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2课堂练习: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时间:45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201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D ) A.阶级斗争 B.文化建设 C.政治建设 D.经济建设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 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选 D 项。 2.1979 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到 1979 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 年增长 49%,卖给国家粮食 4 450 万千克。出现这种 变化的原因是( D ) A.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系统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1978 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由题 干粮食产量的前后对比,这体现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带来的变化,故选 D 项。 3.(2019·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82 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 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这 些形式不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原因是( B ) 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 D.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解析] 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初期,时间上与材料不符,A 项错 误;农业集体化以后,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实行家 庭联产承包等各种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 项正确;在人民公社体制之下, 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实行各种责任制就是要改变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实行权力 下放,C 项错误;依据材料“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可知农村实行的各 种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下进行的,D 项错误。 4.(2019·邵阳高一检测)邓小平指出:“农村改革的成功增加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把农村 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改革。”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C ) A.明确承包责任制 B.多劳多得分配制度 C.增强企业的活力 D.市场化的经营道路 [解析] 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故选 C 项,排除 B 项;A 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式,排除;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 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 D 项。 5.(2019·泰州高一检测)下表是 1985 年到 1987 年中国经济信息 时间 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出口商品 1985 年 120 种 188 种 70 种 1987 年 60 种 23 种 36 种 上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B ) A.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B.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 从表格数据看,1987 年与 1985 年相比,“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计划管理 的商品”“计划供应出口商品”都减少了,说明企业自主权扩大,这与国企改革有关。故选 B 项。 6.有学者认为,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才是他一生思想和事业的真正的转折点,也 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真正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 C )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C.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 [解析]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A 项错误;“南方谈话”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故 B 项错误;“南方谈 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解决了困扰改革的路线问题,故 C 项正确;“南方谈 话”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困扰改革的路线问题,不是总结成就,故 D 项错误。 7.1992 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C ) A.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199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我 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 C 项。 8.(2019·广州高一检测)1992 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 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 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 这表明我国( A ) A.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B.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解析] 材料信息说明了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故 A 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我国 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故 B 项错误;我国是在 21 世纪初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故 C 项错误;中国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是在 2001 年加入世贸以后,故 D 项错误。 9.(2019·荆州高一检测)1993 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 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中的比重,由 1991 年前的 50.3%上升到 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 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C )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解析] 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决定要使市场在国家 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故 A 项错误,C 项正确;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 全会决定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 B 项错误;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 D 项错误。 10.(2019·贵阳高一下学期期中)下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0 0 1997 25.5% 38.1% 17.9% 18.5%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解析] A 项与国民经济成分无关,故 A 项错误;B 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C 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不是原因,故 C 项错误;D 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 化的主要原因,故 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 11.(2019·郑州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 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 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 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 配,从而形成了一套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材料二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 式流转土地承包的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 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 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整理 材料三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材料四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 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 和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 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农村 土地改革的新发展。 【解析】 第一小问“特征”,根据材料信息“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 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进行概括;第二小 问从材料信息“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的经营 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即可回答。 [答案] 特征: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开。(或土地集体所有,农民个体经营) 新发展:承包经营权可以流转;可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 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解析] 注意从图中提取信息,图一中公有制是唯一的所有制形式,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 企业,图二中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下,非公有制经济占相当大的比重,两图比较即可得出“变 化”。“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 [答案] 变化: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到公有制为主体与非公有制经济并存。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解析] 概括材料信息“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 重点”“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进行概括。 [答案] 主要特点: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 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 展社会生产力。 ——1985 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材料二 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方 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 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1987 年《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材料三 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 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1990 年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 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案] 否定以计划和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 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2)根据材料三、四说明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这一主张的提出说明了什么? [答案] 进一步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的本 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说明 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3)根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是否一致。为什 么?你有何认识? [答案] 一致。因为邓小平的这些言论的中心内容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符合十一届三中全 会制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政策。 认识: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党和人民的 最大认识问题,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