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六)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模拟(六)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 有学者认为:荀子深刻地认识到,“礼”与“法”是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两大根本手段,于是立足于儒家的“礼治”,吸收、发挥法家的“法治”思想,使“礼”与“法”在政治和法律层面相互渗透,和谐统一。该学者认为荀子(  )‎ A. 是法家学派的实际开创者 B. 背离了孔孟思想的精髓 C. 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有益学说 D. 对儒学的发展迎合时代需要 2. 在王莽篡汉之前,一般采用五行相克说。五行交替顺序为:黄帝(土)→夏(木)→商(金)→周(火)→秦(水)→汉(土)。王莽篡汉后,采用了刘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说,并修改汉朝以前诸朝代的德性,交替顺序变为:黄帝(土)→夏(金)→商(水)→周(木)→汉(火)。王莽采用五行相生说(  )‎ A. 主要受到天人感应学说影响 B. 为宣扬儒家以德治国的理念 C. 出于证明政权合法性的需要 D. 有利于儒家学说深入民间 3. 宋太宗时规定,科举及第者的吏部考试要试判三道,合格者方能释褐授官。宋神宗后又规定进土、诸科等试律令大义或断案,才能授官。哲宗元祐时苏辙曾说:“天下官吏皆争诵律令”。上述信息反映出当时(  )‎ A. 行政能力是重要的选官标准 B. 儒家正统思想受到佛道重大挑战 C. 官制改革兼顾了效率和公平 D. 时务策成为科举考试的规定内容 4. 雍正时有人说过:“商人积丝不解织,放与农家预定值;盘盘龙凤腾向梭,九日辛勤织一匹。”苏州道光二年一个碑文上写道:“查民间各户,将经丝交织机匠工织”。各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机匠“计工受值”。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分工细致 B. 已出现大量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 C. 商业资本的规模比较庞大 D. 存在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 5. 鸦片战争后,外国银元不仅在沿海等地流通,还逐渐向内地渗透,英国议会在1847、1848 年蓝皮书中的报告说:“银元在下述各省自由流通: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和湖南的南部和东部。烂板银元的流通,几乎全限于广东、福建和江西。残缺的小银元则为广东的许多地方所爱好。”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  )‎ A. 中西方贸易范围日趋扩大 B. 民众生活对世界市场产生了依赖性 C. 对外贸易呈现了出超现象 D. 外国资本已经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6. 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依据自己的观察,断言“农民成就了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这是对农民运动革命性、正义性的总体肯定,彰显了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作用。由此可知,该考察报告(  )‎ A. 建议中共应调整中国革命的道路 B. 利于纠正当时社会对农民运动的看法 C. 为中国农民起义的合理性作辩护 D. 强调建立工农联盟政权的紧迫性 7. 如图为1937年10月某战事期间出版的漫画。针对当时战况,一些军事专家称,该国军队如此无用,纸老虎已经戳穿,不配做一等国。由此可知(  )‎ A. 日本国力不如欧美国家 B.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 C. 日本侵华战略计划受挫 D. 日军的暴行遭到各方批评 1. 如表能够反映出(  ) 表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 ‎4.5%‎ ‎1971-1975年 ‎4.0%‎ ‎1958-1962年 ‎4.3%‎ ‎1976-1980年 ‎5.1%‎ ‎1963-1965年 ‎11.1%‎ ‎1981-1985年 ‎8.1%‎ ‎1966-1970年 ‎3.9%‎ A. 建国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B. 两次显著增长均得益于生产关系调整 C. 社会动乱对经济领域冲击不大 D. 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尤其突出 2. 针对裁判官自由判断的规定和实践,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指出:“你们(裁判官,行省总督)最好能够确定证人的诚实信用程度,他们的身份,他们的尊严,他们的名声,谁似乎闪烁其辞,是否自相矛盾或显然的据实回答。”由此看出哈德良皇帝(  )‎ A. 主张去除公民法的形式主义倾向 B. 主张司法实践中应体现理性精神 C. 关注司法程序的合理性 D. 认为罗马法不应带有歧视色彩 3. 如表中内容最合适用来论证的主题是(  )‎ 时间 ‎1215年《大宪章》‎ ‎1628年《权利请愿书》‎ ‎1689年《权利法案》‎ 制定者 封建大贵族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数的议会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多数的议会 内容 以法律限制王权, 特别是征税权,没 有贵族同意,国王 不得随意征税。‎ 以法律限制王权,特别是征税权,没有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 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 B. 君主立宪制不是完美的政治制度 C. 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具有渐进性 D. 法律是保证中央权力的重要武器 4. ‎1973 年美国通过《战争权力法》,规定总统若未经国会动用武力,必须在48小时通知国会。总统在向国会通报后,若60天内国会不宣战,总统须在其后30天撤出军队。该项法令(  )‎ A. 表明国会主张收回总统的宣战权 B. 体现出总统权力受到了限制 C. 严重冲击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D. 提升了美国的行政效率 1. 据统计,1972-1995年世界生产增长了7倍,而同期国际金融市场膨胀了43 倍。1998年全球外汇市场日成交量达到1.5万亿美元,年成交量达400万-500万亿美元。股票市场更是一路飙升,仅在1998年下半年就上涨了近7万亿美元,超过同期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5 万亿美元)。这体现出(  )‎ A. 全球经济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性 B. 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逐渐建立 C. 各国调整经济体制势在必行 D. 世界经济的风险性增加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2.0分)‎ 2. 根据材料及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根据《宋史•五行志》中记载,在整个两宋时期,发生在江南地区的疫病大概有29次。南宋152年间,平均每五年就出现一次,其中有26次发生在江南地区。杭州取代汴京成为宋朝的首都以后,也成为新的流行性疾病的多发区,苏轼曾评价杭州的流行病指出,“杭(州),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从时间的分布上看,从1142-1190年的48年中共发生13次传染病流行,平均每4年一次; 1195-1211 年的16年中发生了9次,平均每2年就有一次瘟疫。两宋尤其是南宋时期传染性疾病大多发生在夏秋之际,23次有明确月份的记载,其中有15次疫情是发生在这个季节,约占65%.神宗熙宁八年(1075 年)“南方大疫,两浙贫富皆病,死者约十之五六”,“浙西路死者五十余万人”。高宗绍兴元年(1131 年),浙西大疫流行,平江府以北的河流中“流尸无算”。 --摘编自尹娜《两宋时期江南的瘟疫与社会控制》材料二:流行病的灾难,促进了医学卫生的各种研究和观察,为近代卫生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以1845年中英《上海土地章程》的颁布为起点和标志,公共租界开始了其公共卫生建设的进程。此外,工部局还颁布了一些法令法规,以使公共卫生管理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上海洋泾浜北首西国租界田地章程后附规例》第42条涉及到沟渠、建造房屋、街道清洁、挑除垃圾污秽、查视地方污秽、查视房屋污秽等内容; 1901年工部局起草《公共卫生细则》,以实行传染病的强迫性通知和传染病人的强迫性隔离。20世纪20一30 年代上海华界的公共卫生事业,不论在组织、体制、法制还是关于传染病的现代防疫措施上,均已达到了相对完善的水平。 --摘编自刘雪芹《近代上海的瘟疫和社会》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后的20多年里,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大力投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了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管理,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在发生疾病风险时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费用保障。全国绝大多数居民都能够得到最低限度的医疗卫生服务,确保了医疗卫生服务在全国范围的公平供给。 --摘编自牟海林《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公平取向及其实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疫情发生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特点及原因。‎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要求。 17一18世纪东西方著名思想家的教育主张 ‎ ‎ ‎ 朱之瑜 主张道德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关于教人之道,他认为因弟子“资性”之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并予以不同的启示;他重躬行实践,却不废读书;对于读书之法,他则认为读史应先于读经。‎ 中国 ‎ ‎ 黄宗羲 重视经学的学习,认为经学能够经国济世。他还向学生传授天文、数学、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认为教师除了向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外,还必须清议(议论朝政)。‎ ‎ 顾炎武 把“明道救世”作为教育宗旨的基本原则。他提倡经世致用、救国救世之“实学”,他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扎实的考据方法以及注重实际的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 西方 ‎ 伏尔泰 强调通过平等的教育消除人们的愚昧无知,提高人的理性;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健全理性的自由人。他重视感觉经验,认为观察、实验和实际锻炼是最主要的学习方法。‎ 孟德斯鸠 指责封建专制教育是“降低人们的心志”,“培养好的奴隶”。主张男女平等教育,国家的教育须重视培养公民的义务心。人要接受三种教育:一种来自父母,一种来自教师,另一种来自社会。‎ ‎ 狄德罗 认为教育是启发人的理性的唯一手段,认为教育只能发展优良的素质,抑制不良的素质。他还注重教育民主和平等,主张教育世俗化,由国家管理。‎ 解读如表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1. 材料:重庆国防科技工业在建国后经历了重大改革。 解放初期,按照毛泽东关于国防工业要“学会两套本领”的指示,重庆国防工业从 50年代初开始利用剩余生产能力生产民用产品。1960 年,重庆国防工业民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48.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 80年代中期,为解决“吃饭”问题,不少军工企业走上了军转民道路。重庆军工凭借其雄厚的技术、装备和人才优势,采取利用军品资源生产民品、将军用技术转为民用、引进技术发展新产业等方式大举进军民品领域。这一时期,重庆军工科技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在汽车摩托车、电子技术、车辆船舶制造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培育出“嘉陵”、“建设”摩托车等知名品牌。 20世纪90年代后,重庆军工技术大量向地方扩散,带动了一批以军工技术为基础的地方产业崛起,同时大量民间资本向军民结合行业涌入。期间,军地双方在汽车、摩托车、仪器仪表、船舶、航天航空等领域共同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科技研发体系,长安集团、建设集团等一批军民结合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应运而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庆军工企业各发展阶段的特点与我国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重庆军工企业改革的社会影响。 ‎ 2. 材料:“高边疆”一词最初由美国格雷厄姆中将于1980年提出。所谓“高边疆”就是太空领域,他们认为历史上对于开拓国家边疆具有独特情结的美国,应该对地球的外层空间进行新的开拓,从而使得太空领域成为美国新的边疆,发展太空工业、商业、运输业。“高边疆”战略虽然是由美国30‎ 余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军事战略家提出的,但是该战略提出向太空发展的思想与主张,符合美国打破核僵局、夺取对苏军事优势的需要,因此迅速受到美国统治集团的高度评价和广泛重视。“高边疆”战略问世后,美国采取一系列步骤具体实施“高边疆”战略。1982 年7月,里根发布总统指令,规定美国太空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建立“宇宙防御”; 1987 年9月,里根政府出台了“第二阶段战略防御系统计划”。该计划使“星球大战”计划的实施得到进一步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清楚地认识到这项战略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方面提出了全面的挑战。世界形势因此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美苏之间的军事均势遭到破坏,世界军备竞赛更加剧烈。 --摘编自朱听昌《争夺制天权:美国“高边疆”战略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美国“高边疆”战略出台的因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高边疆”战略的影响。‎ 1. 材料:朱载堉( 1532--1611),明太祖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1591年,郑王朱厚烷去世,作为长子的朱载墒本该继承王位,他却七疏让国,辞爵归里,潜心著书。19年里,朱载堉拜结贤哲,出入俗理,专心攻读音律、历算,并开拓了边缘学科的广阔领域。 朱载堉“潜思有年,用力既久,豁然不用三分损益之法”。他“创立新法,置一尺为实,以密律除之,几十二遍”,通过大量数学计算和声学实验发现十二平均律。 1636年,法国数学家默森对十二平均律也作出了和朱载堉完全相同的数学表示。在历法方面,他编制了《黄钟历》和《圣寿万年历》,对《授时历》进行了一系列修正,深入研究了回归年长度及其古今变化。在数学方面,他以珠算为工具开方运算圆周率,找到了九进制和十进制的小数换算法和计算等比数列的方法。在音乐实践上,他通过作曲、改编、演奏和教学、教唱活动,探索恢复旋宫古法,用精确的记谱采录民间乐曲,用民歌形式写作曲词。朱载堉注重科学,躬亲实践,不鄙薄“贱工之学”,敢于破除历来天文律历中所附会的神话、迷信,对历代圣贤大儒的错误提出质疑和批判,体现了明后期崭新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载堉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载堉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 历史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荀子主张立足于儒家的“礼治”,吸收、发挥法家的“法治”思想,礼法并用,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儒家的礼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法家思想的法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因此为了适应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发展,提出礼法并用,故D项正确。 荀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故A项错误。 荀子思想是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没有违背其精髓,故B项错误。 材料中的荀子思想只是吸取了法家思想,不能体现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有益学说,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荀子所处的时代特征和荀子思想主张分析。 本题考查对荀子思想及其背景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2.【答案】C ‎ ‎【解析】王莽篡汉后为了证明其政权的合法性,采用了刘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说,并修改汉朝以前诸朝代的德性,交替顺序为:黄帝(土)→夏(金)→商(水)→周(木)→汉(火),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两汉衰亡,解题的关键是“修改汉朝以前诸朝代的德性,交替顺序变为:黄帝(土)→夏(金)→商(水)→周(木)→汉(火)”。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两汉衰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A ‎ ‎【解析】材料“科举及第者的吏部考试要试判三道,合格者方能释褐授官”体现的是宋朝时期的选官注重行政能力,A正确; 材料未涉及思想领域的变化,B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选官制度的要求,与官制改革无关,C排除; D是王安石变法时期的内容,排除。 故选:A。 本题关键信息是“科举及第者的吏部考试要试判三道,合格者方能释褐授官”,结合科举制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科举制,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体现的是公平、公正。 4.【答案】D ‎ ‎【解析】“各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机匠“计工受值”表明当时中国存在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故D正确; 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材料未涉及,故A错误; 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解题的关键是“各户把经丝等原料及一些工具交给机匠织造,回收成品,机匠“计工受值”。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是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5.【答案】A ‎ ‎【解析】通过材料“外国银元不仅在沿海等地流通,还逐渐向内地渗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国银元流入到中国内地,反映出东西方贸易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故A正确; 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出中国民众生活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排除B; 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排除C; 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是在甲午战后,排除D。 故选:A ‎。 本题考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西方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6.【答案】B ‎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对农民运动的重视,这在当时有利于正视当时是和对农民运动的看法,B正确; A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材料与农民起义无关,C排除; 材料未涉及对工农联盟政权建设的问题,D排除。 故选:B。 本题关键信息是“农民成就了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事业,农民做了国民革命的重要工作”,结合毛泽东思想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成果化的成果。 7.【答案】C ‎ ‎【解析】通过材料“1937年10月”“日本不配称一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妄图3个月消灭中国,但这一狂妄计划并没有得逞,反而伤亡惨重,故C正确; 材料叙述的主旨不是日本不如欧美,排除A;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是在1938年10月,排除B; 材料叙述的主旨不是日军的暴行,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粉碎了日本侵略中国速战速决的狂妄计划。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8.【答案】B ‎ ‎【解析】从表中可知,60年代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较快,主要是由于国家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实行“八字”方针,80年代中国农业总产值增长较快,主要是由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B正确; A错在“持续”,排除; 社会动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故C错误; 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B ‎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哈德良皇帝强调裁判官,行省总督在审判的过程中要确定证人的诚实信用程度,体现了在司法实践中应体现理性精神,故B项正确。 A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司法程序,故C项错误。 强调裁判官,行省总督在审判的过程中要确定证人的诚实信用程度不是歧视色彩的表现,故D项错误。 ‎ 故选:B。 本题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以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的言论为背景材料考查对罗马法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C ‎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大宪章》、《权利请愿书》和《权利法案》可知体现的是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曲折性和渐进性,C正确;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符合本国国情的,A说法错误,排除; B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材料未涉及法律和中央之间的关系,D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结合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代议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通过控制议会,掌握立法权,以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从而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11.【答案】B ‎ ‎【解析】材料“总统在向国会通报后,若60天内国会不宣战,总统须在其后30天撤出军队”体现的是国会对总统权力的限制,B正确; A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材料未涉及行政效率问题,D排除。 故选:B。 本题关键信息是“总统在向国会通报后,若60天内国会不宣战,总统须在其后30天撤出军队”,结合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对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保护公民权利具有积极意义。 12.【答案】D ‎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国际股票价格非正常上扬,这说明世界经济的风险性加强,D正确; A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新秩序尚在形成之中,B排除。 故选:D。 本题关键信息是“股票市场更是一路飙升,仅在1998年下半年就上涨了近7万亿美元,超过同期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结合经济全球化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较快发展。但同时,也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13.【答案】【小题1】(1)特点通过材料“平均每五年出现一次”“平均每四年一次”“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次瘟疫”可以概括得出出现的次数十分频繁;通过材料“其中有26次发生在江南地区”可以概括得出疫病呈现地区不平衡性;通过材料“大多发生在夏秋之际”可以概括得出疫病流行于夏秋;通过材料“死者约十之五六”可以概括得出危害大。 (2‎ ‎)特点,通过材料“公共卫生管理走向法制化和制度化”“达到了相当完善水平”可以概括得出公共事业发展进程快,管理走向制度化法制化;建立了现代防疫体系。原因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府,民众,社会力量,西方影响等角度具体分析。 (3)意义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保障人民健康减轻人民经济压力和国家政权稳定等角度分析说明。 故答案为: (1)特点:疾疫出现的次数十分频繁;流行地区呈现出不平衡性;每一次疾疫的发生延续时间长;危害都很大;流行性传染病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疾疫大多流行于夏秋季。(其它表述合理可酌情给分) (2)特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进程得以加快;公共卫生管理走向制度化法律化;现代防疫体系建立并得到完善。(其它表述合理可酌情给分) 原因:当地政府的不断努力;社会力量的活跃;城市化化进程加快;民众卫生意识觉悟的提高;一大批公共卫生人才的努力奋斗;受到西方公共卫生事业的影响。(有其它表述合理可酌情给分) (3)使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权得到保障;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利于减轻人民的经济压力;利于国家政权的稳定与社会发展。(有其它表述合理可酌情给分)‎ ‎【小题2】‎ ‎【小题3】‎ ‎ ‎ ‎【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卫生防疫制度。主要考查两宋时期疫情发生特点。 (2)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卫生防疫制度。主要考查近代上海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 (3)本题考查新中国卫生制度。主要考查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14.【答案】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重视经学的学习,认为经学能够经国济世。他还向学生传授天文、数学、地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他还注重教育民主和平等,主张教育世俗化,由国家管理”可归纳出论点是该时期东西方思想家治学上都关注实际,具有务实精神。关于阐释可从东西方在17-18世纪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当时思想家倡导教育世俗化,关注社会实际,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即可。 故答案为: 观点:该时期东西方思想家治学上都关注实际,具有务实精神。 阐述:明清之际,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危机加剧;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拜金逐望日益强烈;思想上理学注重空谈,因此明清之际思想家关注实际,具有务实精神。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下,人们打破天主教会的枷锁,自然科学领域成就突出。启蒙运动使理性精神得到不断发展,这时期的思想家倡导教育世俗化,关注社会实际,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结合材料和明清之际的新思想和启蒙运动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发展,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5.【答案】【小题1】建国初期,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注重军工企业建设,同时其剩余能力得以利用在民用中,生产的民用产品占一定份额,比例不断提高;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期到80‎ 年代,我国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企业获得自主权,重庆军工业走上军民结合的创新发展阶段,军工企业发挥科技优势创建了民用产品的著名品牌。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加快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国企改革深入进行,重庆军工业与民间资本融合,科技能力在民用产品研发上作出突出贡献,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小题2】利于减轻国家负担;提高了企业活力;军工科技成果在经济发展中得到运用;利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有其它表述合理可酌情给分)‎ ‎ ‎ ‎【解析】(1)本题考查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 (2)本题考查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本题解答关键是要从材料出发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史实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根据所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小题1】背景:部分人士(科学家、经济学家、军事战略家)的提出;为改变美苏争霸被动局面(应对美苏争霸的军事需要);符合美国霸权主义的扩张需要;肯尼迪“新边疆”政策的影响;美国统治集团的推动。‎ ‎【小题2】影响:推动世界军备竞赛升级;打破了美苏争霸格局;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对世界与和平发展形成威胁;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负担。‎ ‎ ‎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霸权主义,需结合促使美国“高边疆”战略出台的因素及影响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美国霸权主义,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小题1】主要贡献:创立十二平均律;对旧的历法进行修正;找到九进制与十进制小数换算法等;将民间乐曲和民歌融入音乐实践。‎ ‎【小题2】原因:注重科学,亲身实践的精神态度;敢于对历代圣贤质疑和批判的精神;对古代科学求真探索、不懈追求时代精神;淡泊名利,潜心向学。‎ ‎ ‎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需结合朱载堉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朱载堉具备的优秀品质来解答。 本题偏难,考查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