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宁夏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宁夏育才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宁夏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 历史试卷 ‎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命题人: ‎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51分)‎ ‎1.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聚的传统节日。在“家国一体”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就已形成了重血缘、重亲情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制度源头是 ( )‎ A.禅让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2.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于殷商旧地,建立卫国,管理殷民七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奄国故地,建立鲁国,管辖殷民六族;成王之弟叔虞受封于唐国故地,统治夏墟。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 A.防止宗族内部产生利益纠纷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统治 C.联合旧贵族扩大统治基础 D.促进民族交流与文化认同 ‎3.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并召周襄王参加。《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狩”是天子的大权之一,以狩猎为名巡视境内),这表明( )‎ A.《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 B.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 ‎ C.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 D.春秋时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4.春秋时期的楚国最先设县,到春秋后期,县制逐渐推行于内地,战国时期,县的设置已较广泛,县令为一县之长,出国君任免。这表明战国时期( )‎ A.诸候对地方的管理加强 B.商鞅变法影响深远 C.楚国最早确立中央集权 D.遗族阶层备受冷落 ‎5.“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中央的丞相与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央的太尉与地方的郡尉掌军事,中央的御史大夫与地方的郡监则掌纠察。材料反映了( )‎ 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的体制 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官僚机构出现重叠臃肿现象 D.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6.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大封刘姓诸王,立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明初朱元璋将除太子之外的23个儿子和1个从孙都封为藩王,以“藩屏帝室”。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 A.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B.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政权的长期稳定 ‎ C.西周分封制度完备为后世普遍推崇 D.分封对象主要为同姓子弟 ‎7.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许多王朝在统治初期,都曾出现诛杀功臣的现象。其中,两汉初期和明初尤为严重。出现这种现象本质上是( )‎ A.强化专制皇权的需要 B.“家天下”的观念根深普固 C.封建统治残暴的体现 D.平民皇帝变态的心理反应 ‎8.古代文件传输主要依靠驿站。《唐律》规定:驿丁抵驿,须换马更行,不然杖八十。又规定:凡误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邮驿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 B.唐法律遵行轻罪重罚原则 C.邮驿制度有利于政令畅通 D.唐政府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 ‎9.汉代曾有班超“弃笔从戎”的壮举,而唐代中期后则出现“弃武就文”“不肖子弟为武官者,父母摈之不齿”的现象。此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 A.军功奖励制度的缺失 B.从军带来的伤亡过大 C.国家长治久安的实现 D.科举制的完善与兴盛 ‎10.宋代地方实行路州县三级制,“路”的军、民、财、刑各权分散于四司,“路”之下的各州保持直接向中央奏事的权力。这一制度设计(  )‎ A.造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B.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11.宋神宗元丰改制时,有臣僚建议废除枢密院,仿唐制将军事事务归兵部。宋神宗以“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为由未予允准。这反映了宋朝( )‎ A.人谏议制度的完善 B.部院间矛盾尖锐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重视权力的制衡 ‎12. 元代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由朝廷指定的一至二名官员掌管。材料说明元代行省制( )‎ A.削弱了政令的执行力 B.改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来源 C.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 D.致使相权削弱君权强 ‎13.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 年代 省数 道、路数 州数 郡(府、国)数 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 ‎——‎ ‎——‎ ‎——‎ ‎36‎ 不详 西汉平帝(1—5年)‎ ‎——‎ ‎——‎ ‎13‎ ‎103‎ ‎1578‎ 东汉顺帝(126—144年)‎ ‎——‎ ‎——‎ ‎13‎ ‎105‎ ‎1180‎ 隋大业五年(609年)‎ ‎——‎ ‎——‎ ‎——‎ ‎190‎ ‎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 ‎——‎ ‎15道 ‎——‎ ‎328‎ ‎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 ‎——‎ ‎26路 ‎288‎ ‎——‎ ‎1234‎ 元朝 ‎12省 ‎183路 ‎——‎ ‎97‎ ‎1425‎ 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 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 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 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 ‎14.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15.清雍正帝废除了预立嫡长为太子的做法,改行秘密立储制。被选者不分嫡庶长幼,惟以统治才能和是否最符合根本的统治利益为准;立储密旨在皇帝临终前或去世后才公布,公布后新君立即即位。这一做法( )‎ A.反映古代政治体制发展趋势 B.表明清代嫡庶观念日益淡化 C.确保了清代皇帝的政治素质 D.意味着宗法制度的逐步瓦解 ‎16.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 )‎ ‎ 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贵族政治遭到破坏 ‎ C.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 ‎17. “公元前一世纪……为了增加政府的新血液,仿效战国时代‘招贤’办法,命高级官员和地方政府推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人士,政府中非贵族血统的官员群遂逐渐形成一个新兴的士大夫阶层。”这里的“招贤”办法是( )‎ A.世官职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18.公元前4世纪的雅典财政紧张,每当战争发生时,经常征收财产税。于是按照财产多少、能力大小分享政治权力的理论再度抬头。富人不愿承担公益捐献,宁可把钱投到海里;而穷人掌权后、不以分享富人财富为满足,必欲剥尽其财产而后快。这反映当时雅典( )‎ A.人文精神缺失 B.城邦财富外流 C.公民意识崩塌 D.贫富分化加剧 ‎19.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出现了官员问责机制,即“审查”。一方面对即将离任的各级官员进行强制性稽查,另一方面,公民也可以随时对公职人员发起指控,主持审查的人员也受该制度的约束。该举措( )‎ ‎ A.引发了官员与公民之间的对立 B.说明了民主政治存在严重弊端 ‎ C.避免了官员的权力滥用和腐败 D.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民主制度 ‎20.伯罗奔尼撤战争期间当伯里克利的政策给雅典人带来沉重灾难的时候他们判处伯里克利一笔罚金;当雅典军队远征西西里失败之后,雅典民众开始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民众决策具有强烈的情绪化特征 B.实现民众对执政者的完全监督 C.直接民主导致权利被滥用和误用 D.体现了一定的“主权在民”观念 ‎21.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开始出现私人法律学校:到公元2世纪末,法律学校在帝国范围内已普遍存在。这些法律学校主要培养贵族子弟,以使其在行政和法律职业方面谋取职位。这一状况反映出,罗马法( )‎ ‎ A.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B.不过是维护奴隶制度的工具 ‎ C.具有浓厚的阶级色彩 D.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 ‎22.共和国时期,罗马人将一些抽象理念人格化,比如和谐女神、胜利女神、健康女神。祭祀这类神祗的宗教节日大多在执政官换届选举之时。这反映了( )‎ ‎ A.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盛行 B.公民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 ‎ C.执政者重视政治理念宣传 D.罗马人尚武色彩非常浓厚 ‎23.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下议院可以通过提出弹劾等办法,追究政府国内外政策失败的责任。这一做法( )‎ A.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B.保证了下议院的立法权 ‎ C.加强了国王对上院的控制 D.推动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24.1689年1月召开的英国“民会国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议会的这一做法( )‎ A.冲击了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 B.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意在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 ‎25.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 )‎ A.法律至上     B.分权制衡    C.责任内阁    D.虚位君主 ‎26.近代欧美国家的税收理念大多经历了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即从征税的权力基本控制在议会里,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征税的各项内容,转变为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表明欧美国家( )‎ A.宪政制度的完善 B.征税程序严格化 C.否定了议会至上 D.税收立法民主化 ‎27.下图是有关近现代某国的政治体制的漫画。该漫画意在批评( )‎ A.邦联制下国家结构松散       B.权力制衡导致效率低下 C.政党政治引发利益之争      D.三权分立影响政治民主 ‎28.1876年法国众议院选举,结果共和党人获得多数票,并提出由温和派的共和党人西蒙任总理。1877年5月,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解散了共和派内阁,迫使西蒙辞职,在取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解散众议院。麦克马洪此举( )‎ A.体现了总统与议会的相互制约 B.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C.打破了保守派与共和派力量均势 D.反映了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 ‎29.‎1877年5月16日,法国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在参议院同意下将众议院解散。在新众议院的竞选中,参加投票的选民高达80%以上,共和派取得绝对优势。后麦克马洪被迫辞职,共和派领袖当选为总统。材料说明( )‎ ‎①法国君主派不甘心失败 ②法国共和派取得真正主导地位 ‎③法国民众支持共和制度 ④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30.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德国统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 B.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现代化共同发展 ‎ C.国家统一的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 D.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工人运动的容忍性 ‎31.据英国官方材料,从1837年7月至1838年6月,中国从英国(包括印度)的进口总值是560万英镑,其中鸦片占60%。这一年中国对英国的输出总值是310万英镑。对这种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 )‎ ‎ A.鸦片是英国对华贸易的主要商品 B.中国在中英正当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 C.英国在正常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 D.英国用鸦片贸易扭转正常贸易逆差 ‎32.在1843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中方为此发布告示:“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这表明清政府( )‎ A.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B.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C.同意实行“协定关税” D.尝试维护国家权益 ‎3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䜣提出“外教信睦”的方针,曾国藩更是主张严格遵守条约,此后清廷“无一事无一时不守条约”。这反映了清廷( )‎ ‎ 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 B.半殖民地化的完成 ‎ C.传统夷夏观有所改变 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 ‎3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外贸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 A.认为英法违背国家平等原则 B.认为公使驻京违背国际法 C.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 D.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 二、材料解析题(共49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 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6分) ‎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8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 ‎ 项目 ‎ 中央官制 ‎ 地方管理 ‎ 秦朝 ‎ 皇帝制度 ‎ 三公九卿制度 ‎ 郡县制 ‎ 汉武帝 ‎ 中外朝制度 ‎ 郡国并行制、推恩令 ‎ 隋朝 ‎ 三省六部制 ‎ 藩镇割据 ‎ 宋 ‎ 二府三司制 ‎ 集中军、政、财;通判、设转运使 ‎ 元 ‎ 中书省 ‎ 行省制度 ‎ 明 ‎ 废丞相、设内阁 ‎ ‎  ‎ 清 ‎ 南书房、军机处 ‎ ‎  ‎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 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同时,为避免君主在用人行政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需要设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制衡。我国历代监察都实行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不对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监察官员是 “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 ‎——整理自蒋云贵、戴正良《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 材料二 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再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之间的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它对于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某一个人和某个集团的独裁,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也造成了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轧、全力配合的缺失。 ‎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建立监察制度的原因并概括该制度的特点。(10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权力制衡所产生的影响。(8分) ‎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监察体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不同。(7分)‎ 宁夏育才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试卷答案 一、 选择题 ‎1-5 BBAAD 6-10 AACDD 11-15 DCCDA 16-20 BBCDD ‎21-25 DCDAA 26-30 ABBDC 31-34BDCD 二、 材料题 ‎35、(25分)‎ ‎(1)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6分,1点2分,3点6分) ‎ ‎(2)原因: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4分,) ‎ 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4分,能答出2点给4分)‎ ‎36、(10分)‎ 论题:中央集权逐步强化。(2分) ‎ 论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开始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体系,到元朝设置行省制,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强化。期间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引发“七国之乱”、唐中期设立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出现了地方对抗中央的局面。但经过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及北宋初年“尽收”地力“钱、权、兵”,极大地削弱了地方权力。(6分) ‎ 因此,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逐步强化的过程,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分)‎ ‎37、(1)原因: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可有效规范官僚队伍,防止官吏腐败;避免君主用人失误。(6分) ‎ 特点:由君主直接控制,权力具有相对独立性;监察官员位卑权重。(4分) ‎ ‎(2)影响:积极:有利于调节不同利益集团冲突;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公民的民主权利;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 消极:不同权力部门之间的推诿造成了行政效率的低下。(8分) ‎ ‎(3)不同:中国的监察体制是皇权专制下的监察,监察机构对皇帝负责;美国三权分立具有分权与制衡性质,相互独立。中国监察官员与其对象属于单向制约;美国的三权分立具有双向制约性。中国监察体制为了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是专制的体现;西方的分权是保证民主,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7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