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20届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贵阳市2020届高三3月适应性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贵阳市2020年高三适应性考试(一) ‎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1.史料对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王同学在研究先秦农业发展时,摘录了下表材料。比较表格内容,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推论是 A.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出现 B. 广泛使用了铁犁牛耕 C. 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 D. 农民在田间集体耕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表格信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并取代井田制。由此可知,最合理的推论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故C正确;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A错误;汉代开始广泛使用铁犁牛耕,故B错误;井田制是集体耕作,故D错误。‎ ‎2.西汉建国后,儒者叔孙通等人定朝仪、封禅等制度;儒者陆贾、贾谊等宣扬儒家德治相对于法家政治的优越性,儒家经典在“受命”“改制”等观念的影响下被儒生塑造为“为汉制法”。这表明汉代儒学 A. 分化为不同的派别 B. 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 理论体系丰富完善 D. 紧密结合现实政治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汉建国后,儒家经典被儒生塑造为“为汉制法”。这表明汉代儒学在积极适应社会现实,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儒学的不同的派别,故A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儒学理论体系,故C错误。‎ - 15 -‎ ‎3.《唐律》把“父母在,别籍异财”规定为“十恶”重罪中的“不孝”罪状之一,予以严惩。宋朝法律虽继承了《唐律》这一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凡民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始娶,便析产异籍”的情况十分普遍。这一变化表明 A. 唐代“三教合一”冲击 B. 对国家基本伦理形成严重挑战 C. 宋代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 唐宋主流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宋朝法律虽继承了《唐律》“父母在,别籍异财”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析产异籍”的情况却十分普遍。这说明宋代对“孝”的基本伦理出现了严重挑战,故B正确;材料和“三教合一”无关,故A错误;“析产异籍”不是宋代理学的思想主张,故C错误;唐宋主流思想依然是儒家思想,故D错误。‎ ‎4.与明代帝王对“非汉”政权基本持忽视态度不同,清朝皇帝强调“汉人”政权和“非汉”政权都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认为“中华统绪,不绝如缕”。清朝帝王旨在 A. 强调清朝政权的正统性继承 B. 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 C. 体现超越前代的视野和气魄 D. 凸显自身“非汉”政权的属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清朝皇帝强调“汉人”政权和“非汉”政权都是中国历史的组成部分,认为“中华统绪,不绝如缕”。由此可知,作为“非汉”政权,清朝帝王旨在强调清朝政权的正统性继承,故A正确;材料信息体现不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观,故B错误;材料和超越前代的视野和气魄无关,故C错误;凸显自身“非汉”政权的属性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 ‎5.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实际是用“以夷制夷”的好办法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认为“协议关税”是通过关税包干性质的固定税率,来减少中外通商冲突和增加清廷财政收入。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B. 逐步卷入世界市场 C. 在外交上取得较大主动 D. 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认为“领事裁判权”和“协议关税”对中国有利。这表明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两条措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是缺乏近代外交观念的表现,故D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故A错误;材料信息和逐步卷入世界市场无关,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外交上取得较大主动,故C错误。‎ - 15 -‎ ‎6.抗战期间,日本在青岛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日语课,逼令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使用日语且组织名目繁多的日语雄辩会、日语作文比赛等活动。与此同时,他们极力压缩汉语和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课时,其他中小学课程也经常被日语课挤占。材料表明日本教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消除中日隔阂,实现共存共荣 B. 推广教育经验 C. 实行文化殖民,泯灭中华民族意识 D. 推行社会教育 ‎【答案】C ‎【解析】‎ ‎【详解】抗战期间,日本在青岛各级各类学校开设日语课,逼令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使用日语,极力压缩汉语和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课时。材料表明日本教育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推行奴化教育,实行文化殖民,泯灭中华民族意识,故C正确;消除中日隔阂不是其目的,故A错误;材料和推广教育经验、推行社会教育无关,故BD错误。‎ ‎7.1928年的《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1929年的《兴国土地法》调整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调整 A. 有力地回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B. 反映了中共土地政策逐步成熟 C. 反映了“左”倾错误逐步泛滥 D. 表明中共的右倾错误得到清算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到“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体现了中共的土地政策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调整,革命对象逐步明确,革命策略趋于灵活,这反映了中共土地政策逐步成熟,故B正确;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是在1927年,故A错误;材料和“左”倾错误无关,故C错误;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故D错误。‎ ‎8.时事政治漫画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漫画反映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的重大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15 -‎ A. 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B. 美国放弃敌视中国政策 C.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 中国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漫画一反映的是1960年代中美双方互相对立,漫画二反映的是1970年代中美握手言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美苏争霸中美国开始处于守势、中苏关系破裂恶化,即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故A正确;中美意识形态依然对立,故B错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是漫画体现的现象,不是原因,故C错误;此时中国的国家实力还比较弱,故D错误。‎ ‎9.在古代雅典社会,除了奴隶、妇女、外邦人和儿童外,凡是殴打父母、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以及挥霍所继承的父母财产的公民,都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这说明雅典民主 A. 重视社会道德和政治秩序 B. 规范了公民的日常行为 C. 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之上 D. 是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是,凡是殴打父母、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以及挥霍所继承的父母财产的公民都没有发言权。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公民的行为,故B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社会道德和政治秩序,故A错误;材料信息和私有制无关,故C错误;材料和直接民主也无关,故D错误。‎ ‎10.1908年,列宁在《公社的教训》一文中,对巴黎公社革命进行总结时提出:“尽管俄国革命在目的和任务方面与1871年法国革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的主张。这表明 A.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唯一形式 B. 巴黎公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 - 15 -‎ C.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D. 巴黎公社革命经验被列宁完全接受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指的是暴力革命。列宁提出“俄国无产阶级还是必须采取巴黎公社首创的斗争方式”表明巴黎公社为俄国十月革命提供了经验,故B正确;“唯一形式”说法绝对,故A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故C错误;“完全接受”说法绝对,故D错误。‎ ‎11.1949年,法国公共舆论机构就欧洲发展计划在法国人中做了大量调查,当问及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时,只有18%的人认为美国真心帮助欧洲。到1950年,“90%的人开始了解马歇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美国向欧洲提供援助。”材料反映了 A. 美国的真诚援助感动了欧洲 B. 马歇尔计划实现了欧洲的复兴 C. 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力在加强 D. 马歇尔计划遏制了苏联的扩张 ‎【答案】C ‎【解析】‎ ‎【详解】1949年只有18%的人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真心帮助欧洲,到1950年已经有了90%的人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真心帮助欧洲。材料反映出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故C正确;马歇尔计划实质是对西欧的控制,故A错误;1950年的欧洲,还没有实现复兴,故B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马歇尔计划遏制了苏联的扩张,故D错误。‎ ‎12.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彰显了科学家用想象力构造理论的自由,形成了强调自由构造的科学思想,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的绘画和建筑领域兴起了构成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兴起了构造主义,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兴起了建构主文。这表明 A. 科学发展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 人的思想自由是人类文明取得突破的基础 C. 想象力是现代科学最根本的特征 D. 科学思想可全盘照搬到其他领域 ‎【答案】A ‎【解析】‎ - 15 -‎ ‎【详解】材料信息是,相对论形成了强调自由构造的科学思想,在此思想影响下,在绘画和建筑、心理学和教育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兴起了构成主义、构造主义和建构主义等。这表明相对论影响到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人的思想自由,故B错误;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想象力是现代科学最根本的特征,故C错误;“全盘照搬”说法过于绝对,故D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英国一直以教区为单位实施救济,利用各种民间团体或慈善机构赈济穷人。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十分尖锐。1911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国家出面组织各种社会团体实行社会保障。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社会问题是失业,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创造和保障充分就业,这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已经成熟,为向福利国家过渡准备了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人进一步认识到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1946年工党执政后,先后颁布《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保健服务法》,把健康保险和失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1948年颁布的《国民扶助法》把经济扶助的责任从地方移交给中央。这些法律,为建设福利国家奠定了法律基础。英国政府用全国统一的、集中的福利方式取代旧有的、分散的地方性福利提供方式。福利制度的运作,耗费了大量的政府资金,加重国家负担;税收增加,影响了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劳资矛盾加剧,这一切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阻力。‎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德国是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化启动最早的国家之一。十九世纪80年代,德国开始走上社会福利国家的道路,社会保障的最初设计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理论的影响。为赢得工人支持,德国政府凭借强大的国家机器,主导着福利制度的发展方向。1883年以后,德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健康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养老法》等,以此协调社会各阶级的矛盾冲突,使其不影响德国政府的基本国策。1949年实施的《德意志联邦基本法》,明确德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主要有:社会保险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社会救济含低保申请支付补助;12年免费义务教育三个方面。德国福利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成为国家的财政负担,但德国各个政党都不愿给福利制度动大手术而失去选民。‎ ‎——摘编自陈晓律《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福科保障制度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如识,比较英德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上的异同。‎ ‎【答案】(1)影响: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 15 -‎ 加重国家财政负担;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击劳动积极性,形成懒汉阶层;加重纳税大税收负担。‎ ‎(2)相同:有成熟的经济理论指导;制定了统一的法律;高度重视健康和失业保险;社会福利保障覆盖面广;都重视社会保障中的公民权利;高福利开支成为国家财政负担。‎ 不同:背景不同:英国贫富分化严重,失业人口众多:实行福利保障制度,缓和社会不盾。德国运用强大的国家机器,协调政府与社会各阶层的关系。‎ 途径不同:英国由民间福利组织推动国家颁布法律,保障社会福利。德国政府主动实行社会保障政策,赢得工人支持;社会福利保障的涵盖面不同:英国重在健康保险和失业救济;德国在健康保险和失业救济的基础上,重视免费义务教育。‎ ‎【解析】‎ ‎【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一信息“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由材料信息“英国政府用全国统一的、集中的福利方式取代旧有的、分散的地方性福利提供方式”得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由材料信息“福利制度的运作,耗费了大量的政府资金,加重国家负担;税收增加,影响了企业效益和个人收入,劳资矛盾加剧,这一切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阻力”得出:加重国家财政负担、加重纳税大税收、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依据所学知识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打击劳动积极性等角度补充。‎ ‎(2)“相同”,根据材料一信息“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创造和保障充分就业,这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已经成熟”和材料二信息“德国是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化启动最早的国家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有成熟的经济理论指导;由材料一信息“1946年工党执政后,先后颁布《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保健服务法》,把健康保险和失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1948年颁布的《国民扶助法》把经济扶助的责任从地方移交给中央”和材料二信息“德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健康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养老法》等”得出:制定了统一的法律;由材料一信息“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社会问题是失业,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创造和保障充分就业”和材料二信息“明确德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主要有:社会保险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社会救济含低保申请支付补助”得出:高度重视健康和失业保险;由材料一信息“把健康保险和失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把经济扶助的责任从地方移交给中央”和材料二信息“明确德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主要有:社会保险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社会教济含低保申请支付补助;12‎ - 15 -‎ 年免费义务教育三个方面”得出:社会福利保障覆盖面广;由材料二信息“为赢得工人支持”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都重视社会保障中的公民权利;由材料一信息“福利制度的运作,耗费了大量的政府资金,加重国家负担”和材料二信息“德国福利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成为国家的财政负担,但德国各个政党都不愿给福利制度动大手术而失去选民”得出:高福利开支成为国家财政负担。‎ ‎“不同”,从材料一信息“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和材料二信息“德国政府凭借强大的国家机器,主导着福利制度的发展方向”得出背景不同;从材料一信息“16世纪以来,英国一直以教区为单位实施救济,利用各种民间团体或慈善机构赈济穷人……1911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国家出面组织各种社会团体实行社会保障”和材料二信息“德国政府凭借强大的国家机器,主导着福利制度的发展方向”得出途径不同;由材料一信息“1946年工党执政后,先后颁布《国民保险法》和《国民医疗保健服务法》,把健康保险和失业保障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和材料二信息“明确德国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中主要有:社会保险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社会救济含低保申请支付补助;12年免费义务教育三个方面”得出社会福利保障的涵盖面不同。‎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疾病疫情概况 时间 流行病疫灾概况 病疫区域 主要举措 隋、唐、五代 隋末唐初频繁,疫灾频率12.4%;盛唐最低;安史之乱后135年间发生9次,后期的7次相当严重。唐末至五代,疫灾频繁。‎ 隋朝北方病疫多于南方;唐朝与五代南北基本平衡。北方疾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江淮之间和长江三角洲。‎ 政府主编并颁发《诸病源候论》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防控: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贩灾送药: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法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 两宋 - 15 -‎ 瘟疫共45次。宋建立后103年内共10次。‎ 宋末64年间共发生5次瘟疫,严重瘟疫出现3次。春夏发病有31次 南方比北方多,东部比西部多,其中涉及浙江省的瘟疫最多,都城比其他地区多 中央设太医局,地方设惠民药局,北宋设立官药局,还设校正医书局,专事校勘、整理医学文献。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 明朝 ‎276年共发生疫灾330次,前期疫灾次数少,中期和后期次数多。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南方较多、北方较少 惠民药局予以继承;明中期以后,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在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公立和私营的医院开始普及,州、府、县几级行政区都有医院。‎ 清朝 ‎269年共发生大、小瘟疫149次。前清197年中有84年发生了疫病。1840年以后,疫病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明显上升 呈现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的规律。浙江、江西、福建、山东等省的疫病发生频繁,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疫病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江南地区大多数惠民药局中,仅少数仍在瘟疫之年作为临时施药之所偶尔发挥作用。私营医院更为普遍,民间医生刊刻医方散送民众,利用自身力量影响官府进行救治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张剑光《三千年疫情》等医学著作 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论题:古代中国政府应对疫病措施之浅论 - 15 -‎ 论证:中国古代疫病具有流行性、群发性、连发性、危害大、频率高等特点。防疫救灾工作的统一协调措施,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实施。如:唐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手段防控疾病;政府高度重视与传染病流行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采取注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举措,收效良好。宋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积极加以应对,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将皇帝、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医学家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北宋设立官药局,参与政府组织的赈济医药活动,这是世界医政史上的一个创举。‎ 结论:中国的大一统,使政府应对疫情防治更加有力,政府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治相结合,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在防治疫病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阐发疫病病因、病理和病机的著作,使中医基础理论和方剂理论得以提升和发展,值得后人借鉴。‎ ‎(若从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和社会成因等角度探析亦可。)。‎ ‎【解析】‎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并从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然后,自拟论题,论题要明确;再次,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论题予以阐述,要求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论题”,依据材料信息“隋、唐、五代”和“两宋”两个阶段可以得出:古代中国政府应对疫病措施之浅论。“阐述”,依据材料信息“政府主编并颁发《诸病源候论》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防控: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贩灾送药: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法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和 “中央设太医局,地方设惠民药局,北宋设立官药局,还设校正医书局,专事校勘、整理医学文献。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即可。‎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长时期内,我国采用的是“以指令性计划为基础”,由国家政府部门按照各地发展的社会现实需要,实行统包统分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这一就业政策被实践检验是与当时国情相符合的。‎ ‎198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毕业分配办法,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制度。”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有了双向选择的权利。这标志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进入到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新阶段。之后,国家出台多个文件指导发展“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 ‎——摘编自玉彬《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后大学生就业政策变化的意义。‎ ‎【答案】(1)政策变化:从实行“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 - 15 -‎ 原因: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统一分配大学毕业生,能够保障各地区、各行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统一分配的就业政策保障了大学生就业稳定、公平;借鉴苏联高等教育的经验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需要大量人才;调整毕业生分配政策,以适应经济高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多元需求;随着改革开放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学生就业更需要效率和社会公平并重。‎ ‎(2)意义:改革开放前,面对经济基础薄弱、人才资源匮乏的现状,统一分配政策有利于集中人才资源建设国家重点项目或行业,为国家发展奠定基础,就业机会公平,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政权。‎ 改革开放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阶段,满足对人才的多元需求;促使就业形式多样化和灵活性,有利于开拓新的经济领域、创新品牌;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就业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解析】‎ ‎【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信息“由国家政府部门按照各地发展社会现实需要,实行统包统分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国家出台多个文件指导发展“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得出:从实行“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 ‎“原因”,依据材料信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长时期内,我国采用的是‘以指令性计划为基础’,由国家政府部门按照各地发展的社会现实需要,实行统包统分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统一分配的就业政策保障了大学生就业稳定和公平、借鉴苏联高等教育的经验等角度分析改革开放前的原因;由材料信息“这标志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进入到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新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适应经济高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多元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大学生就业更需要效率和社会公平并重等角度分析改革开放后的原因。‎ ‎(2)“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前,有利于集中人才资源建设国家重点项目或行业、为国家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政权;改革开放后,满足对人才的多元需求、促使就业形式多样化和灵活性、有利于开拓新的经济领域和创新品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等角度分析。‎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15 -‎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东地区先后爆发了十余次大规模战争,成为发达国家使用新型战略武器的试验场。1991年的海湾战争爆发,多国部队动用战舰、装甲车、舰载“战斧”式导弹、“敲击”型远距离投掷的激光、电视制导炸弹,阿帕奇直升机等现代尖端技术式器,分别从500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对伊拉克发动海,陆、空军事进攻,颠覆了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2020年1月6日,美国动用中空长航时“死神”无人机和地狱火气导弹斩杀伊朗高级将领苏菜曼尼。“死神”无人机使用涡轮螺旋桨梁发动机,在数千米高空飞行,几公里外的地面很难觉察其存在;“地狱火”导弹将高级制导系统植入标准的AGM——114R的弹体中,从直升机和无人机上进行发射,采用“伸缩刀片”杀伤软目标降低附带损伤。这一事件使得美国在中东陷入本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孤立。‎ ‎——摘编自人教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用书》、《环球时报》‎ 材料二 中东地区的特殊位置和盘根错节的矛盾导致中东地区和中东国家冲突频仍;海湾石油是西方工业的“生命线”,海湾国家因自身的种种局限,依赖西方开发石油资源。20世纪70—80年代以前,海湾国家反抗西方殖民化的政治军事斗争主要表现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上。随着西方殖民主义体系解体、东方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形成,中东地区的矛盾更多地直接表现为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尤其是突出地表现为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 ‎“9.11”事件后,美国抛出重塑中东新秩序和推动中东民主化的“大中东计划”。美国总统布什上台后把伊朗列为邪恶轴心国之一,视伊朗为美国的最大威胁。美国的政策违背多数中东国家的意愿而遭到强烈抵制或拒斥,导致中东政局更加动荡不定。‎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中东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中东地区发动现代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9.11”事件后,美国推行“大中东计划”的实质和原因。‎ ‎【答案】(1)特点:高技术、低强度,采取电子战和空袭战推动战争进程,速战速决;使用空中精准制导武器实行精准打击,对减少伤亡程度发挥决定性作用;作战空域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高技术武器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实行外科手术式地进攻和打击。‎ ‎(2)实质:确保美国在中东的绝对领导权,最大限度地谋求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 原因:维护中东战略利益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中东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美国利用中东国家之间的矛盾,插手中东事物;海湾国家有丰富的石油战略资源,利用石油债务危机控制海湾国家的石油市场;政治目标明确,用西方价值观扶持或颠覆中东国家的政权,保护既得利益。‎ - 15 -‎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1991年的海湾战争爆发,多国部队动用战舰、装甲车、舰载‘战斧’式导弹、‘敲击’型远距离投掷的激光、电视制导炸弹,阿帕奇直升机等现代尖端技术式器”得出:采取电子战和空袭战推动战争进程;由材料信息“2020年1月6日,美国动用中空长航时‘死神’无人机和地狱火气导弹斩杀伊朗高级将领苏菜曼尼”得出:使用空中精准制导武器实行精准打击;结合所学知识从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高技术武器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实行外科手术式地进攻和打击等角度补充。‎ ‎(2)“实质”依据所学知识从最大限度地谋求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利益的角度分析。‎ ‎“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中东地区的特殊位置和盘根错节的矛盾导致中东地区和中东国家冲突频仍”得出:中东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中东国家之间的矛盾;由材料信息“海湾石油是西方工业的‘生命线’,海湾国家因自身的种种局限,依赖西方开发石油资源”得出:海湾国家有丰富的石油战略资源;由材料信息“随着西方殖民主义体系解体、东方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形成,中东地区的矛盾更多地直接表现为传统与现代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尤其是突出地表现为传统价值观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得出:用西方价值观扶持或颠覆中东国家的政权;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中东战略利益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环节的角度补充。‎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二十世纪6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中国排球队引入世界著名排球教练大松博文的“魔鬼训练、意志排球”理念,“严格要求、服从命令、团队精神”植入中国女排思想中。1981年,中国女排夺取第三届世界杯冠军。为庆祝女排夺冠,北大学生欢庆游行,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力崛起的热流。‎ 从女排主力队员发展为主教练的郎平深有体会地说道:中国女排精神是“女排队员在比赛中获得的不仅是冠军,更是而对各种人生不确定时的勇气。”“单靠女排精神不能赢球,这是技术过硬的死磕。技术就是专业。”比赛时“心中有国家,眼中有国家,以国家为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广泛宣传“坚忍不拔、奋力登攀、为祖国荣誉而搏”的“女排精神”。‎ ‎——摘编自《中国精神视域下的女排精神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及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弘扬“女排精神”的时代意义。‎ - 15 -‎ ‎【答案】(1)内涵:祖国荣誉至上的爱国精神;对球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永不言败、顽强拼搏的竞争精神;团队协作、共创辉煌的集体精神等。‎ 背景:借鉴国际先进训练和技战术理念;党和政府大力倡导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改革开放初期,需要凝聚人心,重振中华民族的自信和激励民族奋力崛起的精神力量;排球运动展现出集体顽强拼搏的魅力等。‎ ‎(2)意义:为中华民族崛起和体育强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女排精神唤醒人们的民族自觉意识和奋发图强精神,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粘合剂”;有力地调动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积极向上、自立自强的价值观等。‎ ‎【解析】‎ ‎【详解】(1)“内涵”,根据材料信息 “单靠女排精神不能赢球,这是技术过硬的死磕。技术就是专业”得出:对球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由材料信息“心中有国家,眼中有国家,以国家为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得出:祖国荣誉至上的爱国精神;由材料信息“坚忍不拔、奋力登攀、为祖国荣誉而搏”得出:永不言败、顽强拼搏的竞争精神;由材料信息“严格要求、服从命令、团队精神”得出:团队协作、共创辉煌的集体精神等。‎ ‎“背景”,依据材料信息“二十世纪6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中国排球队引入世界著名排球教练大松博文的‘魔鬼训练、意志排球’理念”得出:从借鉴国际先进训练和技战术理念、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由材料信息“北大学生欢庆游行,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力崛起的热流”得出:重振中华民族的自信和激励民族奋力崛起的精神力量;依据所学知识从排球运动展现出集体顽强拼搏的魅力的角度补充。‎ ‎(2)“时代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为中华民族崛起和体育强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粘合剂”、有力地调动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积极向上和自立自强的价值观等角度分析。‎ ‎ ‎ - 15 -‎ ‎ ‎ - 1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