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历史高中人教版必修1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
第一单元检测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父系大家族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 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级政权。材料 所述的政治模式是( ) 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答案:A 2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 481 年,齐国的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 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 ) 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遭到破坏 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 答案:A 3 周代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 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家国一体有利于维系统治 B.家国异体具有离心力 C.宗族观念根植于民众心里 D.贵族政治不利于中央集权 解析:根据材料“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家国 异体具有离心力,故 B 项正确。 答案:B 4 存在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并非是一堆腐朽的垃圾,仅以批 判两字所能了结。它精华与糟粕并存,积极与消极同在”。从中我们需要汲取的历史 研究方法是( ) A.全面的方法 B.发展的方法 C.比较的方法 D.史料解读法 解析:题干材料对皇帝制度进行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评价,采用了全面的方法。 答案:A 5 公元前 214 年,秦始皇设置了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 4 县,郡所设在 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这是广州建置的开始。当时的任嚣( ) A.虽由中央政府任命但有一定的自治权 B.是郡的行政长官但无权任免所辖县区的县令 C.在获得官职的同时也得到一定的封地 D.享有世袭的权利但必须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 答案:B 6 汉武帝发布诏令:“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 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该做法( ) A.得到了各位诸侯的衷心拥护 B.有效地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力 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答案:D 7《宋史》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 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唐朝与其职权类似的机构是( ) A.礼部 B.吏部 C.户部 D.工部 答案:C 8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 考试却是惊人的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 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答案:A 9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 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答案:C 10 元朝在对行省划界时广泛采用“犬牙交错”的原则,例如陕西行省跨越秦岭,湖 广行省、江西行省均跨越南岭,河南江北行省跨越淮河,中书省直辖区则跨越太行 山。元朝的这一做法( ) A.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 B.分割地方,以便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肥瘠搭配,便于农业生产的管理和发展 D.充分体现了元朝“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 答案:B 11 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中书,所以 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这反映了元朝( ) A.皇权被削弱 B.相权得到加强 C.中书省独揽大权 D.中书省职能专一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中书省“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可判断 相权得到加强,故选 B 项。题干材料未涉及皇权是否被削弱,C、D 两项都是对材料 的误解。 答案:B 12 明太祖曾赋诗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 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下列相关的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中国古代的皇帝都和明太祖一样辛劳 B.废除丞相是明太祖过分辛苦的直接原因 C.明太祖的叙述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D.明太祖的诗体现出古代“百僚”的重要作用 答案:B 13《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 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答案:B 14 军机处刚成立,雍正皇帝就规定,不管有多少公文,必须在当天完成。即便一天 的奏折多达几百件,也必须连夜处理完毕。其所反映的特点与如下军机处所为相一 致的是( ) A.不识字小太监任服务人员 B.大臣职务由皇帝临时交办 C.章京年初一也须当差入值 D.大臣膝处用布夹棉絮为衬 解析:题干中的史实反映的是军机处“勤”的特点。A 项反映的是军机处的保密性;B 项反映了军机大臣的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意志,与题 意不符;即便是大年初一,军机章京也要当差入值,这体现了军机处“勤”的特点,故 C 项符合题意;D 项所述是由于军机大臣是跪着“承旨”的,久跪辛苦,大臣们总结了一 些小窍门,故排除 D 项。 答案:C 15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 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 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题 14 分,第 17 题 13 分,第 18 题 13 分,共 40 分) 16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 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 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 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 在现代侨乡的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 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不仅 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而且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 情。……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 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 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李万军等著《中华传统家谱文化常识》 材料三 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 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族 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 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8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 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 分) 参考答案:(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 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关系; 巩固统治。 (2)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 家的完全统一。 (3)家谱是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 其史料价值。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 材料二 下图为唐朝的政制结构图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 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南雍志》 材料四 (洪武)十五年(1382 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 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 ——《明史》卷七十二 (1)材料一显示,汉代丞相有何特点?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材料一相比, 唐朝的相权有何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废除丞相以后,明初又采取了 什么措施?(4 分) (3)以上中枢权力结构的变化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呈现出什么趋势?(3 分) 参考答案:(1)特点:位高权重。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相权被分割,彼此互相牵制。 (2)原因:相权威胁皇权。措施: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顾问,后又设立内阁。 (3)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郡 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 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 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 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断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 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 据)(13 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 论题: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阐述: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 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裂割 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示例二 论题:人才选拔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运行。 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之风盛行,豪强左右政局的现象屡见不 鲜,有才能的下层平民得不到重用,社会平等性没有体现,政权持续的腐败。唐朝开始 全面推行科举取士,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下层民众的政治需求, 推动了唐初的社会稳定与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