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练案新人教版必修3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第 6 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一中华文化的特点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基础题 1、2、3、4 5、6 拓展题 7、8、9、10、13 11、12、13、14(1) 一、选择题 1.2016 年 9 月 28 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召开发布座谈会,“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 据库”“中华古籍资源库”向社会发布。为中外学者方便研究古籍提供便利,必将对古籍研 究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重视古籍保护是因为史书典籍( D ) ①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是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结晶 ④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重视古籍保护是因为史书典籍是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一脉相 传的重要见证,故③④正确;文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 时代,故①②错误,故选 D。 2.回文诗是中国文苑的一朵奇葩,如《春》正读: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逆 读 : 明 月 夜 晴 春 弄 柳 , 晴 春 弄 柳 岸 啼 莺 。 品 味 回 文 诗 , 我 们 可 以 感 受 到 导学号 92972289 ( C )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 深、独树一帜 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兼收并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回文诗正反可读,精妙绝美,体现了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也是中华 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体现,故②③符合题意;“难以逾越”说法太绝对化,故排除①, 材料没有体现兼收并蓄,故排除④。 3.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 5 000 年历史。纵横十九路,方寸之内是尖跳飞断,棋盘 之外有文理哲思。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 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由此可知( C ) ①围棋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顶峰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文化随着社会 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围棋历史悠久,其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说 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②④与题意相符。①错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误,中华文化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材料强调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围棋相对稳定的文化 内涵传承至今,没有说明文化的因时而变,故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应选 C。 4.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等民居建 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 财富。这说明( B ) 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解析] A 表述不合理,文化的差异性取决于经济、政治、地理等方面;C 与材料无关, 材料强调的是区域性;D 表述错误,文化相互借鉴会渐趋融合,但不是日趋同一。 5.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 每年岁末,走在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缭 乱。“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 C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C.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解析] “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B、D 不符合题意。 6.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即传承与创新,这就是吸取传统 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剔除其糟粕的过程,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这体现了( A ) A.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B.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继承的过程 C.只要加强文化交流,就一定能推动文化发展 D.任何文化都能得到持续发展 [解析] 文化发展的过程不只是一个继承的过程,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B 项不科学。C 项说法过于绝对。D 项忽视了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在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问 题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表现为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7.《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行进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让凝 结在文物中的历史记忆和“文明光芒”照进现实,我们未来的道路必然越走越宽。这是基于 导学号 92972290 ( A ) ①文物可以影响和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文物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文物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④文物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解析] 我们之所以“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是因为文物可以影响和培养人们的爱 国主义情感,①正确。之所以让凝结在文物中的历史记忆和“文明光芒”照进现实,是因为 文物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③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错误。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④错误。 8.我国古代以 1000 文铜钱为一贯的钱币校量制度的史料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公元 960—1279 年)。2016 年 3 月,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证明这一校量方式最晚起源于 西汉(公元前 202 年—公元 8 年),这一发现将“千文一贯”的校量制度向前推了 1000 余年。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表明 导学号 92972291 ( D ) ①兼收并蓄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史料文献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出土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 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出土文物承载着我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④适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①是错误 的;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选 D。 9.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 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B ) 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方言是在长期历史环境下形成的区域语言,每种方言都蕴含着该地域的独特文 化内涵,因此甚为珍贵,要得到保护,故①正确。方言主要反映的是文化的地域特色,而非 时代特色,故②错误。各地的不同方言构成了我国语言绚丽多彩的现状,而且方言承载着各 地的文化,因此要得到切实保护,故③正确。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是各个民族的语言 而非方言,故④错误。 10.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民族只要他的历史和文化还活着,那这个民族就还活 着。”对于拥有丰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云南省来说,有很多民族文化面临着失传和消失的 危险。要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必须( C ) A.提高开发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 [解析] 许多民族文化有的已经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针对这一情况,急需我们做的是抢 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以维护文化的多样性,C 项正确。A 项与现实状况不符;B 项不 能解决当前问题;D 项与题意不符。 11.我国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 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机勃勃, 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这种“本土化”现象 ( B )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②表明文化渗透是中华文化的特有魅力 ③其实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有利于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我国西部民族文化在交流中能够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 极成分形成自己的特色,故①③符号题意;文化渗透是文化霸权的表现,故②说法有误,我 们应认同本民族文化,理解其他民族文化,故④说法有不妥之处,故本题答案选 B。 12.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而在当时的都城长安,食胡言、穿胡服、跳 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 导学号 92972292 ( B ) 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性 ②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 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包容性。唐都城长安, 食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这说明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有利于 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③④符合题意,选 B。①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②观点 错误,中华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又具有中华民族特性,不能说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 化。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 年央视春晚在泉州设立了分会场“央视春晚,泉州最美”。泉州在我国历史上一直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占据重要地位,是联合国认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 6 世 纪,泉州就与南海各国有交通往来。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古波斯、阿拉伯、印度等 诸多文化在泉州广泛传播,与中原文化、古闽越文化交汇交融、相生相长,孕育出独具特质 的闽南文化。今天的泉州,是首个“东亚文化之都”,传承着中国音乐活化石——南音以及 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等经典艺术瑰宝。 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央视春晚,泉州最美”的原因。 [答案] 泉州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泉州文化源远 流长,泉州海上交往历史悠久,是联合国认定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泉州文化博 大精深,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是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拥有众多经典艺术瑰宝和多 种特色民俗;泉州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泉州文化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 睦相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孕育出了独具特质的闽南文 化。 [解析] 此题设问范围明确,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设问指向具体, 分析“央视春晚,泉州最美”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解读、获取和提炼材 料有效信息;然后依据信息回扣教材知识,可从中华文化的共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方面,展开具体作答,精心组织答案。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美两国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竞争,有合作,也有分歧、对立甚至冲突。作为当今国际 社会中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处理好两国的关系,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意义 重大。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 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2)在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为了增强外国友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请你拟定一条公益广 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限 30 个字以内。 [答案] (1)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①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 睦相处,求同存异,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 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取长补短。我们要保持中华文化民族特色, 跻身世界文化发展前沿,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在文化交流、借鉴 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创新。 (2)例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解析]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 文化自信,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中华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化的包容性,然后考生可以从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角度说明一方面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 和睦相处,求同存异,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另一方面我们应在文化交 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最后还可以从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的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 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创新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2)本题比较开放,要求考生在国际文化交流 活动中,为了增强外国友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拟定一条公益广告词。考生所拟广告词,只 要符合 30 个字以内的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