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成都石室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期高2021届入学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7题,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字迹清楚。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 ) 学派 主张 儒家 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 道家 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 墨家 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法家 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 A.重建政治秩序 B.变革政治制度 C.发扬民本思想 D.构建官僚政治 19 / 19 2.下表是秦朝部分律法,这一现象反映了秦朝( ) 律法 主要内容 《田律》 及时以书面形式汇报降雨量和受益田地的面积以及受灾的面积,中央政府严密关注生产进度等 《厩苑律》 规定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奖罚制度十分明确,如牛因劳累而腰围每瘦一寸,主事者受笞打十下的惩罚等 《仓律》 对不同身份人的口粮定量都做了严格明确规定等 A.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B.法律体系十分完备 C.经济管理的法制化 D.户籍管理较为严密 3.史料是认识历史的桥梁和纽带。下列史料可以证明( ) ① 在今土库曼斯坦境内属于公元前4世纪的居民点遗址中,发现有葡萄籽核。 ②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大宛国首府贰师城,即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 A.公元前4世纪中亚能酿造葡萄酒 B.大宛国向汉朝学习葡萄种植技术 C.西汉时期大宛国已能够食用葡萄 D.西汉时葡萄酒酿造技术传入中原 4.宋史专家漆侠指出,我国古代城市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表现出它的盛衰。北宋灭亡,汴京也随之而萧然一空;南宋灭亡,临安也失去了往昔的光彩和繁华。这说明( ) A.城市发展受制于政治因素 B.城市的经济职能薄弱 C.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缓慢 D.古代城市发展不稳定 19 / 19 5.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认为“今天下之大患,莫大乎贫”,因而提出“有道之世”“必以厚生为本”。这些主张( ) A.与传统儒家执政理念相背离 B.蕴含了进行社会改革的愿望 C.猛烈地抨击了八股取士制度 D.表达了实行民主政治的请求 6.婆罗门曲为天竺佛教舞曲,后从西域、中亚诸国传入唐朝,经凉州(甘肃武威)都督杨敬述改制、加工,传入长安后又经唐玄宗修改、润色, 更名“霓裳羽衣舞”,风靡一时。这反映了( )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趋同 B.三教合一促进文化繁荣 C.丝绸之路成就盛唐气象 D.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 7.1884年新疆建省后,哈密、吐鲁番、和田等地成立蚕桑局,指导蚕桑生产,到清末,新疆年产丝由过去的30万斤,增加到70万斤。由英俄商人贩茧出国的,每年达到150万斤左右。这一现象( ) A.推动了新疆的工业化进程 B.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C.体现了政府重视边疆开发 D.反映了自然经济的破产 8.1873—1892年,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四次签订合同,规定了三公司在中国各航线的营业份额(表2)这些合同的签订( ) 表2 航线 次数 份额 单位 长江 北洋 上海——宁波 上海——福州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19 / 19 招商局 55 42 38 40 60 44 44 37 55 50 50 50 55 50 50 50 太古 45 38 35 35 — 28 28 32 45 50 50 50 — — — — 怡和 — 20 27 25 40 28 28 31 — — — — 50 50 50 50 A.暴露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 B.提高了轮船招商局的行业地位 C.反映了洋务派的妥协与退让 D.客观上有维护中国权益的意义 9.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这反映了该地区( ) 人数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年 29 29 0 0 1850~1879年 72 15 49 8 1880~1911年 156 0 118 38 A.农业生产商品化加强 B.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C.主动融入了世界市场 D.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10.清末“新政”期间,清廷制订颁布了《商律》,随后在当地由不同籍贯和不同行业的商人组成的新型商会出现,这类新式商人团体明显打破了传统工商业“行帮壁垒”森严的弊端。据此推知这一现象( ) A.使清末商人的国家民族意识增强 B.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推动了商会联动机制的政治化 D.导致晚清政府的商业政策转变 11.据学者统计,1861—1900年间,意识到并忧虑“中国变局”的士大夫不少于37位,而反对西学并诉诸文字的士大夫是这个数字的50-100倍。这种现象反映了( ) 19 / 19 A.天朝上国观念已被摒弃 B.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C.兴办洋务成为社会共识 D.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12. 19世纪末,梁启超持“儒学本位”主义立场,认为治天下当以儒学为主、科学为辅;20世纪初,他则坚持“科学万能”主义,以科学评判儒学;20世纪20年代,他又认为儒学以人生问题为旨趣而科学以客观知识为归宿,二者不可相互取代。梁启超思想观念的变化说明( ) A.在东西方文化冲突背景下的理性认知 B.先进知识分子致力于中西文化融合 C.“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影响深远 D.民主和科学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 13.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科技大量传入中国。数学中微积分的引入,使得数学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化学中的定性、定量分析法改变了过去满足于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描述。这表明西方近代科技的传入( ) A.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转型 B.完善了中国传统科学体系 C.改善了中国社会的风气 D.动摇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14.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李大钊主张“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步废除。”鲁迅主张“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科学 B.批判伦理纲常 C.呼吁人的解放 D.倡导文学革命 15.下表为中国1989—2000年城乡贫困线统计表,该表反映了( ) 城市绝对贫困线(元) 农村绝对贫困线(元) 1989 1433 972 1991 1525 1040 1993 1923 1238 19 / 19 1997 3123 1985 2000 3115 1934 A.政府扶贫力度不断提高 B.城乡贫困人口减少 C.城乡收入水平差距拉大 D.改革开放成就显著 16.在希腊文里,“公民”(Polites)一词本身就源自城邦(Polis),意为“属于城邦的人”。亚里士多德说:城邦的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且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体。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城邦公民的基础逐步扩大 B.自然经济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C.城邦与公民互为存在条件 D.城邦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17.“事实上,不但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学说、制度和科学受到过(古)罗马私法的洗礼,而且在近现代西方人们的信念和生活方式里面,也渗透着罗马私法的精神……在这个意义上说:西方文化就是法律文化,而且首先是私法文化。”由此可知,古罗马私法( ) A.奠定了西方法治精神的基础 B.提供了西方社会生活的规范 C.描绘了西方近代社会的蓝图 D.束缚了西方法律文化的发展 18.布尔人是生活在南非和纳米比亚的白人种族之一,由荷兰裔移民融合了少数法国、德国移民发展而来,多信奉基督新教,长期掌握南非政权。布尔人的形成( ) A.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是近代欧洲殖民扩张的结果 C.导致了非洲地区长期落后 D.说明宗教改革助推欧洲扩张 19. 1853年,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称,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土地公有制和村社制度的破坏是一场“革命”,认为它充当了印度社会发展的“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1879 年。马克思在笔记中指出,印度村杜等传统制度存在着发展动力,英国殖民者的破坏行为“不是使当地人民前进,而是使他们后退”。可见,马克思( ) A.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的扩张性 B.认识到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 19 / 19 C.揭示了传统文明消亡的危害性 D.强调了殖民主义影响的进步性 20.自然哲学主要是思考人对于自然界的哲学问题,包括自然界和人的相互关系、人造自然和原生自然的关系、自然界的最基本规律等。17 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曾为自然哲学编写过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由此可知,自然哲学在近代的发展( ) A.得益于近代科学的确立 B.全面阐释了人文主义精神 C.有助于科学世界观形成 D.使人们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21.二战后,共同体一词的使用更为广泛。这些共同体理念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关注在具体问题领域内的联合,如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智慧共同体等;第二类则重视区域层面的联合,如欧洲共同体、东非共同体和加勒比共同体等。“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反映了( ) A.区域集团化放缓 B.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两极格局的形成 D.全球化进程加快 22.下表是一些经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建议的每年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的单项主题活动日,也被称为国际日(世界日)这可以说明( ) 1月24日 国际教育日 3月21日 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 4月25日 世界防治疟疾日 6月20日 世界难民日 A.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加剧 B.世界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应对 C.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起决定作用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 23.小说《悲惨世界》主要以19世纪头30年的法国为故事背景,主人公冉·阿让本是生性善良的劳动者,“法律和习俗造成的社会压迫”使他“逐渐成了猛兽”,后在米里哀主教的感化下,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据此可知,《悲惨世界》( ) 19 / 19 A.旨在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黑暗统治 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异化的命运 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国社会的现实 D.否定了改造社会制度的必要性 24.《牛津英国文学词典》在评价某一文学流派时写道:“它的特征是不断进行实验和创新,热衷于一种意识流方式的个性表现,无论从历史还是美学上讲,都是一种文学的断裂,对过去的文学规范和价值,它断然摈弃,并选择了与之相反的立场。”以下属于这一流派的作品是( ) A.《波斯人信札》 B.《巴黎圣母院》 C.《等待戈多》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Ⅱ卷 本卷包括三道必答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82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目前实行的劳动责任制,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责任制引发农村社会的深刻变革,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解解体,乡村政权建制恢复。在城市,中央逐渐减少工业品计划管理品种、采用多种购销方式、建立城乡互相开放的流通体制,逐步明确企业的自主权,普遍推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相当程度解决了企业吃国家、职工吃企业的问题,1981年全国基本消除财政赤字,1982年工业超计划增长。12月,新通过的《宪法》以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作了肯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1979年,英国保守党上台执政,首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撒切尔夫人任命货币主义政治家担任经济决策要职,逐年降低货币发行量,紧缩公共开支,提高银行利率。1983年,通过膨胀率从1980年的21%降至3%。此外,政府还鼓励自由竞争和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撤销物价管理委员会,废除180多项限制经济生活的规定。1981—1987年,政府将国企转为私有,职工减员60 19 / 19 万,所有转为私有的公司都增加了利润,这一举措带动了国民经济全面发展。1985年以来,政府计划对社会保障实行全面改革,削减福利津贴。1985—1989年间,英国生产率共增长18.9%,在欧美国家中居第一位,被称为“撒切尔奇迹”。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史》,人民出版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英两国经济领域呈现的异同。(1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经济体制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影响。(9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科学发展的研究表明,如果某个国家的科学成果数占同期世界总数的25%以上,这个国家就可以称为“世界科学中心”。近代科学诞生以来,科学发展史揭示了这样一条基本规律:在每一个历史时期,总有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 表2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概况 世界科学中心 依据 汤浅光朝:平凡社年表 赵红州: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意大利 1540—1610年 1540—1620年 英国 1660—1730年 1660—1750年 法国 1770—1830年 1760—1840年 德国 1810—1920年 1840—1910年 美国 1920年至今 1910年至今 19 / 19 ——摘编自潘建峰等《钻石模型——解读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更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汉武帝时,由于大事兴作,巨款开支,不仅使汉初七十年间的积蓄为之一空,而且广大农民由于繁重的赋税徭役和豪强豪商的盘削,加上连年天灾,纷纷破产流亡。同时,豪商大贾们利用汉初以来“开山泽之禁”的政策,操纵冶铁、煮盐、铸钱等生产部门。面对严峻的情势,汉武帝决心进行财政经济改革,从公元前120年起,重用“兴利之臣”,主持全国财政经济工作,这其中尤为桑弘羊最受信任。他推出了一系列改革经济财政的措施,主要有:征收财产税,即算缗告缗;扩大公田数量,出租给农民并收税;屯边移民,将民众迁往汉帝国新占领的土地上耕种,这个措施极有助于安置流民、降低军费;推行五铢钱,打击私铸行为;盐铁收官营等。后来,王安石变法中的均输法、市易法就是脱胎于桑弘羊设置的均输、平准,历代以来实行的专卖政策也是出自他的盐铁官营之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桑弘羊主持财政经济改革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桑弘羊的财政经济改革。(7分) 19 / 19 历史入学考试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A B D C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A C D C A B B C 题号 21 22 23 24 答案 D B C C 1.【答案】A【解析】材料中“以德治国、以道治国、以爱治国、以法治国”都体现了“治”,即治理好天下,构建稳定的政治局面,故选A项;据所学,儒家不提倡变革,排除 B项;材料(法家)“制裁民众”没有体现民本,排除C项;官僚政治重要的特征是官员的任命和选拔不再依据血缘,材料体现是各家的治国主张,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央政府严密关注生产进度”、“评比耕牛”、“对不同身份的人的口粮都做了明确规定”等信息可知当时秦朝政府设置各种法律加强了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管理,经济管理法制化,故选C项;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材料主旨“秦朝的律法”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有经济管理的法律,未涉及其它法律,因此不能说明“法律体系完备”,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管理,并非“户籍管理”,排除D项。 3.【答案】C【解析】公元前4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时期,从材料中实物出土和史料记载都提到了土库曼斯坦境内出现了葡萄,故可以证明战国以后的西汉时期大宛国能够食用葡萄,故选 19 / 19 C项;材料仅能证明在公元前4世纪今天的土库曼斯坦境内出现了葡萄,关于葡萄酒的记载出现在西汉时期的《史记》里,故中亚地区在公元前4世纪能酿造葡萄酒与《史记》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土库曼斯坦出现葡萄和葡萄酒,并不能体现出葡萄种植技术来自于汉,排除B项;《史记》只记载了土库曼斯坦的风俗物产,并没有体现出西汉时期学习了外国的葡萄酒酿造技术,排除D项。 4.【答案】A【解析】据材料“古代城市往往随着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而……盛衰”,可知城市的发展受制于政治因素,故选A项;材料表达的是政治对城市兴衰的影响,无法得出城市经济职能强弱,排除B项;材料重在讲两宋时期汴京和临安因为两宋的灭亡而衰落,而没有体现到其他城市的发展缓慢,排除C项;材料表达的是政治对城市兴衰的影响,无法得出城市经济稳定否,排除D项。 5.【答案】B【解析】由材料“今天下之大患,莫大乎贫”、“因而提出有道之世、必以厚生为本”可知顾炎武希望能逐步改变百姓穷困的境遇,是对殷实、安定生活的期望,故选B项;顾炎武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材料体现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八股取士,排除C项;“实行民主政治”不符合明末清初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 6.【答案】D【解析】婆罗门曲在中国的流传属于中外文化交融,而杨敬述的改制、加工以及唐玄宗的更名则带有创新的色彩,因此体现了文化交融推动艺术创新,故选D项;材料叙述的是一首佛教歌曲在中国的流传,并未体现民族交融,排除A项;三教合一指的是隋朝儒学家提出的“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通道,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C项。 7.【答案】C【解析】清政府在新疆设省,并成立蚕桑局,指导蚕桑生产,说明政府重视边疆开发,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蚕桑生产,与工业化无关,排除A项;“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说法夸大了材料影响,排除B项;材料现象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一定程度上起到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但“自然经济的破产”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 8.【答案】D【解析】轮船招商局与英国公司签订航运合同,规定了各方在各航线的营运比例,客观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经济利益,故选D项;洋务派的根本缺陷在于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材料与此无关,排除A项;保障了经济权益,并不等同于其行业地位得到提高,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洋务派企业与外国公司争利, 19 / 19 体现的是其在维护国家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而非其妥协与退让,排除C项。 9.【答案】B【解析】题干表格内容所反映的时间段是1820年到1911年,即清朝末年,地点是广东沿海某地,即东南沿海地区,再结合题干表格中所列举的三个时间段,可知“乡民迁出总人数”不断增加,“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和“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都呈现出增多趋势,而“迁至他乡种田人数”不断减少,还出现了“0”的现象,据此可知,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入侵,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人们的谋生手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故选B项;题干表格仅是反映了人们“离乡谋生”的变化情况,没有涉及农产品商品化现象,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是被动性的,而不是主动的融入,排除C项;题干表格反映的是“居民离乡谋生情况”,不是城市化现象,排除D项。 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清廷制订颁布了《商律》,随后在当地由不同籍贯和不同行业的商人组成的新型商会出现,这类新式商人团体明显打破了传统工商业‘行帮壁垒’森严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清廷颁布的《商律》有利于规范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因此发展起来的新型商会具有近代化的特点,打破了传统行帮壁垒的弊端,更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不同行业的内外交流,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在《商律》的影响下,出现的新型商会打破了传统行帮壁垒的弊端,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属于经济层面,不涉及商人的国家民族意识,排除A项;材料中出现的新型商会,加强的是民族资本主义不同行业的内外交流,属于经济层面,不涉及政治层面,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清末新政中的奖励工商业的内容,就意味着晚清政府商业政策的变化,根据材料“清廷制订颁布了《商律》,随后在当地由不同籍贯和不同行业的商人组成的新型商会出现”可知,新型商会的出现是在晚清政府商业政策变化的情况下出现的,排除D项。 11.【答案】D【解析】据材料“是这个数字的50-100倍”可知,当时反对西学的士大夫人数远远多于接受西学的人,说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故选D项;从反对西学的士大夫人数可以看出,天朝上国观念依然存在,并未被摒弃,排除A项;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会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并忧虑“中国变局”,因此材料中的现象并非其反映,排除B项;从反对西学的士大夫人数可以看出,兴办洋务并未成为共识,排除C项。 12.【答案】A【解析】梁启超的思想经历了“儒学本位”到“科学万能”,再到“二者不可相互取代”的历程,实际上反映了他从推崇儒学到重视科学,最后转向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反 19 / 19 映出一位知识分子的反思历程,故选A项;梁启超最终强调东西文化各有侧重, 不可相互取代,并非中西文化融合,排除B项;梁启超思想的变化实际上摒弃了“中体西用”思想观念,排除C项;D 项说法明显不符合 20 世纪 20 年代梁启超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 13.【答案】A【解析】西方近代科技成果的传入带来中国数学、化学等学科的规范化和进步,说明有利于推动中国科技的转型,故选A项;古代中国传统科学并未形成体系,排除B项;科技的转型不一定带来社会风气的改善,材料也为涉及社会风气的变化,排除C项;科技的转型会冲击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但并未动摇其地位,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题干中陈独秀主张国民要“脱离夫奴隶之羁绊”,李大钊要打破“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鲁迅认为“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三者的共同点是打破束缚,获得人的解放,故选C项;民主科学是关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而题干提及的是个人与他人、家园、阶级的关系,排除A项;批判伦理纲常只是部分目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解放,排除B项;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为胡适,且题干未提及其内容,排除D项。 15.【答案】D【解析】材料表格数据表明,城市、农村绝对贫困线大致呈现增长趋势,说明随着改开放,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民众能得到更多实惠,故选D项;2000年城市、乡村绝对贫困线与1997年相比数据减少,不能体现“不断提高”,排除A项;贫困线的增长不等同于贫困人口减少,排除B项;城乡贫困线无法体现城乡收入水平差距,排除C项。 16.【答案】C【解析】据材料“属于城邦的人”可知,城邦是公民的载体,再据“城邦……就是…….一个公民集体”可知,公民是城邦的主体,因此可知二者互为存在条件,故选C项;材料并未提及城邦公民来源的变化,无法看出其基础是否逐步扩大,排除A项;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据所学雅典民主政治的知识可知,雅典商品经济发达,其并非自然经济,排除B项;集体荣誉感指的是一种热爱集体、关心集体、自觉地为集体尽义务、做贡献、争荣誉的道德情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7.【答案】A【解析】据材料“不但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学说、制度和科学受到过(古)罗马私法的洗礼,而且在近现代西方人们的信念和生活方式里面,也渗透着罗马私法的精神“,可知材料强调罗马法影响了近现代西方法治的理论和精神方面,故选A项;因历史条件不同,古罗马私法确立的社会生活规范与近现代西方社会相异,排除B项;启蒙运动描绘了西方近代社会的蓝图,排除C项;罗马法推动了西方法律文化的发展而不是束缚,排除D项。 19 / 19 18.【答案】B【解析】据材料“由荷兰裔移民融合了少数法国、德国移民发展而来,多信奉基督新教,长期掌握南非政权”说明欧洲后裔掌握非洲政权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在非洲扩张,建立殖民统治可知是近代欧洲殖民扩张的结果,故选 B项;材料“长期掌握南非政权”可知是非洲不是欧洲,排除A项;据所学导致非洲长期落后的是欧洲对非洲的殖民掠夺而非布尔人的形成,排除C项;材料反映布尔人多信新教但无法体现新教推动欧洲的殖民扩张的作用,排除D项。 19.【答案】B【解析】1853年,马克思认为英国的殖民侵促进印度的现代化进程,1879年,马克思认为即使没有外来侵略,印度传统制度自身也存在着发展动力也会促进印度的近代化,这表明马克思认识到近代化道路并非只有西方式的资本主义近代化,也可以是东方式的近代化,故选B项;在1853年肯定了资本主义文明的积极性影响(扩张性),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马克思对英国破坏印度村杜等传统制度的认识,没有涉及印度村杜等传统制度消亡的危害性,排除C项;只在1853年强调了殖民主义影响的进步性,排除D项。 20.【答案】C【解析】自然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自然哲学的发展促使人们用科学方式思考问题和认识世界,这有助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故选C项;自然哲学奠定了人们探索世界、发现世界的基础,是近代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A项逻辑关系错误,排除A项;启蒙运动全面解释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排除B项;“摆脱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21.【答案】D【解析】据材料“关注在具体问题领域内的联合”以及“重视区域层面的联合”可知,这一理念是世界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的体现,反映了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故选D项;据材料“重视区域层面的联合”并结合所学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知识可知,二战后区域集团化加快而非放缓,排除A项;多极化趋势指的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对两级格局的冲击,并不能反映两级格局的形成,排除C项。 22.【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及材料“每年在国际范围内开展的单项主题活动日”可知,教育、种族歧视、卫生、难民等问题引起了国际关注,同时“在国际范围内”开展,说明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已解决教育、种族歧视、卫生、难民等世界性问题,不涉及全球化的弊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已解决教育、种族歧视、卫生、难民等世界性问题,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无关,且这些活动日只是“联合国或其他国际组织建议”,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已解决教育、种族歧视、卫生、难民等世界性问题,不涉及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 19 / 19 2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作,宣扬人性是善良的,严刑峻法只能使人更加邪恶,抨击了造成社会压迫的“法律和习俗”, 小说虽然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国社会的现实,故选C项;旨在抨击“法律和习俗造成的社会压迫”,排除A项;小说没有描写工人在工业社会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排除B项;作者通过塑造米里哀主教感化冉·阿让这一情节,在于阐明仁爱感化是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反对严刑峻法,排除D项。 2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意识流方式的个性表现”、“文学的断裂”等表述可知,该文学流派属于现代主义,《等待戈多》属于这一创作手法,故选C项;《波斯人信札》是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的作品,不属于现代主义范畴,排除A项;《巴黎圣母院》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不是现代主义,排除B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属于革命现实主义范畴,不属于现代主义范畴,排除D项。 二、材料阅读 25.【答案】 (1)同:都通过政府手段干预经济发展;都重视市场的调节作用;都扩大企业的经营权;经济发展都取得重大成果。 异:中国的经济变革从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开始,英国的首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中国始终重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英国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中国经济体制突破了单一的公有制,英国扩大了私有化程度;中国更加强调责任制,英国更注重自由竞争;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尚未提上日程,英国因经济原因缩减政府福利开支。 (2)扩大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推动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企业活力增强;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经济取得重大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解析】 (1)第一小问相同点,据材料一“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和材料二“英国保守党上台执政,首 19 / 19 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可知都通过政府手段干预经济发展;据材料一“采用多种购销方式、建立城乡互相开放的流通体制”和材料二“政府还鼓励自由竞争和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可知都重视市场的调节作用;据材料一“逐步明确企业的自主权”和材料二“撤销物价管理委员会,废除180多项限制经济生活的规定。1981—1987年,政府将国企转为私有”可知都扩大企业的经营权;据材料一“1981年全国基本消除财政赤字,1982年工业超计划增长”和材料二“这一举措带动了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可知经济发展都取得重大成果。第二小问不同点,据材料一“责任制引发农村社会的深刻变革,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解解体,乡村政权建制恢复”可知中国的经济变革从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开始,据材料二“英国保守党上台执政,首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可知英国的首要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据材料一“逐步明确企业的自主权,普遍推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可知中国始终重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强调责任制,据材料二“政府还鼓励自由竞争和发挥市场调节机制,撤销物价管理委员会,废除180多项限制经济生活的规定”可知英国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更注重自由竞争;据材料一“新通过的《宪法》以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作了肯定”可知中国经济体制突破了单一的公有制,据材料二“政府将国企转为私有”可知英国扩大了私有化程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尚未提上日程,据材料二“政府计划对社会保障实行全面改革,削减福利津贴”可知英国因经济原因缩减政府福利开支。 (2)可以从生产者、企业、国家等方面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据材料一“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等等”可知扩大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据材料一“相当程度解决了企业吃国家、职工吃企业的问题”可知企业活力增强;据材料一“1981年全国基本消除财政赤字,1982年工业超计划增长”可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经济取得重大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思想解放。 26.【答案】 示例一 论题: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 阐述: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带动商品贸易的发达,为其科学革命打下基础;文艺复 19 / 19 兴宣传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带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这些条件促使意大利在16世纪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7世纪四十年代,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政府重视科学技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大学教育发展及教育理论的创新为科学中心向英国转移提供了巨大支撑。所有这些促使英国在17—18世纪成为世界科学中心。 综上所述,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需要具备诸多条件,是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0分) 示例二 论题: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世界科学中心转移。(2分) 阐述:无论是意大利、英国、法国,还是德国、美国,在科学中心兴起之前,往往有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期。意大利城市的产生和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都早于西欧其他国家。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之后成为海上霸主,通过奴隶贩卖和海外贸易大发其财,16世纪的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资本财富、自由劳动者和国内市场。美国在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之前,便已经是世界工业中心。 由此可见,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对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起了推动作用。(10分) 示例三 论题:世界强国的崛起促使世界科学中心转移。(2分) 阐述: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较早地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的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同时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快,工业基础雄厚,通过殖民战争,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成为海上霸主,世界科技中心由意大利转移到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财,从战前的债务国变成债权国,世界的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纽约,美国逐渐掌握世界的经济霸权,成为世界强国,世界科技中心随之转移到美国。(10分) (“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唯一答案,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 / 19 【解析】这道开放性题以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论述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根据给出的材料提出一个问题,并结合知识加以论述。就提出问题来说,既可着眼于材料的整体,也就是要综合所有材料来进行分析,找出全部材料能够反映出的一个共同的本质问题,以此提炼出一个论题;也可着眼于材料的局部来进行分析,然后提炼出一个论题——世界科学中心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世界强国的崛起促使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等论题,在论述的时候,我们要将题干列举的的科学中心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自己所拟定的论题,按照时序进行论述,论述时一定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7.【答案】 (1)政府财政空虚;农民穷困,激化社会矛盾;豪商大贾威胁统治;汉武帝的支持。(8分) (2)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对后世影响深远。(7分) 【解析】 (1)根据材料“巨款开支,不仅使汉初七十年间的积蓄为之一空”可得政府财政空虚;根据材料“而且广大农民由于繁重的赋税徭役和豪强豪商的盘削,加上连年天灾,纷纷破产流亡”可得农民穷困,激化社会矛盾;根据材料豪商大贾“操纵冶铁、煮盐、铸钱等生产部门”可得豪商大贾威胁统治;根据材料“汉武帝决心进行财政经济改革”“这其中尤为桑弘羊最受信任”可得汉武帝的支持。 (2)根据材料“征收财产税,即算缗告缗”可得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根据材料“扩大公田数量,出租给农民并收税”,结合其对社会矛盾的解决可得缓和社会矛盾;根据材料“这个措施极有助于安置流民”“推行五铢钱,打击私铸行为”可得有利于社会稳定;根据材料“历代以来实行的专卖政策也是出自他的盐铁官营之法”等可得对后世影响深远。 19 / 1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