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大同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大同市2021届高三学情调研测试试题(卷) 历 史 第I卷选择题部分(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掘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是部分西周遗址发掘出土的农具情况统计。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西周时期尚未使用青铜农具B.当时农业仍处于刀耕火种阶段 C.蚌器在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D.西周农耕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 2.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茂陵初立,天下豪桀兼并之家,乱众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汉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这反映出在汉代 A.强干弱枝治国理念已经出现 B.推恩令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C.迁徙豪强的目的是兴修皇陵D.儒家思想已经成为正统思想 3.唐高祖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下,佛教位居第三;唐太宗尊孔子为“先圣”、“宣父”,立孔子庙堂于国学,并大征名儒为学官;唐玄宗时则进一步追说孔子为“文宣王”,被王者服,南向坐。这反映出唐代 A.道教取代儒家成为正统思想B.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的地位 C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D.儒家依然是社会的主流思想 4.南宋学者陈首卿认为:“古有四民,曰士、曰农、曰工、曰商。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符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这反映出宋代 A.统治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初步完成 C.出现了否定农本商末的思想D.小农经济主导地位日益巩固 5,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认为:“然则尊令长(县令)之秩(品级),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 罢监司之任,设世官(世袭)之奖,……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由此可见,顾炎武主张 A.贯彻经世致用思想B.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力 C.维护封建专制统治D.顺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6明清以前,长距离运销的商品粮,系采购于富庶地方的余粮,贩运到贫穷的地方;而明清时期,粮食运销的方向调转过来,由南方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和东北,向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闽粤运销。这种变化反映了 A.经济重心已经完成了南移B.农产品商品俗进一步发展 C 小农经济专业化水平提高D.小农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 7.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这使得清朝的赋税要地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区地主掌握的土地数量急剧减少。由此可推出太平天国运动 A一定程度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 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社会 C.使清廷放宽了对民间投资办厂的限制D一定程度上抵御西方列强的经济浸略 8. 1901年,刊物《开智录》《国民报》等著文指出:“恃今日之政府官吏以图存”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欲立新国乎?则必自亡旧始”。 随后。《游学译编》等倾向革命的刊物陆续出版。这反映了 A.清政府已经丧失民众的支持 B.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 C.维新变法彻底失去社会基础 D.大众传媒得到了迅猛发展 9. 1931年9月,国民政府在《国府告国民书》中称:“日军在东三省暴行发生以后……政府已立即将日人之暴行报告于国联……并已电请国联行政院,一旦日军撤退,应立即设法,对此蛮横事件,谋一极正当之解决,深信此次事件,苟经一公平之调查,国联本其应有之职责,必能与我以充分之公道,及合理之救援。”这反映出 A.国民政府已做好持久抗战的准备B 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际联盟坚决反对日本侵略中国 D.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持绥靖政策 10.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水来了!水来了!》,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11.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两国 A.积极地推行不结盟政策B 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 C.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D.走上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 1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统一的领导……资产阶级派性和无政府主义必须坚决反对……当前这个时期特别强调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使党的统一领导和各个生产组织的有效指挥建立在群众路线的基础上”。这表明 当时我党 A.要求彻底清算“左”的错误B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C.希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D.强调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13.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有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如普罗泰格拉被控为无神论者而遭驱逐出境,其书籍遭到烧毁;苏格拉底以 “亵渎神灵罪”和“蛊惑青年罪”被判处死刑。这表明雅典法律 A.悖离主权在民原则B.限制公民个人自由 C.利于维护城邦利益D.维护思想文化专制 14.公元前287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罗马颁布《阿奎利亚法》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它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30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这一规定 A.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B.有利于民主平等原则的确立 C 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D.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15 .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这反映了 A.教会人员推动文艺复兴B.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 C.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D.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 16,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的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非常重要影响。这反映出 A.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B。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 C.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D.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17.下面是“1750年—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表”。 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18世纪中国的经济引领世界潮流B.德国与英国矛盾尖锐,抢占世界市场 C.世界生产力中心从亚洲转移到欧美D.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随后法国也对德宣战。德法政府在宣战之前要经过的程序是 A.德国:宰相经过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议案.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D.德国:皇帝提出议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议会提出议案,总统同意后议会宣战 19. 19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丝》、《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的发展B.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 C.启蒙运动的影响D.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 20.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指出:美洲和欧洲政治制度本质上不同,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欧洲国家“不可能把他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我们这边任何一个国家而不危及我们的安全和幸福。”该咨文表达出美国的外交意图是 A.在西半球推崇美国的政治制度模式B.支持拉美各国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 C.宣扬美洲共同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观D.排斥欧洲国家对西半球的政治影响 21. 1884年英国议会颁布的《重新分配议席法案》规定:除22个城镇选区和牛津、剑桥大 学选区外,各选区均选送一名议员;不到1.5万人的城镇丧失选派议员的资格,被取消 的议席的选区并入郡选区;居民在5万人以下的选区各减少一个议席。该法案 A.促进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B.促进了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C.阻碍了英国农业改革的推进D.为工业革命的扩展扫除障碍 22.“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 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材料中的“他”在当政时期的政策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人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23. 1969年,西德推出“新东方政策”。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与西方合作 的同时.加强与东方的谅解;二是承认两个德国并存局面,加强东西德之间的联系,以 实现德国问题的最后解决。西德推行该政策旨在 A.改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B.推动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在“冷战”的格局中实现中立D.摆脱战后德国分裂状态 24.右图漫画题为《反全球化者的全球化装束》。 该漫画的寓意是 A.发达国家是全球化受益者 B,反全球化已成为主流民意 C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D.维护主权必须抵制全球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25题-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题 -30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下表为唐安史之乱后,元和年间(806年—820年)10道所属府、州、县的具体数量表 ―摘编自《新唐书》卷38至卷43 材料二1978年全国小城镇仅为2176座,至2000年则猛增至20312座,表明有近90%的 小城镇是在1978年之后出现的,平均每年增加820个以上;以中、大、特大城市为例: 从1978年至2003年,全国20万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从59个增加到213个,,50万至 10。万人口的大城市从27个增加到78个,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从13个增加到49 个。……以作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最高形态的城市群为例,目前已纳入中国城市群竞争 力排名榜、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群已达15个,依次是: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丰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中源城市群、徐州城 市群、武汉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哈尔滨城市群、关中城市群、长春 城市群、合肥城市群。 ——摘编自刘士林《以“大都市”与“城市群”的拔节声作证―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府州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发展的影响。(6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1500年前后,西欧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为一种新的文明开辟了道路, 这就是现代化的准备阶段。1500年前后,许多事指向农业文明的解体,比如说,农奴制解体解放了人身,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精神,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地理大发现则把人推向全球,第一次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国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就把自己的疆域封闭起来,使它与外界隔离,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而不顾基督教大世界中其他兄弟的景况如何。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民族国家总是以牺牲别人为代价的。这样,原先基督教大世界中社会经济状况基本拉平的情况就消失了,代之出现的是某些地区发展起来.其他地区则相对落后。因此,可以说民族国家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化的起点,发展与社会的根本变迁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形势,主客之形,皆适相符(相等),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麋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李鸿章奏折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所做的准备。(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对中国现状的认识,并归纳中外现代化的实质差异。(7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关于英国历史,海内外学者著书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转型的时代:中世纪晚期英国的经济与社会》《英国人:国家的形成,1707-1837年》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世界近代某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 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第28-30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8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选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28.【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1829年,杰克逊入主白宫,开始实行“分赃制”。其特点是:甲党上台后,立即斥退大批政府官员,而让在竞选中有功的本党党徒填补这些空位。乙党上台后,亦如法炮制。这些官员们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营私舞弊,无所不为。 为了纠正这些弊端,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主要内容是:成立由3人组成的美国文官委员会负责制定文官管理细则,主管文官考试和录用、保障文官权益等;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资以实绩为依据,公布待补文官职位缺额;经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不得任意撤换;受到惩罚的文官,有权提出申诉等;文官不得提供政治捐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彭德尔顿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德尔顿法”的作用。(9分) 29.【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第四章军部的支配和战争准备―学校和大学中军事训练的历史 早在一八八六年,日本小学校、中等学校和师范学校就开始了军事训练和教授; 而自中日甲年战争以后,就由正规的陆军将校施行训练……陆军省曾和文部省合作 使男学生受到确实的训练。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决定配属(即分配)以现役陆军军官。这些陆军军官。依照陆军省和文部省的协定,配属于教员养成所和各种省公立学校,如果私立学校申请时也加以配属。他们虽在学校当局的监督和命令之下,但是他们本身仍属陆军省,并予陆军省以检查学校训练实际情形的权利。在一年后的一九二六年九月,陆军省设立了查阅官制度,报告关于训练的实施状况。 一九二六年四月,文部省以收容十七至二十一岁未受正式学校教育的青年为目的, 创设了一个新教育机构。其课程为四年包含着一般的和有职业价值的学科,但总教学时间的一半特别划归军事训练。……陆军制定了检查这些学校施行军训的规则。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不久,就以“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安定的经济秩序的建设有赖于统治 “满洲”来教导学生。 ——摘自《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张效林译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前日本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军事训练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日本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军事训练的影响。(7分) 30.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材料孔伯华(1R85-1955年),著名医学家。少时随祖父宦游,乘承家学,刻苦钻研,不慕荣利。14岁时,因母病医药无效,就定下“不求科考举子业.而专攻医学,志在济人”的决心。1910年受京师之邀来到北京,1917-1918年两次在晋绥及廊坊一带参加防疫工作,成绩显著,事后主持编写《传染病八种证治晰疑》。1929年孔伯华率领由全国中医及中医药团体联合起来的“联合赴京请愿团”前往南京,迫使国民党当局收回取消废止中医的政策,并同意成立国医馆。1930年孔伯华与萧龙友合力创办了北平国医学院。1937年,为抵制日伪当局的强行接管,毅然将学院停办。……孔伯华培育中医人才700余人,对《内经》病机十九条关于火与热的论述有独特的发挥,在认识上形成了“湿热彰盛”的湿热病学说。孔伯华一生忙于治病救人,无暇著述,去世后由后人将其经验整理为《孔伯华医集》出版。 ——摘编自徐江雁《医德医术誉京城,口口相传“石膏孔”―记“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伯华的主要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伯华所具备的优秀品质。(7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