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1)

‎××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卷 历史(文科)‎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生前并不得志,周游列国如“丧家之犬”;孟子游说诸国,虽声誉日隆,但是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荀子虽然做过兰陵令,但是政治上未有太大建树。这反映了(  )‎ A.儒学在诸子时代不是“显学”            B.儒学因受到政治压制而衰败 C.儒学对治国安邦无实际效用                D.儒学与时代需求有较大偏离 ‎2.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这说明孟子(  )‎ A.背离孔子理念    B.具有民本思想     C.推崇德治主张    D.倡导人性本善 ‎3.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还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这些思想(  )‎ A.反映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的紧张对立 B.反映了韩非对道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C.表明了春秋时期辩证法思想的萌发   ‎ D.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规范人的思想 ‎4.有学者评论先秦时期某学派说:“他们主张邦联制的松散国家联盟,即由一系列‘邻国’组成一个国家联盟,人民之间不相往来,但统治者之间仍有相当程度的交往。”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5.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说:“墨子以为天下的大害,莫如大国之侵略小国,大家族之欺凌小家族,强者智者之压迫弱者愚者,以及一切伦常间的失欢失德,总而言之,即人与人的冲突。”为了消除“天下之大害”,墨子提倡(  )‎ A.仁爱                    B.仁政                     C.尚贤                    D.兼爱 ‎6.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由此可知,两人思想的共性是(  )‎ A.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 - 9 -‎ B.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 C.强调人类思维的相对性                        D.突显品德的重要性 ‎7.有学者指出:“(战国)诸侯莫不好霸道而斥王道……放纵天下之士坐而论道,择善而从……诸侯国君虽然不能对诸子思想兼收并蓄,但让天下之士拥有了思想自由。”材料认为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因为(  )‎ A.诸侯以士人论道来掩饰争霸野心        B.诸侯国君选择了不同的称霸方式 C.诸侯争霸提供了思想发展的空间        D.天下之士都向往拥有思想的自由 ‎8.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思想(  )‎ A.强化了男尊女卑观念                            B.体现了宗法分封原则 C.体现了敬天法祖观念                            D.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9.汉武帝感兴趣的是“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的“君权神授”理论,并不是对“阴阳灾异”学有什么特珠的感情。汉武帝对“君权神授”理论感兴趣的原因是它强调了(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性                                B.以礼义来教化人民 C.王权的权威性和神秘性                        D.以王权限制了神权 ‎10.他以从众、从俗的原则修改孔子推崇的礼仪,不仅在思想领域,而且在行为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葛兆光先生也说:“正是这种将儒学原则世俗化、生活化的努力,保证了理学所确立的原则,真正深入了社会。”文中所指的“他”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 ‎11.《朱子语类》中记有“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其要说明的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理为宇宙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    D.存天理,灭人欲 ‎12.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建儒学信仰目标初步实现                B.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 9 -‎ C.战乱与动荡社会环境的需求                D.佛道二教自我改造 ‎13.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人心固有的善性。以下关于“致良知”的评述准确的是(  )‎ A.实现途径是格物致知                            B.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 C.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D.是对二程理学的完全否定 ‎14.宋明理学家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传承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将之延续,但彼此又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后者(  )‎ A.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B.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C.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D.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15.蔡元培称黄宗羲为中国的卢梭,在他看来,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相当于中国的《人权宣言》,这说法的依据是(  )‎ A.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B.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C.提出人民主权,主张平等自由            D.否定孔子思想,促进民主发展 ‎16.黄宗羲的“新制”无疑是一种“革命”,但并不是资产阶级式的近代“革命”,而是始终没有超出古代或封建社会的范畴。黄宗羲的“新制”思想(  )‎ A.完全突破了原有的儒学范畴                B.催生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变革 C.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新要求            D.是对宋明儒学新的反思与总结 ‎17.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 ‎ ‎①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②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 ‎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④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9 -‎ ‎18.在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中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他提倡精耕细作,防旱保墒,主张轮作、多施绿肥,创果树栽培可通过培育实生苗、扦插、嫁接等方法,培育优良品种。这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氾胜之书》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9.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这反映了(  )‎ A.唐代文化多元繁荣                                B.宋代文化继承创新 C.文化发展的差异性                                D.艺术内涵的相通性 ‎20.钱穆认为:“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代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这种文艺世俗化趋势反映了(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求民主的政治理想 ‎21.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B.“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中国画的特点 C.“同光十三绝”是当时京剧艺术各行当的代表人物 D.《离骚》是古典文学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22.右图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该标志的创作者用韵味十足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脚丫,组合成篆书“月”字,暗寓龙的传人登月的梦想。篆体字在哪个时期曾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  ) ‎ A.战国                  B.秦朝                  C.东晋               D.东汉末年 ‎23.苏格拉底把古希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人间”,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主要是因为他(  )‎ A.认为在道德上不应强求一律                ‎ - 9 -‎ B.重点关注对人性本身的研究 C.不再依靠基督教来认识世界                D.建立雅典学园向世人讲授哲学 ‎24.论文的关键词往往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事件的论文,关键词有“意大利”“迫求现世的幸福”等,该历史事件(  )‎ A.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B.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某些特征 C.打破了西欧社会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制度构想 ‎25.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 A.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D.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26.“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后者与前者的最大不同是(  )‎ A.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                            B.提出资本主义政治构想 C.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                            D.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27.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上述材料反映的主张是(  )‎ A.天赋人权说        B.社会契约论         C.主权在民说        D.三权分立说 ‎28.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 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是(  )‎ A.主权在于人民                                        B.权利应当“制约与平衡”‎ C.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D.社会契约论 ‎29.《西方文明史》中说道:“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材料中的“普遍法则”是指(  )‎ A.“日心说”          B.“万有引力”       C.“相对论 - 9 -‎ ‎”          D.“量子论”‎ ‎30.有人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据此判断,该科学家的理论(  )‎ A.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到来                B.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                D.开启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二、材料解析 ‎3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汉代政制,三代以下称美,关健即在于吏治队伍中存在一个由通经入仕形成的儒生群体。他们“学大义,以道事将”,或在朝美政,或在乡美俗,是汉代政治中的清流。 ‎ ‎——陈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 ‎ 材料二 宋代儒家复兴,范仲淹所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成为此后“士”的新标准。 ‎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 材料三 儒家伦理道德在实践中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病态灵魂的扭曲的人,为君主专制主义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会条件,其最终归宿仍然不免是虚伪和“吃人”,决不可能把社会引向理想境界。 ‎ ‎——刘泽华、张分田《论儒家的理想国》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儒生群体所发挥的作用及其背景。(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儒家复兴”的背景和表现。(6分) ‎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对材料三中的观点持何种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32.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的智者学派,他们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 材料二 一个为非作歹的坏蛋,摇身一变,披上一件法衣,成为了神父。“本来是只吃羊的狼,现在竞成了牧羊人”。而且声誉日增。他编造了一套神话,骗取了一个头脑简单的妇女,使她还以为蒙受天使的垂爱。但神父好计败露,成了过街老鼠。 ‎ - 9 -‎ ‎——《十日谈——第四天,天使出丑》 ‎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 ‎——《路德选集》 ‎ 材料四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4分) ‎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它们发生的时代背景。(6分) ‎ ‎(3)归纳材料四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6分)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 材料一 从东汉到南北朝。“诗”“书”“画”“印”都是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到了唐朝五代,虽然也有很多著名文人画家,但是同样也没有出现结合的案例。直至北宋后期,苏轼、米芾等提倡将“诗”“书”“画”“印”相结合,并理论联系实际,为画作中的完美结合打下了坚实基础。到了元代,画家们大多采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行为方式,一直到明清两代,这种形式才逐渐完善。 ‎ ‎——捕编自孙琳《浅谈中国传统绘画与题款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 材料二 以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绘画与明中叶的时代潮流相契合,他们的花鸟体现了一种倾向,就是接近世俗生活……由沈周到陈淳到徐谓,在这股强烈的个性解放思潮影响下,他们笔下的花鸟形象由写实趋向“不似之似”……作品由灵动到酣畅淋漓,摒弃儒家的温柔敦厚,偏重于心灵解放与个性抒发,追求所谓的“骇世惊俗”,表达对日益腐朽的封建王朝的不满和批判。 ‎ - 9 -‎ ‎——《论明代写意花鸟画形成的社会因素》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文人画的特征。(4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人画在宋代以后出现较快发展的原因。(4分)‎ - 9 -‎ ‎ ‎ 历史(文科)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B C D B C D C C C A B B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A A C D B B B A B B C B B 二、材料解析题 ‎31.【答案】‎ ‎(1)作用:净化吏治;推行德教。(2分,任答一点) ‎ 背景:汉武帝重用儒生;大力兴办教育;推行察举制和征辟制。(4分,任答2点即可) ‎ ‎(2)背景:儒学危机;三教融合;宋代重文轻武,大力发展科举。(4分,任答2点即可) ‎ 表现:程朱理学的产生;士阶层的社会担当意识增强。(2分,任答一点) ‎ ‎(3)评分标准:可以赞同,或者反对,或者另有观点都可。(4分) ‎ 示例一:赞成该观点。 ‎ 理由: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思想,强化了君权程朱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 示例二:该观点是片面的。 ‎ 理由:儒家伦理道德除维护君主专制政体外,对道德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比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2.【答案】‎ ‎(1)内涵: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 值、人的决定作用;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 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4分,任答2点即可) ‎ ‎(2)相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都抨击教会。(2分,任答一点即可) ‎ 背景:都是发生在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4分) ‎ ‎(3)思想: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或者三权分立。(2分) ‎ 影响: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其他答案也可,任答2点,4分)‎ ‎33.【答案】‎ ‎(1)特征: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注重意境、诗意;富有批判精神。(4分,任答2点即可) ‎ ‎(2)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并不断壮大;宋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理学的兴起;明清君主专制走向极端;封建王朝日益腐朽。(4分,任答2点即可)‎ - 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