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北衡水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北衡水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 在对先秦时期古城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当时已有专门的排水系统。如二里头木结构排水暗沟、偃师商城石砌排水暗沟、安阳殷墟陶土排水管道、周原卵石排水暗沟等。这说明( ) A.先秦时期各地存在密切联系 B.各时期的技术存在传承关系 C.城市建设以农业发展为基础 D.先民重视对环境的改造利用 2. 《汉书•艺文志》评论先秦某一学术思想流派:“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该流派的代表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3. 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4. 20世纪70年代曾在长沙马王堆与山东临沂先后出土的西汉帛画,虽然两地相距千里,但两地的帛画从内容到风格却极为接近。这表明( ) A.秦汉绘画形成了统一风格 B.秦汉统一推动了文化融合 C.山东先进文化被广泛学习 D.独尊儒术促进了绘画发展 5. 有史学家指出:“它以一种温和的方式适应了当时大一统皇权构建的需要,使汉王朝摆脱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文中的“它”代指的措施是( ) A.设置丞相 B.设立御史大夫 C.推行郡国并行 D.实行推恩令 6. 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确立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与危机 7.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以唐玄宗天宝三年的长安为背景,还原了唐朝长安的全貌和社会的烟火气。原著作者马伯庸称“我觉得长安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古代城市,全世界的人都汇聚在这个地方,真正这种文化最大的魅力所在,就在于它文化表层下所隐蔽的这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以下场景不可能在唐朝长安出现的是( )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D.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 8.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假设回到唐朝,国家要修建一座桥,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9. 孝文帝宣布:“凡属鲜卑旧制一概都在废除之列。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由此表明他( ) A.彻底否定民族传统 B.保守固执的封建意识 C.开拓创新的治国理念 D.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10.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C.东汉末年的战争中已开始使用火药箭 D.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11. 史学研究一般可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史料解释”和“历史结论”等环节。下列情况属于史学研究的“史料解释”环节是( ) A.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B.宋代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 职务相当于宰相 C.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D.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到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 12. 宋朝为分割宰相的军事权而设置的官职是( )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A.参知政事 B.三司使 C.知州 D.枢密使 13. 《辽史·百官志一》记载“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大),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治☆,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中的☆处应该是( ) A.党项 B.蒙古 C.契丹 D.女真 14. 北宋年间颁布的《元丰广州市舶条法》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海上外贸成文法规,其“不仅行于广州,而且遍行其它诸路”,成为当时官府进行海外贸易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它的颁布( ) A.说明广州是当时唯一的对海外诸国贸易的港口 B.说明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 C.表征着我国古代海外贸易活动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D.反映了造船技术的进步和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 15. 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A.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B.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C.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D.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16. 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地方权力削弱 B.君主专制强化 C.皇权受到制约 D.监察体系加强 17. 一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史,就是一部皇权不断强化、越来越走向专制的历史。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皇帝从董事长逐渐转为集董事长与总经理于一身的历史,皇帝“集董事长与总经理于一身”开始于( ) A.汉武帝 B.宋太祖 C.明太祖 D.雍正帝 18. 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主要有( ) ①商业市镇的兴起 ②经济作物普遍出现 ③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④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 某高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20. 在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京剧必定为表演的内容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京剧是中国古老的艺术之一 B.京剧的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 C.京剧是中国最成熟的戏剧 D.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21. “从这个条约的签订,就开始改变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或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等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这个条约( ) A.使中国国门大开 B.有利于列强的资本输出 C.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22. 法国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这样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劫掠,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写到的这件事发生在( ) A.1840年 B.1860年 C.1884年 D.1900年 23. 李大钊说:“他们(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旨在说明( ) A.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C.农民阶级追求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 D.农民阶级不能完成时代任务 24. 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通商口岸可以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下列对此条约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是在北京签订的 C.赔款2000万两白银 D.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 25. 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老照片中,发现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现象:八国联军在攻打北京城时,老百姓有的围观、有的带路,有的甚至帮助联军参与攻城;有的官员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后,竟然厚颜无耻地给联军赠送锦旗。这些现象反映了( ) A.中国当时民族意识国家观念现状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B.中国近代民主意识观念淡薄 C.三民主义中驱逐鞑虏的革命精神 D.国内民族矛盾是当时最主要矛盾 26. 19世纪后半期,美国海军军官罗伯特•薛斐尔在写给国内参议院的一封信中提到:中国的四大军工企业中,李鸿章独自创办了一个(金陵机器局),与曾国藩合作创办了一个(江南制造局),扩建了一个(天津机器局)。当时,李鸿章参与军工企业建设的最初目的是( ) A.自强 B.求富 C.海权 D.育人 27. 近代中国学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适时改变,在某一时期一位思想家曾“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这位思想家是( ) A.魏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28. 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深远的“解放作用”是( ) A.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 B.传播西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 C.指导维新变法的实践经验 D.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 29. 《赞武昌起义》一诗中说“义举成功置军府,各省呼应倒满清”,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911年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这些省区不包括( ) ①浙江 ②湖南 ③直隶 ④河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0.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A.使群众普遍认同了民主共和制度 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 C.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具有了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31.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 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 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 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 1911年至1913年,中国的政党据不完全统计有312个,上海和北京占了一半以上。影响最大的是国民党、统一党、民主党、共和党。这些政党的党员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立宪派、知识分子、乡绅地主。党员入党没什么手续,有的有党证,有的连党证也没有,打个招呼就成党员了,如梁启超有3个党籍,章炳麟有5个党籍,黄兴有11个党籍。以上现象所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 A.党派无坚定信仰,被袁世凯利用瓦解 B.推动孙中山先生建立统一政党 C.民国初年社会政治不统一 D.中国成功运用了西方政党政治 33.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其根据是( ) ①使封建专制思想受到沉重打击 ②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③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4.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民国清史馆馆长王湘绮撰写了一副对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结合这副对联推断,此时( ) A.《临时约法》尚未颁布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在即 C.中华民国政权已经覆灭 D.袁世凯已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 35.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认为它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是国家转型的助推器;有人认为它结束了封建帝制,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奠基石;也有人认为它反帝反封建不彻底,是一次有限革命。这说明( ) A.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客观 B.历史事实的多元化影响评价 C.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评价 D.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36. 1922年,梁启超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样圣贤,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 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永远没有人答应。”材料可用来说明辛亥革命( ) A.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B.最终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在民族革命方面获得成功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37. 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 B.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 C.中国共产党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D.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 38.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北伐战争旨在( ) A.围剿红军以打击共产党 B.打倒军阀推翻北洋政府 C.国共合作以建立共和国 D.击败张作霖实现统一 39.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史实是( ) A.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B.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C.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D.组建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 40.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这次会战( ) ①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 ②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 ③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 ④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党纲领如下: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 消灭阶级差别; 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一一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 ——《中共一大纲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共和国 ——《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 请回答: (1)材料一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有何不足? (2)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据是什么?此纲领是怎样具体实践的?结果如何? (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探索中走上什么正确道路?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据材料结合所学探究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大事记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 1935年12月9日 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7年8月13日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开始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40年8月 百团大战 1944年春 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1945年8月6日 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罗斯福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民最终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原因有哪些? (2)罗斯福的话表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有哪些?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2020学年河北衡水高一上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D 【考点】 从部落到国家 夏商的政治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先民对环境的改造和利用。 【解答】 从先秦时期的古城遗址中已有“专门的排水系统”可以得出,中国的先民重视对环境的改造利用,故D正确。 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不符合,故排除。 故选D。 2. 【答案】 B 【考点】 百家争鸣 【解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解答】 依据材料“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可知,这是道家辩证思想的体现,老子是道家的代表,故B正确。 A项是儒家代表,主张仁、礼,排除。 C项是墨家代表,主张兼爱、非攻,排除 D项是法家代表,主张变法革新,排除。 故选B。 3. 【答案】 D 【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动 【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的社会特点,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D。 4. 【答案】 B 【考点】 两汉的文化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朝统一 【解析】 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帛画。 【解答】 帛画从内容到风格极为接近一定是相互影响、互相学习借鉴的结果,国家越统一,越有利于相互交流、学习、融合,B正确; 极为接近不等于统一风格,更不等于全国风格的统一,A排除; 题干没有涉及哪一方影响大小,C排除; 题干没有涉及绘画内容和风格与儒家思想有关,D排除。 故选B。 5. 【答案】 D 【考点】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考查西汉时期推恩令。 【解答】 通过材料“温和的方式适应了大一统皇权构建的需要,摆脱了地方诸侯尾大不掉的困境”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正确; 丞相和御史大夫都属于中枢机构,排除AB; 郡国并行制的推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最终形成王国问题,排除C。 故选D。 6. 【答案】 C 【考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解析】 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 【解答】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历史上,东汉后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南方则处于东晋的统治下;此后,南北方进入了南北朝并列的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方人的南迁,中国历史出现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因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故C项符合题意。 A项是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状况,排除。 B项是隋唐时期历史发展状况,排除。 D项是明清时期历史发展状况,排除。 故选C。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7. 【答案】 C 【考点】 唐朝的民族关系 唐朝的繁荣发展 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城市的发展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 C项出自陆游的《杂赋》,描述了宋朝商业的发展状况,符合题意。 唐朝实行严格的城市规划,长安城如同一个围棋局,千百户人家如同围棋子分别各处,而十二大街就是围棋的纵横线,将长安城分隔成整整齐齐的菜田,故A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出自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作者利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其描述符合唐朝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唐朝京城教育的兴盛以及科举制的推行吸引了大批士人集聚京师,故“是时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D项符合唐朝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8. 【答案】 D 【考点】 隋唐三省六部制 【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三省中,中书省负责政策的制定,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交给相应的部门执行,而工部负责工程建设。据此可知D正确。 ABC均排序有误,排除。 故选D。 9. 【答案】 C 【考点】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孝文帝改革。 【解答】 依据“凡属鲜卑旧制一概都在废除之列。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可知,孝文帝开拓了创新的治国理念,故C正确,B错误; “凡属鲜卑旧制一概都在废除之列”并不代表彻底否定民族传统,故A排除; 材料未体现重农抑商,故D排除。 故选C。 10. 【答案】 B 【考点】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 【解答】 蔡伦是东汉的,排除A; 唐末时期,在战争中开始出现火药箭,还出现“发机飞火”的记载,即用抛石机投掷火药包,作燃烧性兵器,排除C; 唐朝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出现在宋代,排除D; 北宋指南针应用在航海上,是全天候的导航工具,弥补了天文导航、地文导航之不足,开创了航海史的新纪元,故B正确。 故选B。 11. 【答案】 B 【考点】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史料的重要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史学研究的方法。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问题形成是指在历史研究中产生了相关问题需要研究;史料收集是指以形成的问题为导向,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史料整理是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规范整理;史料解释是指对史料内容作出解释,由此可知,B项属于史料解释,正确。 A项属于史料搜集,C项属于历史结论,D项属于史料整理,皆可排除。 故选B。 12. 【答案】 D 【考点】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宋朝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故排除AB项,D项正确。 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故排除C。 故选D。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13. 【答案】 C 【考点】 南北面官和辽的统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契丹南面官北面官制度及其内容。 【解答】 材料“辽史”“取得幽云十六州”“官分南北”等,反映的是辽的南北面官制度,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故C符合题意; 西夏的政治制度模仿北宋,也保留了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但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元朝统一全国后接受中原的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加强地方管理,故B不符合题意; 金实行猛安谋克制度,兵农合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答案】 C 【考点】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 宋朝的商业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宋朝对外商业的发展。 【解答】 《元丰广州市舶条法》的颁布和出台,有利于广州地区对外贸易的有序性与合法性,有利于更好地确保国内外商人的权益,从而促进该地区海内外贸易的繁荣,表征着我国古代海外贸易活动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故C项正确。 宋元时期为人熟知的大型海港有广州、泉州、明州等港,广州并不是当时唯一的对海外诸国贸易的港口,故A排除。 《元丰广州市舶条法》的颁布无法体现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故B排除; 材料信息未体现造船技术和指南针,故D排除。 故选C。 15. 【答案】 A 【考点】 宋明理学 【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主要考查理学的主要特点。 【解答】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期理学家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之上,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儒学思想思辨哲学化从而形成理学,故A正确。 理学从本质上仍然属于儒学,排除B; 理学思想是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排除CD。 故选A。 16. 【答案】 B 【考点】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答】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废丞相设立内阁、设置军机处都是中央机构的调整,不是地方权力削弱。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均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体现。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和军机处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军机处是中央行政机构,与监察体系无关。 故选B。 17. 【答案】 C 【考点】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解答】 对材料分析可知,董事长指国家元首(皇帝),总经理指政府首脑(丞相),皇帝“集董事长与总经理于一身”即皇帝亲自负责所有国家政务,丞相不发挥作用,即废除了丞相制度,故C项符合题意。 AB都属于专制不断强化的过程,并没有废除丞相制度,排除; D不符合“开始”,排除。 故选C。 18. 【答案】 C 【考点】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工商业市镇 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棉花等经济作物普遍出现;出现区域性商人团体商帮,故①②④正确;坊市界限被打破在宋朝就已经出现,故③错误,故C项正确。 故选C。 19. 【答案】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C 【考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20. 【答案】 D 【考点】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京剧。 【解答】 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京剧必定为表演的内容之一的原因是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故C正确。 故选C。 21. 【答案】 A 【考点】 鸦片战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南京条约》。 【解答】 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个条约结束了中国闭关锁国的政策,改变了广州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的局面,这应该是指《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国门大开,故A正确; BC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故排除; 《辛丑条约》最终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排除。 故选A。 22. 【答案】 B 【考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来分析。 【解答】 A.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1840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 B.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 C.1884年是中法战争,当时没有打进北京。 D.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应该包括很多列强,不是只有英国和法国。 故选B。 23. 【答案】 A 【考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 A.从材料中他们不是建立民国,而是建立天国,采用了宗教。明显可以看出他们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理论。 B.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农民阶级和生产力的问题。 C.材料没有体现出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 D.材料是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而不是强调他们不能完成时代任务的结果。 故选A。 24. 【答案】 D 【考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马关条约》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 A.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割让香港岛是《南京条约》的内容。 B.《马关条约》是在日本签订的。 C.《马关条约》赔款是两亿两白银。 D.《马关条约》规定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故选D。 25. 【答案】 A 【考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要求学生结合八国联军侵华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材料“老百姓有的围观,有的带路,有的甚至帮助联军参与攻城;有的官员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后,竟然厚颜无耻地给联军赠送锦旗”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时,部分民众和官员的民族意识缺失,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现状,故A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民族意识的问题,不是民主意识,故B排除; 八国联军侵华时三民主义尚未出现,故C排除; 材料主旨是反映民族意识缺失,不是说明国内民族矛盾的问题,而且当时最主要矛盾也不是国内民族矛盾,故D排除。 故选A。 26. 【答案】 A 【考点】 洋务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主要口号与目的。 【解答】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主要目的是自强,故A正确; 求富是创办民用工业的主要目的,排除B; 海权是创办海军的主要目的,排除C; 育人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的主要目的,排除D。 故选A。 27. 【答案】 B 【考点】 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康有为。 【解答】 根据教材内容可知,1898年,康有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一书,将孔子说成托古改制的先师,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故选B。 28. 【答案】 B 【考点】 戊戌变法的意义 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 【解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维新派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响,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维新派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其主张君主立宪,提高了民众的参政热情,故答案为B项。 A项,唤醒民众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从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潮已经开始,排除; C项,该项属于“实践”,不属于“解放作用”,排除; D项,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要想救国必须另寻他路,而且接下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不是“继承改良道路”,排除。 故选B。 29. 【答案】 D 【考点】 武昌起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武昌起义。 【解答】 结合所学,武昌起义之后,浙江、湖北、江苏等十余省纷纷响应,直隶和河南是清政府的政府控制比较严的心脏地区,所以没有响应武昌起义,故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30. 【答案】 C 【考点】 辛亥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 【解答】 “普遍认同”说法绝对,排除A;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排除B; 材料“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体现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C正确; 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广大的人们群众,所以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错误。 故选C。 31. 【答案】 C 【考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答】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责任内阁制,总统没有单独颁布法令的权力,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②错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否定主权在君,国民享有自由权利,如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故①③④正确。 故选C。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32. 【答案】 A 【考点】 辛亥革命的失败 【解析】 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失败,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解答】 材料反映了1911至1913年间,中国的政党数量多,集中于上海和北京地区;党派无坚定信仰,管理混乱,党派之间没有联合,革命力量分散;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被袁世凯利用瓦解,窃取革命果实,故A正确; 孙中山建立统一的政党是1905年同盟会,故B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政治不统一,但这不是结果,故C排除; 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 故选A。 33. 【答案】 D 【考点】 新文化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 【解答】 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说法不全面,排除A、B、C项。 故选D。 34. 【答案】 D 【考点】 辛亥革命的失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解答】 材料明显是对袁世凯讽刺,当时《临时约法》已经颁布了,故A排除; 材料“中华民国建立之初”说明南京临时政府已经建立,故B排除; 此时,中华民国刚刚建立,没有被颠覆,故C排除; 材料是对总统的一种讽刺,说总统“不是东西”主要是指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故D正确。 故选D。 35. 【答案】 C 【考点】 历史与历史学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 【解答】 从材料信息来看,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存在不同的看法和评价,说明对于同一历史事实,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故答案为C项; 历史评价没有历史叙述客观,排除A项; 历史事件的多元化影响是指某一历史事件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而材料反映的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评价,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突出体现其主观性,排除D项。 故选C。 36. 【答案】 D 【考点】 辛亥革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解答】 依据材料“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可知,人们反对皇帝的存在,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D项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D。 37. 【答案】 C 【考点】 中共二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 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共一大和二大制定纲领的内容和背景分析。 【解答】 依据材料可知,中共一大时期没有认清中国的国情,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故C项正确。 A项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排除。 B项是在国民大革命之后,排除。 D项是遵义会议的意义,排除。 故选C。 38. 【答案】 B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 【考点】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 【解答】 依据“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北伐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打倒军阀推翻北洋政府,故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B。 39. 【答案】 D 【考点】 抗日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解答】 根据所学,ABC项都是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战史实,而D项是国民党政府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配合盟军的军事行动,故ABC项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 故选D。 40. 【答案】 A 【考点】 抗日战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过程,尤其是抗战的第一阶段的重大战役的相关知识。 【解答】 ①材料中反映的这一次会战是指淞沪会战,爆发在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区,国民党在此次会战中集结了40万精锐部队,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坚决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②淞沪会战中国军队至死不降决不后退,坚持抗战三个多月,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③从材料可知,战役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行侵略中国的策略,也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④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到11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武汉会战结束,时间是1938年10月。 故选A。 二、材料分析题 【答案】 (1)意义: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 不足:没有提出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最低纲领。 (2)根据:当时中共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实践:领导工人罢工,与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国民革命运动。 结果: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合作破裂,革命失败,国共对峙。 (3)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事件: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启示:革命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经验。 【考点】 中共二大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探索道路。 【解答】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但不符合当时的国情,没有提出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最低纲领。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共认识到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制定后,中共领导工人罢工失败,与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国民革命运动。但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合作破裂,革命失败,国共对峙。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探索的正确道路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928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中国革命从此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答案】 (1)原因:全民族抗战;两个战场的配合;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帮助。 (2)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有力地配合了盟国其他战场的作战。 (3)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考点】 抗日战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解答】 (1)依据“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开始”“百团大战”“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可概括得出原因。 (2)依据“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可知,作用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有力地配合了盟国其他战场的作战。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21页 共22页 ◎ 第22页 共22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