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老校区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老校区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B.分封制度影响深远 C. 血缘关系的亲疏 D.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2.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初步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D.废除封建政治,建立分封制度 3.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司法机构逐渐独立C.专制皇权趋于顶峰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4.马克斯・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下列诗句与此制度有关的是( ) A.二十级爵靠军功,唯军为荣民尚武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5.清末御史张瑞荫曾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表明军机处( ) A.有军国大事决策权B.调动了官员积极性C.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 D.加强了君主专制 6.“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材料反映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小国寡民 B.独立自治 C.人民主权 D.轮番而治 7.“从当代民主的视野来看,希腊民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一个重要的局限性,那就是,公民资格具有高度的排他性”。这种“排他性”使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 A.只体现公民内部的平等 B.仅仅是城邦居民的民主 C.易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开近代西方选举制先河 8.罗马法的“取得时效”制度是指持续占有使用他人之物,经过法定期间而取得对该物的所有权。根据《十二铜表法》的规定,“取得时效”的使用人必须是罗马市民,外邦人不得适用。这一规定表明( ) A.贵族掌握了财产特权 B.罗马帝国排斥外来民族 C.法律保护公民财产权 D.万民法具有较高实用性 9.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试验场”、“启蒙思想的试验田”。这 个国家指的是 (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10.1742年,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这是英国首相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据此,对英国政治制度表述最准确的是( ) A.确立议会权力的至高无上 B.代议制最终完善的标志 C.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D.责任内阁制特点的体现 11.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 一书中写到:“美国不仅是一个共和国,而且是一个联邦。但是在美国,国家权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当时欧洲一些君主专制大国还要集权。”作者意在说明( ) A.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B.美国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 C.美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D.美国与欧洲君主国家都有专制 12.1871年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立法机构,统率帝国军队;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据此说明此时的德意志帝国( ) A.内阁首相全面控制国家军队 B.正在努力构建民主共和制度 C.立法机构掌握国家实际权力 D.皇帝居于国家权力中心地位 13.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14.有人说:“洪仁玕是个具有强烈两面性的政治角色,或者说,整个太平天国历史上,恐怕还没有第二个如他一般,先进性和落后性如此戏剧性地集于一身。”这里的“先进性”主要是指他 ( ) A.创建了太平天国 B.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为太平天国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D. 领导后期的反清斗争 15.孙中山在评价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其勇锐之气,殊不可挡,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这里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鸦片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6.李鸿章在总结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时曾说道:“倭人近十年来,一意治兵……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由此可见,李鸿章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 ) A.政治腐朽 B.财力小、军事装备不足C.战术不当 D.综合国力不如日本 17.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1912年9月,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中国去年之革命,是政治革命,亦是种族革命”,辛亥之前国民意识模糊,老百姓对外声称自己是大清子民,辛亥革命后国民意识里有了“中国人”的概念,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 B.推翻了满洲贵族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C.结束了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实行平均地权,完成了社会革命 19.右图是一幅有关一战后一次国际性会议的漫画,这次会议的决议导致了中国哪次历史事件的爆发( ) A.甲午中日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20.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这说明巴黎公社( ) A.标志着无产阶级首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B.是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 21.“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 “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 ) A.国民大革命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八七会议 22.以下四张图片资料包含的主题是( ) 浙江嘉兴 江西瑞金 陕北延安 河北西柏坡 A.国共十年对峙 B.工农武装割据 C.和平民主团结 D.新民主主义革命 23.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下列哪次战役粉碎了日军的侵华“时间表”(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4.1949年4月毛泽东写了一首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 今胜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挺进中原 B.战略决战 C.北平和谈 D.解放南京 25.刘少奇在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我们采取这种制度,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中国人民就是要采用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该“制度”是指( )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下图中历史文件的发表,表明( ) A.对台政策转变为和平统一 B.“一国两制”构想正式提出 C.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冷战”结束两岸关系缓和 27.“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上述材料应出自( ) A.《和平法令》B.《告工人、士兵、农民书》C.《四月提纲》 D.《土地法令》 28.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的共同之处是( ) A. 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B.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C.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 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29.下列示意图中,?处最合适的内容是( ) 20世纪70——80年代 ?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两极格局的形成 A.不结盟运动兴起 B.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C.世界多极化趋势 D.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出现 30.“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 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 ”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 ) 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不结盟政策 31.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后,英、法等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与美国的经济合作署对口,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其成员国保证要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方面相互合作。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 A.巩固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B.为欧洲一体化提供经济保障 C.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 D.加剧了美苏两国的冷战对峙 32.右图是某网站刊登的的一幅题为 “今非昔比”的政治漫画。其政治喻意是( ) A.美国的使命是拯救全世界的自由和安全 B.国际局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C.美国在全世界的领导力正在减弱 D.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破产 33.20世纪60年代的某图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该国际组织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不结盟运动 34.“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起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 ) 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 C.两极格局结束后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图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9分) 二、非选择题(4个小题,其中33题12分,34题12分,35题12分,36题12分,共49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政治台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率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上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 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唐中期后,“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弱,方镇强,而唐遂以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也”。藩镇“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兵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期后出现的社会问题,并说明宋代是如何解决的。(6分) 34.(13分)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社会政治制度几经演变。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美国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有人据此认为,中国在唐朝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7分) (2)材料二中“英国的民主模式”、“美国的新体制”分别是什么?就两国政治中政府首脑和议会的关系说明材料二的观点。(4)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你有何认识?(2分) 35.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美发表建交公报4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 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尼克松访华前不久,1971年10月15日,中国就加入了联合国,这表明了追求和解引起的反响。美国赞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反对任何国家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的态度,即使不是消除,至少也是限制了苏联进攻中国的可能性……中美和解使北京得以购买美国的飞机、科学仪器等中国现代化所急需的东西。学者、记者、运动员、科学家和官员的交流,方便了观念和知识的相互流动,改变了22年互不往来的状态。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美贸易争端,又称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 ……2018年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备忘录,宣布将对中国1300多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涉及金额500亿美元。……9月24日美又拟对华2000亿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如此激烈的贸易摩擦,不禁让人担心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美国对华贸易战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平衡。 ——摘编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4分)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在近代中国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大致经历了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过程,每一次觉醒都是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并由最开始的民族意识萌发逐级深化,这成为了近代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不竭动力,为中华民族实现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一系列战败到抗战全面胜利的浴火重生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郭金鑫《浅论近代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何以浴火重生》 依据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12分) 高一历史期末考前模拟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1分。) 1——5 DCABD 6——10 BACDD 11——15 C D BBB 16——20 BCADC 21——25 CDADB 26——30 ACCCB 31——34CCDA 二、非选择题:(4个小题,其中33题12分,34题13分,35题12分,36题12分,共49分) 33.(1)制度:分封制;宗法制。(2 分)影响:扩大了统治区域,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但保留了地方的相对独立性,埋下分裂隐患。(4 分) (2)问题:藩镇割据。(2分)解决:北宋统治者将兵权收归中央,并强化中央禁军;派文臣管理地方,并设通判监督;掌控地方财政。(4分) 34.(1)特点:三省相互制约,加强皇权;三省各司其职,提高办事效率。 观点:不同意。 理由:美国是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唐朝三省分权制约,但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质上是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的表现。 (2)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共和制 英国:政府首脑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并对议会负责;美国:政府首脑总统和议会相互制约,总统不对议会负责。 (3)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要根据国情选择适合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 35.(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任答四点即可得4分) (2)影响:提高国际地位;遏制苏联;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科技文化发展。(任答四点即可得4分) (3)因素: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综合国力;国内外形势;领导者因素;外交政策。 (任答两点得4分) (言之有理,皆可给分) 36.(12分)示例1 论题:鸦片战争后国人民族意识萌发。(2分) 阐释:古代中国只有“天下”概念而没有世界概念。在“天下”慨念体系中,其他因家非藩属即蛮夷, 中国处于无可取代的中心地位,鸦片战争后列强的入侵和西方文明的传播从根本上动摇了这种“自我中心”观念,国人开始被迫“向外看”并逐步意识到了“世界” 的存在和民族危亡的境地。列强通过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领土,索取赔款,攫取利益。这刺激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促使了民族危机意识的产生。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民族意识仅限于部分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社会精英,大部分普通国民对此并没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10分) 示例 2 论题: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民族意识初步觉醒。(2分) 阐释:甲午战争和 《 马关条约 》 的签订,使中国遭受了空前的民族灾难。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争之前,只有少数先进分子开始有所觉察。甲午战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瓜分狂潮,使中国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亡国灭种的危机感。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进行变法,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革命运动,以期改革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亡。(10分) 示例 3 论题:五四运动时期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2分) 阐释: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民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篷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期间中民族竞识空前觉醒。(10分) 示例 4 论题: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意识空前高涨。(2分) 阐释:20 世纪30年代,日本相继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绝境之中,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实现第二次合作,同事得到国内其他爱国党派的全力支持。国共两党合作满足了全国人民共御外辱的心理要求,是国人民族意识觉醒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强敌的入侵促使中华民族真正凝聚成为一个战斗的整体,国人的民族意识于此时展现出巨大且具有决定性的力量。(10分)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认真解读材料,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提炼出一个观点。首先,结合材料明确“四次民族意识觉醒”的内涵。然后,结合其中一次民族觉醒自拟论题。最后,结合论题对应的阶段背景及典型事例来分析。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