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26新航路的开辟-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26新航路的开辟-学案

考点 26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社会原因:欧洲人对黄金的追求,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3)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着传统商路。 (4)技术条件: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扩充。 (5)政治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新航路开辟的概况 时间 航海家 国籍 支持国 新航路 1487 年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欧洲到非洲,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1497 年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欧洲绕过非洲到达印度,在新航路的开 辟中第一个到达印度的航海家 1492 年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欧洲到美洲,发现美洲新大陆 1519—1522 年 麦哲伦、 (船队) 葡萄牙 西班牙 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 欧洲的环球航行,麦哲伦的船队最早完 成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 3.影响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商业革命使商品种类增多, 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3)殖民掠夺之路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与法国为 代表。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最终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4)人类思想震撼之路 新航路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实了“地圆学 说”的正确性,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考向一 “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商业革命”的表现:资本主义的活动舞台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各地,“地理大发现”使 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 程,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商业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到了大西洋沿岸。 (2)价格革命”的表现:贵金属大量流入,西欧市场贵金属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 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暴利,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主势力衰落,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和封建制度的解体。(但需要注意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将掠夺来的财富用于购买奢侈 品,没有转化为资本,丧失了发展机遇) 【典例引领】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 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 16 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 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 指 A.“商业革命”的影响 B.“价格革命”的影响 C.“商业战争”的失利 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业革命”的认识。长期以来,意大利商人把东方商品通过地中 海转运到西欧,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新航路开辟后引发了“商业革命”,世界贸易中心由地 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逐步“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故 A 项正确;“价格革命” 的表现是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与题干信息不符,故 B 项错误;“商业战争”的失利与史实 不符,故 C 项错误;16 世纪英国尚未开展工业革命,故 D 项错误。 考向二 从多种史观看待新航路的开辟 史观 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文明史观: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演进 的历史。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 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 息文明;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新航路开辟前后是两个世界,15~16 世纪,西欧国家开辟了 新航路,进行早期海外殖民扩张,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 洲文明、美洲文明等不同文明碰撞,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 圈汇合交融,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 变的进程 全球(整体)史观:人类社会的历史 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演 进的历史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开始汇合,逐步打 破了孤立、分散状态,成为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世界历 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雏形开始出现 近(现)代化史观:人类历史是实现 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 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 等方面的转变 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 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加速了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 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落后地区的开发,是人类社会走向近 代化的新起点 社会史观:人类历史不仅是政治、经 济、思想、外交等大事的历史,更是 与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 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使欧洲的经济生活发生了变化, 促进了物种交流,从此欧洲市场扩大,并发展到世界范围, 世界各地之间流通的商品种类增多,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改 变了世界的面貌 【典例引领】某同学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准备了下列材料。其研究视 角是 玉米 烟草 可可 马铃薯 A.生态史观 B.整体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社会史观 【答案】D 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大事件,只关注民生小事,例如人们的吃穿住行等,玉米、烟草、 可可、马铃薯 等都属于人们吃用的日常物品,故 D 项正确。  1.“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 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 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 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A.克服商业危机 B.扩大海外市场 C.对外倾销商品 D.追逐商业利益 2.“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 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 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了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欧洲出现“商业革命”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3.16 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 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 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 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 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 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 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 4.哥伦布发现美洲后……仅土豆一项就使欧洲人口在 1700~1900 年两百年间增长 25%,使欧 洲城市化率增加 27%到 35%,并帮助催化工业革命的发生。由此可知 A.新航路开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B.地理大发现给欧洲带来深远影响 C.欧洲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土豆关系密切 5.“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便是‘价格革命’……在一个世纪内,西班牙的物价上升 四倍以上。欧洲其他国家虽然没有达到这样程度,但是这个价格革命却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 系。”材料中“打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的含义是 ①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封建地主经济地位削弱 ③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增长 ④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为一个整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人们在研究历史时,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不同。关于哥伦布航行 到美洲这一事件,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正确的说法排列应该是 A.欧洲/发现 美洲/文明相遇 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 相遇美洲/侵犯 全球史观/发现 C.欧洲/侵犯 美洲/发现 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 美洲/侵犯 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7.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 30 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 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 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 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 A.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 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D.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8.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 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 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 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 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D.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 9.黄邦和在《通向现代世界的 500 年》一书中这样描述:“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 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 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 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革命,也不 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关于新航路的评论明显不符合材料意图的 是 A.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与融合 B.给亚非拉地区带去了灾难 C.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D.推动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 15 世纪中期到 17 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当时,西欧的 地图绘制技术已很先进。多桅多帆、装载量大、吃水较深、较易操作的适于远洋航行的海船 已经出现。由于海船装上了火炮,军事威力大大增强,使欧洲人在航海和军事上开始领先世 界。欧洲人在这个时期,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向世界其他地区大规模地扩张。 材料二 公元 1500 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 之间冲突的开始。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 一……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成一体 的世界。1763 年至 1914 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 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 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 材料三 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 两件事……这两个事件某种程度上把世界上相距最遥远的部分连接在一起,使它们能互通有 无,增加彼此的快乐,促进彼此工业的发展,因此,它们的总体趋势似乎是有益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扩张的主要方式。 (2)比较材料二、三在看待新航路开辟问题上的异同。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 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 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 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 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 明汇合”。199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 500 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 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 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 120 左右。 (2017 年北京卷)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图中 所描绘的新发现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考点冲关 1.【答案】D 【解析】由“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 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可知,商业危机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内容,A 项错误;在港口“收取欧洲 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不是扩大海外市场,也不是对外倾销商品,同时从资本主义发展的 程度看,当时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商品生产还没有达到 丰富的程度,因此不可能对外倾销商品,B、C 两项错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以分享这笔 厚利”,也就是追逐商业利益,D 项正确。 2.【答案】A 3.【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商品贸易都在“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表明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 D 正确;A、B、C 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 除。 4.【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物种交流,资源尤其是农作物的食物资源对人口 增长有决定性的作用,也促进了城市化,并催化工业革命的发生,故 B 正确;资产阶级代 议制的建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A 项错误;C 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 项不符合“帮助 催化工业革命的发生”,夸大了土豆的作用,排除。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价格革命,①④反映的是商业革命,②③ 反映的是价格革命,故答案为 C。 6.【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强调对新大陆的贡献,理解哥伦布航行 到达美洲,为欧洲发现美洲;美洲土著人则立足自身看问题,认为美洲受到侵犯;在当今全 球史观的引导下,则是欧洲文明和美洲文明的相遇,故 D 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材料无法体现“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排除 A;“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和“中 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人美洲”体现不出欧洲“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排除 B;材料反映了世界物种的交流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故 C 正确;D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8.【答案】D 【解析】材料中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 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表明 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D 项正确;A、B、C 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9.【答案】B 10.【答案】(1)主要方式:军事侵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思想渗透、政治控制、抢占殖 民地。 (2)同: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人类由分散走向统一的开始。 异:材料二认为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有了冲突,而且欧洲人在世界上占支配地位;材料三认为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总体是有益的。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 第(2)问,两则材料都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上的大事,是人类走向统一的起点;但材 料二认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有了冲突,欧洲占支配地位,材料三认为新航路开辟对整个 世界的发展是有益的。 11.【答案】(1)答案一 将哥伦布远航美洲的结果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思考。 观点:是偶然的。 理由:哥伦布远航的目的地是东方(或印度、中国),结果却到了美洲。 答案二 将哥伦布远航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观点:是必然的。 理由:当时已经具备了“发现”美洲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发展;寻金热;商路不畅引发的 商业危机;传播天主教;科技条件具备等)。 答案三 将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结合,全面思考问题。 观点: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理由:偶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一;必然性的理由参见答案二。 (2)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或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 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 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3)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 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哥伦布远航美洲的历史背景和世界意义。一是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 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的理解,二是考查学生从一定的高度审读试题的能力,三是考查 学生结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问,要求学生谈谈个人的观点。材料一包含两种观点,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 点,然后找到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 第(2)问,一定要注意“发现”和“相遇”的不同含义。“发现”包含着“主动”与“被动” 的含义,“相遇”则是“平等”的,不存在“主动”“被动”的差别,从这一角度出发去思 考“不同提法”的“不同立场”。“发现美洲”体现的是欧洲的主导作用,“相遇”体现的是 世界各地的平等交流。 第(3)问,要求写一则历史短文。短文的主题要围绕所给的四个词语,因此,要把四个词语 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四个词语中要看出中西方发展的对比性,哥伦布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 成,明清时期中国丧失了融入世界市场的历史机遇。 直通高考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的“《新发现》(NOVA,REPERTA)”以及图片中的“罗盘”、北美洲即可知 是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B 正确。A、C、D 描述的不是新航路 开辟的内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