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高一思想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0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惊天动地的历史性成就。成就的取得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始终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 ‎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④确定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试题阐释的是中国共产党99年的奋斗成果,①不符合题意。‎ ‎②:197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②错误。‎ ‎③④:中国共产党99年的奋斗成果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得益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改革年代,中国共产党都把自我革命作为兴党、强党的重要手段。下列对自我革命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此作为行动指南 ‎②把自我革命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永远不犯错误 ‎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④确立党的执政地位,不断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改革年代,中国共产党都把自我革命作为兴党、强党的重要手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要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此作为行动指南,①③符合题意。‎ ‎②:永远不犯错误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②。‎ ‎④:党的执政地位不是自我革命精神确立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 漫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有这些情形会被追责》展示了领导干部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时,应当依规依纪追究责任的五种情形。中央之所以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是因为( )‎ ‎①贯彻执行觉中夹关于全民从严治觉重大决策部署及其上级党组织有关决定不认真、不得力 ‎②全民从严治觉重大决策履行全民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重要不作为 ‎④本地区、本单位政治意识淡化、党的领导弱化、学的工作虚化,责任落实化、管党治党宽松软 ‎④本地区、本单位在管党治党方面出现重大问题或者造成严重后果 ‎⑤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 ‎①全面从严治党能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 ‎②从严治党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活力的法宝 ‎③全面从严治党关系人心向背和国家民族的兴衰 ‎④全面从严治党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党内腐败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 ‎:中央之所以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是因为全面从严治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关系人心向背和国家民族的兴衰,有利于能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①③符合题意。‎ ‎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活力的法宝,②错误。‎ ‎④:“从根本上杜绝党内腐败问题”说法过于绝对化,④排除。‎ 故本题选B。‎ ‎4. 面对发展中的风险境遇,构建具有韧性的社会治理系统成为实现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推进韧性社会治理,需要激活主体韧性,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之所以激活主体韧性,发挥人民作用,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 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B.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 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D.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 ‎【答案】B ‎【解析】‎ ‎【详解】AD:“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说法均正确但均不是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根本原因,AD排除。‎ B:之所以激活主体韧性,发挥人民作用,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B正确且符合题意。‎ C:在我国,人民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而是间接行使,C错误。‎ 故本题选B。‎ ‎5. ‎2020年6月15日晚,印度一线边防部队公然违背双方达成的共识,出尔反尔,再次越过实控线向中方蓄意挑衅。中国边防部队果断采取自卫措施,对印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边防部队的自卫措施( )‎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和公共秩序 ‎②有利于对国内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③是履行防御外敌人侵,保卫国家安全的职能 ‎④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国际环境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材料反映的是涉外事件,而“维护国家稳定和公共秩序”、“对国内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均指向国内,①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边防部队果断采取自卫措施,对印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履行防御外敌人侵,保卫国家安全的职能,也是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国际环境,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 我国各级人大代表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积极主动依法履职。在2020年两会期间,他们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大量有深度、有温度的建议和议案。这表明,我国各级人大代表( )‎ ‎①是由人民群众直接选举产生②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努力为人民服务 ‎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享有特权④能够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我国各级人大代表是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但不一定是直接选举,①错误。‎ ‎②④:各级人大代表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之中,积极主动依法履职,他们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大量有深度、有温度的建议和议案,这表明我国各级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努力为人民服务,他(她)们能够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②④符合题意。‎ ‎③: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大代表也没有特权,③错误。‎ 故本题选C。‎ ‎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由宁夏、陕西、青海、新疆、内蒙五省区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快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的提案》。这表明人民政协履行( )‎ A. 政治协商的职能 B. 民主监督的职能 C. 参政议政的职能 D. 协商民主的职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材料未体现,A排除。 ‎ B: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材料未体现,B排除。‎ C:两会期间,五省区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快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的提案》,这表明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C符合题意。‎ D:材料反映的是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职能,未体现协商民主,D排除。‎ 故本题选C。‎ ‎8.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时指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这一重要论断重申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为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机关设立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②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前提和基础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机关设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而不是设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①错误。‎ ‎②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强调了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也反映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权制定自治条例,而不能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由全国人大制定,④错误。‎ 故本题选C。‎ ‎9. 法繁体字写作“灋”,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字形由“氵(水)“”“廌”“去”三部分组 成,“水”代表执法公平如水;“廌”就是摒穿,是古代传说中一种能明辨善恶是非的神兽,“去”是去除坏人的意思。下面关于“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②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 ‎③法是维护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④自古法律就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①正确。‎ ‎②唐朝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②错误。‎ ‎③: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这是法的特征之一,③正确。‎ ‎④: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0. ‎2020年5月13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去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13838件,结案222518件,同比分别上升17.38%和25.13%,收结案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1880件,结案31561件,同比分别上升26.85%.24.53%,收结案数、结案率均列全省首位。这表明( )‎ ‎①人民法院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②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③公民依法维权的意识逐步提高④我国积极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政府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人民法院是司法的主体,①错误。‎ ‎②:材料反映的是司法,而不是反映立法,②排除。‎ ‎③④:材料显示济南全市法院收结案均创历史新高,市中院受理案件、结案均同比上升,这说明公民依法维权的意识逐步提高,也反映出我国积极推进法治国家建设,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哲学世界中的变革,更是变革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喜欢闭门孤寂沉醉于自我直观的“高人”,而是投身时代洪流的思维着的哲学战士。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材料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革命性,而不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①不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革命性,未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哲学世界中的变革,更是变革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喜欢闭门孤寂沉醉于自我直观的“高人”,而是投身时代洪流的思维着的哲学战士。”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 高一年级某班开展以“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为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全班同学聆听身边的百姓声音,记录城乡巨变。下面是部分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 ‎◇某县茶庄农户李青年:一幕油茶百斤油,有娶媳妇有盖楼。‎ ‎◇河南退休干部彭先生:有吃有穿,平平安安。‎ ‎◇十八洞村返乡大学生施林娇:直播带货买特产,为家乡做点小贡献。‎ ‎◇平原池村党总支书刘违建:自然环境改善了,传统文化守住了。‎ ‎◇南通朗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邵文建:看着碧水蓝天,就是我心中的小康......‎ 对小康生活不同的回答表明( )‎ ‎①不同的生活与实践影响人的认识②人的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③不同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人的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材料中不同的人对小康生活的声音不同,体现了不同的生活与实践影响人的认识,但这些声音都是对小康生活的憧憬和感受,又体现了不同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①③符合题意。‎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而不是大脑的机能,②错误。‎ ‎④:材料不是反映意识的起源,也就未涉及人的意识是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3.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外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从哲学角度看,我国不设置经济增速具体目标的做法( )‎ ‎①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 ‎③坚持了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说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③:因为全球疫情和外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所以,今年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说明我国不设置经济增速具体目标的做法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了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①③正确。‎ ‎②:联系具有条件性,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的,②错误。‎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仍然具有客观性,虽然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垃圾围城”困扰着我们的生活。近十几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倡导下,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对各种垃圾进行能源化利用,干垃圾可以经过燃烧发电,湿垃圾(即厨余垃圾)也可以经过发酵做成沼气,实现了变废为宝。这主要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 创新的思维就能够彻底改变现实的存在 B.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C.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 D.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的规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选项夸大了创新思维的作用,A错误。‎ B:该选项的说法太绝对,任何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但不一定是发展的,B错误。‎ C:材料强调,我国通过采用技术使垃圾变废为宝,这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C正确。‎ D: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抗拒的规律,排除D。‎ 故本题选C。‎ ‎【点睛】‎ ‎15. ‎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深刻指出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从辩证法的角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重视部分的作用,以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②坚持从防疫的主观需要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要着重把握疫情防控的主要矛盾,坚持抓重点抓关键 ‎④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体现了要重视部分的作用,以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①符合题意。‎ ‎②:“从防疫的主观需要出发”说法错误,应该是从防疫的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排除。‎ ‎③: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胜之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这体现了要着重把握疫情防控的主要矛盾,坚持抓重点抓关键,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不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也就不体现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16. 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全国上下协同配合 面对突发疫情的侵袭,党和政府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方各方面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集中统一、上下协同、高效运行。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方针指导下,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 ‎◆尽锐出征众志成城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积极抗疫。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社区人员、公安民警、基层干部不辞辛苦、日夜值守;各行各业工作者不惧风雨、敬业坚守。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1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献出了宝贵生命。中国共产党460多万个基层组织,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筑起一座座抗击疫情的坚强堡垒。我国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够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 ‎【答案】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群众,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在疫情防控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强堡垒。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全国上下一盘棋,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上下协同、高效运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与法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够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包括:党的性质宗旨、执政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面对突发疫情的侵袭,党和政府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方各方面各负其责、协调配合,集中统一、上下协同、高效运行。‎ ‎【点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17. 乡村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山东省青岛莱西市河头店镇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该镇在各村设立共建议事会,共同商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各村庄均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村民公约等自治规范的作用,使大量矛盾和问题妥善解决在基层。凡涉及村民共同利益的事项都由村民召开村民会议,集体作出决定。及时公开村集体经济收益的分配、村办学校、村干部报酬补贴、生活困难救助人员的确定等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让每个村民都能了解。‎ 结合材料,说明河头店镇在乡村治理中是如何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的。‎ ‎【答案】设立共建议事会,村民共同商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保障村民参与民主协商,凡涉及村民共同利益的事项都由村民召开村民会议,集体作出决定,保障村民参与民 主决策,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村民公约等自治规范,推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保障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及时公开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让每个村民都能了解,保障村民参与民主监督。‎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乡村治理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山东省青岛莱西市河头店镇的乡村治理的探索与实践为材料,从《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说明河头店镇在乡村治理中是如何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的。根据试题设问,考生可先回顾乡村治理方面的知识要点,涉及村民自治中的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层面,然后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民主协商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设立共建议事会,村民共同商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保障村民参与民主协商。‎ ‎②民主决策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凡涉及村民共同利益的事项都由村民召开村民会议,集体作出决定,保障村民参与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村民公约等自治规范,推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保障村民参与民主管理。‎ ‎④民主监督角度: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及时公开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让每个村民都能了解,保障村民参与民主监督。‎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如何……”的形式呈现。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或者从材料中的具体做法概括答案要点。‎ ‎18.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关乎公民的切身利益。‎ ‎【民之所呼法有所应】‎ ‎【渐次推进臻于至善】‎ ‎1949—2014年 我国曾四次启动民法典编纂,但种种原因导致无疾而终 ‎2014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基本遵循。‎ ‎2018年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经常委会二审、三审后,均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听取有关部门专家意见,并到地方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后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2019年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其提请2020年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这是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与2017年制定的民法总则“合体”后,首次以完整版中国民法典草案的形式呈现。‎ ‎2020年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认真审议了民法典草案,最终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1)结合上述图表,运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的内容和过程所体现的道理。‎ ‎(2)《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据此,有人认为,良法乃善治之端,有了良法就能实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请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认识予以评析。‎ ‎【答案】(1)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立法调研,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②人大代表认真审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依法行使审议权和表决权,③民法典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终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高票通过,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④民法典的编纂内容和过程,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2)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良法有利于实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但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不仅要靠科学立法,还需要执法机关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民守法‘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维护者,‎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民法典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的内容和过程为材料,从《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图表,运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纂的内容和过程所体现的道理。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材料信息:“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经常委会二审、三审后,均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听取有关部门专家意见,并到地方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后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联想主干知识分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立法调研,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②材料信息:“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认真审议了民法典草案,最终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联想主干知识分析:人大代表认真审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体现了全国人民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依法行使审议权和表决权。‎ ‎③材料信息:“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听取有关部门专家意见,并到地方进行调研”、“最终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表决通过”。联想主干知识分析:民法典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终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高票通过,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④材料信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基本遵循”、向社会征求意见。联想主干知识分析:民法典的编纂内容和过程,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把体现广大人民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 ‎⑤材料信息: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的任务,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基本遵循、向社会征求意见、由全国人大代表表决通过。联想主干知识分析:民法典的编纂内容和过程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有关知识对“良法乃善治之端,有了良法就能实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一认识予以评析。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可分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两个层面分析。①合理性角度: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良法有利于实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②不合理性角度: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不仅要靠科学立法,还需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以“……体现……”的形式呈现。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求考生掌握某观点的具体内涵,又要与题设材料相结合,做到材料与观点一一对应。回答时首先应思考该观点的具体内容,并将材料与观点的具体内容对应起来,根据与材料关联的程度,安排观点表述的顺序。‎ 第(2)问,本题属于“评析类”主观题,此类试题既要分析观点的合理性,又要分析观点的不合理性。要确定评析运用知识角度,细化知识内容。本题限定了知识范围,要找出具体的知识点并写出来,按照材料+观点(核心)+阐述+总结(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提问)格式或者观点(核心)+材料阐述+点题(表态或者回到题目中提问)进行回答。‎ ‎19.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自古以来,北斗七星就是中国人辦明方向、把握时节的标志。‎ ‎2020年6月23日‎,北斗导航卫星圆满组网,形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建设。从立项科学论证到正式启动实施、从双星定位到区域组网,再到覆盖全球,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历经30多年探索实践,走过了北斗系统建设“三步走”的发展历程,其成功建设离不开“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科研试验十六字方针的指导,更离不开三代北斗人接续奋斗、自力更生、不断创新、自我超越的努力拼搏。北斗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速度、中国精度,创造了中国奇迹。‎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中国北斗人是如何创造出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的。‎ ‎【答案】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为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北斗人制定了“三步走”规划,做出了科学的计划安排。‎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可以指导人们改造世界。中国北斗人不断探索实践、持续奋斗,践行科研试验十六字方针,最终圆满建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中国北斗人从立项科学论证到正式启动实施,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迎难而上,不断创新,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北斗导航卫星圆满组网,形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与文化》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激发公民政治责任感。‎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中国北斗人是如何创造出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的。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主要包括: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中国北斗人的做法加以分析。中国北斗人制定了“三步走”规划,做出了科学的计划安排,接续奋斗、自力更生、不断创新、自我超越的努力拼搏,创造了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 ‎【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 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20.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关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2020年7月7日‎,习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肯定了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信中指出,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让你们这届高校毕业生经受了磨练、收获了成长,也使你们切身体会到了“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道理。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1)假如你是一名高校毕业生,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你的人生启示。‎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每一个青年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息息相关。请列举两个体现这一关系名言或诗句。‎ 要求:列举诗句或名言必须体现上述关系。‎ ‎【答案】(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人生道路上,我们要承认矛盾、直面矛盾,积极解决矛盾,在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练中收获成长。②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人们前进的道路上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青年人矢志奋斗,不畏艰难险阻同时,生逢其时肩负重任的我们要抓住时代机遇,为党和国家做贡献,④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我们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立足整体,积极完善自我,努力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2)示例: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③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高校毕业生就业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习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为材料,从《哲学与文化》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联系、发展、矛盾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相关知识,谈谈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你的人生启示。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相关知识,主要三个层次:联系、发展、矛盾,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立足整体,积极完善自我,努力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②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 ‎③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角度:联想主干知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青年人矢志奋斗,不畏艰难险阻同时,生逢其时肩负重任的我们要抓住时代机遇,为党和国家做贡献。‎ ‎④矛盾的普遍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要承认矛盾、直面矛盾,积极解决矛盾,在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练中收获成长。‎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列举两个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每一个青年人这一关系的名言或诗句。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考生从名言或古诗句筛选、作答。‎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题。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理论启示,还是行为启示,若是理论启示,一般提出理论依据;若是行为启示,侧重于应该怎么办层面,要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若设问比较笼统,需理论启示和行为启示均要思考,可按理论依据+具体做法模式思考。‎ 第(2)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