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案(5)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1919-1936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五四运动 ‎(1)背景: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 ‎(2)经过: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后期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成果 ‎①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 ‎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5)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3)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国民革命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①背景:工人运动的挫折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②标志: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北伐战争 ‎①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②成果:1927年初,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3)国民革命的失败 ‎①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②原因 a.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b.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③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背景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2.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3.内容:开展土地革命;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进行武装斗争,粉碎国民党“围剿”。‎ ‎4.红军长征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3)遵义会议 ‎①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5)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图解历史】‎ 五四运动 ‎【微点归纳】‎ 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的各种因素 ‎(1)政治上: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3)思想上: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图解历史】‎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及关系 ‎【微点归纳】‎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答题术语]‎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二者的根本不同在于领导阶级。‎ ‎3.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5.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来说的。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有关中华民国问题 中华民国简称“民国”,‎ 是1912年至1949年中国国家的名称。中华民国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月至3月)。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南京组建临时政府,它是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的政权。‎ ‎2.北洋政府时期(1912年至1928年)。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组织了第一个北洋军阀政府,其 后,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相继任北洋政府总统。它以“中华民国”为招牌,实质上是地主和买办阶级的联合专政。‎ ‎3.国民党政府时期(1927年至1949年)。1927年4月国民党新军阀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它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发展买办的封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法西斯统治。‎ 三、“左”倾和右倾的区别 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所以,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以区别于真正的左倾。“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目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 右倾是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提升点一 单列视点——五四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史料一 沪埠自青岛问题发生后,学生二万余人全体罢课,以抵制日货、取消密约为名义,开会演说,发布传单,纷扰业已多日……本日因北京学生被捕消息传沪,晨间学生结团出发,先在南市要求商号罢闭……于是顷刻之间,南市一律罢闭……(10日)有火车、轮船机工及钱业大司务均罢工之事,人心大慌。‎ ‎——上海交通银行1919年6月5日、10日电函 史料二 ‎ 探究:(1)依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归纳五四运动的基本特点,并指出这场运动体现了一种怎样的革命精神。‎ ‎[教你读史] 史料一中“青岛问题”指巴黎和会上,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全体罢课”“商号罢闭”“罢工之事”说明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彰显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巨大力量。‎ 史料二中“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体现了五四运动的革命性、爱国性与彻底性。‎ ‎[提示] 特点:革命性:反帝反封建;群众性: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侵略;成功性:斗争目标基本实现。革命精神:爱国主义。‎ 史料三 新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强化了把五四作为启蒙运动的认知方式。他们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启蒙运动,思想大解放运动,是中国第一次最伟大的启蒙运动。‎ ‎——张艳《新启蒙运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说》‎ 探究:(2)根据史料三,结合中国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相关史实,简述作者的评价理由。‎ ‎[教你读史] 根据史料三关键词“启蒙”可知史料主要从思想解放角度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积极意义。‎ ‎[提示] 五四运动高举民主、科学旗帜,打倒了传统权威,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西方各种社会政治学说(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史料四 五四精神 ‎[论从史出] 马星驰先生的这幅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创作于1919年,其寓意明显:广大人民集中力量,一起朝着三个卖国贼吹气,人民的“气力”集中在一起,把三个卖国贼吹得人仰马翻、四脚朝天,画家对卖国贼的痛恨、对人民团结力量的赞叹跃然纸上。‎ ‎1.五四运动的特点 ‎(1)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2)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3)爱国性:维护山东和青岛主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4)成功性: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 ‎2.五四运动彰显新的时代潮流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5)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但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 视角1 从历史演进角度命题 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解题时可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群众基础等方面思考。‎ ‎[对点1] (2017·南京高三模拟)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其影响是(  )‎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解析:选A。材料“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和“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A项正确。‎ 视角2 从社会主流思想角度命题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解题时需注意从民族危亡和弘扬文化等方面分析。‎ ‎[对点2] (2017·来宾质检)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主要是因为(  )‎ 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 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中国人亟需接受启蒙思想 解析:选A。根据时间“五四运动发生”可知,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依然是中国的主要矛盾,故A项正确;B项中的“群众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与国内无关,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最大的作用就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D项错误。‎ 提升点二 单列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中国现代化史纲》‎ 史料二 国民革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探究:(1)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以往的探索救国道路相比,国民大革命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教你读史] 史料一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统一纲领、统一政权,是党内合作;体现了追求独立、自主、统一的合作斗争目标。‎ 史料二第一段“打倒列强,除军阀”体现了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第三段“工农学兵,大联合”体现了各个阶级之间的关系;第六段“国民革命成功”体现了国民大革命的成果。‎ ‎[提示] 大革命前的革命参与者多为某一阶层,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国民大革命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包括进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史料三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探究:(2)结合史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大革命的最大功绩是什么,有何教训?‎ ‎[教你读史] 史料三信息“革命的火焰”是指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的进一步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国民革命的迅猛发展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提示] 功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教训: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和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和历史功绩 ‎1.特点 ‎(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 ‎(2)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4)革命军队: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争。‎ ‎2.历史功绩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 视角1 从国共关系角度命题 国共双方以新三民主义为基础,通过党内合作的方式,实现了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解题时需从国共合作的背景和成果方面分析。‎ ‎[对点1] (2017·临沂高三质检)孙中山1914年创立的中华革命党和1919年改名的中国国民党,参与者不多。但到了1920年代前期,中国国民党党员激增,其主要原因是(  )‎ A.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实施联俄联共政策 B.孙中山发起护法战争,维护了《临时约法》‎ C.北伐战争爆发,有识之士加入中国国民党 D.国共两党正式决裂,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 解析:选A。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实施联俄联共政策使得国民党具有更广泛的阶级代表性,故A项正确;护法战争单纯依靠军阀并不具有广泛的阶级代表性,故B项错误;北伐战争爆发于192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导致国共两党正式决裂,时间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视角2 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 国民大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最终以失败告终。解题时注意从大革命的教训方面分析。‎ ‎[对点2] (2017·汉中高三质检)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应该“执行急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 B.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 C.彻底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 解析:选B。中共五大召开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此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已经背叛革命,但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尚未叛离,故A项错误;根据“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可知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故B项正确;面对国民党反对派的大屠杀,陈独秀妥协退让,表明中共并未彻底摆脱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故C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为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故D项错误。‎ 提升点三 单列视点——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史料一 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 探究:(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毛泽东做了哪些贡献?‎ ‎[教你读史] 史料一信息“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城市武装暴动”“农村武装暴动”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在革命道路上出现重大分歧,党内存在着走以城市为中心和以农村为中心的两条革命道路。‎ ‎[提示] 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写了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史料二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探究:(2)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教你读史] 史料二信息“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的路线”指“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建设政权”“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成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内容,说明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提示]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落后、薄弱;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 史料三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 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急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论从史出] 史料三指出革命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国情。中俄两国的不同国情决定了中国不适合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应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全面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关系: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3.基本依据 ‎(1)必要性: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特殊的城乡关系,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 ‎(2)可能性: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中国共产党有力的组织和各项正确政策的执行。‎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历史意义 ‎(1)“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基础,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就是坚持了这条道路,取得了最终胜利。‎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是马列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中国人民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工农民主专政,实际上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尝试,为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统一的人民共和国积累了经验。‎ 视角1 从历史发展的曲折性角度命题 中国的革命道路,先后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国共合作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从共产国际直接领导到独立自主解决革命问题的不同阶段。解题时注意总结不同阶段的经验教训。‎ ‎[对点1] (2017·广州质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开始重要的战略转变。这一转变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  )‎ A.决定发动农民运动 B.与新的反革命势力作斗争 C.放弃了攻打城市的目标 D.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解析:选B。在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已在农村发动农民运动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故A项错误;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体现出中共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对立,故B项正确;放弃攻打大城市的目标,是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败后的决策,故C项错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在八七会议之后,故D项错误。‎ 视角2 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命题 从建立革命军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理论与中国实际一步步相结合的转变。解题时可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思考。‎ ‎[对点2] 下面是1934年10月江西部分地区农户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表(%)。表中农户的土地占有状况反映了江西(  )‎ 地区 安远、寻乌、信丰3县 莲花琴亭村193户 龙州等17村393户 ‎5亩以下 ‎70‎ ‎74.6‎ ‎72.77‎ ‎5—10亩 ‎20‎ ‎19.2‎ ‎11.45‎ ‎10—20亩 ‎5‎ ‎3.6‎ ‎3.56‎ ‎20亩以上 ‎2‎ ‎—‎ ‎—‎ 无田 ‎3‎ ‎2.6‎ ‎12.22‎ A.土地革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B.地主依旧占有绝大部分的土地 C.无地群众对社会稳定不具威胁 D.中共土地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解析:选D。根据表格可知在1934年,大部分农户拥有5亩以下的土地,地主占有大量土地的情况极少,虽然也存在有些无田的情况,但是比例较少,这说明中共从1931年开展的“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封建债务”的土地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主占有绝大多数土地,农民处于无地的状况,故D项正确。‎ 提升点四 综合视点——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崛起和国共的十年对峙 深度理解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问题 列强侵华使中国日益陷入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中国各阶层为救亡国存、维护国家主权进行着前赴后继的抗争,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化的道路与旗帜。复习备考时,注意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分析其中的原因,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党内、国共关系、民族矛盾中的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探索历程 ‎(1)探索期: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大革命失败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认识了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 ②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受挫使中共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中共三大确定了建立统一战线方针,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成熟期:土地革命时期 ‎①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②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 ‎③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遵义会议的召开使革命形势转危为安。‎ ‎④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 ‎2.成熟原因 ‎(1)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能不断地正视并纠正自身的错误,使自身不断走向成熟,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 ‎(3)中国共产党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问题。‎ ‎[针对训练1] (2017·安庆高三模拟)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 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 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 解析:选B。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是1927年秋收起义后,故A项错误;中共二大的纲领较之一大,联系了中国的国情,说明中国共产党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故B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使党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中共二大纲领中还有最高目标,故D项错误。‎ ‎[针对训练2] (2017·武汉调研)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上述材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 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 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 解析:选D。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用国民党的旗帜(南昌起义)到逐渐打出了自己的旗帜(秋收起义),说明调整了革命的斗争策略,故D项正确。‎ ‎[随堂演练]‎ 一、选择题 ‎1.(2017·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质检)“到了1919年,中国的政治主体——学生、教育者、农村有实力者、城市商人、政府公务员、工会以及——军人——充满着被压抑的爱国主义激情。”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不得人心 B.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深重 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工人阶级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解析:选A。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引发社会各阶级不满,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人们更加愤懑,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列强的侵略活动,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五四运动的结果,故C项错误;1919年五四运动时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而非领导,故D项错误。‎ ‎2.(2017·湖北八校联考)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基本目标:(一)“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二)“为不平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1919年5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这突出表明(  )‎ A.文化斗争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 B.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 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 D.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解析:选A。材料体现了北大学生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创办进步报刊和参与五四运动,体现了文化斗争对政治革命的先导作用,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学生的主力军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和科学,故C项错误; 材料重心是介绍文化的作用,没有强调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故D项错误。‎ ‎3.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国民党人,因不得不继续努力,以求中国民族解放,其所侍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这表明中国国民党(  )‎ A.政党性质发生彻底改变 B.意识到革命成功必须依靠民众 C.放弃了原来的革命目标 D.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始终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所侍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的这句话,可知国民党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国民党的革命目标,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中国共产党,故D项错误。‎ ‎4.(2017·眉山一模)1928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土地法》中指出:“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种方法分配之:一分配农民个别耕种;二分配农民共同耕种;三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这一政策(  )‎ A.有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B.形成了成熟的土地革命原则 C.满足了农民土地私有的愿望 D.否定了苏俄革命经验的指导 解析:选A。据题干“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一分配农民个别耕种;二分配农民共同耕种;三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体现了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要求,有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故选A项。‎ ‎5.(2017·郴州高三质检)对于红军的长征,有外国学者认为“长征开始时,撤出江西革命根据地只能被认为是失败”。“这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人及其欧洲顾问犯了错误,做出了不正确的决断。”这说明(  )‎ A.红军根本不应进行长征 B.长征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 C.长征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D.长征初期的作战方针有问题 解析:选D。“根本不应”说法太绝对,不长征只有死路一条,故A项错误;长征确实是被迫实行的战略转移,但无法说明“不正确的决断”这一点,故B项错误;材料观点并未透露长征本来应是怎样的,故C项错误;长征初期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损失严重,这说明当时的作战方针是有问题的,故D项正确。‎ ‎6.(2017·资阳模拟)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是摆在中共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用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种“尝试”(  )‎ A.开始创建中国人民军队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 C.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D.奠定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基石 解析:选D。题干中的“尝试”“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说明是指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中共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打破了以城市为中心的俄国式革命道路,是中国的革命胜利之路,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基石,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7.(2017·宁波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毛泽东评价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中解放出来,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事变的领导者,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中共一直怀着特殊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 ‎(1)根据材料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指出图中①、②、③位置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件。图中③位置发生的事件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所说的“牢狱”指的是什么?西安事变结局如何?请用一句话概括西安事变的意义。‎ 解析:(1)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判断①、②、③位置,然后回答在这三个位置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图中③位置发生的事件是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再回答长征胜利的意义即可。(2)第一小问“牢狱”,毛泽东所说的“牢狱”是指在西安事变之前国共双方的关系,也就是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或蒋介石的围剿、对红军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内战等);第二、三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事件:图①:召开了遵义会议。‎ 图②: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在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图③: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意义: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2)“牢狱”指的是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或蒋介石的围剿、对红军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内战等)。‎ 结局:蒋介石被迫接受张、杨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解析:选C。据材料“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故C项正确。‎ ‎2.(2017·孝感联考)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C.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解析:选B。中共一大制定党的最高纲领,故A项错误;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故B项正确;参加共产国际是中共一大决定的,故C项错误;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是中共三大决定的,故D项错误。 ‎ ‎3.(2017·皖南八校高三联考)1925年5月,《民国日报》报道说:“国民党自改组以来,‎ 主张日益鲜明;国民……挺身加入者,已达百万以上。”此报道说明(  )‎ A.国民党已经成为人民的政党 B.国民大革命得到了广泛拥护 C.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D.国民党已成为国内第一大党 解析:选B。材料仅显示人民拥护国民党,纷纷加入国民党,但体现不出国民党已成为人民的政党,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广大国民纷纷加入国民党,即国民大革命得到了广泛拥护,故B项正确;此时北伐战争尚未开始,故C项错误;材料显示了国民党党员数量的增多,但并不能推导出国民党已成为国内第一大党,故D项错误。‎ ‎4.(2017·重庆高三调研)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党在政治上主要的方针是加紧进行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中共中央这一方针(  )‎ A.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 B.推动了农村的土地革命 C.标志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D.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解析:选A。1926年7月国共合作领导的北伐战争开始,因而题干中所提到的1926年2月的农民运动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条件,故A项正确。‎ ‎5.(2017·信阳高三调研)“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 A.国民党反袁斗争的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解析:选B。袁世凯早在1916年就已死去,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是从1924年到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B项正确;日本开始局部侵华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是在1933年,时间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6.(2017·武汉调研)下表为中央苏区对商人按资本额划分等级、征收商业所得税的税率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 资本额(元)‎ ‎1931年12月后税率(%)‎ ‎1932年7月后税率(%)‎ ‎101‎ 免 ‎6‎ ‎200‎ ‎2‎ ‎6‎ ‎400‎ ‎2.5‎ ‎7‎ ‎1 000‎ ‎3.5‎ ‎9‎ ‎5 000‎ ‎6.5‎ ‎12‎ ‎10 000‎ ‎8‎ ‎13‎ ‎100 000‎ ‎18.5‎ ‎23‎ A.中共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城市转移 B.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日益艰难 C.国民党加强对中央苏区的围剿 D.中央苏区经济政策一度“左”倾 解析:选D。中共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城市转移是在解放战争后期,故A项错误; 1930年到1931年,随着三次反“围剿”的胜利,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故B项错误;1932年是第三次围剿和第四次围剿之间的空隙,不存在围剿加强,故C项错误;1932年7月后税率成倍增加,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不仅不会解决经济困境,还会导致工商业者的抵制、歇业,从而使经济萧条,故D项正确。‎ ‎7.2011年《解放军报》在纪念遵义会议76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主要理由是(  )‎ A.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B.会议开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 C.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 D.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 解析:选D。遵义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开始在没有共产国际指导的情况下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被视为中共的“成人礼”,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8.(2017·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学生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首的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生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力爱国者。对于杨晦、匡互生这样的火烧赵家楼,并且痛打所谓“卖国贼”的学生,许多学者认为他们表现了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 ‎——摘编自黄广明、杨潇《启蒙是最好的爱国 ‎——新文化运动健将的觉悟》等 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有关“爱国”的观点加以讨论。(12分)(‎ 要求:提取材料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史论结合,表述准确。)‎ 解析:根据材料中以五四运动的现象为例,分析爱国的方式,并通过陈独秀先生的著作“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得出观点:爱国主义是感情与理性的统一。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 答案:示例:观点:爱国主义是激情与理性的统一。‎ 讨论: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民族利益受到严重危害,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山东问题发生后,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他们都是爱国英雄。同时,激情爱国往往又极不理性,导致无政府主义倾向加剧。五四运动中,学生用暴力惩治了他们眼中的“汉奸”。这样的结局就是暴力赢了,文明输了,情感赢了,法律丢了。激情爱国往往破坏了社会理性,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