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28: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
【主干梳理】 宋明理学 一、背景——魏晋时期儒学出现危机: 1、国家分裂,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2、民生痛苦,佛教和道教盛行; 3、儒学本身存在局限,面临佛道挑战。 二、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1、主张: ①世界观:理,在世界是万物本原,在社会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个人是人性。儒家的道德伦理由此被“天理”尊崇到至高位置。 ②方法论:格物致知(格是深刻探究穷尽,物是万物本原),强调力行,注重实践。 2、影响: ①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纲常名教思想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 ②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朝成为科举考试内容;明初程朱理学确定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产生很大影响。 三、陆王心学 1、南宋陆九渊: ①世界观:心是万物渊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②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内心反省。 2、明朝王守仁: ①明中后期专制统治强化,道德沦丧,他认为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整治人心才能挽救危机; ②思想核心:致良知。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四、理学影响: 1、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完成了哲理化、思辨化的改造,以理或天理为核心,建立起贯通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新的儒学体系,成为宋明时期德儒学主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方面影响深远。 2、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强调力行,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3、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强调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因循守旧,片面地重义轻利;压制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主要思想家 1、离经叛道的李贽(明朝晚期福建人,号卓吾,《焚书》《藏书》等著作) ①政治:鞭鞑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强调独立思考;主张男女平等; ②经济:强调正当私欲,追求物质享受和个性解放; ③思想:万物的本原是阴阳二气,根本否定天理是万物本原,冲击了理学的理论基础。 2、唯物思想家王夫之(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世称船山先生,著作《船山遗书》) ①文化:天地万物的规律在物质世界中,反对“天理”是万物规律和原则;正确认识要通过考查客观事物才能得到,反对“发明本心”; ②经济: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肯定情感欲望和私利是合理的人性本能,反对“灭人欲”。 ③政治:批判封建理学; 3、批判君主专制的黄宗羲(明末清初浙江余姚人,世称梨洲先生,《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①政治:“君害论”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民主思想:言论自由,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内阁为最高权力机关,学校为监察咨询机关;主张君臣平等,否定理学纲常。 ②经济:工商皆本。 4、经世致用的顾炎武(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世称亭林先生,《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①文化:批判空疏学风,经世致用,治学要务实; ②政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经济: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二、相同主张 1、政治: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批判理学纲常和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民主。 2、经济:主张工商皆本,大力发展工商业。 3、文化:批判教条、空疏学风;提倡独立思考、经世致用和“天下兴旺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社会根源 1、政治:君主专制强化;纲常礼教扼杀人性;明亡清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危机严重。 2、经济:商品经济活跃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统治阶级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3、文化:思想文化专制;学风陈腐教条,脱离实际。 四、总结评价 1、反传统,反封建,猛烈地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和封建纲常礼教;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是具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想。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儒学思想进行继承和批判,为儒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3、由于思想不够成熟,也缺乏强大的阶级基础和充分的社会条件,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影响有限。 【重难点睛】 宋明理学的三大特点及影响 1.三大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2.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 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③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全面认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关系 1.相通之处 (1)在内容上是相通的,都承认“理”的存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2)在道德修养上,二者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改变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复“善之本性”或“善之本心”。 (3)二者的实质目的是相通的,都强调“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2.分歧之处 (1)在思想内容上:程朱之“理”侧重于外在的伦理规范对人的约束力,更具客观性和思辨性;而陆王之“心”则更侧重于人心对外在伦理规范的真诚接受和内化,更具主观性和简易性。正是这个差异直接导致了两流派在治学和修养方法上的直接对立。 (2)在修养方法上: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发明本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 (2)发展 ①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 ②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 ③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④宋明——世俗化。 ⑤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向外;陆王心学——本心良知——向内。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他还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令维护名教传统的士大夫们十分惊惧。 2.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3.提倡“经世致用”。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评价 1.进步性:明清之际的四大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这些思想是在明清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2.局限性: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 总之,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2017·广州模拟)619年唐高祖下诏:释典微妙,净业始予慈悲;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暴……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凡关屠宰、杀戮、网捕、畋猎,并宜禁止。据此可知当时( ) 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统治者尊道礼佛 【答案】D 2.(2017·鹰潭模拟)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可知为学必须穷天理、明人伦,故B项正确。 3.(2017·郑州模拟)程朱理学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 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此材料表明程朱理学( ) A.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 B.对饮食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 C.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D.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饮食者,天理也……人欲中自有天理”,可知程朱理学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可知程朱理学并不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可知对饮食是有道德规范要求的,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认可人的私欲,但并不主张个性解放,故D项错误。 4.(2017·赣州高三联考)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 )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可知其思想为陆王心学;“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撄”是致良知的思想观点,符合陆王心学,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能体现心学观点,故排除。 5.(2017·长沙模拟)《宋刑统·斗讼律》规定:“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这一材料体现了( ) A.儒家思想的法典化 B.法家思想的具体化 C.道家思想的合理性 D.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答案】A 6.(2017·莱芜高三统考)“ 不少人把程朱理学视为猎取功名的敲门砖,他们死抱一字一义的说教,致使理学发展越来越脱离实际,成为于世无补的空言,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成为‘以理杀人’的工具。”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科举制的推行导致思想不断僵化 B.理学成为正统观念,儒学退出历史舞台 C.程朱理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D.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 【答案】C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故A项错误;理学本身就是儒学思想,儒学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强调人伦纲常,实际上为封建统治者辩护,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家经典和科举制,故D项错误。 7.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 ) A.抗清斗争高涨 B.宋明理学兴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抗清斗争是民族矛盾激化的表现,与民主思想的形成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武器,是早期民主思想所批判的对象,故B项错误;民主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后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为民主思想产生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西方民主思想在鸦片战争之后才逐渐传入中国,故D项错误。 8.(2017·大庆模拟)“嗟夫!斗筲小人,何足计事,徒失佳偶,空负良缘,不如早自决择,忍小耻而就大计”。这反映出明末思想家李贽( ) A.宣扬男女平等 B.批判愚昧和迷信 C.挑战封建礼教 D.反对封建专制 【答案】C 9.(2017·济宁模拟)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这突出表明黄宗羲( ) 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 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答案】A 【解析】题干中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是因为宰相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健全中央机构的主张,故C项错误;题干中黄宗羲主要是主张限制君权,并未提到对君主制度的否定,故D项错误。 10.(2017·太原模拟)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这表明黄宗羲( ) A.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B.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答案】B 【解析】权力制衡与材料中黄宗羲认为学校是权衡利弊的场所(监察机构)的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通过材料“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得出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故B项正确;“已经具备近代民权意识”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在材料中“既是……还是……”强调的后者,学校作为监察的机构,故D项错误。 11.(2017·天津高三质检)梁启超说:“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吾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材料论述的是( ) A.君主立宪的理论基础 B.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C.对民权共和理论的宣传 D.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答案】D 12.(2017·河南三市高三调研)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 ) A.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B.“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 C.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答案】C 【解析】王夫之提出“预定奕世之规”,已有“立宪”的意义,但并非受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影响的结果,故A项错误;从材料无法推断出王夫之提出的“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故B项错误;王夫之“共治天下”理念,反映出对专制皇权的批判反思达到新高度,故C项正确;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7·保定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 材料二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材料中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和英国学者李约瑟对待理学的态度有何相似之处?据材料与所学给出理由进行说明。 【答案】相似之处:应当看到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 说明:宋代理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更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宋代理学主张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格物致知”,宋代知识分子树立了科学观念、科学精神,主动积极去全面探索自然界事物客观规律的精神得以确立。宋代时,三大发明得以发展,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得到了高度发展。 14.(2017·南通高三调研)明清时期,我国传统农业文明继续发展,同时在其内部也生长出了某些新的思想观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王守仁《传习录》 材料二 有人者(君主)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梨洲(黄宗羲)之学,自然以阳明(王守仁)为根底……他一生无日不做事,无日不读书,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梨洲不是王学的革命家,也不是王学的承继人,他是王学的修正者。——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王守仁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对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政治理想。据材料三,说明黄宗羲是“王学的修正者”。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解释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 【答案】(1)主张:人人皆有良知;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人应该独立思考判断。 影响:冲击了程朱理学的纲常伦理。 (2)理想:天下大公;从政为民;君臣平等。 说明:汲取心学精华,注重实行;反对心性空谈。 (3)表现:倡导个性解放;讲究经世致用;蕴含初步政治民主观念。 【解析】(1)第一小问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一“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得出人人皆有良知;依据材料一“学贵得之心”得出人应该独立思考判断;依据材料一“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得出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第二小问影响,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是程朱理学,它用纲常名教对人们进行思想束缚,王守仁以“良知之在人心”来否定“三纲五常”“格物致知”,对程朱理学的纲常伦理形成了一定的冲击。(2)第一小问政治理想,依据材料二“为天下,非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公”得出天下大公;依据材料二“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得出从政为民;依据材料二“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得出君臣平等。第二小问说明,依据材料三“自然以阳明(王守仁)为根底……他一生无日不做事,无日不读书”分析得出汲取心学精华,注重实行,由“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分析得出反对心性空谈。 (3)由材料一王守仁“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概括出倡导个性解放;由材料二黄宗羲“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概括出蕴含初步政治民主观念;由材料三“他一生无日不做事,无日不读书,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概括出讲究经世致用。 【测试练习】 一、选择题 1.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出现合流现象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对儒教和佛道的论述,特别是“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体现了当时儒学面临来自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出现了儒、佛合流的现象,故B项正确。 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B 3.宋代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源”。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 ) A.提出“独尊儒术”学说 B.首倡“格物致知” C.提出“理”为万物本原 D.充实了伦理纲常 【答案】C 【解析】关键信息是:“道是世间万物之源”,而理学家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故选C。 4.朱熹批评《资治通鉴》时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僭称王而不正名。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而反书‘人寇’。此类非一,殊不可晓。”下列选项与上文观点一致的是( ) A.“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 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天下为主,君为客” 【答案】A 5.程颐认为:“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这段话的实质是( ) A.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宣扬儒家伦理道德 C.强调理为万物之本 D.倡导建立和谐社会 【答案】A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做父母的应该慈爱,做子女的应该诚心尽孝道,做国君的应该仁爱,做臣子要做到恭敬。圣人之所以能大治天下,就是因为能做到以上方面。这反映的是古代的等级制度,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选A 。 6.(2017·湛江调研)素菜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成为一个菜系,则是在汉代以后。《齐民要术》中有素食专辑,宋代则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素食专著。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发展滞后 B.新的思想因素 C.专制统治干涉 D.商品经济推动 【答案】B 【解析】汉代以后,道教和佛教盛行,道教的养生之道主张人们多吃鲜蔬野果,佛教则全吃素食,南北朝时佛教最盛行,素食拥有颇为可观的群众基础,在一些饮食著作中,就出现介绍素食做法的专章,故选B项。 7.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 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 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 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 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 【答案】A 【解析】这四句话最能表现出儒者的襟怀,是人类教育最高的向往。为天地立心,是宋代学者希望通过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使天地生化万物的心显立起来,故A正确。 8.(2017·武汉部分学校调研)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其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经学,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见下表格)。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西汉 宋朝 经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十三经(于唐十二经上添《孟子》)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成为统治思想 【答案】C 9.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据材料陆九渊认为( ) A.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答案】B 【解析】有关“实践”的观点是顾炎武的观点,故A项错误;天理人伦存于人的本心之中,符合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故B项正确;陆九渊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明理,读书明理体现的是向外探求,故C项错误;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D项错误。 10.“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以来,民间广为流行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 )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B.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 C.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D.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 【答案】C 11.理学对宋代以后的中国影响巨大。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如佛教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官僚比此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响,理学对传统的强调是最终抑制了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材料说明理学( ) A.吸收佛、道的基本教义而自成体系 B.延迟了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 C.阻碍了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创新能力 D.促进了中华文明精神的发展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抑制了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可知理学对中国的发明创造以及科学家、学者智力的束缚,这种束缚禁锢了人的思想,导致中国创新能力的缺失。故C项正确。 12.南宋叶适认为“理学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强调“物之所在,道则在焉”,并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以“功利之学”反对理学空谈 B.工商业是国家经济的根本 C.主张国家扶植商品经济的发展 D.用道家思想管理国家经济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南宋叶适认为‘理学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强调……并主张……流通货币”可知南宋叶适思想主张与程朱理学思想主张不同,强调功利,反对理学的虚无空谈,故A项正确。 13.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 ) 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 B.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 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 D.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 【答案】B 【解析】“程朱理学不受重视”不符合史实,A错误;“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说明作者对理学持批评态度,B正确,D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妇女教育问题,C错误。 14.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 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答案】C 【解析】A项是近代中国价值导向,不符合题意;B、D项是宋明理学的传统价值导向,不符合题意;C项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与传统价值导向不同,故C项正确。 15.李贽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 ) A.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奠定了“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 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 【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李贽等知识分子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有了改变,认为商人通过辛苦劳动赚取钱财,商人与士异业而同途,均属崇高之业,故D项正确。 16.(2017·长春质检)朱熹曾解释过“存天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据此可知( ) A.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正常的私欲 B.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 C.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 D.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 【答案】A 17.“是非来自公论”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重要观念。以下言论中,最能体现这一观念的是( )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答案】D 【解析】“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意思是天子认为对的未必对,天子认为错的未必错,强调民众应有自己的判断,故D项正确。 18.“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此话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 ) A.“工商皆本” B.反对礼教 C.反对君主专制 D.注重实学 【答案】C 【解析】“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中的“一人”就是君主,黄宗羲认为“君”是“天下之大害”。故选C项。 19.黄宗羲被蔡元培称为“中国的卢梭”,他的《明夷待访录》被认为是“中国的《人权宣言》”。这一提法的依据是( ) A.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B.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C.否定传统文化,促进民主发展 D.提出主权在民,主张平等自由 【答案】A 20.顾炎武认为,“王(守仁)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答案】D 【解析】顾炎武反对的是背离了儒家思想的“心学”,主张经世致用,为儒学增加了时代内容,故选D项。 21.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思想是唯物思想,符合王夫之的思想主张。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的是李贽,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是黄宗羲,故B项错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梁启超概括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说明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故D项正确。 22.(2017·南阳模拟)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唐甄在《潜书》中写道:“天子之尊,非天地大神也。皆人也。”又说:“人之生也,无不同也。”其实质是( ) A.否定君权神授 B.主张废除君主专制 C.主张人民主权 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A 23.(2017·襄阳高三调研)“明末清初(17世纪前后),传统的民本思想演化更革,走到近代民主的边缘,这便是‘新民本’思想。它既不同于传统民本,也不同于近代民主,而是二者间的中间形态”。下列关于“新民本”思想阐述正确的是( ) A.以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来约束君主的不良行为 B.以“贤人政治”修正君主制度,非以民选的议会政治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C.“民”具有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工商业者、市民、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士人 D.其思想与西方君主立宪有相似性,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较深 【答案】B 【解析】“新民本”思想是一种以民为主,君为客的思想观念,但其本质是儒家民本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维护君主制度,故B项正确。 24.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 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答案】B 【解析】材料认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是指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兴经济发展力量——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由于这种经济力量本身的弱小,尚不足以完全推翻封建的生产方式,反映在思想层面上就是这些思想家们尚不能提出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案,而只能倡导改革封建制度中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所以B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25.宋朝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科举表现出这样一种热忱:凡是热爱这片国土的人才,都有可能被选拔上来,即便再老再迟,只要能赶上考试,就始终能为你保留着机会。……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材料二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政府设置了众多金融机构,有榷货务、市易务、抵当所、交子务、便钱务等,因职责不同发挥信用功能的路径各异,这些金融机构的繁荣和创新在当时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后世提供了实践经验。 材料三 “夫以一身推之,则身者资父母血气以生者也。”“孝莫大于安亲。” 仁主于爱,爱莫大于爱亲。故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北宋二程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制的特点。你如何看待材料一中对宋代科举制作用的评价?请说明理由。(10分) (2)据材料二,归纳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原因。(9分) (3)据材料三,概括二程“孝”思想的内容。请谈谈“孝”思想的现实积极意义。(6分) 【答案】(1)特点:开放性、公平性和客观性。同意。理由:扩大了统治基础;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保证了行政管理的有效稳定。 (2)表现:商品贸易发达;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官方金融机构齐全、各司其职。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商业政策的宽松;文化的繁荣;体制创新。 (3)内容:报答父母生育之恩;让父母平安;践行仁道。现实积极意义: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和社会氛围,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26.(2017·遵义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片包含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信息。 上面的绘画作者是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明朝第八代皇帝。此幅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盘腿而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首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首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于两人肩上,面部被遮,只露出光光的头顶,一手轻捻佛珠,显是佛教中人。构图合三人为一体,妙思绝伦。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细劲流畅,顿挫自如,显示出画家高超的技艺。 根据材料,提取图画中包含的政治或思想的一个信息,并加以说明。(12分)(要求提取的信息与说明相一致) 【答案】示例一:信息:三教合一(代表了本土的儒道与外来的佛教和平共处的世界宗教和谐观)。 说明:略。(从统治者利用宗教统治;百姓寻求精神寄托;宗教的特点来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信息:期望全国朝野安定团结(团结和谐或体现华夏自古的中庸思想)。 说明:略。(联系明朝的政治状况来答,言之有理即可) 27.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6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8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11分) 【答案】(1)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3)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8.(2017·晋冀豫三省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综上所述,可知(明清)启蒙期之思想界,极复杂而极绚烂。其所以致此之原因有四:第一,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沈实。第二,经大乱后,社会比较的安宁,敌人得有余裕以自厉于学。第三,异族入主中夏,有志节者耻立乎其朝,故刊落声华,专集精力以治朴学。第四,旧学派权威既坠,新学派系统未成,无“定于一尊”之弊,故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清代学术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所述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12分)(赞成或者反对的观点均可,但要结合史实说明) 【答案】赞成的观点和说明示例: 观点:明清启蒙思想相对于宋明理学来说是儒学的新发展。 说明:宋明理学强调理和气,致力于提高个人修养,其特点是理论性强。明清启蒙思想家则对社会现实做出大胆的批判,强调学以致用。 反对的观点和说明示例: 观点:异族入主中夏的说法是错误的。 说明:清朝取代了明朝,并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说满族是异族,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解析】本题属于提取观点并进行论证类试题,解答本题要先依据材料提取相应的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赞成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沈实”提取观点,说明可以从明清儒学的实用性以及程朱理学理论性角度进行论证;反对的观点可以从材料中“异族入主中夏”来概括观点,说明可以从清朝取代了明朝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以及民族情绪的角度阐述答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