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毛坦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毛坦厂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理科综合素养(地理、政治、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发明创造,下面使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并成为“民之大用”的生产工具是 A. 石斧 B. 骨耜 C. 木质桔槔 D. 铁犁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和使用,农业较之前获得快速发展,故D之前。石斧、骨耜是原始的农业工具,不能促进生产力产生质的飞跃,AB错误。木质桔槔是灌溉工具,不合题干主旨,D错误。‎ ‎【点睛】铁犁牛耕开始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得到推广标志我国进入传统农业,相对于原始农业是一次生产力的飞跃,是质的发展。‎ ‎2.唐朝诗人皮日休云:“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两位诗人赞美的是中国古代 A. 青铜器 B. 瓷器 C. 丝绸 D. 水排 ‎【答案】B ‎【解析】‎ ‎【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给材料中“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反映了唐朝越窑的青瓷,答案为B。青铜器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A错误。丝绸与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不符,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排是一种鼓风工具,这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D错误。‎ ‎【点睛】中国的瓷器最早是从陶器演变来的。唐朝的邢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标志瓷器的制造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出现钧窑、官窑、定窑、汝窑、哥窑五大名窑,还有景德镇被称为“瓷都”。从元出现青花瓷,到明清时臻于完美。清朝出现釉下彩绘、珐琅瓷等。中国的瓷器经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 ‎3.手工业的发展和农业、商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A. 手工业规模不大,分工日益细密 B. 唐宋民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C. 家庭手工业因产品数量少故利润比较小 D. 官营手工业因产品精美在市场上受青睐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手工业因产品数量少故利润比较小,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较大,规模不大的说法有误,A选项排除。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选项排除。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面向的是皇室和贵族,不可能出现在市场上,D选项排除。‎ ‎【点睛】官营手工业主要负责宫廷所用手工业品、国家军队等物品生产,是国民体系中主体,占绝对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主要以自己使用为主,所以产品数量少,利润小。民营手工业在官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的夹缝中生存。由于官营手工业可以无偿征调手工业者去服役,使民营手工业的劳动力无法得到保障,造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缓慢进行。‎ ‎4.《汉书司马迁传》载,“迁之先名毋择,毋择为汉市长。”《补注》先谦曰:“《百官表》四市有四长。”据此可知,“毋择”主管 A. 商业 B. 行政 C. 军事 D. 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毋择为汉市长”“《百官表》四市有四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毋择”是商品交易场所的长官,答案为A。“行政”与题干所给材料中“《百官表》四市有四长”不符,B错误。“军事”、“文化”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CD错误。‎ ‎5.明内阁首辅张居正提出:“……欲民用不困,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其意在强调治国重在 A. 土地兼并 B. 农商并重 C. 朝贡贸易 D. 闭关锁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以厚商而利农”可以看出张居正主张农商并重,故B正确;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到土地兼并内容,排除A;材料没有说明朝贡贸易,朝贡贸易也不利于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排除C;通过材料厚商可知,张居正主张发展商业,并没有说明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 ‎【点睛】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农业是立国之本,而把工商业当成“商末”“末业”来加以抑制。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开始认识到重农抑商的弊端,如张居正提出“农商并重”,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但是封建社会重农抑商仍然是重要国策在执行。‎ ‎6.明太祖期望海禁政策对海防的巩固能起到决定作用,然而,它不仅没能成为巩固海防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沿海地区激化了矛盾,倭寇之乱屡禁不绝,耗费了大量的兵力和财力,使明王朝疲于应付。据此可知,明朝海禁政策 A. 因自然经济占主导而实行 B. 成为巩固海防的唯一选择 C. 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本质 D. 导致内忧外患局面的出现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明朝的海禁政策使很多中国人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沿海地少、地贫瘠,无法依靠农业生存,从而转向成为海盗,海盗骚扰沿海地区,扰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故D正确。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故A错误;根据史实,海禁不是巩固海防的唯一选择,故B错误;题意侧重于海防,海禁政策是指禁止中国人与外国人在沿海的往来,强调对内,故C错误。‎ ‎【点睛】海禁政策是禁止人民海外贸易,不许下海出国。是孤立主义政策的一种,有谓“尺板不得出海”。海禁政策的具体实施随着政策不同而有张有弛,一般认为,海禁的主要目的是有消灭反叛势力,打击海盗和走私、保障社会稳定等。‎ ‎7.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表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主要是因为 A. 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 B. 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 C. 西欧社会的“寻金热”‎ D. 西葡王室政策推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黄金的渴求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C 选项符合题意。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B选项排除。西葡王室的政策的推动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关键句“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8.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西欧航海家进行了从欧洲出发沿非洲直达印度和从欧洲向西航行发现美洲及环球一周的远航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新航路成功开辟后 A. 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加速 B. 美洲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C. 世界各地文明相对孤立 D. 世界市场体系正式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航海贸易和殖民扩张获得巨额利润,极大的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成为世界商贸中心,B选项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打破世界各地文明相对孤立的状态,C选项排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D选项排除。‎ ‎9.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很快在纺织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并迅速被推广到其他工业生产部门。这种情形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 标志工业革命进入崭新阶段 B. 揭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C. 垄断渗入英国社会生产领域 D. 确立了英国世界殖民霸权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大大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A选项符合题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B选项排除。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C选项排除。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是通过与荷兰、法国进行一系列战争完成的,D选项排除。‎ ‎10.下图是1956年罗伯特·杜瓦斯诺拍摄《断掌工业》,寓意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观的再现。这一作品实质上 A. 反映工业化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B. 控诉了工业革命带来消极影响 C. 体现人类经济发展模式变化 D. 强调了重工业生产领域快速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可知体现的是作者对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控诉,B选项符合题意。工业化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人类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重工业生产领域快速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1.近代工业的流水生产始于20世纪初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当时还只限于单对象的装配流水生产。后来,流水生产线应用越来越广泛,由单对象发展为多对象,由装配流水线发展到加工、运输、存储和检查的一体化。这种状况根本上 A. 实现了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B.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 C. 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D. 破坏了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原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流水线生产,指劳动对象按一定的工艺路线和统一的生产速度,连续不断地通过各个工作地,按顺序地进行加工并生产出产品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这从根本适应了生产活动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趋势,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实现利益最大化只是企业自身利益的体现,不符合题干中“根本”的设问;B选项错误,20世纪初世界市场已经形成;D选项错误,这种状况并未破坏自由主义的原则。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2.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两次工业革命 A. 都促进了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B. 都源于科学技术对生产领域直接推动 C. 都在重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重大突破 D. 英美两国都发挥了领头羊的历史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上的改变是工厂制度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生产组织形式上的影响则是垄断组织的出现。两者都促进了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实现真正结合;C选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D选项错误,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3.有学者指出,“通观初期工业化在模式、路径上的摸索和选择,有一条主线是政府主导的模式及其路径,一条辅线是民办官助的模式及其路径”。这种政府主导型模式反映在 A. 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B. 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 C. 曾国藩开设安庆内军械所 D. 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种政府主导型模式反映的是官办工业。分析选项内容可知,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官办的即政府主导型模式,因此C选项正确。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和大生纱厂都是私人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不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4.甲午战后,中国创办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共762家,占整个清朝工矿企业总数83.31,而且这些企业中私营企业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主要是由于 A. 洋务运动的继续发展 B. 实业救国思潮在全国的兴起 C. 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甲午战后创办的民用工矿企业增多,而且占整个清朝工矿企业总数的80%以上,同时私营企业占据很大比例,说明甲午战后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为了扩大税源应对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开矿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B选项错误,实业救国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一个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同时此时期实业救国思潮刚刚兴起,尚未波及全国;D选项错误,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并非此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5.这一时期,美国货通过各种合法的渠道大量涌入中国,在市场上泛滥成灾,严重打击了尚处恢复时期的国内工商业,从而在中国引起了一场抵制美货的运动。这一时期美国货大量涌入中国的原因是 A.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B.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工业产品供不应求 C. 美国经营商业的技术高,物美价廉 D. 官僚资本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此时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后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此时期中国人民较为贫困,购买力低,工业产品并非供不应求;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不是这一时期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原因;D选项错误,此时期官僚资本处于经济垄断地位,并未严重受损。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30分。‎ ‎16.(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形成了基于内向型基础上的自然经济发展模式。“鸦片战争”后,工商业的发展必然与资本主义萌芽联系在一起。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机器作业逐渐代替了人工劳动和手工工具,外国商品与以耕织为特征的中国自然经济的纺织品相比,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对中国倾销的速度快速提升。外资廉价工业品倾销中国市场,破坏中国原有的完整的手工纺织程序。‎ ‎——摘编自江怡李哲《中国工商制度体制与经济结构的近代转型》‎ 材料二 1912年后,荣氏兄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中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经20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 ‎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中出现的现象,并分析此现象出现的时代因素。‎ ‎【答案】(1)新变化: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国大量廉价工业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性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现象:冶铁业和机器金属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原因:抗日战争时期,工业发展服务于战争需要。‎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外国商品与以耕织为特征的中国自然经济的纺织品相比,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对中国倾销的速度快速提升。外资廉价工业品倾销中国市场,破坏中国原有的完整的手工纺织程序。”等信息可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国大量廉价工业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方面指出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2)依据材料二“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结合所学可知,荣氏企业的性质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依据材料三表格数据可知,此时期冶铁业和机器金属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速度下降。结合20世纪40年代时代背景相关所学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此时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工业发展服务于战争需要。‎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