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46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46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学案

‎ ‎ 考点46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1.历史背景 ‎(1)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本原因)‎ ‎(2)阶级: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阶层队伍壮大,要求反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政治:封建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4)思想文化: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和“西学东渐”的影响。‎ ‎2.主要思想家及其主张 思想家 主张 李贽 ‎①反对神化孔子。‎ ‎②批判道学家伪善。‎ ‎③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黄宗羲 ‎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②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③“工商皆本”‎ 顾炎武 ‎①主张“经世致用”。‎ ‎②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3.评价 ‎(1)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反映,是我国反封建专制思想的先驱。‎ ‎(2)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3)经世致用的学风,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4)但这种批判思想并没有成为时代主流思想,未能推动社会的政治变革。‎ 考向一 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反对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他们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2)提倡经世致用。‎ 他们主张为学应该求真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清初不切实际的学风。‎ ‎(3)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时代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2.影响 ‎(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2)“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4)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3.认识 黄宗羲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不等同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前者是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产物,但由于明清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所以这一时期的民主思想家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要求,其思想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尽管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中的不合理部分,但他们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典例引领】“经世致用”是中国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而爱国“经世”又是明清实学思潮处于高潮时期的主要特征。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以天下为己任,反对封建专制的腐败统治,竭力主张进行改革,反对和批判宋明理学的空疏教条学风,要求学用一致、经世济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经世致用思潮已成为社会主流 B.经世致用思潮否定了儒学思想 C.对理学批判符合统治者的需要 D.爱国“经世”思想得到继承发扬 ‎【答案】D 家批判理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 考向二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西欧启蒙思想的区别 ‎1.形成条件不同 ‎(1)政治条件 明清之际中国封建专制空前强化,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2)经济条件 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西欧资本主义普遍发展。‎ ‎(3)文化条件 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有力地冲击了封建文化。‎ ‎2.内容不同 明清之际的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西欧启蒙思想家批判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3.本质不同 中国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发展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经济,这就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而西欧启蒙思想是纯粹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 ‎【典例引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 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但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囊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纵然个别意志与公意在某些点上互相一致并不是不可能的,然而至少这种一致若要经常而持久却是不可能的;因为个别意志由于它的本性就总是倾向于偏私,而公意则总是倾向于平等”。“如果人民单纯是唯唯诺诺地服从,那么,人民本身就会由于这一行为而解体,就会丧失其人民的品质;只要一旦出现一个主人,就立刻不再有主权者了,并且政治体也从此就告毁灭。”‎ ‎——徐琳《卢梭政治思想述评》‎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并分析卢梭与黄宗羲主张的根本不同。‎ ‎【答案】(1)主张:天下为公,反对君主专制;调整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批判封建法制。‎ 原因: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封建制度衰落;思想,理学僵化。‎ ‎(2)观点: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 不同:卢梭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反对封建制度;黄宗羲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反对君主专制,维护封建制度。‎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只要一旦出现一个主人,就立刻不再有主权者了”可知,其观点是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第二小问,从两人的阶级属性及目的进行分析。‎ 考向三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原因 明清时期,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晚期。‎ ‎1.经济上,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进步的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思想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如礼教纲常、文化专制等。‎ ‎3.政治上,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以上因素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本质上跳不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各国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学说,这就决定了它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不能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 ‎【典例引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之际的文化,橫亘在传统与近代的交界处。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明清之际文化的性质,有多种意见。在这些意见中,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种现点认为明清之际的文化是“中国哲学的启蒙”,其性质与西方的文艺复兴相类似,是近代文化的曙光;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明清之际的文化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自我调整,绝不是“启蒙文化”,只是日落西山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种观点加以论证。‎ ‎【答案】观点一 赞同“曙光说”。‎ 论证:明清时期,由于“西学东渐”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迎合了近代历史的发展潮流,并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潮的兴起起到了启蒙作用。‎ 观点二 赞同“晚霞说”。‎ 论证: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儒家思想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缓慢,明清的进步思想未能从根本上突破传统文化的桎梏,只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仍以维护封建秩序为根本目的,最终也没有改变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命运。‎ 所学知识对上述一种观点加以论证阐释,如同意“曙光说”,应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学术和哲学思想内容及其对近代影响分析说明;如同意“晚霞说”,则突出当时社会环境的制约、思想的局限性和结果加以阐释,表述成文。本题属于历史小论文类型的试题,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层次严谨等,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 考向四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创立和发展 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的需要 秦朝时期遭破坏 儒家思想受到压制 秦统一后,儒生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汉代儒学改造时期 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 在继承先秦“仁”“仁政”等思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 儒家思想仍处于正统地位 经朱熹、王阳明等人吸取佛、道的思想,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儒家思想走向了极端,更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明清之际的批判继承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腐朽 ‎【典例引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的哪些思想主张?对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 ‎(3)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说明其“新”在何处。‎ ‎(4)材料四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答案】(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2)“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3)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 ‎(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5)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 ‎1.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2.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3.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到:“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 B.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 C.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 D.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 ‎ ‎5.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指出:“若有明一代之人,其所著书,无非窃盗而已。”他强调凡做学问,“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在此,顾炎武 ‎ A.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 B.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精神 C.前人研究成果不可超越 D.强调学术研究的自主创新 ‎6.顾炎武在《日知录·周室班爵禄》中写到:“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而非绝世之贵……故班禄之意,君、卿、大夫、士与庶人在官一也,而非无事之食。”这一主张 A.强调了爵禄制度的合理性 B.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继承发展先秦的民本思想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7.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 A.反对中央集权;经世致用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经世致用 D.反对中央集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8.湖湘学统的代表人物王船山说:“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统绝,儒者犹保其道以孤行而无所待,以人存道,而道可不亡。”在这里,王船山 A.主张儒道互补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B.强调儒学与传统政治之间的共生关系 C.重申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不可撼动 D.借助传统宣扬托古改制的思想主张 ‎9.唐甄在《潜书》中写到:“杀人之事,盗贼居其半,帝王居其半……盖自紊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以下表述与其观点相似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0.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 ‎11.道德观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同,学者对道德观的看法则有了新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开平、显德五十年间,天下五代而实八姓,其三出于丐养。盖其大者取天下,其次立功名、位将相,岂非因时之隙,以利合而相资者邪!‎ ‎——欧阳修《新五代史》‎ 材料二 大凡自正心诚意以及乎天下,则其本领便大。……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仁义礼智,性之大目,皆是形而上者,岂可分也!‎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 ‎——顾炎武《日知录》‎ 道无定体,学贵适用,奈何今之人执一以为道,使学道与事功判为两途。事功而不出于道,则机智用事而流于伪;道不能达之事功,论其学则有,适于用则无,讲一身之行为则似是,救国家之急难则非也,岂真儒哉!‎ ‎——《黄宗羲全集》‎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代时期社会存在什么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材料二中朱熹提出什么观点?‎ ‎(2)材料三中,明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是如何继承和发展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理学道德观继承发展的社会背景。‎ ‎1.(2016年海南卷)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才,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2.(2016年江苏卷)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3.(2015年天津卷•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考点冲关 ‎1.【答案】D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学思想。材料反映了明末儒家学者否定了宋明理学贵族化、反世俗化的主张,认为人们追求财富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特征,表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即经济发展导致思想的变化,故选A。明清时期宋明理学仍居于统治思想的地位,成为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变化”的题意要求,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注意题干要求是“明清之际”“转变迹象”。A项是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排除;B项是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提出的“心学”主张,排除;D项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出,与材料不符;C项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故正确。‎ ‎4.【答案】C ‎5.【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顾炎武看到了明代做学问的弊病,并不是全盘否定明代学术成果,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故排除;材料“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的大意是:一定是古人没有做过的,后人不能没有的,然后再做,即强调学术研究要自主创新,故D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顾炎武的思想。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君主与公、侯、伯、子、男,并不是天生的尊贵,他们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与老百姓一样,也是靠劳动吃饭,“禄”是他们为老百姓工作,取之于百姓的报酬。所以,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故排除A项。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并没有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中的“为民而立之君”“而非绝世之贵”和“而非无事之食”,可知顾炎武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C。顾炎武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故排除D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材料“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批判的是君主专制,材料“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指的是经世致用,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张,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央集权,故A、D两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材料中的“道”指的是传统的帝王统治之道,材料“儒者之统,与帝王之统并行于天下,而互为兴替”,说明他认为儒学与传统的政治统治之间是并行的,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儒学和政治统治的关系,不是强调儒学的地位不可动摇,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托古改制的思想,故D项错误。‎ ‎9.【答案】D ‎【解析】材料中没有关于“民贵君轻”的表述,故A项错误。材料中“杀人之事,盗贼居其半,帝王居其半”,将帝王与盗贼等同,与“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的观点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的观点,故C项错误。材料“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体现了君主专制为天下之大害的主张,故D项正确。‎ ‎10.【答案】D 和继承了宋明理学思想,但没有动摇宋明理学的正统地位,理学依然是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故选D项。11.【答案】(1)问题:社会动荡;道德沦丧(伦理崩坏)。‎ 观点:重建道德秩序;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理就是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继承: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用廉耻约束自己行为);道德修养应与家国天下相联系。‎ 发展:把学术研究、道德修养与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效果统一起来。‎ ‎(3)背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程朱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文字“乱极矣……干戈起于骨肉,异类合为父子”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由材料出处可知考查朱熹的主张,找到答题突破口,再结合材料提炼信息概括答案,关键信息“理”“仁义礼智”等。‎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可分析概括。第二小问,依据黄宗羲的话可分析概括出其“发展”;在黄宗羲看来,学习最终是为了应用,若只是讲究个人“一身之行为”,而在“国家之急难”时刻无能为力,绝非真正的士人,要成为一个“真儒”,就必须将“学道”与“事功”紧密结合,既有学问,也会应用,依此可得出其“继承”。‎ 第(3)问,本题要联系所学知识来概括,关键信息是“明末清初”,分析背景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几方面概括。‎ 直通高考 ‎1.【答案】C ‎【解析】材料“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反映了清代女性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2.【答案】C ‎3.【答案】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解析】第一小问,由“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则思起而有以救之”并结合顾炎武的思想可知应为经世致用;第二小问,据“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并联系明清时期的“崇尚空谈”的学术风气分析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