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第一讲哲学思想专题练习
第一讲 哲学思想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备考指津 1.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b 以判断题、选择题形式考查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识与理解 a 2.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b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b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与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相互影响: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与哲学 世界观 哲学 区 别 含义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10 - 区 别 形 成 自发形成,人人都有 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特 点 是零散的、朴素的、不自觉的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联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因而哲学不仅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且还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别。所以,不能认为任何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的统一。 2.不能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是错误的。 考向一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1.(2016·10月浙江选考)科学家在科研活动中不自觉地接受某种世界观的指导。( F ) 2.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影响。( F ) 3.从古到今,哲学流派繁多,有些根本观点相同,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 ①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科学之科学 ④正确的学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①②正确。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正确的学说的说法均错误,③④排除。 4.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总结 - 10 - 解析:选A。由题干可知,“慢生活”这种世界观使一些人形成了“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的方法论,故选A项。哲学源于实践活动,B项说法错误;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排除C项;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D项说法错误。 5.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含的哲理是( ) A.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解析:选B。本题的题眼是“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知廉明耻是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信奉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体现的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选B项;联系是有条件的,A项说法错误;C项不是哲学道理,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D项与题意无关。 考向二 哲学与具体科学 6.(2019·4月浙江选考)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都会推动唯物主义的发展。( T ) 7.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真正的思想进步是科学努力的结果。哲学已经把责任交给了它原来的分支如物理学和心理学。哲学家现在能够做的只剩下提供某种思想脚手架用以支撑这个伟大的实证建筑。这说明( ) ①具体科学正取代哲学发挥指导作用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具体科学不能取代哲学,①不选。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③错误。 8.“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蔡元培先生的这一论述表明( ) A.自然科学是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B.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C.自然科学依赖于哲学并随之发展而发展 D.形成哲学思想是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 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错误,自然科学可以独立发展;自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 10 - D项错误。 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 一是二者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二者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对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解读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依据。笼统地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科学的。 考向 哲学的基本问题 1.(2017·11月浙江选考)有人说哲学研究人生问题,有人说哲学研究认识问题,其实哲学只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F ) 2.(2016·4月浙江选考)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这种观点属于( ) A.彻底的不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不彻底的可知论 D.可知论 解析:选D。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承认人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属于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材料中的观点承认世界的可知性,属于可知论,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 10 - 3.我国古代“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演化而来的;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分歧是( ) A.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B.意识和物质何者是本原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D.物质与意识能否统一 解析:选B。我国古代“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表明人们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意识和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故选B项。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4.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家分别以“人与社会”“人与修心”“人与自然”为理论主线,究其哲学本质,他们的理论都反映的一个基本问题是( ) A.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解析:选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正确且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不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2)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主要观点和基本评价 基本形态 主要观点 基本评价 - 10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2)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 (1)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其观点只是一种猜测; (2)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原子是世界的本原;(2)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1)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2)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2.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的主要观点和基本评价 基本形态 主要观点 基本评价 主观唯 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客观唯 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考向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2018·4月浙江选考)哲学需要反思,需要认识“思想”、认识“认识”,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F ) 2.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F ) 3.(2019·4月浙江选考)下列哲学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①现实世界是人的主观感觉的产物 ②现实世界是客观理念世界的模仿和分有 ③世界是由水、土、火、气等构成的 ④世界是由形状大小不同的原子构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4.我国哲学家张载认为,气是万 - 10 - 物的本原,一切有形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气。这种观点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解析:选C。题中观点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是这种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原看作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所以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5.“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观点体现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是( ) A.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在这里 B.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D.天下为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也 解析:选C。“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认为人的心灵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A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项认为“阴阳二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项认为“吾心”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干属于一个哲学派别;D项中的“器”是物质,而“道”是意识,该观点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意识是物质的体现,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专题强化训练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写T,错误的写F) 1.你有你的世界观,我有我的世界观,我们都是哲学家。( F )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和。( F )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F ) 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习近平强调,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这一要求体现了(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B.哲学就是世界观 C.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D.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选A。“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属于世界观,“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属于方法论,故A项符合题意。B项观点不正确,C、D两项不符合题目主旨。 5.有人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及时行乐,从而自甘堕落;雷锋则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一生无私奉献;佛教认为,人生皆是空,从而遁世修行。这表明( ) - 10 - ①人的世界观是截然不同的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③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 ④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D。材料说明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导致人们对生活的不同看法和行动,即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②④符合题意;人们的世界观有差别,也会有相同之处,①说法太绝对;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③说法错误,可排除。 6.中国科学家在嫦娥三号着陆器上安装了望远镜,通过紫外波观测宇宙,这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又一重要成就。我国空间探月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这体现了( ) A.哲学是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B.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具体科学的发展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依据 解析:选B。“我国空间探月技术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类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强调了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体现了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哲学不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A项错误;C、D两项强调的是具体科学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7.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分别讲了男人、女人、老人和青年人各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回答。苏格拉底认为应该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这表明( ) ①哲学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综合出事物共同的本质 ③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的概括和总结 ④哲学是人们对于具体领域的根本观点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苏格拉底的观点揭示了哲学的研究对象,①②是对哲学研究对象的正确表述;③错误,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正确的;④错误,哲学以整个世界而不是以具体领域为其研究对象。 8.黑格尔在谈到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时候,曾把具体科学比作小鸟们在白天各处飞翔的足迹,把哲学比作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追寻其他鸟儿在白天自由翱翔的足迹。黑格尔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 ) - 10 - ①哲学知识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②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具有反思的特点 ④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与升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题干材料生动地说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知识不是具体科学知识的简单相加,①观点错误;②与题干材料主旨不一致;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9.习近平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从哲学上看,这一论断体现了( ) A.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D.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 解析:选B。“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10.“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认识与自然的吻合具有必然性 ③认识以实证和猜测为基础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材料反映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①④符合题意。认识与自然的吻合不具有必然性,②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错误。 11.“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这是斯蒂芬·霍金在他的《大设计》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从世界观上看,下列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 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 ④黑格尔: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霍金认为世界不是神创的,这是唯物主义观点,②③ - 10 - 哲学立场与之相同。①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体现思维的机械性,与题意不符。 12.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 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区别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孔子观点中的“命”“天”支配人的一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孟子把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选B项。另外,注意题干强调的是“主要区别”。 三、综合题 13.在著名哲学家杨献珍看来,哲学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实践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领导干部学哲学,只有正确解决了这个哲学上的基本问题,才能使党和国家的干部从思想上根本克服主观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的命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其价值。 (1)请简要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具体内容。 (2)结合材料,运用“百舸争流的思想”的知识,说明“哲学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的基本问题”的命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价值。 解析:第(1)问较为简单,直接根据教材相关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实际是要求回答为什么要重视哲学的基本问题。回顾教材知识,可以联想到“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相关知识中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重要性的相关论述。 答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因此,该命题在理论上具有价值。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该命题在实践上具有价值。 - 1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