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2019.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权……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这说明西周时期 A.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 同姓诸侯国享有政治特权 C. 最高统治者尚未高度集权 D. 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制衡 【答案】C 2.秦朝郡县官吏有职业官僚担任,享受俸禄,服从朝廷统一调动;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这些举措 A. 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B. 巩固了国家机构的政治形态 C. 确保了皇帝执掌军政大权 D. 分割了地方官员执政权力 【答案】A 3.中国自古选官由汉代“士子应举非得由王公大臣或州部长官推荐”,到唐宋允许士子“投牒自进”,自由报考,这一变化 A. 提高了官员素质 B. 杜绝了士族参政 C. 扩大了统治基础 D. 避免了官场腐败 【答案】C 4. 1378年,明太祖“命奏事毋关白(告知)中书省”,并大量裁削中书省的官员,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或被逼退休,或被贬值,甚至丢掉性命。这表明 A.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 B.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C. 一省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 谏议制度难以约束皇权 【答案】A 5.“古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里山岭纵横,几乎没有一块大面积的整块。”这一地理环境 A. 有利于城邦政体的形成 B. 催生了安土重迁的观念 C.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D. 导致了集权的文化倾向 【答案】A 6.《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如果用他人的材料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筑,建筑物视为属于他所有;反之,如果用自己的材料在他人的土地上建筑房屋,建筑物属于土地所有人。这说明罗马法 A. 调节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 维护了贵族的经济利益 C. 剥夺了奴隶的财产所有权 D. 规范了财产所有人的权利 【答案】D 7.“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1689-1702年)的旨意在内阁会议上常常起到拍板定音的作用;安妮女王(1702-1714年)也屡次根据个人好恶任免内阁大臣。这说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国王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 内阁制已经基本确立 C.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D.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答案】D 8.2018年3月13日上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解除国务卿帮勒森的职务;副国务卿戈德斯坦发表声明称,蒂勒森“有意留下来”,代“严不知道他被解雇的原因”。数小时后,戈德斯坦也被解雇。特朗普此举 A. 增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 反映了总统走向独断专行 C. 行使了宪法赋子总统的职权 D.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的权力之争 【答案】C 9.近代英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王成为“虚位元首”;德意志帝国确立了“君主为实,立宪为虚”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两者的相同点是 A. 国家元首掌握行政权 B. 政府首脑对议会负责 C. 议会行使立法权 D.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答案】C 10.鸦片战争后,某条约规定:“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获得了管理自己的权利。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 A. 贸易主权 B. 司法主权 C. 关税主权 D. 领土主权 【答案】B 11.孙中山说:“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驱连异胡,朱明传世数百……而洪朝不十余年,及身而亡,无识者特唱种种谬说,是朱非洪,是盖以成功论豪杰也。”这表明孙中山 A. 对朱洪两人的认识态度不一 B. 借此宣传民主革命主张 C. 赞成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 D. 解证地看待农民起义 【答案】B 12.下图《国王的蛋糕》刊发于法国《小巴黎人》杂志,图中从左到右依次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俄国沙皇尼古校二世、法国女郎,日本武土。此漫画所反映的现象是 A. 德法俄“干涉还过” B. 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 C.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D. 列强在京划定使馆区 【答案】C 1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共产党宜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表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开辟了和平夺取政权的道路 D. 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答案】A 14.1921年,梁启超说:“俄国过激派政府成立,居然过了两年.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种制度。”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 C. 《四月提纲》发表 D.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答案】D 15.中共“一大”时“还没有纲领,甚至没有规章,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 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C. 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D. 找到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答案】B 16.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报道中写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地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抗日的战场。战斗夜以继日,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材料中的战役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答案】D 17.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全国基层人民代表选举中,参加选举的人口为5.71亿人:登记选民总数占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参加投票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这反映了 A. 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 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D. 人民开始实现当家做主 【答案】A 18.你台湾同胞书指出:“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我们寄希望于一千七百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这文件 A. 谋求祖国和子统 B. 倡导“一国两制”方针 C. 坚持“九二共识 D. 提出以立法遏制“台独 【答案】A 19.1948年,针对西方制载德国的做法,苏联改组苏占区经济委员会。使之成为准政府组织,并宣布退出盟国管制委员会。这直接导致了 A. “冷战”的开始 B. 德国的分裂 C. 两极格局的形成 D. 北约的成立 【答案】B 20.1978年,邓小平与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会谈时,李光耀表达了对中国支持东南亚共产党活动的担忧。邓小平强调:中国不会输出革命,也不在任何地方谋求势力范图。这表明 A. 中国奉行和平其处原则 B.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分歧消除 C. 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D. 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答案】A 21.下图《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令世界格局的特点是 A. 美俄争新 B. 中俄结盟 C. 美欧制衡 D. “一超名强” 【答案】D 22.《汉书·食货志》载:“(秦)用商款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我者无立傩之地。”据此可知 A. 秦国流民问题严重 B. 承认土地私有 C. 保护商业发展 D. 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B 23.唐代在土地管理方面出现了立契、申牒或过割制度,规定土地买来必须通过官府,进行书面申报和登记,才算有效,否则要受到处罚。唐朝政府此举的目的是 A. 杜绝土地兼井 B. 保证财政收人 C. 调整赋役制度 D. 推广租佃经营 【答案】B 24.宋代,商品构成由奢侈品主导型转变为生活、生产品主导型,越来越多的生活资料(如粮食、布匹等)和生产资料(如土地,耕牛等)进人流通领域。这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工商业服务群体单一 C. 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D. 下层民众消费水平低 【答案】A 25.14-18世纪,我国工农业生产技术明显提高,双季看得到大范围扩种,南方水稻亩产量大增,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棉花得到广泛种植。上述经济现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民众衣食结构发生变化 B. 赋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C. 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兴起 D. 私营手工业占居主导地位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账,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除公民大会和五百人议事会承担了时公职人员的监察功能之外,陪审法庭在公职人员监察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选高级分公职人员,如执政官、司库官、公卖官的任职资格在议事会初审后交公民法庭终审”。官员任期届满时,还要受到终审法庭的审计,对其在任职期间的政绩做出综合评估。 ——刘忠奎《古代植典民主政治下的监察机制) 材料二:汉代在御史这一主要监察系统之外,又让行政最高长官要相担一定监察职责……所有官史也有权对鉴察机构和监察官史进行举奏弹助。刺史以“六条”问事,监察地方郡守部守,权力很大……如果刺史镇水“六条”以外的监察权力,地方郡中有权举弹劾,并使其受到威胁:御史中丞负有对本系统属史督察之责。 ——李传印《“百代良法“已是一个传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权代监察制度与古代雅典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监察制度的积极作用。 【答案】(1)特点:公民拥有很大的监督权力;没有独立的监察机构;监察体制呈现多元化;重点监察公职人员;官员离任要接受审计。 (2)不同:有专门的监察机构和官员:行政官员与监察官员相互监督;监察官员负有督察属吏的职责。 积极作用:有利于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分裂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监察权力恶性膨账。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城市第一层级是在全国市场体系网络中具有中心或枢纽意义的大都市,如长安、洛阳以及唐中叶以后的福州等。第二层级是覆盖较大区城性市场的中心城市,如成都、广州、幽州等。第三层级是具有幅射、吸纳周边市场的州县治所。隋唐时期,一大批商业都市脱颖而出,形成为都市群,进而构成了一个四通入达的商业网。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城市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商业新发展的表现,说明它没有推动中国走向工业文明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点:经济功能增强: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商业都市群形成。 有利条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中唐以后抑商政策松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2)表现:长途贩运贸易发达:农业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区域化;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加强;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 主要原因: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压制:闭关海禁政策阻碍。(如答“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亦可)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6年,总理衔门模仿外国制定了中国第一面三角形国旗,旗中为正黄色,内绣一条青色飞龙。最初只用于水师官船,后来扩大到外交等领域。1876年,郭嵩焘提议国旗用三角形和黄色不合国际惯例。为此,李鸿章奏请朝廷将三角形改为长方形,颜色和龙纹不变。1888年,御批钦定大清国国旗为长方形黄色青龙旗。 ——摘编自肖吟新《清代国旗的故事》 材料二 1912年,参议院认为:“起义之初,沿江各省即以五色旗为国旗。通行既广,全国几已一致;中国多以‘为定数,‘五色’早已贯彻人民心理,‘况民国由五大民族结合,咸于旗色之五亦隐然不谋而合’……友邦公使、外城华侨、函电所通,均以共晓(五色旗)。而外人并有目此旗为虹旗,为中国驱除专制,建设共和,正如彩虹豆天,阴霾尽扫者,可见此旗荣警……着即定为国旗。 ——摘编自赵友慈《中华民国国旗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清国国旗发展演变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定五色旗为国旗的理由,分析五色旗取代黄龙旗的意义。 【答案】(1)趋势:适用范围不断扩大:皇权专制色彩浓厚:形制外观逐渐改进,与国际接轨。 因素:专制统治:国际惯例:开明人土倡导。 (2)理由:使用时间长且范围广:符合计众习惯和心理:体现五族共和理仓:得到外国认同:蕴含民主共和理想。 意义: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发展。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战后,欧洲“同时经历了衰落与成功。事实上,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发展趋势是互相强化的.从新闻标题或电视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北京、开罗和新德里在国际事务中与巴黎、伦敦和华盛顿一样地位显赫。无论何处,曾经沉默的大众正在占领历史舞台,大声喊出他们的要求,而这在几十年前是难以想象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示例1】①观点二战后欧洲的衰落与成功并存②阐释二战后欧洲因战争创伤向实力大减伴随着两极格局形成民族解续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兴起不结盟运动兴起欧洲失去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地位同时西欧国家联合自强欧政体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两极格局结束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欧盟发展成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一个政治力量。 【示例2】①观点:第三世界兴起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②阐释: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独立,于1961年发起成立不结盟运动,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此后,不结盟运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重要力量。 【示例3】①观点: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日益增强。②阐释:自20世纪60年代起,伴随着欧共体成立、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和中国的振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井不断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后陈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加强。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是于参考器答案的文容字表过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这总分不能超该题赋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