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9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吉安市抚州市2020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吉安市2020年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卷文科综合 说明: 1.全卷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全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口罩生产加班加点,以极限状态扩大产能。2020年2月份,部分口罩生产厂家出现停产现象,经国家政策强力干预,很快就恢复了生产。下图为口罩产业链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疫情期间,我国口罩生产扩大产能的主要目的是 A. 满足市场需求 B. 提高企业利润 C. 增加就业机会 D. 减少原料积压 2. 为应对停产现象,国家政策干预的关键因素是口罩生产所需的 A. 设备 B. 原料 C. 交通 D. 技术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疫情期间,全国和全球对口罩需求大增,成为特殊时期的急需物资,社会需求成为主导因素,因此满足市场需求是扩大产能主要目的,A符合题意;口罩生产附加值较低,因此疫情期间我国口罩生产扩大产能的主要目的不是提高企业利润,排除B;疫情期内各行各业均停工停产,因此疫情期间我国口罩生产扩大产能的主要目的不是增加就业机会,排除C;疫情期间,口罩生产原料供应不足,因此我国口罩生产扩大产能的主要目的不减少原料积压,排除D。故选A。 - 14 - 【2题详解】 材料信息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口罩生产加班加点,以极限状态扩大产能,因此由于异常性扩大产能,原料供不应求导致停产,为应对停产现象,国家政策干预的关键因素是口罩生产所需的原料,B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2020年2月份,部分口罩生产厂家出现停产现象,这些生产厂家原来能够生产,说明这些厂家不是缺少设备、技术,排除A、D;疫情期间,车流量少,交通比较通畅,因此国家政策干预的关键因素不是交通,排除C。故选B。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形式之一,是特定地理环境下的产物,具有十分突出的地方特色。挖窑洞时,先修“窑面”,即在山坡上挖一竖截面,然后纵向深挖。一般窑高3米、宽3米、深6至8米,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窑洞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黄土高原形成窑洞这一独特居住方式的主导因素是 A. 气温 B. 降水 C. 地形 D. 土层 4. 窑洞为人们创造的舒适环境表现在 A. 通风透气 B. 保温隔热 C. 宽敞明亮 D. 出入方便 5. 窑洞作为传统民居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其中不包括 A. 节约淡水资源 B. 节约生活能源 C. 减少土地占用 D. 减少建材消耗 【答案】3. D 4. B 5. A 【解析】 【3题详解】 - 14 - 黄土高原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黄土土层深厚是窑洞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土层是黄土高原形成窑洞这一独特居住方式的主导因素,D符合题意;气温、降水和地形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窑洞民居的产生和修建,但不是基础条件,与黄土高原气温、降水和地形相似的其它地区并没有产生窑洞这一独特居住方式,这说明这些因素不是形成窑洞的主导因素,排除A、B、C。故选D。 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挖窑洞时,先修“窑面”,即在山坡上挖一竖截面,然后纵向深挖,因此传统窑洞很难具有通风透气、宽敞明亮、出入方便的特特点,这些不是窑洞为人们创造的舒适环境,排除A、C、D;窑洞位于土层之中,地下土层升温慢、降温慢,因此窑洞具有保温隔热功能,这是窑洞为人们创造的舒适环境主要表现,B符合题意。故选B。 【5题详解】 窑洞作为传统民居并不能节约淡水资源,因此窑洞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不包括节约淡水资源,A符合题意;窑洞隔热保温效果好,对保暖和降温要求少,从而节约因保暖、降温所消耗的生活能源,B不符合题意;窑洞建在陡坡地下,占用地表土地面积小,窑洞顶上还可以作为农业用地,从而节约土地,C不符合题意;黄土直立性强,窑洞几乎不需要支撑架构,从而节约建材,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窑洞的挖掘方法:首先是挖地基,窑洞的方位确定之后,就开始挖地基,如果门前有沟洼,可用架子车把土边挖边推进沟里,这样扔土方便,就比较省力。如果要挖地坑院,经济不好的家庭或者地形不利于机械施工的,则完全要靠人力用笼筐一担一担的担上来,非常辛苦。其次是打窑洞,地基挖成,崖面子刮好后,就开始打窑。打窑就是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打窑洞不能操之过急,急了土中水分大,容易坍塌。窑洞打好后,接着就是镞窑,或叫“剔窑”、“铣窑”。从窑顶开始剔出拱形,把窑帮刮光滑,刮平整,这样打窑就算完成了。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黄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泥,用来泥窑。泥窑至少泥两层,粗泥一层,细泥一层,也有泥三层的。第三步是扎山墙、安门窗。泥窑完之后,再用土坠子扎山墙、安门窗,一般是门上高处安高窗,和门并列安低窗,一门二窗。门内靠窗盘炕,门外靠墙立烟囱,炕靠窗是为了出烟快,有利于窑洞环境,对身体好,妇女在热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好。 为研究山区人地关系,专家组以我国西南M山为样本开展研究。M山是一座死火山,山地面积约1.5km2,只有一个峰顶。以经过峰顶的纬线为界,将山地划分为南坡和北坡,对比其地理要素的数量关系。下图表示M山南坡和北坡部分地理要素的数量关系,各要素数值以北坡为1,柱状图为南坡相应要素的比值,图中土层不包括稻田数据。 - 14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M山南坡与北坡比值相差最大的地理要素是 A. 区域面积 B. 稻田面积 C. 茶园比重 D. 人口密度 7. M山南坡土层厚度大于北坡的主要原因是 A. 坡度更大 B. 坡度更小 C. 降水更多 D. 降水更少 8. M山南坡与北坡针叶林分布高度存在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 B. 海陆 C. 坡向 D. 坡度 【答案】6. B 7. B 8. C 【解析】 【6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M山北坡各项指标均为1,指标偏离1最多的地理要素,就是两坡比值相差最大的地理要素。南坡区域面积比值为1.4,稻田比值为1.1,两项指标相乘就是稻田面积,则稻田面积比值应为1.54,因此南坡的稻田面积指标偏离1最多,因此稻田面积是M山南坡与北坡比值相差最大的地理要素,B符合题意;区域面积比值为1.4,而稻田面积比值为1.54,因此区域面积不是M山南坡与北坡比值相差最大的地理要素,排除A;图中显示,南坡茶园比重为0.8,北坡为1,两者之间相差0.2,不如稻田面积相差,排除C;人口数量除以区域面积就是人口密度,因此南坡人口密度比值应为1.6÷1.4≈1.14,两坡比值差异小于稻田面积比值差异,排除D。故选B。 - 14 - 【7题详解】 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较快,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图中显示,南坡的区域面积大于北坡,这主要是南坡坡度较小的原因,因此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我国西南地区的南坡一般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D不符合题意;南坡降水较多,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更强,有可能使得土层不够深厚,因此降水更多不是M山南坡土层厚度大于北坡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故选B。 【8题详解】 M山范围小,南坡与北坡的纬度、海陆位置差异很小,纬度、海陆不是导致M山南坡与北坡针叶林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A、B;针叶林分布高低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而坡度对南坡、北坡的水热影响不大,因此坡度不是导致M山南坡与北坡针叶林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D;迎风坡、背风坡不同坡向会影响降水,阴坡与阳坡会通过影响光照来影响热量,因此坡向是导致M山南坡与北坡针叶林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垂直带谱的结构类型主要取决于山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山体本身的特点(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等) 下图是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从图中隐约可以看见非洲的轮廓。图中0为中心点,S为南极点,E、F在照片轮廓线上,甲、乙、丙、丁位于非洲大陆。这张图片原名叫“蓝色弹珠”,后被加工成微信启动图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4 - 9. 利用微信可以在手机上发送自己的即时位置,是因为手机能够 A. 接收RS信号→与GIS技术整合并发送 B. 接收RS信号→与GPS技术整合并发送 C. 接收GPS信号→与GIS技术整合并发送 D. 接收GPS信号→与RS技术整合并发送 10. 照片拍摄时节,非洲大陆正处雨季的地点是 A. 甲、丙 B. 甲、丁 C. 乙、丙 D. 乙、丁 11. 照片拍摄瞬间,图中EF两点同在 A. 某经线上 B. 晨昏线上 C. 东半球 D. 昼半球 【答案】9. C 10. A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手机的即时位置的确定,要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即GPS技术,因此,利用微信发送自己的即时位置,首先需要接收GPS信号,遥感技术不能确定位置,且手机不能直接接收RS信号,排除A、B;微信发送的即时位置是通过电子地图表达出来,而位置的表达需要利用GIS技术,因此利用微信发送自己的即时位置,需要与GIS技术整合并发送,RS技术不能整合位置信息,C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 【10题详解】 - 14 - 图中显示,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清晰完整,表明照片拍摄到的范围一定是白昼,照片中南极点(S)周边都是白昼,即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因此照片拍摄时节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图中显示,甲位于地中海沿岸,应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此时处于冬季,当地冬季受西风影响,是多雨季节;图中显示,乙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此时为冬季,处于干季,不是雨季;图中显示,丙位于南非高原地区,属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此时处于夏季,是多雨季节;图中显示,丁位于非洲南端,属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此时为夏季,当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不是雨季。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1题详解】 照片显示,E、F的连线没有穿过南极点,因此两地不可能同在某经线上,排除A;材料信息表明,照片是宇航员在天空拍摄,而宇航员在太空的高度一般较低,受拍摄距离影响,照片中的范围不到地球面积的一半,因此照片中地球仅为昼半球的一部分,照片E、F虽然都位于地球照片边缘,但不可能同在晨昏线,但在照片上都可能看到E、F点,说明E、F同在昼半球,排除B,D符合题意;图中显示,E位于亚洲,应在东半球,但F点应20°W以西,应属西半球,因此两点没有同在东半球,排除C。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位置如下图),被称为大湾区的菜篮子。这里纬度低,地势高,气候条件优越。当地政府加强对蔬菜生产的管理,严格限制化肥农药使用,确保产品安全。 - 14 - (1)列举贺州市蔬菜种植能够带动的2种下游产业。 (2)简述贺州市发展蔬菜产业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说明贺州市蔬菜品质优良的原因。 (4)分析大湾区成为贺州市蔬菜主要目标市场的原因。 【答案】(1)蔬菜加工(特色旅游),蔬菜运输(蔬菜贸易)。 (2)劳动力(土地)廉价,靠近市场,政府支持 (3)纬度低,光热充足;海拔高,日温差大;实行绿色生产方式。 (4)距离近(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经济发达,蔬菜生产成本高;人口稠密,市场需求大。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广西东北部贺州市蔬菜种植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产业联系、农业区位、商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贺州市蔬菜种植业生产的大量蔬菜可以用来就地加工,形成蔬菜加工业;当地生产的蔬菜离目标市场较远,从而带动当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以有机蔬菜采摘为活动内容的旅游业发展;带动与蔬菜相关的商业发展等。 (2)贺州市发展蔬菜产业有利 - 14 - 社会经济条件应从劳动力、土地、市场、交通、政府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叙述。图中显示,贺州市位于广西与广东、湖南交界处,以山地为主,经济相对落后,因此当地劳动力和土地价格较低,生产蔬菜的成本较低,市场竞争力强;图中显示显示,贺州与大湾区相临,而大湾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蔬菜消费量大,因此靠近市场,有利于当地蔬菜种植;近年来,当地与广东的交通道路改善,有利于当地蔬菜及时投放到市场;材料信息显示,当地政府加强对蔬菜生产的管理,严格限制化肥农药使用,确保产品安全,因此当地蔬菜种植获得了政府支持,有利于蔬菜种植业发展。 (3)贺州市蔬菜品质优良的原因应结合材料信息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进行说明。图中显示,贺州市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纬度低,水热资源充足,有利蔬菜生长;材料信息表明,当地海拔高,因此当地光照强,日温差大,有利于提高蔬菜品质;材料信息显示,当地政府加强对蔬菜生产的管理,严格限制化肥农药使用,确保产品安全,即当地实行绿色生产方式,使得当地蔬菜品质优良。 (4)大湾区成为贺州市蔬菜主要目标市场的原因应从位置、交通、供需矛盾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贺州市临近大湾区西北侧,距离大湾区近,交通便利,蔬菜运输成本低,时效性强,可以为大湾区提供优质新鲜的蔬菜;大湾区产业规模大,用地紧张,劳动力成本较高,导致大湾区本身蔬菜生产成本高,而大湾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蔬菜市场需求大,因此大湾区成为贺州市蔬菜主要目标市场。 13.回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刚果盆地形成于断裂下陷作用,盆地周边峡谷幽深,盆地中部沼泽广布。下图为刚果盆地(局部)等高线略图。 (1)评价刚果盆地中部发展内河航运的自然条件。 - 14 - (2)刚果盆地中部沼泽广布,说明该地植被对沼泽形成的促进作用。 (3)甲地没有形成沼泽,分析甲地沼泽形成的不利条件。 (4)推测刚果盆地周边峡谷幽深的自然原因。 【答案】(1)有利条件:流量大,通航能力强(水温高,无结冰期);水流平缓,航行安全。不利条件:沼泽广布,不利于沿岸筑港。 (2)热带雨林,植被茂盛;大量涵养水源,提高地表湿度;林下光照弱(空气潮湿),蒸发量小。 (3)远离河流,地表水来源不足;地形相对凸起,地表水容易散失。 (4)气候湿润,河流流量大;(坡面)水土流失弱,河流含沙量小;断裂下陷,导致地面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对河床)侵蚀作用强。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非洲刚果盆地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内河航运条件评价、沼泽形成的影响因素、峡谷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刚果盆地中部发展内河航运的自然条件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评价。从有利条件来看,刚果盆地内的河流流域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降水量大,因此流量大,江阔水深,航道条件优越,通航能力强,且全年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刚果盆地内部地形平坦,河流水流平缓,利于航行,且航行安全性高。从不利条件来看;图中显示,刚果盆地内部沼泽广布,建设河港的陆域条件较差,不利于沿岸筑港,从而对发展内河航运不利。 (2)刚果盆地中部沼泽广布,该地植被对沼泽形成的促进作用应森林涵养水源、蒸发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茂盛,热带雨林涵养水源能力强,提高地表湿度,为盆地中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热带雨林植被密度大,林下光照弱,空气湿度大,蒸发量小,使得地表和地下水丰富,为盆地中沼泽提供丰富的水源。 (3)甲地没有形成沼泽,甲地沼泽形成的不利条件应从水源、地形等角度进行分析。图中显示,甲地离河流较远,地表水相对较少;甲地地势较高,地表水不易汇集,容易流失,地表不易积水形成沼泽。 - 14 - (4)刚果盆地周边峡谷幽深的自然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内外力共同作用角度进行推测。材料信息表明,刚果盆地形成于断裂下陷作用,说明刚果盆地边缘坡度陡,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刚果盆地属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气候湿润,河流发育众多,且河流流量大;坡面上受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弱,河流含沙量小,因此河谷中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不断下切侵蚀,形成周边峡谷幽深的地貌景观。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下图为上海济州岛(韩国)福冈(日本)豪华邮轮5日游基本行程,此线路邮轮方式深受中国游客青睐。邮轮上住宿条件良好,并且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娱乐、餐饮、购物等旅游活动。 分析该旅游线路中邮轮方式深受中国游客青睐的原因。 【答案】线路距离适当,行宿一体,轻松舒适,体验项目丰富,海洋、沿岸旅游地凤光秀丽。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上海-济州岛-福冈邮轮旅游活动为情境,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 14 - 【详解】上海-济州岛-福冈旅游线路中邮轮方式深受中国游客青睐的原因应线路时空特征、旅游方式、旅游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图文信息表明,上海-济州岛-福冈邮轮旅游活动所花时间为5天,线路跨越3个国家,适合中国游客小长假的旅游安排,线路距离适当;材料信息表明,邮轮上住宿条件良好,旅行和住宿一体,在游览地停留时间较长,相对轻松舒适,能起到休闲旅游的效果;材料信息表明,上海-济州岛-福冈邮轮旅游活动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娱乐、餐饮、购物等旅游活动,体验项目丰富,沿线海洋和游览胜地凤光秀丽,游览价值高,吸引力强。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2019年10月前后,澳大利亚多地发生严重山火,大面积森林被烧毁。山火造成了巨大的生态损失,尤其对当地野生动物带来空前的危害。下图为澳大利亚东部沿海某区域野外过火范围分布图。 说明图示区域本次山火对当地野生动物造成的危害。 【答案】造成动物伤亡,栖息地面积减小,食物来源减少,栖息地分布不连续(破碎),环境(空气)质量下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澳大利亚森林火灾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森林火灾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图示区域本次山火对当地野生动物造成的危害应直接伤害、栖息地破坏、大气污染等方面进行说明。图中显示,此次火灾烧毁和过火面积大,许多野生动物在森林火灾发生时躲避不及,直接被森林大火吞噬,造成动物伤亡;森林大火烧毁了大量植被,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烧毁了野生动物的大量食物,食物来源减少,野生动物受到伤害;森林大火把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分割开来,使得栖息地呈现不连续分布状态,呈现碎片化,破坏野生动物流动和交流,从而生态失去平衡,大量野生动物受到伤害;森林大火导致大气污染严重,环境(空气)质量下降,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 14 - 【点睛】森林火灾危害:(1)烧毁林木。森林一旦遭受火灾,最直观的危害是烧死或烧伤林木。一方面使森林蓄积下降,另一方面也使森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3)危害野生动物。森林是各种珍禽异兽的家园。森林遭受火灾后,会破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有时甚至直接烧死、烧伤野生动物。(3)引起水土流失。当森林火灾过后,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会显著减弱,严重时甚至会消失。因此,严重的森林火灾不仅能引起水土流失,还会引起山洪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4)使下游河流水质下降。森林多分布在山区,山高坡陡,一旦遭受火灾,林地土壤侵蚀、流失要比平原严重很多。大量的泥沙会被带到下游的河流或湖泊之中,引起河流淤积,并导致河水中养分的变化,使水的质量显著下降。(5)引起空气污染。森林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造成空气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及野生动物的生存。(6)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森林火灾常造成人员伤亡。全世界每年由于森林火灾导致千余人死亡。此外,森林火灾还会给人民财产带来危害。林区的工厂、房屋、桥梁、铁路、输电线路、畜牧、粮食等常常受到森林火灾的威胁。 - 14 - - 1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