 题 , 一般情况下 , 河谷地带气候湿润 , 但是此处的河谷气候干旱 , 说明受下沉气流的影响 , 降水较少。故选 D 项。第 (3) 题 , 四川西部的横断山区山河相间 , 山地南北纵列分布 , 且有高山冰雪覆盖 , 而安徽、山西的山脉没有冰雪带 , 新疆的山脉没有常绿阔叶林。故选 A 项。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14 .(2017· 全国 Ⅰ ,37,24 分 , 难度 ★★★ )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列各题。 描述阐释能力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 , 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 , 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 在山地苔原带下部 , 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 , 植物多样性较低 ; 随着海拔升高 , 环境压力变大 , 种间竞争减弱 , 植物多样性升高 ; 在更高海拔区域 , 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 ( 海拔 2 000~2 600 米 ) 时发现 , 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 , 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 , 植物多样性异常 ; 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 , 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 下图 ) 。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1) 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 , 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 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 , 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 , 并说明判断依据。 (3) 分析与阴坡相比 , 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 说明从 2 300 米至 2 600 米 , 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答案 (1) 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 : 阳坡 , 苔原带的下部 ( 中下部 ,2 000~2 300 米左右 )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 :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 海拔越低 , 干扰越强烈 ) 。 (2)( 未遭受干扰时 ) 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 :( 按单峰变化规律 ,) 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 (2 300 米左右 ), 低于阴坡最高值。 (3) 特点 : 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 ( 水分条件差 ) 。 原因 : 阳坡太阳辐射强 , 地表温度高 , 蒸发强度大 ; 阳坡融雪早 , 蒸发历时长。 (4) 随着海拔升高 , 阴、阳坡面积减小 , 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 ; 阴、阳坡相互影响 ( 水分、热量交换作用 ) 增强。 考点 35 考点 36 考点 37 解析 第 (1) 题 , 由材料中 “ 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 以及曲线图可判断阳坡 , 苔原带的下部受干扰最强 , 且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第 (2) 题 , 据图可知 , 阴坡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出现在 2 300 米左右 , 据此及单峰变化规律可推断 2 000~2 300 米阳坡未遭受干扰时植物多样性数值应低于阴坡。据图可知 ,2 300~2 600 米植物多样性数值阴坡高于阳坡。据此可知 , 未遭受干扰时 , 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阴坡较阳坡高。第 (3) 题 , 地表温度主要从太阳辐射进行分析 ; 湿度主要从水分收入与支出的对比进行分析 , 降水量差别不大 , 但由于气温差异导致蒸发量差异大 , 从而湿度差异大。第 (4) 题 , 主要从阴、阳坡的面积减小和差异 ( 水热条件 ) 变小两方面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