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暑假作业考试试题(无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暑假作业考试试题(无答案)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暑假作业考试试题(无答案)‎ 满分:100 时间:90分钟 ‎         第I卷(选择题)‎ ‎  一  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  2.“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下列说法,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优化 ‎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的最为明智选择 ‎  C.“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维护农耕文明的必然选择 - 11 - / 11‎ ‎  3.清代有“天下四大镇”: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瓷器的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汉口镇,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  A.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B.工商业发达,地处交通要冲 ‎  C.专业化工商业城镇大量出现D.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 ‎  4.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改为“资源委员会”),下设“计划部”,并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该计划要求3年内投资27120万元,在湘、鄂、赣一带建立一个国有化重工业区,兴建冶金、燃料、化学、机械、电气等30余个国有化大中型厂矿,奠定中国重工业基础,并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日本侵略中国的形势推动 ‎  B.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工业结构和产业分布格局 ‎  C.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 ‎  D.推动了西部开发 ‎  5.李鸿章认为,开口通商“于中国利害参半,未为全失”。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认识方法的是 ‎  A.“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 ‎  B.“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 - 11 - / 11‎ ‎  C.“租界中沉淀的不仅是罪恶,亦有工业文明的积累”‎ ‎  D.“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6.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中国的钢、生铁、发电量增长率分别为30%、25%、20%,而美英的钢、生铁、发电量增长率均低于10%),据此我们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  7  .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  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  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  8  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的“二五”计划意见书中规定指标为“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关于这一指标评价准确的是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贯彻了“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 ‎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促进了经济全面快速地发展 - 11 - / 11‎ ‎  9.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上之丽芙照相馆。”这实质上反映了 ‎  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 ‎  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10.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  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 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 ‎  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 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  11.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 ‎  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  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 ‎  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  D.大众传媒的信息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  12.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 132项,1900年达到8 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 11 - / 11‎ ‎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  13.19世纪中叶,当英国人在印度修筑铁路时,有人断言:“(火车)一小时48千米的速度将会对异教徒落后的神灵带来深刻的打击。”这说明 ‎  A.工业文明冲击了殖民地的思想文化 ‎  B.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实行文化控制 ‎  C.铁路运输推动殖民地的信仰自由 ‎  D.印度人从此改信天主教 ‎  14.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15.1512年,麦哲伦发现菲律宾后将其命名为圣拉萨鲁斯群岛(发现该群岛是12月17日,是该圣徒的节日)。20年后,西班牙人以其国王菲利浦二世的名字改称该群岛为菲律宾。菲律宾国家名字的由来 - 11 - / 11‎ ‎  A.带有宗教色彩 ‎  B.尊重了当地文化 ‎  C.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 ‎  D.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  16.“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  17.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 ‎  A.全面仿行苏联斯大林体制B.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 ‎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D.建成了发达福利国家 ‎  18.“炉边谈话”是罗斯福当选总统后一种联系群众的广播方式。他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就当时罗斯福采用这一方式的意义,时人评价说“和总统在一起待一个小时以后,叫我把钉子当饭吃我都吃得下去!”可见,“炉边谈话”()‎ ‎  A.有助于提振民众信心B.根除了民众生活压力 - 11 - / 11‎ ‎  C.扩展了市场消费潜力D.丰富了民众日常生活 ‎  19.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泰晤士报》上发表言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B.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  C.自由放任主义的盛行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  20.1993年民主党人克林顿上台后,一个明显进步就是认识到,被民主党人推行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干预主义和共和党人推行的供应学派自由主义,那不是灵丹妙药,都有局限性。为此,他推行了一套被称之为“克林顿经济学”的经济政策,其基本特点是 ‎  A.市场调节,自由竞争 B.政府干预,全面调控 ‎  C.削减开支,增加福利 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  21.1929—1933年期间,美国有5500家银行倒闭,13万多家企业破产,对外贸易下降了70%,失业人数达到1700万。材料反映这场经济危机 ‎  A.爆发十分突然 B.影响极其深远 C.破坏性非常强 D.波及地域广阔 - 11 - / 11‎ ‎  22.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内在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  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 ‎  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 ‎  23.“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据此可知,当时苏俄(联)()‎ ‎  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推行农业集体化 ‎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实行新经济政策 ‎  24.前苏联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说:“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他“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导致的直接结果是 ‎  A.苏联解体 B.东欧剧变 C.冷战形成 D.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  25.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 11 - / 11‎ ‎  26.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  A.农业上大规模种玉米 B. 一味发展重工业 ‎  C.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D.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  27.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  28.有人说:“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 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D.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  29.2016年中国股市开市第一天上证指数暴跌7%,触发熔断机制,并带动美股收跌,道琼斯指数录得2008年以来最差开局,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录得2001年以来最差开局。同时,英股富时100指数收低2.39%、法股CAC指数急跌2.47%、德国DAX指数重挫4.28%。上述现象反映了 - 11 - / 11‎ ‎  A.世界经济朝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 ‎  C.中国股市震荡是全球股市大跌的源头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发展 ‎  30.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加深,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政治领域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协商与对话越来越成为当今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手段。这句话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 ‎  A.加剧了国家间的矛盾 B.避免了国际争端的激化 ‎  C.有利于缓解国际冲突 D.会导致国际政治一体化 ‎ 二    第II卷(非选择题)‎ ‎    主观题(本题共2道小题,第31题28分,第32题,共12分)‎ ‎  31   .适时调整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20世纪)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  (1)美国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标志性事件和方式是什么?(6分)‎ - 11 - / 11‎ ‎  材料二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点和影响。(8分)‎ ‎  材料三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在不断扩大……(20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  ——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人教版)‎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新的变化?(8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你获得哪些重要启示?(6分)‎ ‎32  论述题:  论述资本主义市场形成过程(12分)‎ - 11 - / 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