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 ‎1. 董仲舒“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此后西汉形成了据《春秋》经文断狱的风气。《春秋》所体现的“原心(主观动机)定罪”“论心定罪”的原则被视为圣人之道,为断狱的最高准则。这说明( ) ‎ A.儒家的论述取代了法律条文 B.儒家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合 C.古代法律制度开始建立起来 D.心学理论成为司法基本原则 ‎ ‎ ‎2. 学界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的制瓷业特点。两者的兴盛时代不一致,邢窑白瓷主要繁荣时期是初唐和盛唐,安史之乱后衰落;而越窑青瓷的兴盛则在中晚唐。这一现象说明( ) ‎ A.社会动乱阻断南北交流 B.北方地区手工业的全面衰退 C.南方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D.休养生息政策利于经济发展 ‎ ‎ ‎ ‎3. 宋末元初时人周密在追忆南宋都城杭州时说:“都民素骄,非惟风俗所致,盖生长辇下,势使 之然……雪降则有雪寒钱,久雨久晴则又有赈恤钱米……病者则有施药局,童幼不能自育者则有慈幼局,贫而无依者则有养济院,死而无殓者则有漏泽园。民生何其幸欤。”这表明宋朝( ) ‎ A.朝廷采取多种手段缓和社会矛盾 B.城乡普遍建立社会救济保障体系 C.地主阶级剥削导致贫富分化严重 D.积贫积弱的局面得到彻底的改变 ‎ ‎ ‎4. 清承明制,仍设内阁,“凡承宣谕旨”,皆由内阁“传知各衙门抄录遵行”,而有关兵刑钱粮、地方民务以及官员的升迁、调任等文书,皆由内阁票拟,经皇帝裁定批红后交各部办理。这说明清朝内阁( ) ‎ A.奏章票拟,掌握最高决策大权 B.设于宫中,有分散相权的作用 C.地位尊崇,处理日常行政事务 D.上传下达,帮助皇帝监察百官 ‎ ‎ ‎5. 鸦片战争后,洋货倾销,白银外流。国人先认为这是“漏卮”(财富外泄的通道),后认为是“利源”(消费市场),亦可从洋商手中夺回这一“利源”。随后,呼吁仿制洋货,以夺回“利源”的“商战”主张提出。以上变化说明( ) ‎ A.洋货倾销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国人逐渐理解了近代经济的运行 C.中国近代的民族工商业开始形成 D.洋务运动诱导近代商办企业兴起 ‎ ‎ ‎6.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在一种腐败的制度下移植一部分新事物,并不会使腐败的东西新生,、而只会使新鲜的东西腐败。”上述观点所指的史实应该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清末新政 D.新文化运动 ‎ ‎ ‎7. 1949年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布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民族工商农 牧业;没收官僚资本;保护学校、医院等公益事业;继续进行土地改革,对城市土地房屋不能和农村土地一样处理;等等。由这些内容可以判断,中国共产党( ) ‎ A.筹划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B.注重将工作的重点转向城市 C.决定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 D.命令解放军肃清西南的残敌 ‎ ‎ ‎8. 史学家爱德华•吉本认为,对公民资格的严格限制,导致了希腊的衰落;罗马人则因不断将 公民权授予新征服地区的人,稳定了强大的帝国。罗马的做法反映在法律上是( ) ‎ A.制定《十二铜表法》 B.汇编成《民法大全》 C.法律适用于一切自由民 D.形成了制订法律的理论 ‎ ‎ ‎ ‎9. 在中世纪,绘画、雕塑通常被视为实用性和技术性的体力活动,艺术家也被看作手艺人。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卑微的手艺人上升为受人尊崇的“天才”。这种变化表明( ) ‎ A.艺术的思想性和创造性得到彰显 B.艺术活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艺术的实用性和技术性基本丧失 D.艺术创作与传统宗教题材相分离 ‎ ‎ ‎10. 如图为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图(1300年﹣1900年)。对此图解释正确的是( ) ‎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 ‎ A.新航路开辟加快意大利城市化发展 B.长期的分裂和战乱阻碍法国城市化 C.近代欧洲各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殖民活动和工业化推动英国城市化 ‎ ‎ ‎11.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结构呈三层金字塔形。底层是帝国议会,中间层是联邦议会,皇帝、宰相和内阁大臣等高级官员居于金字塔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B.宰相主持内阁并对议会负责 C.联邦议会负责各邦立法工作 D.帝国议会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 ‎ ‎12. “新政”时期,罗斯福曾多次提到,要让美国人有“体面的生活”“体面的工资”和“体面的 工作”,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谋生问题,还涉及人的尊严和价值,而“救济”损害了受助者 的自尊和自信,使他们感觉并不“体面”。因此,罗斯福政府( ) ①整顿银行和放弃金本位制 ②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③推行“以工代赈”的制度 ④为减耕减产农民提供补贴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 ‎ ‎ 税收是国家机器运行的重要基石。税收制度的变化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的变革;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税收制度的变化。 材料一: 中国古代赋税(役)制度的变化 ‎ 时代 制度 西周时期 ‎“谷出不过籍”,井田制下,借民力助耕公田的劳役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 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状况分等征税。鲁国“初税亩”,按照土地数量征收实物。此后,按土地征税的制度在各诸侯国先后实行。‎ 两汉时期 按亩征收土地税,数量较少;按人口征收“口赋”,即人头税,数量较多 十六国至北朝前期 战乱背景下豪强地主控制大量民户,豪强负责征集所控制民户的租调,向朝廷缴纳 北朝至唐中期 与均田制相配套的租调役制或租庸调制。租庸调以人丁为依据,所谓“有田 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 唐中后期 实行两税法,按土地和财产的多少,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明清时期 明朝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收税。 清朝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 ‎ ‎(1)结合所学,从表格中任选两个变化的时段,分别分析其赋税(役)制度的变化和历史影响。 时段一:从________时期到________ 时期 变化及其影响:(请将解答书写在答题纸上,书写在试卷上无效。) 时段二:从________时期到________时期; 变化及其影响:(请将解答书写在答题纸上,书写在试卷上无效o)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以来,西方各国政府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推出“取富济贫”的政策,构建社会福利制度和征收高额累进的个人收入所得税。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推行向资本倾斜的税收和福利政策,减少对富人征税。例如,1981年美国对收入最高的公民征收的所得税可达75%,而1989年则降到33%.降低税率、削减福利成了里根政府的关键词。由于削减福利,在美国常年有4000万贫穷工人,工资极其低廉,没有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随时会被解雇。他们朝不保夕的处境换来了里根时期的经济繁荣。 ﹣﹣摘编自胡连生等《当代资本主义双重发展趋势研究》‎ ‎ ‎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西方国家税收和福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指出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质。 材料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国家和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主要是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 为规范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款,实行“利改税”。企业在纳税后,自负盈亏。国有企业的利润中,先征收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和地方税,税后利润再在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改革财税体制,是用经济手段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 从1994年起,国家进行财税、金融等方面的重大改革。至1997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形成。国家建立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财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 ‎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国家实行减税降费政策。2018年全年减少税费1.3万亿元。2019年,继续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一总体减税费将达到2万亿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稳定市场预期。从长远看,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稳增长、保就业,为改革发展注入新动能。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等 ‎ ‎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变化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 ‎ 长城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材料:在古代中国,长城作为冷兵器时代的防御工事,影响着中原的荣辱兴衰。到了近代,中外各界都认为长城是“地球上最伟大之古物”,但这是就长城本身而言,只是证明传统中国的伟大,指向的是过去0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占领东三省。1933年,战事蔓延到长城沿线。当时的《时事月报》刊登插画《只有血与肉做成的万里长城才能使敌人不能摧毁!》,描绘了一个巨人般的战士紧握步枪,跨过长城冲向前方0 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号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此后,这首歌传遍全国,全国人民高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长城与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联系得以确立,深入人心。 一摘编自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长城内涵寓意的演变,并分析其原因。 ‎ ‎ ‎ ‎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与世隔绝的孤岛。 材料:王朝战争与商业战争交织在一起,是从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大国进行了连绵不断的王朝战争,王朝战争的起因和目的大多为领土宗教纷争、争夺霸权、掠夺财富、保持荣誉等。地理大发现后,在16世纪开始的商业战争是近代早期的一个新现象。商业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尚未被占领的欧洲以外的地区,后起的荷兰、英国、法国之间也由于商业利益和殖民地的矛盾和争夺发 生冲突和战争。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近代早期国际商贸对于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 ‎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答案】‎ B ‎【考点】‎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解析】‎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关键信息有:”“论心定罪”的原则被视为圣人之道,为断狱的最高准则 ‎【解答】‎ 依据材料“‘论心定罪’的原则被视为圣人之道,为断狱的最高准则”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正确, A项“取代”说法片面,排除。 中国古代以人治为特色,故C说法错误,排除。 此时心学还未出现,排除D。‎ ‎2.‎ ‎【答案】‎ C ‎【考点】‎ 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陶瓷业的成就,解答的关键信息是“邢窑白瓷主要繁荣时期是初唐和盛唐,安史之乱后衰落;而越窑青瓷的兴盛则在中晚唐”‎ ‎【解答】‎ AB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联系所学可知,安史之乱之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所以材料“越窑青瓷的兴盛则在中晚唐”体现了南方经济实力逐渐增强。所以C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休养生息政策”,排除D。‎ ‎3.‎ ‎【答案】‎ A ‎【考点】‎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解析】‎ 本题考查南宋时期都城社会治理政策,根据材料进行分析。‎ ‎【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南宋都城对城市内民众生、老、病、死均实行保障措施,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 B项,材料未反映乡村社会保障与救济,排除。 C项,题干中未体现贫富分化现象,排除。 D项,题干措施并不能改变宋代积贫积弱局面,排除。‎ ‎4.‎ ‎【答案】‎ C ‎【考点】‎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君主专制演进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而有关兵刑钱粮、地方民务以及官员的升迁、调任等文书,皆由内阁票拟,经皇帝裁定批红后交各部办理。‎ ‎【解答】‎ 依据材料“而有关兵刑钱粮、地方民务以及官员的升迁、调任等文书,皆由内阁票拟,经皇帝裁定批红后交各部办理”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正确。 A项“决策”说法错误,排除。 清朝已经不存在宰相,排除B。 D说法不合史实,排除。‎ ‎5.‎ ‎【答案】‎ B ‎【考点】‎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考查商战思想的出现。‎ ‎【解答】‎ 在材料中我们无法看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内容,排除A; 通过材料国人的认识由“漏卮”到“利源”,说明国人逐渐理解近代经济,开始主张学习西方经济生产模式,故B正确; 在材料中我们无法看出中国民族工商业开始形成,排除C; 材料中并没有显示洋务运动诱导民族资本主义的形成,排除D。‎ ‎6.‎ ‎【答案】‎ C ‎【考点】‎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在一种腐败的制度下移植一部分新事物,并不会使腐败的东西新生,而只会使新鲜的东西腐败”。‎ ‎【解答】‎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背景下进行的,其结果非但没有挽救清朝的危机,反而加快了清朝的灭亡。结合材料中“在一种腐败的制度下移植一部分新事物,并不会使腐败的东西新生,而只会使新鲜的东西腐败”,C符合要求。 A、B、D均不符合,排除。‎ ‎7.‎ ‎【答案】‎ B ‎【考点】‎ 解放战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要求学生结合解放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解答】‎ A.从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当时的长江防线已经被突破了。 B.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强调对城市的土地不能和对农村的土地一样处理,包括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没收官僚资本,这些实际上都是城市里面所进行的活动,所以体现出了中共开始注重城市的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当时解放战争逐渐取得胜利,反映出了将工作的重点,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的趋势。 C.材料反映的时间决战已经结束。 D.材料没有体现出肃清西南残敌的特点。‎ ‎8.‎ ‎【答案】‎ C ‎【考点】‎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万民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罗马人则因不断将 公民权授予新征服地区的人,稳定了强大的帝国”的分析判断出是万民法,结合万民法的特点解答即可。‎ ‎【解答】‎ 依据材料“罗马人则因不断将 公民权授予新征服地区的人,稳定了强大的帝国”可以看出该法律是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一切自由民,故C项正确。 A项适用于罗马公民,排除。 B项标志着罗马法形成完备体系,不符合题意,排除。 D项范围过大,不符合题意,排除。‎ ‎9.‎ ‎【答案】‎ A ‎【考点】‎ 文艺复兴 ‎【解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卑微的手艺人上升为受人尊崇的“天才”。‎ ‎【解答】‎ ‎“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卑微的手艺人上升为受人尊崇的“天才”这种变化表明艺术的思想性和创造性得到彰显,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10.‎ ‎【答案】‎ D ‎【考点】‎ 英国的殖民扩张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发展表现和影响和图示来分析。‎ ‎【解答】‎ A.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意大利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比较缓慢。 B.法国近代没有长期的分裂。 C.材料看不出各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意大利是明显下降了。 D.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从新航路开辟以后,城市化进程就不断的发展,特别是在1800年以后城市化进程发展速度比较快,这和它的殖民活动以及工业革命工业化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11.‎ ‎【答案】‎ A ‎【考点】‎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德国的君主立宪制,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德国君主立宪制特征来分析。‎ ‎【解答】‎ A.结合近代德国政体特征我们可知,近代德意志帝国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B.德意志帝国的宰相,由皇帝任命,不会对议会负责,只是对皇帝负责。 C.在近代德国君主立宪制下,负责立法的除了联邦议会,还有帝国议会。 D.在近代德国整体之下,掌握国家行政大权的是皇帝和宰相。‎ ‎12.‎ ‎【答案】‎ C ‎【考点】‎ 罗斯福新政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要求学生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来分析。‎ ‎【解答】‎ ‎①材料反映的是涉及到个人失业问题和经济问题,整顿银行和放弃金本位制没有体现出这一特点。 ②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有利于缓解劳资矛盾,保障就业。 ③推行“以工代赈”的制度是典型的促进发展就业的措施。 ④为减耕减产农民提供补贴没有体现出保障就业的特点。‎ 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答案】‎ 西周时期,春秋战国,十六国,唐中期 变化:对富人的高额税收减少,对工人的福利政策也大幅度削减。 原因: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的局面;福利政策使得政府财政支出过大。 实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历程:由利改税到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体制再到减税降费。‎ ‎【考点】‎ 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化、西方国家税收和福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变化历程,需结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西方国家税收和福利政策、改革开放来解答。‎ ‎【解答】‎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从表中可知,时段:从西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变化:从劳役地租制度向按土地征税的制度转变。影响:增加了各国的赋税收入;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时段:从十六国(十六国至北朝前期)到唐中期(北朝至唐中期)。变化:从宗主豪强包揽税务到租庸调制。影响:打击豪强地主势力,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时段:从两汉时期至唐中后期(或明清时期)。变化: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依据到以土地和财产为依据。影响:有利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税收负担;有利于税务负担的合理分配;减轻了官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时段:从唐中后期到明清时期。变化:征收赋税由实物转向货币,由赋役分开到合并赋役。影响:促进了农业商品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简化了税收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了人口的増长。‎ 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对富人的高额税收减少,对工人的福利政策也大幅度削减。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的局面;福利政策使得政府财政支出过大。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利改税”“国家建立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财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国家实行减税降费政策”由利改税到以分税制为核心的财政体制和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体制再到减税降费。‎ ‎【答案】‎ 演变:古代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变为古老中国的代表和中华文明的象征,后来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原因:长期以来长城就是捍卫中原地区文化的屏障。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意识觉醒,长城被认为是传统中华文明的象征。抗日战争爆发,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长城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考点】‎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长城,要求学生结合长城的文化意义以及近代中国社会民主革命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 关于长城内涵的变化,结合中国古代长城发挥的作用和近代的意义来说就可以,主要是由一个军事防御工程变成了民族文化的符号。之所以出现这样转变,与近代中国受到列强侵略,特别是日本侵略,加深有明显的关系,同时也与长城的防御工程的特性有关。‎ ‎【答案】‎ 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贸易引发了不同于王朝战争的商业战争,推动了早期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欧洲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推动了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影响了近代欧洲的国家关系格局。‎ ‎【考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 材料反映的应该是近代西方国家之间的战争,从本质上讲都属于商业战争与早期的殖民扩张密切相关,我们可以联系到近代新航路,开辟以后列强殖民扩张的各种因素来阐述它产生的影响。‎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