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4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政治3月月考试题1
【2019最新】精选高二政治3月月考试题1 一、选择题(2×25=50) 1、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二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材料说明( )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参与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这说明( )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素养是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的 ④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3、××市通过千个学习书屋进社区、乡村等系列活动,营造了“ - 40 - / 40 满城书香”的浓厚氛围。市民除了能在城市阳台、市图书馆、杭州大剧院等“核心学习空间”感受浓厚的书香外,还能在江堤的“漂流书亭”里体会阅读的愉悦。这有利于( ) ①发挥优秀文化的影响,提高民族素质 ②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创新 ③发挥道德模范的作用,培养良好社会风尚 ④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公益广告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媒体,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以画面、声音或文字等形式呈现出来,以引导人们更新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由此可见,公益广告( ) ①集中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 ②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能够引领文明风尚,激发正能量 ④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现在大多数学校都会举办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活动,通过积极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这说明( ) A.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教育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 40 - / 40 D.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6、某省校园文化艺术节以“科学发展,青春放歌”为主题,在全省高校开展高校社团文化网络展评、“科学发展观之我见”辩论赛、校园舞蹈大赛、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相声小品大赛、青少年书法大赛(大学组)、廉政文化征文大赛、网络摄影大赛等10项具有时代特征、地区特色、青年特点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由此可见(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校园文化艺术节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象形文字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有趣的图画。如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与马有关的字就造了许多。这一现象说明( ) A.文化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8、“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如同为春节,北方冰城哈尔滨用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而南国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迎新。这说明( ) ①不同的区域文化截然不同 ②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 - 40 - / 40 ④不同地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A.①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D.①②④ 9、“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不打自垮”说明( ) A.必须提高国家的安全实力。 B.必须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C.必须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 D.必须提高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10、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 )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③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佛罗伦萨的一些市民在酒馆茶馆里,吃着烤肉,欣赏着自己的历史文明,告诉游客墙皮脱落下的砖是12世纪的。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实践的产物 - 40 - / 40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西方学者约瑟夫•奈曾就柏林墙倒塌感慨:“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这表明( ) ①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政治是文化的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3、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语言文字、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等。由此可见( ) ①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包括了所有人类文明成果及相关活动 ④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 40 - / 40 。这一论断意在告诉我们( ) ①应当自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理想信仰往往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改革开放以来,一代代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号召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这是因为( ) ①文化的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企业家精神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③文化促进社会发展已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 ④企业家精神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浙江嘉兴南湖岸边的“红船”,真实地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场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革命圣物,更被公认为“党的摇篮”,向人们诉说着建党伟业的“红船精神”。材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能相互交融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0 - / 40 17、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中心环节,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这是因为( ) ①文化活动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②文化对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③文化建设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8、蜀道的开凿始于战国时期,这条惊险奇绝的古道堪称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也是历史文化的“活文献”。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这表明( ) ①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②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 ③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代诗人王冕的这句诗,不但表达出梅花独放幽香的高洁品格,也表达出诗人淡泊自守的精神气节。时至今日,这句诗仍被广为传颂,并引发时代共鸣。这种时代共鸣表达的是( ) - 40 - / 40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和定力 ②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知和清醒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大同思想 ④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宽广胸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17年6月29日,全国首个地铁公共文化艺术节在上海开幕。借助地铁这一公共交通载体,营造经典文化氛围,丰富上××市文化的公共空间,让乘客在旅途中实现“看得到作品,听得到音乐,悟得到精神,学得到知识,感受得到文化氛围”的文化愿景。发展地铁文化有利于( ) ①扩大影响范围,助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②营造良好氛围,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养 ③发挥科技作用,使地铁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利用鲜活载体,传播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已成为中华民族最独特的文化标识,也是中国人独特的理想人格:‘有专家指出,君子文化是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传输导线和融合平台,应大力弘扬。弘扬君子文化的意义在于( ) ①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水平 ②陶冶人们的情操,塑造健全人格 - 40 - / 40 ③引导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 ④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纪录片《本草中国》由强大的幕后团队筹备拍摄近两年时间,足迹遍布了全国30多个省市,完成了对“人与本草情缘”的一次真实探寻。《本草中国》以“中国非物质遗产中药炮制技术及中药传统制剂方法传承人”为灵魂展开,引导观众走进神秘神奇的中药世界。在探寻道地药材、还原炮制技艺、点拨医药原理的过程中,完成对中医药文化的启蒙和普及。这主要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纪录片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3、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你认为下列时政要闻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17年3月29日,韩媒问卷调查1000名选民,近7成选民盼外聘奥巴马当总统 ②2017年3月,超40城收紧楼市政策,认房认贷蔓延至二线城市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④2017年3月23日,里皮率领中国足球队以1:0战胜韩国队。 - 40 - / 40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4、广东经济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中国名企丛书》中,《华为四张脸》、《格力非常道》《平衡:中国商道的奥秘》《和为贵﹣﹣中国人的成功法则》等,成功输出到加拿大和英国,成为EMBA教材;这些图书向世界讲述中国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提升中国改革实践影响,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这( ) A.彰显着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B.反映中国的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C.表明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体现中华文化将主导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25、漫画《手机信访》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②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 ③在时代发展进程中文化与政治不可再分 ④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50) 26、(1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追求,中华民族所以是一个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秀民族,中华文明所以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最具有历史穿透力和现实影响力的先进文明,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锐意改革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明。 - 40 - / 40 请你简要说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及怎样正确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27、(17)2017年1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印发,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在各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8、(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风格各异的文化形态,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文化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异彩纷呈、各有千秋,但其思想、价值、行为的“同”远大于“异”,寻求不同文化之间的“同”与“通”;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精神基石。我们既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顾影自怜;要善于从世界看本国、从本国看世界,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觉。 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该如何对待“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交流合作。 - 40 - / 40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 1、【考点】D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特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解答】①④符合题意,原始汉字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体现了文化来自于实践,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②错误,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指的是文化与经济发展并不总是亦步亦趋,选项所述与题意无关; ③错误,题目讲述的是文化的产生,选项所述与题意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本身说法错误的,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2、【考点】D3:文化的作用;D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的特点 - 40 - / 40 (1)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解答】①②符合题意,“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激励更多的人参与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这说明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素养是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的; ④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化与经济相交融。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主旨不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3、【考点】D3:文化的作用;DP: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 40 - / 40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 1、文化的作用 (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会促进其发展,反之,会阻碍其发展. (2)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民族及国家历史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①对国家而言,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对民族而言,只有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对个人而言,健康的、先进的文化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①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之一. ②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③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解答】①④符合题意,“××市通过千个学习书屋进社区、乡村等系列活动,营造了“满城书香”的浓厚氛围”,这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的影响,提高民族素质,也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 40 - / 40 ②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创新; ③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发挥道德模范的作用,培养良好社会风尚.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4、【考点】D3:文化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解答】①不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 ②说法错误,大众传媒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④符合题意,“公益广告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媒体,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以画面、声音或文字等形式呈现出来,以引导人们更新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由此可见,公益广告能够引领文明风尚,激发正能量,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故选:D。 - 40 - / 40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5、【考点】D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解答】AB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不能表明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C说法不科学,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 D符合题意,“通过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学生们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这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6、【考点】D6:文化对人的影响;DA:文化传播的途径.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传播的途径 - 40 - / 40 (1)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2)文化传播的途径: ①贸易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③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解答】①②④符合题意,“某省校园文化艺术节以‘科学发展,青春放歌’为主题,在全省高校开展具有时代特征、地区特色、青年特点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由此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校园文化艺术节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 ③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故选:B。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无关选项。 - 40 - / 40 7、【考点】D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解答】A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象形文字字形来源于对实物的描摹,因此它本身就是一幅有趣的图画”,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CD说法错误,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注意排除错误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8、【考点】D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2:文化的表现形式.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表现形式 (1)文化的特点 ①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区域的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 40 - / 40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念、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静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 【解答】①说法错误,“不同的区域文化截然不同”,否认了不同文化的共性; ②③④符合题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如同为春节,北方冰城哈尔滨用五彩缤纷的冰灯迎新,而南国广州则用姹紫嫣红的花市迎新”,这说明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不同地域的文化各有特。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9、【考点】D5:文化与综合国力.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 40 - / 40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解答】ABC不合题意,均排除; 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了优秀传统、民族人文精神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也就是强调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所以为了避免“不打自垮”,必须提高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不符合题意的均可以排除。 10、【考点】D6:文化对人的影响;DB: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 40 - / 40 文化的传播越来越依靠大众传媒,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解答】①③符合题意,“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表明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表明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②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④说法错误,现代传媒的出现并不会取代传统传媒. 故选:A.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 11、【考点】D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 40 - / 40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解答】①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体现文化的产生; ②符合题意,“墙皮脱落下的砖是12世纪的”却展示了佛罗伦萨的历史文明,体现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体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④符合题意,“佛罗伦萨的一些市民在酒馆茶馆里,吃着烤肉,欣赏着自己的历史文明”,说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故本题选C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2、【考点】D4:文化与经济 政治的关系;D6:文化对人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 40 - / 40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解答】①符合题意,“如果没有西方流行文化经年累月传递的那些影像,光凭锤子和压路机是难以推倒柏林墙的”表明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②不合题意,题目内容没有涉及文化的差异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③符合题意,“早在柏林墙倒塌之前,西方的影视就已经‘穿墙而过’影响了一大批人”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说法错误,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 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13、【考点】D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文化的内涵: - 40 - / 40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解答】①②符合题意,由“文化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语言文字、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可看出,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也说明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说法错误,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不是所有人类文明成果及相关活动; ④不合题意,材料只强调了人创造了文化,不涉及文化塑造人的内容. 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单项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 - 40 - / 40 14、【考点】D5:文化与综合国力;E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越来越多的国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40 - / 40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解答】①④符合题意,“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强调了人民信仰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自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 ③说法错误,理想信仰属于社会意识,只能影响但不能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15、【考点】D3:文化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 总体作用: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解答】①符合题意,国家之所以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是因为优秀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说法错误,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的是科学文化; ③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 ④符合题意,“一代代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 40 - / 40 告诉我们,国家之所以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6、【考点】D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E2:中华民族精神.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 1、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中华民族精神 (1)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 40 - / 40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如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解答】①不合题意,题目内容涉及的是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②不合题意,“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材料没有涉及; ③符合题意,“红船”文化是革命的产物,表明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符合题意,“红船”真实地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场景,向人们诉说着建党伟业的“红船精神”,表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7、【考点】D6:文化对人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 - 40 - / 40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答】①④符合题意,之所以“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中心环节,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这是因为文化活动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说法错误,文学艺术对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③说法错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是,一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二要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8、【考点】D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①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区域的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 - 40 - / 40 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解答】①说法错误,“古蜀道是巴蜀文化的全方位展示”,该说法夸大了古蜀道的作用; ②说法错误,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古蜀道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不能说人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赋予“自然”的东西以文化; ③④符合题意,“在漫长的三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无数的政客商贾、文人兵卒行进在这条古道上,由此留下了大量的城池、建筑、诗歌和故事,让古蜀道升华为一条南北文化交融的立体系统”,这表明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表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故选:D。 【点评】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要在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对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排除错误选项,准确作答。 19、【考点】D6:文化对人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是什么? ①内涵: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 40 - / 40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②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为什么?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如何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①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解答】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诗句表达出诗人淡泊自守的精神气节,即透漏出出发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时至今日,这句诗仍被广为传颂,并引发时代共鸣,所以这种时代共鸣表达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信和定力,表达了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知和清醒; ③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不能表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大同思想; ④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宽广胸怀。 - 40 - / 40 故选:A。 【点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不符合题意的均可以排除。 20、【考点】D6:文化对人的影响;E6:发展大众文化.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 (1)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发展大众文化 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应该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解答】①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助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 ②④营造良好氛围,发展地铁文化有利于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素养,有利于利用鲜活载体,传播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 40 - / 40 ③说法错误,地铁并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故选:D。 【点评】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 21、【考点】D6:文化对人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能不断丰富自身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解答】①不合题意,弘扬君子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水平”无关; ②③符合题意,弘扬君子文化的意义在于陶冶人们的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引导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 ④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可以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 故选:C。 - 40 - / 40 【点评】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2、【考点】D6:文化对人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答】①②正确,在探寻道地药材、还原炮制技艺、点拨医药原理的过程中,完成对中医药文化的启蒙和普及。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与“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无关。 ④错误,纪录片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而不是途径。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23、【考点】D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内涵 - 40 - / 40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解答】①不合题意,“韩媒问卷调查1000名选民,近7成选民盼外聘奥巴马当总统”体现的是政治现象; ②不合题意,“超40城收紧楼市政策,认房认贷蔓延至二线城市”体现的是经济现象; ③④符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里皮率领中国足球队以1:0战胜韩国队都是文化现象。 故选:D。 【点评】本题要求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正确把握文化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不是指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②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产品。③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 (2)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3)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4)“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4、【考点】D5:文化与综合国力.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综合国力 - 40 - / 40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越来越多的国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解答】A说法错误,认同的应该是本民族文化; B符合题意,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材料中的中国图书向世界讲述中国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提升中国改革实践影响,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反映中国的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C不合题意,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我国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D说法错误,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因此认为中国主导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的说法夸大了中国的地位。 故选:B。 - 40 - / 40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25、【考点】D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D4:文化与经济 政治的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物质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物质的关系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解答】①符合题意,漫画表明有关部门通过手机可接受人民群众的信访,听取相关意见和建议,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 ②不合题意,“手机信访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有力保障”是政治生活角度; ③不合题意,漫画内容体现不出文化与政治不可再分,而是强调二者相互交融; ④符合题意,随着民主和法制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漫画中人民群众通过手机进行信访,表明文化与政治日益交融。 故选:B。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 40 - / 40 26、【考点】D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分析】请你简要说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该题是一道简答题,涉及的知识要素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运用这一知识要素,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解答】(1)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②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2)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点评】该题是一道简单的简答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再现知识的能力,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这一问题关系的理解和把握程. 27、【考点】DE:传统文化的表现 特点和影响;DF: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分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本题可用的知识点有: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解答】(1)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众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40 - / 40 ③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是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 (2)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点评】本题考生考生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是对考生基础知识的考生,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把握相关知识,方可准确解题.(1)能答出历史性和时代性不减分 28【考点】D9:尊重文化多样性;EA: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分析】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考查的是文化生活,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该如何对待“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交流合作,设问范围清晰.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要根据设问进行考点定位.根据设问中“如何对待文化交流合作”的关键语句,可以确定运用尊重文化多样性以及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进行解答.据此,可运用的知识点有: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尊重文化多样性应坚持的原则;文化的交流、借鉴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 【解答】①尊重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它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共处. ③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觉,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不断推动我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创新. (以上主观题学生若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 40 - / 40 【点评】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运用“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谓“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是在审读设问和材料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 40 - / 4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