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 高二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小题,共60分)‎ ‎1.祠堂又称宗祠,祠室,家庙,是祭祀祖先的场所。西周时期按《周礼》规定,只有王侯卿士有资格建家庙,普通庶民没资格修建,只能路祭。民间正式建立宗祠始于1536年,明代嘉靖皇帝诏令允许民间“联宗立庙”,民间建立宗祠获得了合法地位。这种变化反映了 A.生产方式的变革 B.宗法伦理的淡化 C.社会发展的需求 D.君主专制的强化 ‎2.《全球通史》写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涉及到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皇帝制 ④三省六部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 - 21 - / 21‎ ‎,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 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 ‎4.陈忠云《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的比较》说:“实际上,让每个人有尊严生活的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培育这种制度的土壤。先秦中国也不例外,之所以先秦中国与古希腊雅典形成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当时两地强者、掌权者追求政治利益的主观欲望与维护既得利益的客现统治手段的差异所致。”下面符合作者意图的是 A.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相同的经济基础 B.相同的政治制度需要强硬的政治手段来实现 C.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有一定偶然性 D.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5.有观点认为:战国李悝的《法经》与《十二铜表法》大致同时出现,但是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罗马法注重的是 “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由此可知 A.罗马法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 B.中国古代法律讲求以礼入法 C.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 D.中国古代注重将道德法制化 - 21 - / 21‎ ‎6.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 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 C.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D.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7. “有衡”对于政治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体现了地域平衡机制的是 A.三权分立制 B.国会议员名额分配制 C.国会两院制 D.联邦制 ‎8.威廉二世(1888年继位)时期,德国对军队及其价值观的羡慕和崇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致许多企业家大致按照军队方式经营生产…富有的资产家们在贵族军官中间为自己的女儿寻求女婿…以便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反映出德国 A.是军人专制的政体 B.军国主义氛围浓厚 C.民众普遍崇尚战争 D.新旧阶层进行联姻 ‎9.著名学者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在签订《南京条约》的过程中,英国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和语法,而清朝官员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他们反倒重视文件措辞、格式是否谦卑恭敬,重视互相见面到底是鞠躬还是下跪。这从本质上反映 A.缺乏近代外交经验 B.不了解世界形势 C.两国治理秩序差异 D.不懂得国际公法 - 21 - / 21‎ ‎10.“俄罗斯之顽固腐败,欧洲文化不能改易之,国人志士掷无数头颅而不能改易。因中国确立共和之故,举数十朝之帝政,仅以三数日之变动而推翻之,且毫无阻力焉,中国为之也。”在此,孙中山旨在强调辛亥革命 A.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 B.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C.推动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D.促进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11.“这种以武力威胁为后盾的无耻外交手段,巩固了日本在山东和东北的地位,但未能把中国变为日本的一个保护国。在这过程中,它反而把中国的民族意识激发到了一个新的高潮。”“新的高潮”‎ ‎①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 ②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共识 ‎③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代表中共湖南省委致中央的信中说:“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1917年”,“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适合,我们此刻应有决心立即在粤湘鄂赣四省建立工农兵政权;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地取得全国的胜利。”据此可知 A.该信件应写于湘赣边秋收起义 B.该信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21 - / 21‎ C.毛泽东对八七会议的决策有所突破 D.毛泽东的主张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13.某场战役中,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 80 余万人,川军、桂军、粤军及东北军、西北军等部队,纷纷奔赴战场,据统计死伤 30万人。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全民族抗战的形势逐渐形成 C.地方军阀开始服从中央领导 D.国民政府执行全面抗战路线 ‎14.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1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共产党宣言》‎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揭示了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C.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D.预见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 ‎16.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年份 企业(个)‎ 年增长率(%)‎ 合同金额(亿美元)‎ 年增长率(%)‎ - 21 - / 21‎ ‎1991‎ ‎1735‎ ‎57.30‎ ‎13.90‎ ‎54.60‎ ‎1992‎ ‎6430‎ ‎270.60‎ ‎55.43‎ ‎298.70‎ ‎1993‎ ‎10945‎ ‎70.20‎ ‎99.03‎ ‎79.90‎ A.“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C.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 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 ‎17.国家主席习近平2018年3月1日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周恩来同志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和国际友好人士普遍尊敬,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以下集中体现了周恩来同志“博大精深外交思想”的是 A.另起炉灶/一边倒 B.乒乓外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外 D.亲、诚、惠、容与邻为善、以邻为作 ‎18.如表是关于冷战史研究中各学派的不同观点,由此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主要学派 观点 ‎“正统学派”‎ 强调冷战起源于苏联的扩张,迫使美国放弃大国合作的政策,转而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合理行动。‎ ‎“修正学派”‎ 坚持美国在冷战起源中的责任,美国以“贸易自由”为突出特点的经济帝国主义,使得苏联不得不采取防御性的措施,将东欧纳入其势力范围之中。‎ ‎“后修正学派”‎ 特别关注地缘政治和均势的重要性,重点探讨分别以美苏为首所建立的不同类型的“帝国”及其对战后国际体系演变的意义。‎ ‎“新冷战史”‎ 依据多国档案,从多边视角出发,尝试利用新的理论,重新解释冷战的起源。‎ - 21 - / 21‎ A.观点不一反映了历史研究的复杂性 B.新冷战史的研究方式最为合理准确 C.各种学派迭出不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D.冷战起源是冷战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19. 2017年11月20日,阿姆斯特丹和巴黎通过最后一轮投票的抽签争取到了离开伦敦的两大欧盟机构:阿姆斯特丹将迎来欧洲药品管理局,巴黎将迎来欧洲银行管理局。因为接待这些机构及其雇员和分支会带来相关的经济影响,竞争十分激烈。据此可知 A.欧洲一体化走向崩溃 B.欧盟经济一体化红利仍具吸引力 C.欧盟内部分裂白热化 D.英国脱欧对欧盟带来了致命打击 ‎20.下表是美国亚瑟莱维特公共事务中心1993﹣2012年就“俄罗斯精英视角下美国对俄敌对与友好程度”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反映了俄罗斯人 咨询答案 ‎1993(%)‎ ‎2004(%)‎ ‎2008(%)‎ ‎2012(%)‎ 非常敌对 ‎3‎ ‎2.2‎ ‎17.8‎ ‎6.3‎ 中立态度 ‎29‎ ‎48‎ ‎25.3‎ ‎30.8‎ 相当友好 ‎55.5‎ ‎17.8‎ ‎3.7‎ ‎23.3‎ 很难回答 ‎3‎ ‎2.8‎ ‎0.4‎ ‎1.7‎ A.试图化解与美国的根本分歧 B.希望被西方认可和尊重 - 21 - / 21‎ C.认识到北约军事威胁的减弱 D.延续了战后的冷战思维 ‎21.如表为宋代各地书院的数量情况表。该表说明当时 四川 湖南 湖北 河北 山西 陕西 河南 江苏 安徽 ‎31‎ ‎70‎ ‎17‎ ‎3‎ ‎4‎ ‎1‎ ‎11‎ ‎29‎ ‎20‎ 浙江 江西 贵州 广西 广东 福建 海南 上海 香港 ‎156‎ ‎224‎ ‎1‎ ‎10‎ ‎39‎ ‎85‎ ‎2‎ ‎4‎ ‎1‎ A.江南地区经济文化比较繁荣 B.陆王心学成为主流思想 C.政府选拔官员以南方人为主 D.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22.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这反映了宋代 A.民间租佃关系的日益规范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 D.社会主流观念改变 ‎23.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一些中国史研究者尝试以这种视野审视中国历史,撰写了《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等著作。下列史实中,最能印证材料这种“视野”的是 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 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 - 21 - / 21‎ 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D.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24.如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这说明 时间 经济要素的变动 公元前4世纪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18世纪末 工厂出现 ‎19世纪末 集团公司日益增多 ‎20世纪中叶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A.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C.劳动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 D.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25.据记载,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股份企业时,不仅有政府所拨划官款,也有对外的借款,还通过发行股票的形式吸纳了大量民间资本。据此可知轮船招商局 A.已建立成熟的现代企业制度 B.已脱离了清政府的控制 C.经营资金出现了严重短缺 D.产权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26.下表为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情况一览表。这些历史现象的出现 年代 白银兑换制钱文数 指数 年代 白银兑换制钱文数 指数 ‎1843‎ ‎1656.23‎ ‎123.93‎ ‎1847‎ ‎2167.44‎ ‎162.16‎ ‎1844‎ ‎1724.12‎ ‎128.96‎ ‎1848‎ ‎2299.34‎ ‎172.02‎ ‎1845‎ ‎2024.74‎ ‎151.51‎ ‎1849‎ ‎2354.98‎ ‎176.19‎ ‎1846‎ ‎2208.36‎ ‎165.22‎ ‎1850‎ ‎2230.32‎ ‎166.86‎ A.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B.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 21 - / 21‎ C.加速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27.如表是根据国际统计年鉴数据“1996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使用机械台数”绘制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机械类型 世界 亚洲 中国 拖拉机 ‎19.1‎ ‎13.9‎ ‎5.4‎ 收割机 ‎3.1‎ ‎3.8‎ ‎0.9‎ A.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较低 B.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 C.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D.农民对使用机械生产的动力不足 ‎28.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 ‎29.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 21 - / 21‎ A.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B.强调不均衡发展轻重工业、农业的迫切性 C.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D.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性 ‎30.据下列材料,指出属于极端全球主义者观点的是 极端全球主义者 新在何处 突出特征 国家政府的权力 历史轨迹 总的观点 全球时代 全球资本主义、全球治理、全球公民社会 衰落或者削弱 全球文明 民族国家的终结 A.“国家政府的权力或者国家主权今天正在被经济国际化或者全球治理削弱”‎ B.“传统的民族国家已经成了全球经济中不和谐的甚至不可能继续存在的活动单位”‎ C.“当代全球化正在重组或者重新调整国家政府的权力、功能以及权威”‎ D.“国际秩序以及国际团结总会成为那些感到强大得足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国家的口号”‎ ‎31.元代士人杨维桢认为,元朝是华夏正统,而辽和金不是。他的理由是,儒家的传承,在朱熹之后一度中断,直到元代大儒许衡才再度延续儒家的“道统”。因为元朝有许衡这样承前启后的大儒,而辽、金却没有,所以尽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正统而辽、金不是。对杨维桢的这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杨维桢把是否出现大儒看作政权合法性的最高标准 B.杨维桢的看法接近于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 - 21 - / 21‎ C.杨维桢认为“正统”与否取决于文化而不是血统 D.杨维桢的看法是儒家“忠君”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32.朱熹指出:“小道小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囿、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理在。”朱熹在此 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究 B.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 C.倡导科学实验探索真理 D.重视传统经验总结积累 ‎33.柏拉图在其晚期著作《法律篇》中指出:“人性是贪婪与自私的,绝对的权力导致腐败和毁灭,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下列主张与其最接近的是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B.“用法之相忍,而弃仁人之相怜也”‎ C.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 ‎34.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阶段:私有制使不平等牢固起来,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等;产生国家机关,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出现专制暴政,然后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对卢梭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出现私有制是历史的倒退 B.指出了历史是辩证发展过程 C.找到了社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 D.论证了人民革命权的合理性 - 21 - / 21‎ ‎35.牛顿的力学定律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斯宾塞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论证了西方国家殖民的合理性。这说明 A.自然科学影响社会科学的发展 B.自然科学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C.自然科学具有普世性的价值 D.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为补充 ‎36.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了1898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了 A.这是中体西用的最初思想渊源 B.清朝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C.冯桂芬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京官们在1898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 ‎37. 1920年,《新青年》从第八卷起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如图第一期的封面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这反映出 A.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B.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己经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向 D.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 ‎38.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 - 21 - / 21‎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39.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40.霍布斯鲍姆在《革命的年代》中写道:“他们并不相信18世纪自负的机械唯物主义(以牛顿以及布莱克和歌德这两个吓唬人的家伙为代表),……因而,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合情合理的批判。”文中”他们”为代表的作品 A.反映了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B.创作手法怪诞 C.真实地描写了社会现实风貌 D.集中表现自我 二、非选择题(41题9分,42题16分,43题15分,共40分)‎ - 21 - / 21‎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西周,国指的是天子赐给诸侯的封地;到春秋战国时代,国指群雄争霸的列国;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国乃是以王权为核心的王朝。……但到了近代,近代启蒙的中国知识分子普遍认为古代中国只知家族,不知国家,缺乏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意识。为了建立近代国家首先必须“去家化”,批判家庭主义,将国家从宗法伦理中剥离,使其获得独立性。到五四时代,家族谱普遍被视为专制主义之渊薮,要建立民主共和,就必须首先打倒宗法家族,儒家的三纲思想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 ‎——许纪霖《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国家”的概念。(要求:写明论题,古今关联,史论结合)‎ ‎42.(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21 - / 21‎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法即是刑,是镇压手段,是用以维护封建国家的工具,而忽略对个体权利的追求。君主始终掌握最高立法权,皇帝诏敕往往直接成为法律,皇帝可修改或废止法律,形成了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统一适用的法律体系,这在西方封建时代是不曾有过的。在西方,以古希腊、罗马法为代表,在起源时就被看作社会关系的调节者,是一种确立权利义务的准则和保障权利义务的手段。尤其在古罗马法中已包括了大量的私法规定和私法学说,而古雅典法律,则根据民主原则,规定凡是多数公民要求做的,政府必须去做,多数公民反对的,政府就不能去做。 ——摘编自杨明霞《古代中国与西欧法起源的法律价值观之比较研究》 ‎ 材料二: 吾国(《临时约法》)所以舍总统制而行内阁制者,则以数千年来专制之政治阴驱潜率,蒂固根深,已种毒于人心而莫由拔,今一旦覆专制,立共和,毅然决然采用内阁制,盖所以防专制之复生,立法命意至为深远。法人初行民政,亦群相顺手曰:专制之恶魔去矣,世人可食自由之福也!无何拿破仑一世出,而共和颠覆;无何拿破仑三世出,而帝政再兴。则以当时总统之权过大,故由共和而变帝政,再由帝政而变王政,全国縻乱……。今吾国之政制师效法人,盖以吾国专制之流毒已数千年,实与法国国情大相吻合。‎ ‎——摘编自《论内阁制二),《民立报》 (1913年1月10日)‎ 注:《民立报》为当时国民党机关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华法系与古希腊、罗马法产生差异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舍总统制而行内阁制”的原因并简要评述近代前期中国的宪政实践。(7分)‎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 21 - / 21‎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近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是在继承和借鉴古代希腊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国家按照选民的社会成分和选民思想意识的进步和保守状态划分选区,享有选举权的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通过投票的方式,选举出一定的公民来行使国家公共权力。18世纪中期,英国拥有选举权的公民,(年收入的先令以上的自由土地持有者)约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拥有一定财产和纳税的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选民占全国总人口25%.随着争取普选权活动的高潮,从19世纪初开始,西方国家议会逐渐取消或放宽财产资格、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宗教信仰、种族、民族、性别等方面的限制。到20世纪,普选权在西方国家逐渐确立。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根据材料一,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举制度有哪些发展?有什么进步性。(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发展的因素。并对近代西方选举制度加以简要评价。(7分)‎ - 21 - / 21‎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选举制度的不同特点。‎ ‎(4分)‎ - 21 - / 21‎ 阜蒙县第二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下)期末考试答案 ‎1——5 CBBCC 6——10 CBBCC ‎11——15 CCBBA 16——20 BCABB ‎21——25 BBAAD 26---30 BBCBB ‎31——35 CDBBA36——40 BCCDA ‎41论题: 国家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2分)‎ 阐述:西周以来,在分封制制、宗法制的影响下,家国一体,特别是以君王为核心的王朝国家,国只是家天下的中心环节,受到儒家伦理的规范,并不处于核心位置。(3分)‎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侵略,民族危机加剧,在反抗外来侵略中,民族国家意识逐渐形成;特别是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家的概念从宗法家族的儒家伦理中逐渐剥离,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3分)‎ 结论:在家国天下体系中,国并非近代的民主国家;国家的概念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国与家脱钩,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形成。(1分)‎ ‎42. (1)特点:以刑法为主;忽视个体,家国一体;强调“人治”(以维护皇权为核心)。(每点1分,答满3点记3分)‎ 中华法系形成的原因: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形成了较发达的宗法制和家国一体的政治格局;②封建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③西汉以来,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3分) ‎ 古希腊、罗马法:①受古希腊人文精神影响;②商品经济较为发达;③众多法学家对法律思想的研究与发展;④‎ - 21 - / 21‎ 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答出3点即得3分) ‎ ‎(2)原因:中国君主专制历史悠久,帝制思想根深蒂固;为了防止帝制复生,维护民主共和;总统权力过大易形成专制;吸取与中国国情相似的法国的前车之鉴;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因人立法”、“以法制袁”的幻想。(任答4点即4分) ‎ 评述:近代中国的宪政道路以学习借鉴西方民主政治为起点;通过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一批进步人士的宣传和实践而逐步推进;走宪政道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近代化;近代中国宪政多为政治目的所左右,一些举措违背了民主的精神实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走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模式注定不能成功。(从宪政历程、影响、认识三个方面作答,每点1分共3分,言之有理亦可)‎ ‎(1)发展:选举标准由家世、门第为主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主;选举方式由评议推荐发展为以考试选拔为主;选举范围扩大。(2分)‎ 43. 历史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形成了社会阶层流动机制,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 (2) 因素:借鉴古希腊选举制度;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推动;民众民主意识的增强。(3分任意3点即可)‎ (3) 评价:19世纪以前的选举制度有利于从“人治”到“法治”‎ - 21 - / 21‎ 社会的转变,但存在选区划分不合理、公民选举权利受到限制等局限。19世纪以后的选举制度完善了西方代议制民主,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但本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4分)‎ ‎(3)古代中国:传承久远;自上而下,为民择官;体现封建统治阶级意志;近代西方:吸纳与创新;自下而上,公民权利;立法保障。(4分)‎ - 21 - / 2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